每天行色匆匆,没有留意一下身边的人和事,那就有可能一生都这样匆匆忙忙的疲于奔波。当然并不是叫你事事留意,而是有意识的注意一下与你有关的行业,也许就在不经意间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创意,往往不要什么惊天动地的改变,有时,只要一点小小的改变,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1995年,格力公司的朱江洪在美国看到可口可乐售货机的颜色很艳丽,一时间就产生了灵感,“格力”因而设计出了一个获得专利的新产品“灯箱柜机空调”。这种空调一扫几十年来的“空调冷面孔”:柜面上风景如画,“瓜果飘香”,在原来的使用价值中又增加了几分美感。
朱江洪的这一“触景生情”,就让空调的“脸”发生了变化,格力的彩面柜机空调比市场上同类产品价值高出三百多元。这种空调在国内外市场都很畅销,而且还因为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没有竞争对手,一举成为该公司上百款空调中利润率最高的。
从日常生活中产生创新灵感的例子很多很多,人只要能成为生活的“有心人”,更多的发明创造就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不要以为创新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不要以为现在有那么多的创造发明,自己已经“无新可创”了。只要你留意一下身边的人和事就会有许多好事。这自然不是教人等着天上掉馅饼,因为创新是永无止境的。在21世纪,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创新的机会还是很多的。
我们应该清楚,科技是创新的根本,观念是创新的先导,需求是创新的动力。要想创新,并不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思路清楚了,心细了,什么事都好办了。人只要不把自己画地为牢圈在那里,自然会捕捉到很多成大事的机会和信息。
“小改变”,因其小常被人们忽略;然而它却造成了大难题,常常会给人们带来大麻烦。有成就的人善于在 “小改变”上进行创新,从而使局部得到很大的,有时是彻底的改观。
日本东芝电器公司1952年前后曾一度积压了大量的电扇卖不出去。几万名员工为了打开销路,费尽心机地想了不少办法,依然进展不大。
有一天,一个小职员向公司领导人提出了改变电扇颜色的建议。当时全世界的电扇都是黑色的,东芝公司生产的电扇也不例外。这个小职员建议把黑色改为浅颜色。这一建议引起了公司领导人的重视。经过研究,公司采纳了这个建议。第二年夏天,东芝公司推出了一批浅蓝色电扇,大受顾客欢迎,市场上还掀起了一阵抢购热潮,几个月之内就卖出了几十万台。从此以后,在日本,以及在全世界,电扇就不再是板起一副统一的“包公脸儿”了。
这一事例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只是改变了一下颜色。这种小事情,就开发出了一种面貌一新、大大畅销、竟使整个公司因此而度过了难关的新产品。这一改变颜色的设想,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何等巨大!而提出这一设想,既不需要渊博的科学知识,也不需要有丰富的商业经验,为什么东芝公司其他的几万名职工就没人想到,没人提出来呢?为什么日本以及其他国家的成千上万的电器公司,在以往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竟都没人想到、没人提出来呢?看来,这主要是因为,自有电扇以来,它的颜色就是黑色的。虽然谁也没有作过这样的规定,而它在漫长的时间里已逐渐形成为一种惯例、一种传统,似乎电扇就只能是黑色的,不是黑色的就不成其为电扇。这样的惯例,这样的传统反映在人们的头脑中,便成为一种源远流长、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势,严重地阻碍和束缚了人们在电扇设计和制造上的创新思考。
很多传统观念和做法,不仅它们的产生有客观基础,它们得以长期存在和广泛流传,也往往有其自身的根据和理由。一般来说,它们是前人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积累,值得后人继承、珍视和借鉴。但也不能不注意和警惕,它们有可能妨碍和束缚我们的创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