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三头小猪》走红的第二年,迪士尼创造的另一个动画明星唐老鸭诞生了。这一年是1934年,正式上映的时间是6月9日。
这一天,唐老鸭作为米老鼠的配角第一次出现在一部名叫《聪明的小母鸡》的卡通片中。故事讲述米老鼠的朋友一只小母鸡到处找人帮忙种庄稼,但每次找到唐老鸭,它总推托说:“谁?我?啊,不,我肚子痛。”这也是唐老鸭在银幕上开口讲的第一句话。但此时的唐老鸭尚未显露其个性化的特征,而且也未坐上主角的位子。直到1935年卡尔·巴克斯加入迪士尼公司,并为唐老鸭量身定做了第一部以它为主角的卡通短剧《现代发明》,终于使唐老鸭一举成名,登上了迪士尼卡通世界的“主角”位子,并从1937年起,它在报刊上开始拥有专利漫画栏。尽管唐老鸭的原创者是属于迪士尼的,但是画家卡尔·巴克斯改进了唐老鸭的形象,使其身体变得肥大,嘴巴变短,鲜活的个性更加突出。而自巴克斯接手唐老鸭故事创作后,唐老鸭才被塑造成脾气古怪而带点神经质、有着完整的家族和生活网、生活平凡却不乏精彩的卡通人物,成为人见人爱、家喻户晓、具有世界声誉的“大众情人”。因而,人们将“唐老鸭之父”的美誉给了卡尔·巴克斯。
同时,唐老鸭又是迪士尼公司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他有一副热心肠,并且总是充满好意,而实际上他却总是非常急躁,爱发脾气,当然他的运气也不怎么样。他脾气火暴,好与人争执,喜欢夸大事实,经常抱怨生活中的小事和不如意的地方。而正是因为这种性格,注定了他的生活中各方面总是屡遭不顺。他是个失败者,却不是个懦夫,因为他总是在努力抗争。
不过,正是因为唐老鸭的这一种人性的真实体现,而有别于完美的米奇,使他的定位非常独特,也让他成为非常流行的人物。据说在某些国家,某个时期,唐老鸭的流行程度甚至强于米老鼠!
后来,随着唐老鸭人物的塑造成功,他的女友黛丝和三个外甥等也陆续登场,并获得了人们的喜爱。不过,这些都是1937年以后的事了。
在1934年初,唐老鸭人物创作前,当时美国经济不景气,电影院被迫一场放映两部片子。这样一来,影院放映卡通短片的时间就少了。尽管迪士尼又创造了一批惹人喜爱的卡通形象,像《诚实的布鲁图》《机灵的小精灵》和《唐老鸭》等,深受观众喜爱,甚至比长片更能吸引观众。但由于缺少放映机会,再加上卡通片的制作成本也不断提高,这对迪士尼公司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在这种情况下,迪士尼公司上映的《春之女神》又被《好莱坞公民新闻》发表的一篇评论否定后,迪士尼身心受到的压力更大了。几天后这家报纸又发表了一封反驳那篇评论的匿名信,信写得很长,也很松散:
你们的戏剧评论家伊莉莎白·耶曼和她于4月13日星期六在贵报上发表的那篇关于华特·迪士尼的有错误的文章是引起这场论战的原因。
她把他的一张照片撕掉了,对此我并不在意。但她批评的主要论据就是:华特没有按照这篇童话的原意,逐字逐句地去领会;她对幕后不为外人所知的情况表现的宽宏大量的态度也是令人满意的——但是……
耶曼小姐毫无道理的,或者说在根本不了解华特的情况下——不了解他的性格、习惯、对工作的态度,也不了解他的雇员——猛烈攻击华特,含沙射影地诽谤他让胜利冲昏了头脑——让供打马球的接种马和游泳池破坏了他的理想主义的激情,挤掉了他的工作,还有许多更无根据的哗众取宠的谬论。
我为华特工作,与他共事已经有三年,所以我也许能够澄清耶曼小姐对他的种种歪曲。他这个人干工作比制片厂里的任何人都更勤奋。他早上八时到厂,至于什么时间离厂只有天晓得,晚上和假日他都回到厂里。他所有的社交活动、体育运动、家庭、每一个人及每一件事都服从于他的工作。
华特在三年里使职工人数及拍片费用增加了一倍。他主张在工作时间开设编剧课和美术课,每个故事一开始他就亲自抓制片,这些事实都与耶曼小姐把他说成只是拍手旁观的提法不相符。
与他共事的人都是凭自己的本事干活的艺术家,但若没有华特的灵感和调节的力量,没有他坚持不懈地提高影片质量的顽强决心,没有他善于更好地发挥雇员的特长的能力,这些艺术家作为个人也许显得很出色,而影片则可能成为大杂烩。
我还可以一直讲下去,但我只是想说明耶曼小姐是在完全不顾事实的情况下发了一通牢骚。我很高兴能指出耶曼小姐的错误。我的意见只是部分反映了制片厂里的雇员的主要感受。
华特的画家
制片厂里的画家一致认为那封信就是迪士尼自己写的。四天后,又刊登了另一封信:
耶曼小姐,真丢脸!你竟敢写文章批评华特的影片?其实,你怎么能那么蛮不讲理,居然认为华特的动画片不是尽善尽美的呢?你什么情况都不了解吗?你不知道写文章不热情赞扬华特先生是有点亵渎吗?
