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司马懿)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魏武(曹操 )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又尝梦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晋书·宣帝纪》
入选理由:中国最著名的改朝换代之梦
公元239年正月。巍峨高耸的洛阳嘉福殿,一位老将军在一个黄门的带领下,急匆匆地来到龙床前。临死的魏明帝曹叡,用颤抖的手拉住他,吃力地说:“我已重病,今以后事相托。死竟然还可忍,我忍死待君,现在已得相见,我无所遗憾矣!”他马上下诏:“太尉司马懿与大将军曹爽共辅少主。”闻听此言,老将军顿首不已,涕泪横流。
旁边有两个小王子,明帝勉力指着齐王曹芳对他说:“这个才是少主,君认熟了,勿误!”接着,又叫八岁的曹芳抱住老将军的颈项。在这无以伦比的感人气氛中,众人哭成一片。不久魏明帝驾崩。
——如果不看主人翁姓名,我们会误以为这是刘备在托孤诸葛亮。其实,这是诸葛亮一生最大的死对头司马懿被魏明帝托孤的场景。说起来,这次托孤比诸葛亮那次还要感人,毕竟刘备托孤时后主刘禅不在白帝城,无缘表演抱住诸葛亮的颈项痛哭的一幕。
在场的人谁也没有想到,这个信誓旦旦动情地说着“陛下不见先帝属臣以陛下乎”的老将军司马懿,竟然会是曹魏的掘墓人!真正实现了曹操“三马同槽”之梦!
绝世“阴雄”司马懿
说到曹操,大家都知道他是个既豪迈又老奸巨滑的“奸雄”。按说他已是善于损人的老鬼,偏偏还有人敢损他——这个人就是让诸葛亮饮恨终生的司马懿。
三国里,司马懿可不愧于“一代阴雄”——很阴的英雄这个称号,这个词和曹操的“奸雄”和刘备的“枭雄”称号一样,有褒有贬:褒的方面就是都有雄才大略,功勋卓著;贬的方面,就是说他工于心计、为人“阴鸷”、心狠手辣。《三国志》里没有《司马懿传》,而在《晋书》有《宣帝纪》。平心而论,作为魏臣,司马懿的功业是足以在《三国志》里和诸葛亮、陆逊一样鼎足而单独立传的。
司马懿(公元179 —251年)字仲达,是司马防的二子。司马防就是当年推荐曹操当上平生第一个官职“洛阳北部尉”的恩人。《晋书》称司马懿“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汉末大乱,常慨然有忧天下心。”
说司马懿的阴,首先在于阴骗曹操。建安六年(公元201年),二十二岁的司马懿被河内郡举为上计吏。时任司空(三公之一)的曹操征辟他,但他见汉运将微,自己又是世家大族,不愿为宦官之后的曹操出力,就以“风痹”不能起居为由推辞。曹操不信,派人夜间去刺探消息,司马懿居然沉得住气,在剑上身时还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像真染上风痹一般,这一招果然把老奸巨滑的曹操骗过去了。
曹操当丞相后,又任命二十九岁的司马懿为文学掾,曹操对所派的人说:“他要是不来,就逮捕他。”司马懿因恐惧而就职,因有才学,被派为太子曹丕做事,并与其结下友谊。不久司马懿又被转为曹操的主簿。司马懿足智多谋,曾经多次为曹操出奇计,最有名的就是在关羽“威震华夏”、曹操险些迁都时,献计离间孙权和刘备。
曹操是个疑心很重的人,早就怀疑司马懿的忠心。曹操觉察司马懿有雄豪之志,又听说他有“鹰视狼顾”之相,一次就叫司马懿在前面行走,突然令他回头,发现其面正向后而身不动,果然是不吉之相。曹操就说“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之兵权,久必为国家之大祸也”。
曹操曾经做了个“三马同槽”的梦,由于《三国演义》的渲染,这个奇梦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曹操梦见三马同食一槽,十分厌恶,就对曹丕说:“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这里的“三马同槽”,实际上就是寓意司马懿、师、昭三司“马”葬送“曹”魏天下。
其实曹操最初安排司马懿为曹丕的门下时就大为失策,由于司马懿的才学和恭从,司马懿与曹丕关系非常好,是其“四友”之一,曹丕对他“每相全佑”。
司马懿知道曹操心狠手辣,为了自保就勤于吏职,夜以忘寝,至于喂马等低贱的事情都卖力的亲自干,特别是在孙权杀关羽后他不失时机的劝进,“由是魏武意遂安。”
待得曹操一死,司马懿就如日中天了。由于司马懿在曹丕争太子位时“每与大谋,辄有奇策”,因此深为曹丕所信任和重用。曹丕嗣位丞相、魏王后,司马懿的地位也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担任了丞相长史(总管)。
