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80700000004

第4章 多余的话(2)

我和马克思主义当我开始我的社会生活的时候,正是中国的“新文化”运动的浪潮非常汹涌的时期。为着继续深入的研究俄国文学,我刚好又不能不到世界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去。我那时的思想是很紊乱的:十六七岁时开始读了些老庄之类的子书,随后是宋儒语录,随后是佛经、《大乘起信论》——直到胡适之的《哲学史大纲》,梁濑漠〔漱溟〕的印度哲学,还有当时出版的一些科学理论,文艺评论。在到俄国之前,固然已经读过倍倍尔的著作,共产党宣言之类,极少几本马克思主义的书籍,然而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是根本说不上的。

而且,我很小的时候,就不知怎样有一个古怪的想头。为什么每一个读书人都要去“治国平天下”呢?各人找一种学问或是文艺研究一下不好吗?所以我到俄国之后,虽然因为职务的关系时常得读些列宁他们的著作、论文演讲,可是这不过求得对于俄国革命和国际形势的常识,并没有认真去研究政治上一切种种主义,正是“治国平天下”的各种不同的脉案和药方。

我根本不想做“王者之师”,不想做“诸葛亮”——这些事自然有别人去干——我也就不去深究了。不过,我对于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终极理想,却比较有兴趣。

记得当时懂得了马克思主义的共产社会同样是无阶级、无政府、无国家的最自由的社会,心上就很安慰了,因为这同我当初的无政府主义,和平博爱世界的幻想没有冲突了。所不同的是手段,马克思主义告诉我要达到这样的最终目的,客观上无论如何也逃不了最尖锐的阶级斗争,以至无产阶级专政——也就是无产阶级统治国家的一个阶段。为着要消灭“国家”,一定要先组织一时期的新式国家,为着要实现最彻底的民权主义(也就是无所谓民权的社会),一定要先实行无产阶级的民权。这表面上“自相矛盾”而实际上很有道理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所谓辩证法——使我很觉得有趣。我大致了解了这问题,就搁下了,专心去研究俄文,至少有大半年,我没有功夫去管什么主义不主义。

后来,莫斯科东方大学要我当翻译,才没有办法又打起精神去看那一些书。谁知越到后来就越没有功夫继续研究文学,不久就宣〔喧〕宾夺主了。

但是,我第一次在俄国不过两年,真正用功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常识不过半年,这是随着东大课程上的需要看一些书,明天要译经济学上的那一段,今天晚上先看过一道,作为预备,其他,唯物史观哲学等等也是如此,这绝不是有系统的研究。至于第二次我到俄国(1928—1930),那是当着共产党的代表,每天开会,解决问题,忙个不了,更没有功夫做有系统的学术上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部分:唯物论的哲学,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的理论,以及政治经济学,我都没有系统的研究过。资本论——我就根本没有读过,尤其对于经济学我没有兴趣。我的一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常识,差不多都是从报章杂志上的零星论文和列宁的几本小册子上得来的。

可是,1932年的中国,研究马克思主义以至一般社会科学的人,还少得很,因此,仅仅因此,我担任了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之后就逐渐的偷到所谓“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的虚名。

其实,我对这些学问,的确只知道一点皮毛。当时我只是根据几本外国文的书籍传译一下,编了一些讲义。现在看起来,是十分幼稚,错误百出的东西。现在已经有许多新进的青年,许多比较有系统的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者——而且国际的马克思主义的学术水平也提高了许多。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误会”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研究中国的现代社会,部分是研究中国历史的发端,也不得不由我来开始尝试。五四以后的五年中间,记得只有陈独秀、戴季陶、李汉俊几个人写过几篇关乎这个问题的论文,可是都是无关重要的。我回国之后,因为已经在党内工作,虽然只有一知半解的马克思主义智识,却不由我不开始这个尝试:分析中国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程度,分析中国社会阶级分化的性质,阶级斗争的形势,阶级斗争和反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关系等等。