我只能说我很吃惊:我好像着了魔一样,又产生了这个老问题: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子?你在新闻工作中暂时不顺心的时候并不孤单。你还有打字机和你在一起。哎呀,天哪!
假如今后你看到一部华特的动画片有一点点“毛病”,你就每天上百次地对自己重复说:“这部影片一定好,它是华特的动画片。”假如你能听从这个简单的劝告,你就会发现很容易变得赞成在星期五的报纸上发表长篇大论的那个“华特的画家”的观点。
华特以前的画家
迪士尼对第一封信没有什么明显的反应,但第二封信却使他大发雷霆。尽管他坚持这封信是伊沃克斯写的,但大多数职员都认为真正的作者是阿瑟·巴比特。大家都认为他在拍摄《白雪公主》期间受到过不公的对待,所以他要报复。
最后,到了1937年末,经过近4年艰苦尝试、试验以及在艺术和资金方面的危机后,影片的摄制工作似乎已接近尾声。同时,迪士尼最初与艺术家联合会达成的发行协议也快到期了。
为了继续做好安排,艺术家联合会通知迪士尼说,他们希望他签约出让今后由电视放映他的全部影片的权利。虽然当时迪士尼对电视一无所知,甚至从未听说过,但他坚持他长期固守的立场:保有他所有影片的版权。
因为达不成协议,迪士尼与艺术家联合会的关系就中止了。随后,迪士尼就接受了瑞柯制片厂提出的条件,包括提高所有短片的预付金,并保证不必预看样片,发行《白雪公主》。
虽然这家制片厂名声欠佳,是大制片厂中管理最差的,迪士尼还是和他们成交了,因为他别无选择。不过,失去了艺术家联合会的资金支持,对《白雪公主》的最后摄制工作是个威胁,由此,也影响了制片厂的整个计划。
要找一个新的发行商的压力使迪士尼变得更加紧张,但无论如何,他决定继续拍摄尚未完成的《白雪公主》,并且要拍摄成功,以回敬那些在报纸上奚落、诽谤他的对手。
期间,罗伊出于对他弟弟更加严重的神经状态的担心,已从他第一次精神崩溃的情况中得到了启发。他连续几周时间试图把迪士尼从制片厂日常的压力下解脱出来。罗伊终于从《三头小猪》在全世界连续获得成功中找到了出路。当时这部影片在苏联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三等奖。
果然,迪士尼得知获奖的消息之后,精神为之一振,并且答应和全家人一起去欧洲旅行。
在欧洲各国,迪士尼所到之处都受到盛大欢迎,人们向他欢呼,好像他是皇帝似的。大家对他的奉承是减轻迪士尼神经紧张的有效缓冲剂。他脸上的抽搐似乎一夜之间就消失了,烟也抽得少了,头发也不脱落了,他常给观众留下的那副彬彬有礼的笑容一下子又出现在他的脸上。
他们每到一地,迪士尼的名字都会以大写字母出现在电影院门口的广告栏上,以欢迎他的到来。欧洲的新闻界宣称,迪士尼是自查尔斯·卓别林以来最伟大的美国电影制片人。国际电影界、文学界、宗教界、科学界及政界的知名人士都期待着能有幸与他见面。
在英国,迪士尼与皇族一起用餐,还单独会见了韦尔斯;在罗马,他得到教皇和墨索里尼的单独会见;在巴黎,国际联盟授予他一个特殊的奖章,而迪士尼则是用米老鼠的声音接受的。
3个月后,重新振作起来的迪士尼回到好莱坞,准备要他的工作人员拼命干上10周,努力完成《白雪公主》的拍摄工作。
《白雪公主》是第一部动画长片。白雪公主和7个小矮人的故事是一个古老的民间传说,讲的是美丽的白雪公主遭到后母的妒忌,趁国王不在家,狠心的王后命令猎人把白雪公主带到森林去杀掉,但猎人不忍心,告诉白雪公主逃往森林。
