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世智慧:
有这样一个实验:让参与实验的学生两两结合,但是不能商量,各自在纸上写下来自己想得到的钱数。如果两个人的钱数之和刚好等于100或者小于100,那么,两个人就可以得到自己写在纸上的钱数;如果两个人的钱数之和大于100,比如说是120,那么,他们两就要分别付给心理学家60元。结果如何呢?几乎没有哪一组的学生写下的钱数之和小于100,当然他们就都得付钱。人与生俱来就有一种竞争的天性,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比别人强,所以在面对利益冲突时,往往会选择竞争。但其实很多时候,当双方面对共同利益,合作才是更有利的选择。因此,竞争优势法则告诉我们,当合作的优势明显大于竞争时,不要盲目地选择竞争造成两败俱伤的结果。
在现代社会,生活的压力日趋增大,人人都渴望成功,竞争也随之激烈。但是,竞争有时是种减法运算,耗去双方的力量结果是两败俱伤,当这种情况出现时,就应该考虑合作。因为合作常常是加法运算,有时一加一甚至会大于二。所以,一定要辩证地看待竞争与合作。
一只河蚌正张开壳晒太阳,不料,飞来了一只鹬鸟,伸嘴去啄它的肉,河蚌急忙合起两张壳,紧紧地钳住鹬鸟的嘴巴。
鹬鸟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肉。”
河蚌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会有死鹬鸟。”
两个谁也不肯松口。这时,一个渔夫走过来看见了这种情景,便走过来,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它们一起捉走了。
虽然这只是一个寓言,但是因为鹬蚌相争而被别人得利的事情,它形象地说明了人们的竞争意识有多么强烈,拼着自己与对手同归于尽,也不想给对方让步。竞争意识固然没有错,但有时竞争使双方两败俱伤。
战国时,秦昭襄王对范睢说:“天下的贤才武士,以合纵为目标,相聚在赵国,而且要攻击秦国,我们该如何对付。”范睢说:“大王不必忧愁,让我来破解他们的合纵关系。秦国与天下的贤才武士,并没有什么仇恨呀!他们相聚要来攻打秦国,只是为求一已的富贵。一群狗在一处,卧的卧,立的立,走的走,停的停,不会互相争斗,如果投一块骨头过去,每只狗就起来抢夺,并且互相撕咬,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那块骨头,彼此都有起了争夺之意。”秦王于是派范睢带了五千金,在武安大摆宴会,散给合纵之士的黄金不到三千斤,他们就互相争斗起来,也不再策划攻击秦国了。
在这个故事里,范睢利用了各国之间在共同利益之下由于分配不公平,从而引发竞争,来使秦国不用一兵一卒击破了他国的联合。所以,在合作时,一定要注意这种“反间计”的发生。应该看到长远的共同的利益,而不是为了眼前的小利引发纷争。
有这样一个笑话:上帝向一个人允诺说:“我可以满足你的三个愿望,但有一个条件——你在得到你所想要的东西的时候,你的邻居将得到你所得到的两倍。”
于是这人开始提出自己的愿望,第一个愿望第二个愿望都是一大笔财产,第三个愿望却是“请你把我打个半死吧!”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把我打个半死的话,那么邻居岂就要被“完全”打死?这样的结果是邻居因为从他身上得到了便宜而丧命,但是他自己也付出了“半死”的代价,这其实是很不明智的选择。
笑话并不仅仅是笑话,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这样的例子。一对夫妻离异,根据法官的判决,丈夫应该把自己财产的一半转让给妻子,因此,丈夫开始出售自己的车、房。为了不让妻子平白无故地得到一大笔财产,丈夫将自己价值几百万美元的车子和房子以十美元的“天价”贱价出售,妻子固然没有得利,丈夫也损失了一大笔钱财。
这种例子最后都是两败俱伤,为了享受这种“竞争”后的一时的快感,而使双方利益都损失,得不偿失,所以选择合作才是正道。
著名的心理学家荣格有这样一个公式:“我 我们=完整的我”,绝对的我是不存在的,只有融入我们的“我”,一个人要想实现自身价值,就必须与周围的人友好相处,精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在合作中共同发展。
感悟箴言:
竞争中合作,合作中竞争,就是要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当竞争显然没有合作给我们带来的多时,一定要理智对待自己的“争强好胜”,选择合作,最终才会给彼此带来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