从1923年到1927年,我在这方面的工作,自然在全党同志的督促,实际斗争的反映,以及国际的领导之下,逐渐有相当的进步。这决不是我一个人的工作,越到后来,我的参加是越少。单就我的“成绩”而论,现在所有的马克思主义者都可明显的看见:我在当时所做的理论上的错误,共产党怎样纠正了我的错误,以及我的幼稚的理〔论〕著之中包含着怎样混杂和小资产阶级机会主义的成分。

这些机会主义的成分发展起来,就形成错误的政治路线,以致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不能不开除我的政治局委员,的确,到1930年,我虽然在国际参加了两年的政治工作,相当得到一些新的智识,受到一些政治上的锻炼,但是,不但不进步,自己觉得反而退步了。中国的阶级斗争早已进到了更高的阶段,对于中国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形势,需要更深刻更复杂的分析,更明了的判断,而我的那点智识绝对不够,而且非无产阶级的反布尔塞维克的意识就完全暴露了,当时,我逐渐觉得许多问题不但想不通,甚至想不动了。新的领导者发挥某些问题的议论之后,我会感觉到松快,觉得这样解决原是最适当不过的,我当初为什么简直想不到;但是,也有时候会觉得不了解。

此后,我勉强自己去想一切“治国平天下”的大问题的必要,已经没有了!我在十分疲劳和吐血症复发的期间,就不再去“独立思索”了。1931年初就开始我政治上以及政治思想上的消极时期,直到现在。从那时候起,我没有自己的政治思想。

我以中央的思想为思想。这并不是说我是一个很好的模范党员,对于中央的理论政策都完全而深刻的了解。相反的,我正是一个最坏的党员,早就值得开除的,因为我对中央的理论政策不加思索了。偶然我也有对中央政策怀疑的时候,但是,立刻就停止怀疑了,因为怀疑也是一种思索;我既然不思索了,自然也就不怀疑。

我的一知半解的马克思主义智识,曾经在当时起过一些作用——好的坏的影响都是人所共知的事情,不用我自己来判断——而到了现在,我已经在政治上死灭,不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者了。

同时要说我已经放弃了马克思主义,也是不确的。如果要同我谈起一切种种政治问题,我除开根据我那一点一知半解的马克思主义方法来推论以外,却又没有什么别的方法。事实上我这些推论又恐怕包含着许多机会主义,也就是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在内,这是“亦未可知”的。因此我更不必枉然费力去思索:我的思路已经在青年时期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初步,无从改变,同时,这思路却同非马克思主义的歧路交错着,再自由任意的走去,不知会跑到什么地方去。——而最主要的是我没有气力再跑了,我根本没有精力再作政治的,社会科学的思索了。Stop。

盲动主义和立三路线当我不得不担负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的时候,正是中国革命进到了最巨大的转变和震荡的时代,这就是武汉时代结束之后。分析新的形势,确定新的政策,在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和阶级斗争最复杂最剧烈的〔路〕线汇合分化转变的时期,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任务。当时,许多同志和我,多多少少都做了政治上的错误,同时,更有许多以前的同志在这阶级斗争更进一步的关口,自觉的或者不自觉的离开了革命队伍,在最初,我们在党的领导之下所决定的政策一般的是正确的。武汉分共之后,我们接着就决定贺叶的南昌暴动和两湖、广东的秋收暴动(1927),到11月又决定广州暴动。这些暴动本身无〔并〕不是什么盲动主义;因为都有相当的群众基础。固然,中国一般的革命形势,从1927年3月底英、义〔美〕、日帝国主义者炮轰南京威胁国民党反共以后,就已经开始低落,但是接着而来的武汉政府中的奋斗、分裂……直到广州暴动的举出苏维埃旗帜,都还是革命势力方面正当的挽回局势的尝试,结果失败了——就是说没有能够把革命形势重新转变到高涨的阵容,必须另起炉灶。而我——这时期当然我应当负主要的责任——在1928年初,广州暴动失败以后,仍旧认为革命形势一般存在,而且继续高涨,这就〔是〕盲动主义的路线了。