魏文帝曹丕“受禅”称帝后,对司马懿依然十分信任,黄初六年(公元225年),曹丕大兴舟师征吴,命他居守许昌,转任抚军将军,还下诏说:“吾东,抚军当总西事;吾西,抚军当总东事。”其见信如此。
次年五月曹丕临死,司马懿与曹真、陈群等四人一起受顾命辅政。曹丕还诏太子曹叡:“有间此三公者,慎勿疑之。”曹丕对于司马懿可以说是恩宠信任,无以复加。此时的司马懿,对魏国的事也还算尽心尽责。
明帝即位后,司马懿开始大放光彩。黄初六年(公元226年)八月,司马懿督诸军击败诸葛瑾所率领的吴军后,因功迁为骠骑将军。
二智斗法
司马懿和诸葛亮的故事是历史上罕见的漂亮对手戏,诸葛亮的智慧比司马懿稍高一筹,但司马懿的滴水不漏的防御却让诸葛亮吐血。
克日擒孟达:魏明帝太和元年(公元227年)六月,司马懿屯于宛,督荆、豫二州诸军事。这时投魏的原蜀将、新城太守孟达欲反魏响应诸葛亮的北伐,但犹豫未决。孟达与魏国的魏兴太守申仪有矛盾,诸葛亮欲促其反事,就遣郭模假装降魏,然后经过申仪地盘时,故意漏泄孟达有反魏之意。孟达听说了,就将提前举兵。司马懿怕他先发制人,先写信稳住他,然后倍道兼行,仅用了八日就到其城下。开始孟达认为他前来需要一月时间,所以惊呼:“八日而兵至城下,何其神速也!”孟达猝不及防,城破被斩,这大大打击了诸葛亮的北伐计划。
阴拒诸葛亮。太和四年(公元230年)七月,在诸葛亮三次北伐后,魏国由大司马曹真、大将军司马懿进行反攻。但由于大雨淋漓,栈道断绝,只好回兵。第二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攻祁山。魏明帝对司马懿说:“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就派他西屯长安,都督雍、凉二州,统车骑将军张郃等拒诸葛亮,这是司马懿和诸葛亮两人的真正第一次交手(历史上并没有第一次北伐“空城计”一事)。因蜀李严运粮不及,诸葛亮只好退军,司马懿强令张郃率部前去追击蜀军,被射杀。此次交手,诸葛亮虽然无功而返,司马懿也没有占到任何便宜。
司马懿知道了诸葛亮的厉害,所以在234年春诸葛亮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带领十万人马北伐时,他干脆采取闭门不出、等待蜀军粮尽的办法。战略上这是高明的一步,但是非常损人,诸葛亮给他妇女饰物以激怒他,他本无战心,却假装大怒,千里上表明帝请战。明帝知道他的意思,就派卫尉辛毗仗节制之,坚决不应战。当诸葛亮在五丈原去世后,心有余悸的司马懿刚开始并不敢追赶,而是在确认诸葛亮的去世消息后才率兵追赶。不料姜维令杨仪反旗鸣鼓,佯装将攻司马懿,司马懿慌忙退军而不敢逼,被老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司马懿知道实情后,只好自嘲:“吾能料生,不便料死也。”
司马懿托孤之梦
随着曹氏和夏侯氏能臣们如曹真等相继谢世,司马懿成了曹魏的擎天一柱,威望无人能比。此时朝中的大臣,已有预见不祥的。如曹叡景初元年(公元237年),直臣高堂隆临死时,口占上疏说“宜防鹰扬之臣于萧墙之内,”还说应该选诸王领兵以巩固皇室。这里的“鹰扬之臣”正是指司马懿及其党羽。
朝臣们的谏诤之言不能不使曹叡对司马懿有所怀疑。据《陈矫传》注引《世语》:“帝忧社稷,问矫:‘司马公忠正,可谓社稷之臣乎?’矫曰:‘朝廷之望;社稷,未知也’。”曹叡此问,实际上表明他内心对司马懿的怀疑。所以曹叡第一次托孤曹芳时就没有司马懿的席位。
239年正月成功镇压辽东公孙渊后,返回途中,路经襄平时司马懿做了一个恶梦:
初,帝(司马懿)至襄平,梦天子(曹叡)枕其膝,曰:“视吾面。”俯视有异于常,心恶之。
在司马懿这个梦之后,就发生了曹叡托孤曹芳给司马懿的故事。其实,司马懿一共有两次在帝王临死前受托,只是曹丕死前曹叡已经成年,所以不能算托孤,只有曹叡托孤曹芳这次才是货真价实的托孤。
这次托孤,实际上经历了两次扑朔迷离的托孤过程,最后才有了堪称是历史上最感人,也是最失败的曹叡托孤曹芳于司马懿。
本来司马懿并不在第一次托孤大臣之列,组成托孤阵容的是曹操之子燕王曹宇(末帝曹奂之父)和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其母即是《三国志》里关羽多次想娶、却被曹操横刀夺爱的秦宜禄之妻杜氏)等皇族。但后来,曹宇却没有进入最后的托孤阵容,对此,《三国志》是这样记载的:“冬十二月,明帝疾笃,拜宇为大将军,属以后事。受署四日,宇深固让;帝意亦变,遂免宇官。” 真的是曹宇谦让吗?
