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宪诗(1931.4~1966.7)宁夏综合地质大队宁一地质队104钻机副班长。出生于山东省定陶县玉良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家境贫寒,1938年日本侵占山东后,随母亲逃荒到了西安。
1952年,孔宪诗入西安工人训练班学习,次年调西安钻工学校继续学习。1954年3月,毕业后分配到宁夏综合地质大队当钻探工。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不挑肥拣瘦。
1963年毛泽东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孔宪诗以雷锋为榜样,处处厉行节约。柴油机漏油,他用瓶子一滴滴地接下来;喷油嘴坏了,他主动放弃休息时间,修好了十几个;柴油机启动器别人说不能修了,他不灰心,不声不响用五个多小时修好了。平时,他注意把同志们丢掉的破旧安全帽捡回来精心修理后,再送给同志们使用。一个时期手套很缺,不能按时发,孔宪诗就把他平时节省下来的手套送给同志们使用;休息时间,他还经常帮助伙房筛煤渣。
孔宪诗在日记中写道:“我要向雷锋同志学习,学习他那高贵的品质,一心为革命的思想,党把我撒在哪里,我就在哪里开花结果。”事实正是这样。1962年精简下放期间,为了机关职工能吃到蔬菜,组织叫他去种菜,他愉快服从。为了种好菜,他推着大粪车一勺勺、一棵棵地浇菜,一镐镐、一锹锹地翻地、锄地,蔬菜丰收,保证了供应。当时队里有200多职工、20多户家属,饮用水靠人去拉,组织上又派他去拉水,他每天挨家挨户按时把水送上门,家中没有人的,他就把水缸给灌满;水箱、水桶坏了,他自己动手修补;柴油机出了毛病,不管是不是他上班,总是去帮助修理,有时修柴油机一天顾不上吃饭,晚上还照常上班。
孔宪诗在工作和生活中,关心别人比关心自己多。在野外,他自己买了一套理发工具,还亲自做了一套修鞋工具,只要一有空,他就给同志们修鞋、理发,从来不怕麻烦。他说:“我们要学习张思德同志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1963年,单位从吴忠招来一批临时工,孔宪诗对他们关心备至,经常给这些年轻娃娃洗被褥、洗衣服。1965年综合地质大队又增加了不少新同志,他便到宿舍送水送饭,问寒问暖,每次修理柴油机他总是把小伙子们叫到旁边说:“你们看看,哪点不懂,只要我知道,我就说给你们。”从各方面勉励和帮助新来的同志。
1966年7月23日下午,104钻机的全体人员正在贺兰山深谷打井,忽然下起了暴雨和冰雹。霎时,山洪卷着碎石掀起一人多高的巨浪,沿着弯曲的深谷直向机场冲来,104钻机整个工地处在危急之中。刚下班的孔宪诗听到帐篷外传来“洪水来了”的呼喊声,立即顶着冰雹和暴雨朝工地跑去,他和同志们用蓬布把钻机上游一段严严实实围了一圈,又搬来大石头压在篷布上。此时,放在钻机一旁的两吨多柴油、汽油,眼看要被洪水卷走,为了抢救国家财产,孔宪诗和同志们冲入齐腰深的洪水中,推着160多斤重的油桶,抢回一趟,又抢第二趟。忽然在起伏的急浪中,有一只油桶上下滚动顺流急下,孔宪诗不顾一切顺着浪头的冲力向油桶猛扑过去,两只手狠狠抓着不放,他想把油桶推上岸边,当他使出全身力气,刚走动了一步,就被急流卷回,就这样一连推了几次都被卷回。这时他已经筋疲力尽,洪水卷着大石头不断地撞击着他的双腿,但他咬着牙忍受着疼痛。暴雨越下越大,洪水急速上涨,在指导员韩满彦的指挥下,一部分同志相继上了山。孔宪诗和机长杜生财、副班长尹文斌等还在洪水中搏斗。突然一个浪头打来,这时他们才发现已被洪水围困,眼前唯一可以依靠的只有一根稳固钻机桅杆斜度的钢丝绷绳,劳累了十几个小时的孔宪诗抓住绷绳,腿脚被洪水卷着碎石猛烈撞击着,把他冲得忽上忽下,有时身子和水面几乎拉平。又一个洪峰朝他们劈头盖脸砸来,洪水卷走了孔宪诗。杜生财不顾生命安危,松开绷绳朝孔宪诗扑去,想把他营救上来,但是一个巨浪将他俩分开,杜生财被推倒在一块大石头上,孔宪诗光荣牺牲。
孔宪诗牺牲后,中共地质部宁夏综合地质大队委员会决定为他追记二等功,并根据孔宪诗生前的申请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自治区人民委员会1966年12月21日批准孔宪诗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