原来个别的盲动现象我们和当时的中央从1927年10月起就表示反对的;对于有些党部不努力去领导和争取群众,反而孤注一掷或者仅仅去暗杀豪绅之类的行动,我们总是加以纠正的。可是,因为当时整个路线错误,所以不管主观上怎样了解盲动主义现象的不好,费力于枝枝节节的纠正,客观上却在领导着盲动主义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大会纠正了这个错误路线,使政策走上了正确的道路。自然,武汉时代之后,我们所得到的中国革命之中的最重要的教训,例如革命有在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的可能和前途,反帝国主义革命最密切的和土地革命联系着等,都是六大所采纳的。苏维埃革命的方针就在六大更明确的规定下来。

但是以我个人而论,在那时候,我的观点之中不仅有过分估量革命形势的发展以致助长盲动主义的错误,对于中国农民阶层的分析,认为富农还在革命战线之内,认为不久的将来就可以在某些大城市取得暴动的胜利等观念也已经潜伏着或者有所表示。不过,同志们都没有发觉这些观点的严重错误,还没有指出来,我自己当然更不会知道这些是错误的。直到1929年秋天讨论农民问题的时候,才开始暴露我在农民问题上的错误。

不幸得很,当时没有更深刻的更无情的揭发。……此后,就来了立三路线的问题了。

1929年年底我还在莫斯科的时候,就听说立三和忠发的政策有许多不妥当的地方。同时,莫斯科中国劳动大学(前称孙中山大学)的学生中间发生非常剧烈的斗争,我向来没有知人之明,只想弥缝缓和这些内斗,觉得互相攻许〔讦〕批评的许多同志都是好的,听他们所说的事情却往往有些非常出奇,似乎都是故意夸大事实俸为“打倒”对方的理由。因此我就站在调和的立场。这使得那里的党部认为我恰好是机会主义和异己分子的庇护者,结果撤销了我的中国共产党驻莫代表的职务准备回国。自然,在回国的任务之中,最重要的是纠正立三的错误,消灭莫斯科中国同志之间的派别观念对于国内同志的影响。

但是,事实上我什么也没做到,立三的错误在那时——1930年夏天——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半托洛斯基的路线,派别观念也使得党内到处抑制莫斯科回国的新干部。而我回来之后召集的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的一切处置,都只是零零碎碎的纠正了立三的一些显而易见的错误,既没有指出立三的错误路线,更没有在组织上和一切计划及实际工作上保障国际路线的执行。实际上我的确没有认出立三路线和国际路线的根本不同。

老实说,立三路线是我的许多错误观念——有人说是瞿秋白主义——的逻辑的发展。立三的错误政策可以说是一种失败主义,他表面上认为中国全国的革命胜利的局面已经到来,这会推动全世界革命的成功,其实是觉的自己没有把握保持和发展苏维埃革命在几个县区的胜利,党的革命前途不是立即向大城市发展而取得全国胜利以至全世界的胜利,就是迅速的败亡,所以要孤注一掷的拼命,这是用左倾空谈来掩盖右倾机会主义的实质。因此在组织上,在实际工作上,在土地革命的理论上,在工会运动的方针上,在青年运动和青年组织等等各种问题上……无往而不错。我在当时却辨别不出来。事后我可以说,假定六大之后,留在中国直接领导的不是立三而是我,那末,在实际上我也会走到这样的错误路线,不过不致于像立三这样鲁莽,也可以说,不会有立三那样的勇气。我当然间接的负着立三路线的责任。

于是四中全会后,就决定了开除立三的中央委员,开除我的政治局的委员。我呢,像上面已经说过的,正感谢这一开除,使我卸除了千钧担。我第二次回国是1930年8月中旬,到1931年1月7日我就离开了中央政治领导机关,这期间只有半年不到的时间。可是这半年对于我几乎比五十年还长!人的精力已经像完全用尽了似的,我告了长假休养医病——事实上从此脱离了政治舞台。