白雪公主在森林里得到居住在那里的7个小矮人的救助,从此就和7个小矮人生活在一起。
可是,王后有一只魔镜,她通过镜子得知白雪公主没有死,于是一再加害,终于夺去了白雪公主的性命。后来一位英俊的王子来到森林,见到死去的白雪公主,立即爱上了她。爱情的力量使他救活了白雪公主,两人便结为伉俪。而凶残的王后最终也受到应有的惩罚。
迪士尼觉得这个故事颂扬真善美、鞭打假恶丑,而且故事曲折,不仅有趣,还有抒情与浪漫的情调,这一切都是一部好的动画片所必需的要素。
一天晚上,迪士尼在制片厂等着吃饭回来的画家们。他让大家围成一个半圆圈。然后,他按照自己的思路讲出了白雪公主的故事。
迪士尼花了两个小时来完成他的表演。当他演到故事的最后高潮,白雪公主被王子吻醒时,在场的画家眼里都满是热泪。
迪士尼宣布这就是他们将要摄制的第一部卡通长片,并且马上开始制作。尽管如此,但还是有不少人心存疑虑。因为他们从来也没有拍摄过动画长篇,而且拍摄这样的长篇动画,将耗费大量的资金,甚至会导致公司的倒闭。
至1934年下半年,迪士尼已把原来的故事草拟成一个剧情大纲。白雪公主的外形是按一位14岁的女孩儿的模样描绘的,王子则以一位18岁的男孩做模特儿。皇后是贵妇和大坏狼的混合体,她美丽而邪恶、成熟,曲线突出。当她调制毒药时就露出她的狰狞面容,魔液使她变成了一个老巫婆。她的言行俗气而夸大,有点荒谬感。
7个小矮人各不相同,每个小矮人都有一个容易辨认又讨人喜欢的特征和个性。迪士尼发现要确定7个小矮人的形象很不容易。他于是按照他们的特点先定出名字来,列出了一张单子:“快乐”“瞌睡虫”“博士”“羞羞”“神经”“怪人”和“耳朵”。在每个名字后面他又加上详细阐述。
在拍摄《白雪公主》的过程中遇到一个技术问题。原来拍摄的动画片都是平面的,这在8分钟的影片中还看得过去,而在80分钟的长片中就显得单调了。迪士尼解决的办法是“多平面摄影”,也就是设置好几层画面,利用摄影机的焦点去串通各层画面,这样就产生了和拍真人一样的效果。后来这一技术为迪士尼赢来一项奥斯卡金像奖。
《白雪公主》工作小组仍在不间断地研究故事里的角色和故事,“神经”被改为“喷嚏”,而第七名不够聪明的小矮人“耳朵”则被命名为“笨瓜”。
在几次会议中,编剧人和卡通画家都纷纷提出了各种意见,但总是以迪士尼的声音为主,他指出了演出对话和动作的要领,还提示了摄影的角度。他也把他的亲身经验提供给影片当作内容。
有一次在野外露营,四周的鼾声使他无法入睡,这些鼾声最后就变成了电影里小矮人的鼾声了。
1936年,迪士尼集中了手下所有杰出的人才来摄制《白雪公主》。他亲自监督和指导每一阶段的工作,征求大家的意见并参加观看试片等一系列的工作。
拍摄完毕后,《白雪公主》的制作费用超出了原计划的3倍,花了将近200万美元。很多人都认为这部片子一定会使迪士尼“破产”,称之为“迪士尼蠢事”。联美公司对这部卡通长片也不感兴趣。
但是,迪士尼兄弟的好朋友,美国最大的电影院“无线电城音乐厅”的经理凡·舒莫斯对这部影片却很有信心。他是付出最高的租金来放《米老鼠》和《胡闹交响乐队》的人。他每次到好莱坞时,一定会去迪士尼制片厂一趟。
他看过《白雪公主》毛片后,说:“这一定会成功,我的音乐厅一定要放映。”
美洲银行的一位名叫约瑟夫·罗森堡的董事是个米老鼠迷,迪士尼制片厂所需的巨额款项就是通过他得到的。