其实,曹宇是宫廷政变的牺牲品。对此,《汉晋春秋》的记载要真实些,中书监刘放、中书令孙资久专权宠,为秦朗、夏侯献一派所厌,刘放和孙资就乘曹叡弥留之际,劝曹叡以曹爽代曹宇,并以司马懿相参。曹叡问:“曹爽堪当其事不?”当时,熊包曹爽竟然吓得流汗不能回答。刘放踩其足,在耳边教他说:“臣以死奉社稷。”曹叡于是听从刘、孙之言,刘、孙立即写诏免燕王等官,于是曹宇等就这样被踢出了托孤阵容,只得相泣而归府第。
毫无水平的曹爽能够成为首席托孤大臣是历史的意外,司马懿的再次受托,也是历史的意外。偶然的偶然,就成为历史的必然,实际上“魏亡肇于斯”也!
曹爽集团的灭族之梦
大将军曹爽刚掌权时德薄位尊,但他却一点不谦虚地接受了“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的待遇,不过。此时曹爽对“年德并高”的司马懿还比较谨慎,“恒父事之”。刚开始两人的关系还不错,“宣王(司马懿)以爽魏之肺腑,每推先之,爽以宣王名重,亦引身卑下,当时称焉。”但利益之争,使得二人面和心不和,最后发展到势同水火。正始六年(公元245年)八月,曹爽裁彻禁军中垒营司马师兵权,兵归其弟中领军曹羲统管。这直接威胁到司马懿兵权,他以中垒、中坚营是先朝旧制劝阻,曹爽不听,两人矛盾由此激化。
曹爽猜防司马懿,表面上礼貌虽存,大事却皆不由他。司马懿力不能争,且惧其祸,故避之。曹爽言于曹芳,升其为太傅(太傅位在三公九卿之上,但却没有什么实权),又安排心腹执掌机要,竭力排斥司马懿在朝中势力。但此时还没有夺取他的兵权,后来司马懿还两次带兵大败吴军。司马懿对此自然是心中不满,却韬光养晦,利用曹爽的无能、伐蜀不利和僭越引起的大臣不满,暗中与百官结交,其长子司马师也结交死士三千。
曹爽见司马懿“主动缴械”,就没有动杀心,但也没有完全放心,就利用李胜出任荆州刺史的机会,派李胜以探病为名去究虚实。司马懿装作病危,“令两婢侍边,持衣,衣落;复上指口,言渴求饮,婢进粥,宣王持杯饮粥,粥皆流出沾胸”。政坛老狐狸这一逼真的表演令李胜也为之涕泣,信以为真。得知情况的曹爽彻底失去戒心,为日后的失败埋下了祸根。这就是著名的“司马懿装病”,时间长达一年半。
曹爽见司马懿来日不多,就高枕无忧,恣意妄为,大胆私用先帝才人、饮食车服僭越礼制,这些都是“大逆之罪”,弟弟曹羲哭劝阻止,他也不听。
当时,曹爽的心腹有何晏、邓飏、李胜、丁谧、毕轨等。这几个骨干,其中何晏最有名。何晏是在中国特别是魏晋时期占据重要地位的玄学开创者,是被宦官所杀的汉末大将军何进之孙,其母被曹操纳为妾后,他被曹操收养。何晏姿仪很美而皮肤绝白,喜敷粉,人称“傅粉何郎”,娶金乡公主。因服饰拟于太子,被魏文帝曹丕所憎,未授官职。明帝也以其浮华,仅授冗官。曹爽秉政后,何晏依附,因而累官侍中、吏部尚书,主管选举。何晏对周易颇有研究,自己却有一个奇梦不能解。于是正始九年(公元248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何晏请问著名的占梦家管辂自己能否位至三公,又问:
“连梦见青蝇数十头,来在鼻上,驱之不肯去,有何意故?” (《三国志》)管辂回答:“您位重山岳,势若雷电,而怀德者少,畏威者众,大概不是好事。今臭恶的青蝇集于此,位峻者颠,轻豪者亡,不可不注意啊。愿您小心从事,三公可当,青蝇可驱。”何晏听了就说:“过岁更当相见。”
这个梦就像昌邑王刘贺的青蝇屎之梦一样“很凶很可怕”,管辂之言,其实是有目的的劝言,因为得意忘形的何晏有许多如抢占土地等恶行。可何晏没有领会其中深意,岂知,自己的脑袋马上就要掉了!