再想回头来干一些别的事情,例如文艺的译著等,已经觉得太迟了!1920年到1930年整整十年我离开了“自己的家”——我所愿意干的俄国文学研究——到这时候才回来,不但田园荒芜,而且自己的气力也已经衰惫了。自然有可能还是可以干一干,“以度余年”的。可惜接着就是大病,时发时止,耗费了三年光阴。1934年1月,为着在上海养病的不可能,又跑到瑞金——到瑞金已是2月5日了——担任了人民委员的清闲职务。可是,既然在苏维埃中央政府担负了一部的工作,虽然不必出席党的中央会议,不必参与一切政策的最初讨论和决定,然而要完全不问政治却又办不到了,我就在敷衍塞责,厌倦着政治却又不得不略为问一问政治的状熊〔态〕中间,过了一年。

最后这四年中间,我似乎记得还做了几次政治问题上的错误。但是现在我连内容都记不清楚了,大概总是我的老机会主义发作罢了。我自己不愿意有什么和中央不同的政见。我总是立刻“放弃”这些错误的见解,其实我连想也没有仔细想,不过觉的争辨〔辩〕起〔来〕太麻烦了,既然无关紧要就算了罢。

我的政治生命其实早已结束了。

最后这四年,还能说我继续在为马克思主义奋斗,为苏维埃革命奋斗,为着党的正确路线奋斗吗?例行公事办了一些,说“奋斗”是实太恭维了。以前几年的盲动主义和立三路线的责任,却决不应当因此而减轻的,相反,在共产党的观点上来看,这个责任倒是更加重了,历史的事实是抹杀〔煞〕不了的,我愿意受历史的最公开的裁判。

1935,5,20。

“文人”

同类推荐
  • 梁遇春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梁遇春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读梁遇春的散文,不论是青春冲动、少年意气,还是略带沉重的沧桑之叹,都不会让人觉得平淡无味。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他就是一个生命旅途中的流浪汉,举杯对月,入火而舞。
  • 回望点滴

    回望点滴

    读想读的书,听想听的课,学想学的知识,做想做的事,成为想成为的人。我希望学习、修身、养性,我希望心安理得、快乐自得、问心无愧。
  • 文明的远歌

    文明的远歌

    书中的古迹和地点,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但一般读者从来都没有留意和思考的。这就使作品和普通读者能够沟通,激起人们的阅读欲望和心理关照。2009年、2010年 《文明的远歌》中有两篇文章连续两年被湖北、江西高考作文赏析选中,是当今中国最“古香古色”和“原汁原味”的“纯正美文”。多位考试院长、重点中学校长、特级教师、文化教育官员联合推荐。
  • 网络文学透视与备忘

    网络文学透视与备忘

    本书立足于网络创作现实,对网络文学的表现形式、审美特征,及其与时代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对少数民族网络写作、网络类型小说的文本价值,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和差异等也有细致、独到的论述。
  • 绿色经典生态文学系列:延龄草

    绿色经典生态文学系列:延龄草

    本书通过《鸟儿归来》、《鸟巢》、《桦林巡礼》、《蓝知更鸟》等8篇散文作品,描绘了森林中各种各样的鸟类。
热门推荐
  • 江湖之龙门

    江湖之龙门

    江湖,从来就不是一个平静的地方,也就注定了每一个踏进江湖的人,都会有不平静的历程!司徒名扬,年轻的龙门门主,注定会在江湖留下自己精彩的故事!且看他如何在江湖中成长?且看他如何铲除异己,完成父亲遗愿?《江湖之龙门》希望给您热血,激动人心的阅读体验!同样是武侠小说,但是我却希望给大家不一样的感觉!
  • 气灵九霄

