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刚刚跨入新世纪之初,在宁夏的大地上,传诵着一个英雄少年的名字——王涛。这位16岁的少年,用他短暂的生命,谱写了一曲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壮丽凯歌。
王涛,男,1983年3月2日出生于永宁县望洪乡望洪村四队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其父正直善良,是个受人尊敬的生产队长,王涛从小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懂得了体谅人,帮助人,与人为善。
王涛自上初中以后,就一直是班里的班长,学校的团干部。每年都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班干部”。初中三年间,学习认真刻苦,学习成绩一直是班里的前五名。他不仅思想上积极进步,学习上刻苦努力,而且为人也诚实善良。1999年11月,学校孙老师得了肝硬化,王涛得知这一消息后,主动捐出自己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12元钱,帮助孙老师。在他的带动和号召下,全班三十几位同学纷纷为孙老师捐款。
农忙季节,王涛还帮助缺少劳动力的同学家里插秧、收玉米,而且不怕脏,不怕累,专拣重活干。看见哪个同学没有吃饭,他便资助饭菜票。看见谁的自行车坏了,他便主动帮助修理。他还组织同学主动为乡里的敬老院打扫卫生。他当了三年班长,每年冬天烤火季节都是他负责为教室生火封炉,从不马虎。他还利用节假日去钓鱼卖鱼挣学费,以减轻父母的生活压力。
2000年1月19日上午10时左右,同村的李宁等五名小男孩结伴在村边的二十多米宽,二三米深的永干第一支沟冰面上滑冰。结起的薄冰在气温回升的中午有些融化。当身患残疾的李宁随冰车溜到沟中间时,只听喀嚓一声,冰裂了,还没等李宁反应过来,就已经掉进了冰窟窿。
这一险象并未被其他人发现,危急中的李宁本能地一次又一次将头伸出水面,并发出微弱的呼救声。此时,王涛正与伙伴李军等四人从沟的北岸不远处路过,听到呼救声,他们一个个像离弦的箭,迅速向沟边飞奔过来。李军及其他两人去找救人的工具,王涛连滑带爬地向李宁靠近,李宁急忙抓住了王涛的手。然而,王涛身下的薄冰难以承受他们二人的重量,结果大面积破裂,身穿厚棉衣的王涛扑通一声也掉进了冰水之中。但王涛凭着自己较好的水性,边游边把李宁往上推。几经破冰,几番周折,王涛把李宁向沟的南岸推了几米。这时,找了根木竿子的李军也连滑带爬地下到沟里,努力靠近王涛和李宁,并把木竿子伸了过去,被托出水面的李宁急切地抓住了木竿子。这样,李宁被暂时拽住,不至于沉入水中。可此时的王涛,由于身穿厚棉衣,经水一泡,棉衣变成了冰砣,加上在冰水里时间一久,体力越来越弱,王涛终于力不从心,直往下沉,他开始向岸上呼救。此时的李军正爬在冰上,小心翼翼地抓住木竿子对李宁施救。为了防止冰层坍塌,一动也不敢动,只能等待大人们的到来。
“我的手冻僵了,快来救我”!村里的乡亲们闻讯赶来营救。然而,王涛已沉入了水中,大家看到的只是半个身子在水里的李宁和爬在冰层上的李军,两人都一动不动,焦急地等待乡亲们前来施救。
很快,有人抬来一只小木船,放到沟里,先把李宁救上了岸。接着又抬来一只大铁船,开始打捞营救王涛。队上近40名青壮年全部赶来,他们怀着沉重的心情,一边急切地破冰,一边用钩子在水沟里摸索,大约20分钟,终于将王涛打捞了上来。望洪派出所的吉普车迅速将王涛送往永宁县人民医院抢救。此时,正值下班时间,医护人员听说了事情缘由,全部出动实施抢救。王涛脸色发青,嘴唇发紫,呼吸停止,尽管抢救了40多分钟,终因无力回天,未能从死神手里将王涛夺回。
王涛牺牲后,各大新闻媒体相继报道了他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自治区团委授予他“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并发出向王涛学习的决定。永宁县委作出决定,号召全县青少年开展向王涛英雄学习的活动。银川市委、市政府授予他“舍己救人英雄少年”荣誉称号。自治区教委授予他“见义勇为好少年”荣誉称号。
教育部作出关于授予王涛“舍己救人英雄少年”荣誉称号的决定,并号召全国各地青少年学生广泛开展向王涛学习的活动。
2001年1月19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王涛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