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九科(1910~1947.3)盐池县苏维埃政府二区区长。出生于今盐池县苏步井乡高利乌素村侯家坑。1936年以后,迁居县城南之黄家圈村。黄九科兄弟三人,他排行老大。因家境贫困,黄九科十几岁就开始给有钱人家放牛羊、打长工。1936年6月,西征红军解放了盐池县,他即参加革命工作,被群众推选为二区四乡(乡政府设锅底坑)苏维埃政府主席,同月,经乡党支部书记段海珍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红军支持下,他带领本乡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组建赤卫军,在革命斗争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1937年9月,乡苏维埃政府改称乡抗日民主政府,他继续担任乡长。1938年升任二区区长,一当就是10年。当时的盐池二区,包括今高沙窝、苏步井、柳杨堡三个乡,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在险恶的战争环境中,他不畏艰苦,不怕困难,常年四季奔波在各个乡村,宣传党的政策,教育人民群众。区政府的工作十分繁忙,要募集粮草,支援前线;要改善人民生活,发动大生产;要苦口婆心动员青壮年参加八路军打日本;要训练民兵,反奸防特,维护社会安宁……工作千头万绪,没有一件他肯放松;全区百户千家,没有一家他不牵挂。老百姓从黄区长身上,体会到了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救星。
盐池二区西连灵武,是马鸿逵统治区;北靠内蒙古鄂托克旗,是反动民团章文轩、奇恩成活动的地盘。抗战期间,这些顽固分子不断地在边境制造摩擦,二区政府发动群众,组织武装力量,对付顽固派的挑衅。1943年9月,二区区委书记李怀室带着县委宣传部干部韩川刚、民兵战士张万录,到西部边界地区开展工作,被马鸿逵部队抓捕,送往宁夏监狱。此事在二区震动很大,但却丝毫未能动摇黄九科的革命意志。他继续坚持发动群众,与敌人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
黄九科没上过学,不识字,但他凭着对革命的一心一意,练就了非常人可比的记忆力。当时,工作任务重,情况复杂,会议多。他虽然不会用笔记录,却能依靠记忆将党和政府的文件精神、上级领导的讲话,记得头头是道(群众说“一字不差”),原原本本地传达给群众。
1947年3月,马鸿逵配合胡宗南向陕甘宁边区进攻,于24日晚重兵攻陷盐池县城。一夜之间,大兵压境,二区和县委、政府断绝了通讯联络。为了保存力量,黄九科与区委书记郭惠宽带领十多名区乡干部和几十个民兵,从余庄子出发,沿着内蒙古边界向定边方向转移。当晚,到达北大池西边的东塘村。民兵中有些人留恋家乡,不愿意再往远走。经研究,为了减少目标,决定将民兵就地解散,各自回家隐藏,等待天黑以后继续行动。没料到,敌人一个骑兵团到达北大池之后,不知听到了什么风声,又突然返回,包围了东塘村,跟踪寻找,在沙窝里发现了黄九科等人。
面对数十倍于我之强敌,黄九科沉着冷静地指挥大家与敌人战斗。在激战中,敌人发现他是指挥者,遂集中火力向他射击。黄九科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