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近两年的经济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一个字就是“涨”。房价涨了,油价涨了,金价也涨了,就像连锁反应,涨价开始蔓延至各个领域。这些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话题,似乎瞬间就吸引了所有公众的目光和言论,为什么会有这种连锁反应?
其实,产生这种连锁反应的根本原因就是流动性过剩。所谓流动性过剩就是指有过多的货币投放量,也就是说市场上的钱太多了。或许有人会说,钱多了还不是好事吗,谁怕钱多呀。可是,对国家和社会来说,钱太多了并非好事。因为这些多余的资金需要寻找投资出路,于是就大量地涌进股市、房地产、基础资源等领域,推高股票、房屋、能源等商品的价格。而上游资源价格的上升,必然会推动下游消费品价格的上升。如果在一些因素的刺激下,部分流动性开始追逐消费品,就会引起物价的较快上涨。最终导致投资与经济过热,以及通货膨胀的产生。
流动性过剩在经济上的表现为:
1.货币增长率超过GDP增长率;
2.金融系统存款增速大大快于贷款增速;
3.基础建设加快,地方政府追求高增长,产能过剩;
4.证券市场的大幅上涨;
5.柴米油盐、水电油气的轮番涨价和居民日常消费品的全面涨价,房价上涨过快;
6.贸易顺差的加大,外汇储备激增;
7.人民币在国际市场受到美元的攻击,不断升值,导致了一些国际热钱的流入。
现在中国存在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是国内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内部因素来看,有经济结构不平衡、储蓄和投资倾向强于消费倾向等。储蓄投资缺口,造成了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的急剧增长。按目前的外汇管理制度,中国的外汇收入必须结售给中国人民银行,而央行为收购外汇必须增加货币发行。与此相关的是,贸易顺差的大量增加,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大,国外资本的流入显著增加。因此,贸易和资本流动的双顺差,使中国的外汇储备急剧增加,2010年12月底,中国外汇储备达到2.85万亿美元,预计2011年外汇储备规模还可能会突破3.2万亿美元。而央行为收购这些外汇储备就需要发行货币超过20万亿人民币,这是中国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内部原因。从外部因素来看,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阴云逐渐散去之后,世界各国的实体经济纷纷走上复苏之路,在中国、印度和澳大利亚纷纷加息围堵热钱的同时,美联储甚至包括日本、欧洲央行却通过“量化宽松”等经济金融决策大把印制钞票,直接导致以美元计价的世界大宗商品、资源能源价格暴涨,并很快传递到世界各地,导致各主要货币的流动性空前增长,出现了全球流动性过剩。美元持续贬值大大抵消了世界各国应对通胀的政策工具效果,从而导致新一轮的价格危机,使通货膨胀进一步加剧。
面对中国流动性过剩的现状,人们该怎样应对,才能保证自己手中的资产不贬值?
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最主要的保值手段就是投资理财。但应尽量避开高风险的投资市场,比如不懂股票的就不要去做股票转而购买基金,或者让专业人士去帮你炒股。另外,黄金等实物投资也是不错的选择,因为黄金作为抵御通胀风险的首要硬通货,是流动性过剩形势下投资者作为资产配置的重要投资品种之一。
阅读点睛:
预期货币存量均衡水平实际对应着合意的物价水平。当流动性过剩,即货币超发时,预期均衡的货币存量没有变化,此时,物价没有出现普遍、持续的上涨。但是,由于实际货币存量已经超过合意水平,物价水平有可能普遍上涨,从而出现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