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最有影响的研究成果是莫迪利安尼和米勒(H。Modigliani&M。H。Miller)的《资本成本、公司财务和投资理论》一文,并以著名的MM模型奠定了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基础。此后,西方金融经济学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一系列基于资本市场现实环境的新模型,如平衡理论、委托代理成本理论、优序融资理论等。然而这一课题经过了几十年的研究也没有对公司资本结构与绩效的关系给出一个比较满意的答案。詹森和麦克林(Jensen and Meckling,1976)将契约理论和以此为基础的代理理论引入到资本结构研究中,从公司治理角度对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债务合约能迫使经理遵守承诺在未来支付现金流量,降低自由现金流量的代理成本,进而改进公司绩效。由于公司资本结构的选择对公司治理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如何设计最优资本结构来提高公司治理绩效问题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点。
然而,近期的研究表明,新兴市场上的上市公司股权普遍集中,使得传统意义上的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转化为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债权人等利益主体的冲突,股权结构优化成为改进公司治理绩效的关键所在。尤其是处在经济转轨时期的中国资本市场,在资本结构和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的弊端更为突出:国有上市公司“一股独大”,普遍存在着股权融资偏好,再加之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存在的股权分置和信息不对称,导致虚假信息披露、大股东资金占用、违规担保、关联交易、超常股利分派等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频频出现,成为中国上市公司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本书的研究意义在于,从公司治理的内涵上认识和把握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以公司负债融资的治理效应为主线,通过构建公司治理、股权结构、债务结构和公司绩效的互动模型对上市公司做系统的统计分析,探寻对上市公司大股东的有效治理机制,以达到优化上市公司资本结构,遏制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合法权益掠夺和保护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权益之目的。
本书由7章组成。第1章是绪论部分,该章在阐述本书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基础上,对资本结构、公司治理和公司绩效进行了概念界定,阐明了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论文结构框架和创新之处。第2章是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在阐明公司治理内涵和资本结构、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之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基于金融契约理论背景下的一个离散博弈模型,对大股东、经理人和债权人在公司融资决策中的博弈过程进行了扩展性分析,集中讨论了债务融资在约束经理人和制约大股东方面所具有的治理作用,并由此归纳出公司财务杠杆治理效应的作用机制。第3章是相关文献回顾与评述,分别对影响公司股权结构、债务结构和公司内部治理因素的相关文献做了较为系统的文献回顾与评述,为本书后续的模型构建和统计分析指明方向。第4章是统计模型构建与变量设计,在分析有关债权治理实证研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本书基于股权结构、债务结构、公司内部治理和公司绩效的总体实证模型框架,并对模型中的主要变量做出定义和描述性统计分析。第5章是单方程OLS(普通最小二乘法)实证结果与分析,对第4章提出的实证模型依次进行单方程的回归分析,并对公司内部治理变量做了因子分析,最终确立了公司绩效、股权结构和债务结构方程的显著性,为下一章的联立方程组构建奠定基础。第6章是联立方程2SLS(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实证结果与分析,对第5章提炼出的方程组进行联立识别和Huasman检验,并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对联立方程作了回归分析和样本的分组估计,以检验不同股权性质下的公司治理绩效差异,为下一章的对策建议提供了实证支持。第7章是基本结论与对策建议,在本书主要结论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有助于优化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和改进公司绩效的对策建议,并结合研究存在的不足和局限对未来研究做出展望。
本书的理论演绎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债务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关系具有显著的“内生性”特征,而公司内部治理总体效率低下,与其他变量之间缺乏互动,表现出明显的“外生性”特征。由于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存在普遍性,大股东更倾向于通过增发新股和更多地使用短期负债来为公司进行融资,从而弱化了负债融资的治理效率,导致上市公司严重的债权治理功能缺失和公司治理的低效率。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国有股集中是导致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和大股东控制的根本原因,由于在国有第一大股东的公司中,仍然存在着相当程度的“政企不分”,相对于其他公司,它们在市场短缺资源的获取、占用和调配方面处于优势地位,能够充分利用其政府职能的“垄断性”为企业谋取利益。而且,国有第一大股东出于提高公司价值的目的,会以更高的股权集中度来获得这种“优势”,从而加大了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程度,不利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质量的整体改善。
本书认为,要提高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绩效,应从上市公司质量及其外部依存的法律制度环境等多方面入手加以完善。第一,在建立健全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的同时,要改善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积极改革董事会的组成及其运作机制,在董事会中适当安排一定数量的债权人代表和职工代表参加,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在董事会制度安排上进行创新,同时进一步提升监事会的地位,扩大监事会的职权范围,以实现治理制度的多样化和多重均衡。第二,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积极推进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合理化,实行分散的股权结构,增大一般法人和机构投资者在流通市场上的比重,适当分散过于集中的股权,用分散的股权制约大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使其更加注重中小股东的利益,从而推动上市公司完善其法人治理结构。第三,拓展公司债务融资渠道,积极推进企业债券市场发展,实现债务融资对上市公司的硬约束,并通过规范企业破产法规和破产退出机制,实现债权人在公司治理中的相机控制。第四,完善股票市场法规体系,加大对上市公司监管力度,限制行政性垄断行为,改善上市公司运行的市场环境,促进市场的公平竞争,从而实现资本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