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好事多磨。”求亲人办事,只靠一只手往往是不够的,有时需要左右开弓才能奏效;同样,在很多时候单靠软的或硬的单一方法也是不行的,只有软硬兼施才能达到办事的目的。
汉代的大辞赋家司马相如出川漫游,一篇《子虚上林赋》,海内闻名。博雅之土无不以结识司马相如为荣。但司马相如放任不羁,又不治生业,一派浪荡公子相。
这一年,司马相如外游归川,回来的路上,路过临邛。临邛县令久仰司马相如之名,恭请至县衙,连日宴饮,写赋作文,好不热闹。
此事惊动了当地富豪卓王孙。卓王孙原是赵人,秦人移民时迁来临邛,以冶铁致富,家有万金,奴仆千人。听说来了个才子司马相如,也想结识一下,以附庸风雅。但他仍摆脱不了商人的庸俗,故而实为请司马相如,但名义上却是请县令王吉,让司马相如作陪,司马相如本看不起这班无才暴富之人,所以压根没准备去“陪宴”。
到了约定日期,卓王孙尽其所能,大排宴席。县令王吉因平日依仗卓王孙钱财之事甚多,所以早早就到了,但时辰早过,司马相如却没有来,卓王孙如热锅蚂蚁,王吉只好亲自去请。
司马相如正在高卧独饮,驳不过王吉面子,来到卓府,卓王孙一见穿戴,心中早已怀瞧不起之意,心想自己是要脸面之人,请来的却是这样一个放荡无礼之辈。
司马相如全然不顾这些,大吃大嚼,只顾与王吉谈笑,早把卓王孙冷在一边。
忽然,司马相如听到内室传来凄婉的琴声,那琴声不俗,司马相如一下子停止了说笑,倾耳细听起来。
卓王孙原被冷在一边,讪讪地毫无意思,今见琴声引住了这位狂士,于是夸耀地卖弄说这是寡女卓文君所奏。司马相如早已痴迷在那里,忙请求让卓文君出来相见。卓王孙经不住王吉窜掇,派人唤出卓文君。
司马相如一见卓文君,两眼直勾勾愣在那里,他万万没想到这俗不可耐的卓王孙竟有这般美丽高雅的女儿。于是要过琴来,弹了一曲《凤求凰》向卓文君表达爱意。卓文君心里明白,爱慕司马相如的相貌和才华,当夜私奔到司马相如处,以身相许。经过商量,两人一起逃回成都。
卓王孙知道后,气得暴跳如雷,又是骂女儿不守礼教,又是骂司马相如衣冠禽兽,发誓不准她们返回家门。
卓文君随司马相如回到成都后才知道,她的夫君虽然名声在外,但家中却很贫寒。万般无奈,他们只好返回临邛,硬着头皮托人向卓王孙请求一些资助,不料,卓王孙破口大骂:
“我不治死这个没出息的丫头就算便宜她了,还想要我接济,一个子儿也不给!”
夫妇俩听说父亲的态度如此坚决,心都凉了半截儿,可是眼下身无分文,日子可怎么过呢?到底她们俩都有“才”,很快想出了一个“绝招”。
第二天,司马相如把自己仅有的车、马、琴、剑及卓文君的首饰卖了一笔钱,在距卓府不远的地方租了一间屋子,开了一个小酒铺。
司马相如穿上伙计的衣服,卷起袖子和裤腿,像酒保一样,又是擦桌椅,又是搬物件;卓文君穿着粗布衣裙,忙里忙外,招待来客。
酒店刚开张,就吸引了许多人来。这倒不是因为她们卖的酒菜价廉物美,而是前来目睹这两位远近闻名的落难夫妇。司马相如夫妇一点也不感难堪,内心倒很高兴,因为这正好达到了他们的目的——给顽固不化的老爷子现现眼。
很快,临邛城里人人都在议论这件事,有的对这一对夫妇表示同情,有的责备卓王孙刻薄。卓王孙毕竟是一位有身份、有脸面的人物,十分顾忌流行一时的风言风语,居然一连几天都没有出门。
有几个朋友劝卓王孙说:“令爱既然愿意嫁给他,就随她去吧。再说司马相如毕竟当过官,还是县令的朋友。尽管现在贫寒,但凭他的才华,将来一定会有出头的日子,应该接济他们一些钱财,何必与他们为难呢?”
这样一来,卓王孙气撅了胡子。万般无奈,分给卓文君夫妇仆人百名,钱财百万,司马相如夫妇大喜,带上仆人和钱财,回成都生活去了。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求人战术,颇有几分泼皮无赖精神。
套用一句老百姓的俗话,这叫做“死猪不怕开水烫”,我已经走投无路,到了这步田地,还要那面皮做甚?要丢人现眼,索性一块儿丢了吧。
所以求人办事,千万要经得起打击,即便是亲人也是一样的。有些人脸皮太薄,自尊心太强,经不住首次拒绝打击。只要略一受阻,他们就脸红,感到羞辱、气恼,要么与人争吵闹崩,要么拂袖而去,再不回头。这样一来,不仅办不了事,更严重的会影响亲戚之间的关系,那么以后再想求助于他们,就难了。
因此,我们在找人求事儿时,既要有自尊,但又不要抱着自尊不放,为了达到目的,有时脸皮不妨厚上点,碰个钉子,脸不红心不跳,不气不恼,照样微笑与人周旋。只要还有一丝希望就要全力争取,不达目的的决不罢休。有这样顽强意志就能把事情办成。
从另一个角度看,软缠硬磨消耗的是时间。而时间恰恰是一个办事儿武器。时间对谁都是宝贵的。如果你以足够的耐心,摆出一副“打持久战”的架式与对方对垒时,便会对对方的心理产生震慑。以“泡”对“拖”,足以促其改变初衷,加快办事儿速度。
求人悟语:当我们求助于求人碰到钉子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灵活得把事情办好。而这灵活的技巧就包含“一乞二赖”、“软硬兼施”,最后达到事情顺利办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