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辞,就当向那应得的人施行。
——所罗门《箴言》
所罗门国王有一件操心事儿。国家富强了,财力雄厚了,豪华的宫殿也有数十座,但却没有供奉上帝的圣殿。建造圣殿可是所罗门国王与上帝的约定。
“圣殿可不是哪里都可以兴建的,一定得选个好地方。”所罗门对众臣下道。
一天晚上,所罗门国王独自来到了一个小山坡上。
山坡前是一片田野。这时正是收获的季节,田野里到处是堆起来的麦垛。所罗门国王找了一块平坦的地方坐了下来想圣殿的事。
陷入沉思的所罗门国王突然听见了脚步声,于是他抬头望了望周围,他看到麦垛附近有人影在晃动。
所罗门国王赶紧趴了下来,他要看看那个人要干什么。
只见那人从麦垛上抽出几捆麦子扛到了肩上。
“小偷!”
那男子把麦捆移到了旁边的麦垛上。
“真是个可恶的小偷啊,竟然偷窃人家辛辛苦苦得来的收获。”
小偷那么搬了几次之后就消失在了月光之中。
这时,麦垛附近又出现了一个影子。那影子东张西望地观察了一阵,发现没有异常之后便向麦垛奔去。那是刚才那个男子挪放的麦垛。
影子从麦垛里抽出麦子又放到刚才小偷抽出麦捆的那个麦垛。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人人都要偷粮吃?”所罗门国王忧心忡忡。
第二天,所罗门国王命令把山坡下麦田的主人都叫来。立即就有两人被带进了王宫,其中年轻的一个首先被带到国王面前。
“昨晚你到过山坡下的那块麦田吗?”
“是,伟大的陛下。”
“你有没有把人家辛辛苦苦打下的麦子偷到你的麦垛上啊?”
“是这么回事,陛下,昨晚我把麦捆搬到了哥哥的麦垛上了。”
“你为什么这么做?”
“父亲去世前留给了我和哥哥同样多的麦田。可哥哥结婚了,还有3个孩子,生活负担比较重。而我还是独身一人,所以我为了多少帮帮哥哥才那么做的。”
所罗门咬紧了嘴唇。他让年轻人出去,又把年纪大的人叫进来。
“昨晚你为什么要偷人家的麦捆?”
“陛下,我那样做是为了帮助我弟弟。父亲留给我们兄弟俩一样多的麦田,我已成家并且有3个孩子,劳动力充足,而我弟弟孤身一人,需要花钱雇请帮工,我那样做只不过是想帮助他而不想让他知道。”
“世上竟有如此情深义重的兄弟俩,真让人感动。”所罗门感叹道。
所罗门国王把兄弟俩同时叫到了跟前。
“我很惭愧,竟然怀疑你们这么亲密的兄弟,请你们原谅。”
“另外,我想在最神圣的地方建造上帝的圣殿。直到今天我才找到了那样的地方,那就是你们兄弟俩的麦田哪。是你们兄弟俩美好的友爱使那块地变得神圣的。”
于是,犹太人的圣殿就此选择在了兄弟俩的麦田上。
犹太智慧圣火
所罗门劝世人把为他人着想当作一种习惯,因为习惯于帮助别人,为他人着想的人,一旦他自己有需求的时候,别人也会主动来帮助他。
犹太人被迫离开栖身之地,历经杀戮、驱逐、侮辱,四处流浪。犹太人之所以能在恶风险浪中幸存,并且更加繁荣兴盛,这与他们的为他人着想的观念是分不开的。为他人着想是犹太人生存的一个重要的法宝。
犹太人认为,提供帮助是“富人的责任”,获得帮助是“穷人的权利”。在长期流亡的艰苦岁月中,犹太富人往往自觉地替穷人掏腰包。接济贫穷在犹太人中成为一种社会习惯。哪怕是家无三餐的穷苦犹太人,也都保存着一个攒钱的小盒子,准备施舍给比他们更穷的人。
犹太社团里必定会有慈善机构,这些慈善机构都是靠着富裕的犹太人捐助来维持的。在每周不同的日子里,穷苦的犹太学生分别到不同的犹太人家里去吃饭,以便使得这些学生能够安心读书。
在新的移民地区中,犹太人虽然没有严密的组织,但是,在很多地方,犹太人自行做出两条不成文的规定:每周聚会一次,或集体做礼拜或开研讨会、观看电影、欣赏音乐等;在住宅的选择上,也尽可能集中居住在一起,发生意外时,可以相互援助。这种集体特色也体现着为他人着想的思想,犹太人也正是利用这一观念,获取了生存的机会。
去热情地帮助别人吧!热情能使你的人格更具魅力,为他人着想也一定会得到好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