当曹爽集团忘乎所以的时候,司马氏早已“磨刀霍霍向猪羊”了。正始十年(249)正月初六,司马懿乘曹爽等倾巢出陪曹芳祭祀曹叡的高平陵之机发动政变。
关于曹爽集团的败亡,晋皇甫谧所撰的《玄晏春秋》记载了248年冬天自己的一个奇梦:
十二月乙丑(三十一日)夕,梦至京师。自庙出,见车骑甚众。以物呈庙云:“诛大将军。”
他醒后告诉了梁析,梁析说:“君欲曹人之梦乎?朝无公孙强。”而据东晋习凿齿《汉晋春秋》记载,皇甫谧醒后以告其邑人,邑人说:“君欲作曹人之梦乎?朝无公孙强如何?且曹爽兄弟典重兵,又握兵权,谁敢谋之?”这里的公孙强,就是导致曹国灭亡的推手,也称得上是“麻烦制造者”的代言人,君臣二人被杀的下场就是一个警示。皇甫谧却说:“曹爽无曹叔振铎(周武王弟,是曹国的始封诸侯,曹操所攀祖先)之请求,若失天机就会败,何恃于强?昔日汉之阎显,倚母后之尊,权倾一时,却被十九个阉人分尸,何况曹爽兄弟?”
不管是曹爽还是邑人,谁都没有把装病的司马懿放在眼里,终于“大意失朝廷”。据《世语》记载,曹爽灭亡之前,还有一个奇梦:
“初,爽梦二虎衔雷公,雷公若二升碗,放著庭中。”
曹爽梦见两只虎叼着雷公放在他的庭院中,很讨厌,醒后以问占者,灵台丞马训回答:“忧兵。”马训退后,告其妻说:“曹爽将以兵亡,不出旬日。”
对于这场政治大地震,曹爽极其缺乏政治敏感性和政治经验。以前曹爽强迫郭太后迁居别宫,把她彻底推向司马懿,从而使得司马懿政变时,能够打着郭太后的旗号行事,得到大批老臣的支持。
政变发生后,“多权变”的司马懿为稳定曹爽之心,遣曹爽所信殿中校尉尹大目给曹爽带信说只是免官而已,还“指洛水为誓”。桓范劝曹爽带车驾幸许昌,招四方外兵,以皇帝命令天下。但曹爽虽为将门曹真之后,却是虎父犬子,一见形势不利,竟然“迫窘不知所为”,不采取任何积极的对策。他完全认识不到政治的险恶,表现得十分天真,在极其严峻的形势下,据《魏略》载:曹爽兄弟默然不从桓范之计,从中夜考虑至五鼓,投刀于地,请曹芳免自己之官,一副活脱脱的苟且偷生的可耻模样。以致桓范哭骂曰:“曹子丹(曹真)佳人,生汝兄弟,犊耳!”