    气灵九霄

    在浩瀚无比的无尽宇宙中,有着无数的世界。有那宇宙中至高无上的“雷帝”林雷所在的“万古雷池”;也有那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不灭魔尊”魔天所在的“不灭魔域”;以及那宇宙至尊“烈焰火祖”火凰天所在的“无尽火领”。而这些人,无不是拥有大神通的绝世强者,他们就是这个无尽宇宙中最顶级的存在。有许多人惊叹于他们至高无上的地位及挥手间便是山崩地裂的实力,但是这些人可能忘记了,这些所谓的强者们,最初也是和他们一样普通。这些绝世强者能够拥有现在这样至高无上的地位及实力,所依仗的不只是过人的天赋,更多的则是他们拥有成为强者的渴望以及那颗向往强大实力的心。
  • 修仙无道:不见长安

    修仙无道:不见长安

    穿越,无非就是穿到痴傻女身上,然后身边有一个丫鬟,哭丧着脸,‘小姐,小姐!’喊的惊天动地,爹不疼,娘早逝,然后换了个灵魂迅速强大,而她北长安,穿越之后也确实是这样,不过爹沉睡,娘残废是怎么回事?欺负她毫无魂力?姐我七系异能吓死你啊!“废物,让你见识见识双系魂力师的厉害!”自家庶女妹妹挑衅,拦住她的去路。北长安挑眉,身后赫然出现七系异能拟物。“就这点实力,滚回去睡觉吧你!”
  • 斗战纪元

    斗战纪元

    一个异世界转生的少年奇幻旅程,在独自面对未知危险的路途上,结识属于自己的友情,爱情。命运的驱使?还是阴谋的策划?共同见证一个少年的奇幻成长历程。一个千奇百怪的世界...属于英雄崛起的时代...***************************************************本书的交流群号:126926814.喜欢小说的同学,喜欢LOL游戏的同学,欢迎加到这这个群里来。
  • 斑色如陶(在场主义散文丛书)

    斑色如陶(在场主义散文丛书)

    《斑色如陶》是作者近年来的散文优秀作品的结集。作者以朴实|智慧的语言,记述了往日的生活轨迹,字里行间可见作者对生活的深切体验。
  • 向阳生长的罂粟

    向阳生长的罂粟

    蔓延到地狱,猩红的犹如流着血的罂粟花瓣居然向阳生长着……阳光下鲜艳欲滴的它们,像是在诉说着某种罪恶的欲望。她,一人之身,两人之心。恶魔与天使的转变,究竟善在何方。本以为与美少女们的邂逅是美好的,却总是有不协调的杂音。好端端的日常,怎么就随着和罂粟花邂逅那一刻起,崩坏了呢?
  • 清香

    清香

    不管我愿或者不愿生命的转角你早已凭栏不管我想或者不想命定的缘分你已然牵绊浮生一梦繁华褪尽回首凝眸处谁应了谁的劫谁又变成谁的执念环佩青衣盈盈素颜拘一捧清香莫莉和月温柔的走来“此书正投稿于凤鸣轩”
  • 无双魂帝

    无双魂帝

    神魂大陆,强者为尊!全球杀手排行榜第一的知名杀手,穿越到异界一位纨绔子弟身上,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官二代,富二代!从此,一位曾经令京都所有人都闻风丧胆的祸害,开始变得翩翩有礼。“他以前是禽兽!”“现在呢?”“是衣冠禽兽!”
  • 女王大大万万岁

    女王大大万万岁

    阎王再现21世纪,骷髅与蔷薇并存,蔷薇花开,则骷髅隐世,女王御天下之黑道,掌天下之局势。蔷薇花灭,则骷髅现,这大千世界,灭亡也罢。他绝世风华,翩翩公子形象和深入骨髓的冰冷都为她埋藏,甘做女王身边一小人物。她举世无双,万般冰冷嗜血果断却被他感动,她曾断言,轩辕墨绝,你注定是我的劫,或好或坏,我都已经准备好一力承担。
  • 主宰妖仙

    主宰妖仙

    万古之前的妖仙大陆,群雄并起,有大能者摘星捉月,移山填海。万古之后的仙元大陆一个偏僻小国之中走出的少年,身怀绝世妖魂,混沌仙力。看他如何一步步逆天崛起,揭开尘封万古的妖仙之谜,最后主宰妖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