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秉和(1913~1950.9)老红军、同心县县长。盐池县聂家梁村人。聂家本是盐池县城的富户,也是书香之家。
聂秉和姐弟三人,他9岁那年和弟弟一起到县城里的小学上学。聂秉和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深得老师和同学的喜欢。1924年,母亲不幸病逝。1928年初冬,吴忠地区土匪杨老三窜扰盐池县,杀害了他的父亲。家中值钱的东西被抢劫一空,聂秉和被迫辍学,后被二伯聂继善收养。同年,被他的三伯送到吴忠堡的一家大字号“谦益店”去学做生意。
1931年,聂秉和回到盐池,帮故去的二伯、三伯家操持家务。在此期间,他结识了进步青年韩宝善,在其影响下开始对共产党及红军有了正确的认识。1936年6月21日,西征红军解放了盐池县。红军一进城,聂秉和就在韩宝善的带领下,去找红军十五军团政治部主任唐天际,要求参加革命工作。他首先带头将自己家中的20多间房屋及全部财产捐献出来,分给贫苦群众,并向红军部队首长详细汇报了盐池各阶层的情况。部队党组织对这位热情的革命青年很信任,让他担任了盐池县革命委员会的民政委员。从此,聂秉和积极参加打土豪,分田地,为红军部队筹粮草等工作。
盐池刚解放,有的土豪劣绅不甘心失败,妄图复辟变天。原国民党商会会长秦润堂与教育局局长颜生光密谋策划,派人向马鸿逵递送情报,请求马派兵袭击盐池。在公审秦、颜的大会上,有人活动一些不懂政策的群众,要求对这两人“宽大”处理。颜生光是聂秉和的姑父,聂秉和以革命大义为重,不讲私情,毅然决然上台揭露秦、颜的罪行,坚决支持军管会对秦、颜的惩处。他的坚定的革命立场,受到了群众的赞扬。
1936年7月,聂秉和与韩宝善、原子美等二十多人,跟随唐天际主任到刚解放不久的豫旺开展抗日宣传工作,在豫旺成立了“停战抗日促进会”,韩宝善任会长,聂秉和、谢戬谷任副会长。豫旺县是个回民聚居地区,“促进会”在该地大力宣传红军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和习俗的政策,向马鸿逵的部队宣传停止内战,枪口对外,抗日救国的道理,并为红军筹粮捐款,支援前线。
1937年10月,聂秉和在山西五台抗日前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0年至1943年,在转战太行山区的八路军一二九师新一旅先后任生产、民运科长,并任新一旅党总支委员。1944年春,组织选派聂秉和到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毕业后,组织派他回到三边地委从事统战工作。1947年8月,聂秉和任盐池县副县长,后又兼游击四大队大队长。他与县委、政府的其他领导同志一起,领导和指挥游击队、武工队,在山区坚持游击战斗,直到1949年9月宁夏解放。
聂秉和是指挥员,身体又不好,上级给他配备了一匹战马。但在行军过程中,他的战马大多数时间都在伤病员或者被称作“小鬼”的小战士胯下,自己很少骑。同志们劝他骑马,他总是淡淡一笑说:“我多步行一些,可以锻炼身体,让伤病员多骑一些,可以早点恢复体力,岂不都有好处!”
在战场上,聂秉和身先士卒,作战勇敢。1948年在狼儿沟袭击清乡团的战斗中,敌人凭借村庄的隐蔽向我游击队疯狂射击。聂秉和在夜幕掩护下,带头冲入敌阵,经过激烈战斗,敌人丢盔弃甲狼狈逃窜。在另一次战斗中,他一个人就俘虏了三个敌人。
1949年8月,聂秉和担任了盐池县县长。1950年1月调任同心县县长。由于长期的艰苦战争环境,导致聂秉和患有严重的胃病,但他仍然带病坚持工作,由于劳累过度,病情急剧恶化。1950年9月,宁夏人民政府派人将聂秉和送往北京就医,渡船行至石嘴山时,聂秉和不幸去世,年仅37岁。宁夏省人民政府授予聂秉和革命烈士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