刚开始,约瑟夫·罗森堡心中也没有底,而且他的朋友以及美洲银行的董事会都在向他施加压力,并全力劝阻他不要再给迪士尼的《白雪公主》借贷。
但是,当他看完了《白雪公主》的样片后,说道:“好极了!这是一部特别好的影片,我对它满怀信心。我愿意向董事会提议借钱给你们拍完它。”
迪士尼和联艺公司的合约在《白雪公主》快完成的时候到期了,联艺公司坚持要享有把卡通影片租给电视放映的权利,迪士尼坚决不答应。这时候,RKO公司向他们提出了较好的合约。迪士尼于是和RKO公司签订了合约,由他们来发行《白雪公主》。
1937年12月21日,由200万张图画组成、长达83分钟的《白雪公主》在洛杉矶国泰环形剧院首映。这是动画片第一次像故事片那样单独放映。影片大获成功,当电影结束时,观众起立欢呼,掌声经久不息。
《白雪公主》在3个星期内打破了无线电城音乐厅票房的最高纪录。7个小矮人,尤其是“笨瓜”立刻成为大众喜爱的偶像。电影中的歌曲,尤其是《嘿哟!我们上工去》和《工作中吹口哨》更是每家电台都在广播。
《白雪公主》发行6个月就帮助迪士尼兄弟还清了所有的债务,第一次发行就赚了800万美元。这极为难得,因为当时电影票价只有2角3分钱;而大部分观众都是小孩,每次只收1角钱。
另外,在《白雪公主》拍完时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为了对全体职员的辛勤劳动表示谢意,迪士尼在加利福尼亚北部的纳科湖畔举办了一个免费的周末答谢招待会,邀请所有参加拍片工作的雇员去与迪士尼夫妇及他们的两个孩子一起过周末。按照迪士尼的设想,这是两天聚会,安排的活动有徒步旅行、游泳、烤肉和做礼拜。
实际上,当时的活动更像古罗马人的一种宗教节日活动。经过了近4年高度紧张的工作,多数是单身的青年男女们——职员的平均年龄为26岁——想放松一下。
在这次聚会中,迪士尼特别规定员工们是不许喝酒的,可是,在聚会开始后不久,这条规定就被完全置之不理。大家在一起喝酒、吃肉,在明月下纵情欢乐。到了午夜,那些模特儿、着墨工、上色工、秘书,还有私人助理都急切地奔忙于动画画家的一个小小帐篷和小木屋之中。到黎明时,大部分人结伴赤身裸体地跳进湖里游泳,结束了这一夜的狂欢。
可想而知,迪士尼气坏了。星期六一大早,迪士尼什么话也没说,收拾好行李,带着莉莲和两个孩子开车回到洛杉矶。
他再也不提纳科湖畔的事情,也没有人敢在他面前谈起。迪士尼认为,他的职员们的这种表现是不可饶恕的,并准备开除几十个人。要不是罗伊说服了迪士尼,使他认识到当时有三部新故事片正处于不同的摄制阶段,厂里少一个动画画家都不行,很可能就会发生大批解雇的事件。
迪士尼不知道罗伊已经了解到这样的情况:职员们已经私下决定,哪怕有一个人由于在纳科湖发生的事情被解雇的话,他们就要全体辞职。还有,由于好感情用事,迪士尼看不到他的工作人员在那个周末的表现具有更加深刻的含意。
这些人把他们的职业生涯开始的四年都耗费在那件最困难的工作上,已经干得筋疲力尽,由于个人得不到承认而感到心灰意冷,又为迪士尼只奖赏他喜欢的人的不公平的薪水结构感到愤怒。
而且由于在一个靠社交娱乐和纵欲繁荣兴旺的城市里要受到制片厂的教区行为准则的限制,这种愤怒的情绪变得更加强烈了。虽然迪士尼的雇员表示抗议的时间、地点和方式是独特的,但背后的情绪却并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