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大同四年(538)初冬的一个下午,颖川(河南许昌)的一户陈姓人家热闹非凡,原来,这户人家在一年前产下一名男童后,又降生了他们的第二个男婴。据说这男婴降生之时,产妇的房内神光洞明,这洞明的神光甚至映射到邻居的家里,于是一村的人都知道陈家降生了一个非凡的男婴,前来贺喜的人也就络绎不绝。
大家都争着抱看这名男婴,一个个说着吉利的话儿。忽然,一个瘸脚道人闯进了屋门,说也要见见这个男婴。这要求没有什么过份,于是,有人就去了屋里,将那个刚刚降生的男婴又抱了出来,谁知那个瘸脚道人张口就说,善哉善哉,恭喜你家有了一个出家人,这孩子将来必是一个佛门大德。
一般的人家,谁也不愿自己的儿子去做什么和尚,听了这瘸脚道人的话,男婴的父母都隐忍着心中的不快,只是不好表露出来。待客去室空,男婴的父亲陈起祖抱过孩子在灯下仔细观看,想看看儿子究竟有什么异相,看着看着,陈起祖不觉惊叫起来,呵,我的儿子生有重瞳。
孩子的母亲也凑过来看,果不如此,这孩子果然重瞳在目。重瞳者,非凡之人相也。想当年楚国霸王项羽即为重瞳之人,但项羽虽曾叱咤一时,到底最后还是落得个自刎乌江的悲惨命运。于是夫妇俩内心复杂,面对眼前这重瞳的儿子,真是说不出是喜是忧。陈起祖曾在梁元帝萧绎身边做过散骑常侍这样的小官,因而他深知官场的险恶。陈起祖并不指望孩子将来出官为相,只希望他将来能延续香火,让一个家业红红火火地发展下去也就罢了。
世有动荡,家有不幸,这孩子长到十六岁时,父遭厄运,母又身亡。小小少年感叹人生的无常,一心就想出家为僧,无奈兄长千方百计加以阻拦。兄长说,现父母均不在人世,你我双为孤儿,你若再去出家,岂不等于又割我一块肉吗?但是,在一个矢志出家的青年胸中,亲情不过是过眼烟云,而无常的痛苦却是永久的阵痛。最后,他终于还是投到湘州果愿寺法渚的门下,成为一名年轻的沙弥,取法名智凯。在师父的指导下,智凯开始潜心研读《法华经》,并以此作为终身研读的主要经典。
佛教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门,但它又不仅仅是文字上的功夫。在长期研读的过程中,智凯知道,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大师,没有脚踏实地的修炼是万万不行的。不久,他闻听到在当时名满天下的义学大师慧思正在大苏山为人讲经,于是便决定投奔慧思而去。
慧思的弟子很多,这些弟子大多是很有造诣的佛门精英。然而当慧思在一见智凯的当下,就立即觉得,眼前的年轻人将来必是佛门大器。慧思突然说:“呵,上次我们曾在灵山会上同闻佛陀的教法,不想今日又在此相见,真是佛缘不浅啊。”
慧思的弟子们都听得莫明其妙,智凯也觉得慧思的话显得突然,但他很快意会到慧思的寓意,于是很快接过话头说:“是啊,怪不得觉得面熟,记得那次在灵山会上,佛陀还曾为你摸顶,说你将来必是东土佛门的将才。”于是,满座的人都知道这位新来的和尚不是一般的人物,都将他看作是一位异人。
追随在慧思的身后,智凯的学业有了很大的长进,没过几年,已成为慧思之外佛门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忽然一天,慧思把智凯叫到面前,郑重交待他说,我之住世将不久矣,你与陈国有缘,你可先去陈国弘法。
依照师父的嘱咐,智凯带着三十多位弟子来到陈都金陵,在瓦官寺开讲禅学。在此期间,上至皇室成员,下至黎民百姓,无不拜倒在智凯讲授的《法华经》若痴若醉。智凯的名望也在短短的时间内家喻户晓,一时间,金陵出现人人出言必赞智凯,个个言词必论法华的浓郁氛围。俗话说,树大招风,出名必遭名人妒,终于有一天,一个叫慧荣的名僧来到瓦官寺,声称要与智凯一论高一。于是,一场唇枪舌剑在所难免,辩论的结果当然是以智凯的大获全胜而告结束,但智凯也从此事中意识到,陈都金陵是非太多,绝非久留之地。一天夜里,智凯做了一个奇特的梦,梦中境界,据说正是会稽(浙江)天台山。于是,他结束了瓦官寺八年的讲学生涯,带着他的学生们来到梦中的天台,在天台北峰创寺院,植松柏,引泉水,一时间天台佛法大盛。在这山水清幽的环境里,智凯一面继续他的弘法生涯,一边开始修习禅观。被后人传颂的所谓天台三大部的《法华经玄义》二十卷、《法华经文句》二十卷、《摩诃止观》二十卷即在此完成。这些著作除一部分为他自己亲撰,大部分为弟子根据他的讲授整理成篇。据此,中国佛教中第一个宗派“法华宗”开始形成。因法华宗是在天台山完成了它的全部理论,人们又称其为“天台宗”。
一天,智凯临海眺望,见有渔人围网捕鱼,便生怜悯,力劝渔人改渔为耕。并以重金买下这一片海岸,以阻止渔人作业。第二年,智凯在天台山的一座大殿即将落成时,无数黄雀围在他的四周叽叽喳喳,有的甚至就落在智凯的头上肩上,智凯向人说,但凡善心,必有后报,你看,那些获救的鱼儿幻化为雀,是前来向我报恩的啊。
隋文帝开皇十一年(591),智凯接到晋王杨广的一纸修书,杨广力邀他前往扬州主持千僧大会。当时,智凯已看到隋朝的天下必为杨广所取而代之,他分析了释迦牟尼以来的佛教历史,尤其是从前辈的实践中得出教训,佛教的兴盛,离不开现实政治的推助,更需用强大的经济为援。智凯随即下山前往。在杨州,智凯为杨广授菩萨戒并赐法名“总持”,杨广也回赠他为“智者”。从此,人们便称智凯为“智者大师”。
开皇十七年(597),智者大师自知将不久于人世,虽只有微病,却不再进药,这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智凯端坐于佛像前一心称念阿弥陀佛,吉祥西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