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在齐国南部考察了两个多月,深秋时节回到了国都临淄。虽然这不是孙武第一次来到都城,但是以前他却没有真正对这个城市进行细致考察研究。
临淄是齐国的都城,是齐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军事指挥中心和经济管理中心。
临淄城历史悠久,太古太昊伏羲氏兴起就在这里。这里又是五帝之一的颛顼高阳氏的故墟。
古帝少昊的时代,以鸟为图腾的爽鸠氏族部落曾聚居在这里。虞舜时期至夏代,有季氏族部落居住在这里。
殷商时期,有姜姓逄伯陵氏居住在这里。殷商末年,有蒲姑氏居住在这里。
太公姜尚封国之初建都营丘,六世胡公曾一度徙都薄姑,公元前859年七世献公又徙都临淄,算来已经300多年。
在齐国历代国君的经营下,齐都临淄已发展成为拥有六万人口,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的东方大都市。
孙武这次来临淄,与以前的目的不同,主要是为考察临淄及周围的地理环境,为撰著兵书和以后统兵打仗作准备。
孙武安排好住宿,独自一人走上街头,沿着城墙与护城河,边走边看,细心观察。
临淄城因紧临淄水而建,故名临淄。淄水源出原山之阴,沟通九条大山谷,有十数条河流注入,流经天齐渊、稷山、牛山到临淄城东,进入开阔的平原。
河道窄的地方只有半公里地左右,宽的地方有几公里地,两岸陡立,有10多米高。
雨季洪水下泻,河水暴涨,舟船不通。虽然在旱季,水势依然很大,这是因为有天齐渊调剂。可以说,淄水就是临淄城一道不可逾越的护城河。
临淄城由近似长方形的大城以及西南角的小城组成。大城南北长约五公里,东西宽大约4公里,是官吏、平民以及商人们住的地方。
小城南北长也有两公里,东西宽约一公里,是国君居住的宫城。城墙全部用夯土筑成,墙基宽30米左右。
大城有东、西门各一座和南北门各两座,小城东、西、北门各一座,南门两座。
南、西、北护城河与淄水相连。城内交通干道四通八达,有十条大道与城门相通。
从当初选址建城,到以后的多次建设,前后相辅相成,大大增强了城池的防卫功能,使整个都城构成了一个严密的防卫体系。
第二天,孙武骑马出了临淄城,察看临淄城周围的防守体系。孙武在齐都周围的山岭沼泽中考察了近半个月。
这里多变的地形、秀丽的山水都给了他无限的灵感。孙武一边仔细考察,一边结合读过的古兵书,认真进行着分析和总结。
孙武察看着各种各样的地形,分析在不同地形条件下行军和排兵布阵的对策。
孙武认为,队伍在通过山地时,必须在靠近有水草的山谷,并且居高向阳的地方驻扎,当敌人占领高地,最好不要仰攻。
队伍在横渡江河时,应该远离河水驻扎。
如果敌人渡水来战,不要在江河中迎击,要等敌人渡过一半时再攻击,这样较为有利。
如果在江河地带扎营,也要居高向阳,不要面迎水流。
当队伍走进了盐碱沼泽地带,要迅速离开,不要在这些地方长时间逗留。如果同敌人相遇于盐碱沼泽地带,那就尽量要靠近水草,最好还要背靠树林。
如果在广阔的平原作战,要迅速占领开阔地域,而主要的侧翼要依托高地,前低后高。
渡河作战的时候,如果上游下雨,洪水突至,就要严禁涉水,应等待水流平稳后再通过。
通过“天涧”“天中”“天牢”“天罗”“天陷”“天隙”等特殊地形的时候,必须迅速离开,不要接近。
一个称职的将帅,就应该做到让自己的队伍远离这种地形,而设计让敌人靠近它,并合理利用这种地形去攻击敌人。
孙武还认为,打仗不在于兵力多就好。只要不轻敌冒进,查清楚并善于利用好周围的地形,摸清敌情,做到知彼知己,知天知地,最后集中兵力完全可以消灭比自己强大的敌人,并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