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喜欢说“不”
先让孩子说声“好”:
①孩子喜欢说“不”正是其处在“人生第一反抗期”的一个显著表现,他们想通过说“不”来向父母表达自己已经“长大了”,迫切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尤其是父母对自己的认可。
②想让孩子说声好,就要让孩子透过现象看本质,感觉到您安排的事情能给他自己带来具体的“好处”,这会让您省去很多麻烦。
处在人生“第一反抗期”中的孩子,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喜欢说“不”。例如,您对孩子说“你去弹琴吧”,孩子可能会说“不”;又或者在餐桌上,您为孩子夹了一个鸡腿,并对他说“来,吃鸡腿”,孩子可能会不假思索地说:“我不要吃,我要吃胡萝卜。”他们不管父母说的是不是正确的,总是喜欢说“不”来拒绝别人。想让孩子说声“好”有时候还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3 岁的童童在父母眼里变得越来越不听话了,以前那个乖巧的小宝宝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爱顶撞家长、爱说“不”的孩子。在和孩子斗智斗勇的过程中,孩子的胜算也越来越多,妈妈的屡屡妥协,让童童的行为愈演愈烈。妈妈甚至都到了黔驴技穷的时候了。以前经常听老人们说:“三岁四岁遭人嫌”,难道童童就是属于这种情况?对此妈妈担心长此以往,孩子会越来越不好管。
其实,当我们了解了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后,对孩子的行为就会不难理解。心理学认为,孩子喜欢说“不”正是其处在“人生第一反抗期”的一个显著表现。因为他们的心理和生理发展都非常迅速,他们发现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完成很多事情。所以,他们想通过说“不”来向父母表达自己已经“长大了”的想法,想从父母那里争取一定的决定权,想证明自己已经有了为事情做决定的能力。与“不”同时存在的是孩子希望什么事情都能“自己来”,迫切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尤其是父母对自己的认可。因此,此时的孩子就成了一个小小“不”字播放机。
因此,当我们懂得了孩子的成长规律,就要在尊重孩子成长特点的基础上,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让孩子顺利地度过人生中特殊而又非常重要的时期。不要打压孩子的这种想法,事事让孩子听家长的,否则,孩子长大后有可能会成为一个没有主见的人。但是我们又不能什么事情都听孩子的,这会让孩子成为一个听不进别人意见的人。那么,家长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让把二者结合起来,从而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呢?
在这里我给大家的建议是,先让孩子说声“好”。当孩子说“好”以后,的确能帮助您能解决很多麻烦。我们可以试想一下,我们每天都要工作、做饭、洗衣服、购物,这不仅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且做这些事情还可以为我们带来好处:“做饭”就意味着“坐下来可以享受美味”;“洗衣服”意味着“我们可以穿得更漂亮、更得体”;“购物”意味着“得到您想要的东西”;“收拾房间”就意味着“生活在一个干净舒适的环境里”。
我们做所有事情的时候,都是在“结果”的指引和召唤下来做的,而且一想到这些“好处”我们会更加有动力和干劲。
以此类推,我们可以把这个理论运用到孩子身上,孩子之所以不听您的指挥,主要是因为您让他做的事情还没有引起他足够的兴趣,他还不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做这件事情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好处”。这就需要家长把这些“好处”给孩子指明,激发他们做这件事情的动力。具体在现实生活中,您不妨从以下几点入手:
(1)让孩子透过现象看本质
如果想用这个方法的话,从现在开始您要重新对自己的思路进行梳理。在给孩子下发“指令”的时候,不要局限于事情本身,要想一想这件事情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好处”,能否和他喜欢的一些事情产生关系,然后问孩子是不是愿意得到这个好处。不要简单地让孩子去做什么事情。
(2)先让孩子说声“好”
虽然让处于“反抗期”的孩子说声“好”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这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之处,因为“好”能绕过孩子可能产生的抵触情绪,让事情更加顺利地进行下去。
当您想对孩子说“快点,赶紧把外套和鞋子穿好,没时间了!”时,您不妨换成这样的话:“我们去公园好吗?我们这次可以喂鸭子,你想喂吗?”我相信孩子听到您这么说,一定会高兴地说:“好!我要喂!我要赶快去公园!”
(3)不要轻易打断孩子
很多时候孩子对家长的拒绝,是因为他们正全身心地沉浸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如果这时您突然让他停止自己的事情去做您安排的事情,那么不仅会得到孩子的拒绝,而且还不利于孩子注意力的培养。同时,您还要注意自己的语气。孩子再小他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要尊重孩子,尽量不要以命令的口气和孩子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