更愚昧的是,曹爽居然还想求“不失作富家翁”。哪知道失败者是连做平头百姓也做不成的,他一归家就被囚禁,一举一动都受到监视。曹爽无奈,与兄弟共议,作书求粮以探司马懿之心。司马懿假装得书大惊,即答书并送米一百斛等。曹爽大喜,谓其弟曰:“司马公本无害我之心,时至今日,尚有热汤饼裹腹,吾愿足矣。”
最可笑的是,死到临头的曹爽兄弟“不达变数,即便喜欢,自谓不死”。可谁让对手是心狠手辣的司马氏,怎么会轻易放过曹爽?于是司马懿以“包藏祸心、谋图神器”罪名逮捕曹爽集团,以大逆不道诛杀全部三族,男女无分少长,姑姊妹女子之嫁人者皆杀之。
当初管辂在给何晏占梦后,回家告诉了舅舅,舅舅生气他把话说得太严重。管辂却轻蔑地说:“与死人语,何所畏呢?”舅舅大怒,斥责管辂狂悖。不过十几日,就听说何晏、邓飏皆被诛,舅舅乃服。
司马懿梦见疠鬼
高平陵政变后,司马懿大权在握,引起一部分忠于曹魏的势力不满。嘉平三年(公元251年)在淮南就发生了时年八十岁的太尉王凌(以“连环计”闻名的汉司徒王允之侄)反叛,他与侄儿兖州刺史令狐愚(曾经是曹爽的长史)合谋,打算另立曹操之子楚王曹彪建都许昌,未及行动令狐愚就病死。这年春天,东吴堵塞了涂水,王凌欲因此起事,就大整诸军请求讨吴,朝廷不许。王凌派遣将军杨弘以废立之事告诉兖州刺史黄华,不料黄华、杨弘连名上告。司马懿先假装赦免王凌之罪,又叫其子王广写信劝谕王凌,同时带领大军走水道突讨王凌。王凌自知势穷,只得反绑在水边等司马懿。司马懿遣主簿解其缚,暂归还印绶、节钺。
王凌被蒙赦,以为与其是旧好,不复自疑,孰料迅即被司马懿遣送还京。走到项,王凌见贾逵(曹操时的重要谋士)之祠在水边,大呼说:“贾梁道(贾逵的字),王凌固忠于魏之社稷者,唯尔有神,知之。”于是服毒自杀。
之前还假装大度的司马懿到了寿春,就开始深究其事,曹彪被赐死,诸相连者悉夷三族,还掘王凌、令狐愚之棺,暴尸三日。
严处王凌之叛后,司马懿迅即重病,这时他做了个噩梦:
帝寝疾,梦贾逵、王凌为祟,甚恶之。秋八月戊寅,崩于京师,时年七十三。(《晋书·宣帝纪》)人们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这个梦说明司马懿虽然口口声声是大魏的忠臣,但心里还是有愧疚的。
司马懿曾经是魏国忠臣,立下许多汗马功劳,但他置曹叡的托孤之语于不顾,在政变后大权独揽,大肆屠杀,斩草除根,死后又私将权柄交给长子司马师,继续欺压魏室,完全辜负了曹丕对他的信任和曹叡对他的相托,所以“为恶一日,闻于天下。”虽说胜者为王,可历史上前忠后乱的司马懿也背上了奸臣的骂名,被人称为“以狐媚取天下”。
三国里,刘备和刘禅,曹真和曹爽等许多人都是虎父犬子,诸葛亮、关羽、张飞等的后代均不大知名,而司马氏三代却是一代狠过一代。司马懿虽死,曹芳的日子却越发不好过了。由于司马懿打下的基础,接下来就是由司马师废皇帝曹芳、司马昭弑皇帝曹髦、司马炎禅皇帝曹奂了。魏咸熙二年(公元265年)十二月十三日,司马炎正式受禅建立晋朝。
从司马氏取得天下的过程看,司马懿搞政变、司马师废皇帝、司马昭弑皇帝、司马炎禅皇帝——古代帝王最痛恨的罪行,司马氏全部占完!司马氏三代所为,实在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虽然统一是历史大势,司马氏也有大功于历史,但其几代之所为,实在令人不敢恭维。加上晋朝又是一个极其混乱和奢侈的王朝、一个出白痴皇帝的王朝。所以在统一中国的八大王朝里,它是最为人轻视的。
东晋明帝时,丞相王导侍坐。明帝问前何以得天下?王导就说了司马懿创业之始,以及司马昭杀高贵乡公事。明帝以面覆床曰:“若如公言,晋祚复安得长远!”(《晋书》)——晋明帝不可谓无羞耻之心,而司马懿不可谓不千古流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