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河古称淮水,据说秦始皇吋凿通方山引淮水,横贯城中,故名秦淮河。说起秦淮河,人们自然会想起杜牧的《泊秦淮》来: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是一首清丽悠扬的抒情诗。诗人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十分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藩镇拥兵自固,边患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觉得唐王朝前景可悲。《泊秦淮》就是在这种忧时伤世思想基础上写出的。《平树后庭花》绮艳轻荡,是亡国之音,当年陈后主就长期沉迷于这种萎靡的生活,视国政为儿戏,终于丢了江山。诗中说金陵歌女“不知亡国恨”,还唱着那《后庭花》曲,是借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班醉生梦死的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秦淮河是长江的一条支流,全长约一百一十公里,是南京地区的主要河道。后两岸建筑多遭毁坏,河水亦日渐污浊。1984年以来,国家旅游局和南京市人民政府重点开发形成了著名的秦淮风光带,先后建成了夫子庙、学宫、贡院三大古典建筑群,整修了乌衣巷、李香君故居、瞻园等景点,将临河的贡院街一带建成包括戏院、书场、茶社和各种土特工艺品商店、小吃店在內的古色古香的旅游文化商业街,恢复了明末清初江南街市商肆的风貌。最为诱人的是秦淮夜市和金陵灯会,还有民俗名胜、地方风味小吃等,都使中外游客为之陶醉。
杜牧另有一首《江南春绝句》,是写金陵春色的,秦淮河春景当然也在其中: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读罢这二十八字,闭目就能想见当时的金陵春色:黄莺在红花绿柳中放开了婉转的歌喉,酒旗飘扬在水村山郭;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被迷蒙的烟雨笼罩着,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给江南的春天更增添了朦胧迷离的色彩。这是多么明丽迷人的江南春景啊!
秦淮河是南京著名的风景游览区,可以观赏的地方很多。夫子庙位于秦淮河畔、贡院西街之西,又称孔庙、文庙或文宣王庙,是供奉和祭祀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宇,孔子自古被人们尊称“孔夫子”,故其庙宇俗称“夫子庙”。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在东晋学宫的基础上扩建而成。我国的孔庙和学宫往往建在一起,是因为封建统治阶级希望士子们步圣人之道,接受先圣先贤的教化熏陶而成才。夫子庙虽历遭损坏,但各代都有新建和扩建,到了清末民初,殿宇结构和布局仍为东南之冠。现在的夫子庙建筑富有明清风格。它以大成殿为中心,从大照壁至卫山。南北成一条中轴线,左右建筑对称,建筑古朴,雄伟壮观。“一带秦淮河洗尽前朝污泥浊水,千年夫子庙辉兼历代古貌新姿。”这是南京夫子庙思乐亭石柱上镌刻的楹联,它既把秦淮河的清姿丽质和夫子庙的建设新貌展示了出来,又给游人以无穷的回味和遐思。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有“二水中分白鹭洲”的名句,古人所说的白鹭洲位于现在南京城西五里的长江中,因当时洲上多聚白鹭而名。今天的白鹭洲公园紧邻夫子庙闹市区,其建筑采用明清江南园林的传统风格,与夫子庙地区明清风格的建筑群互为映衬、相得益彰,犹如镶嵌在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上的一颗明珠,中华门明代称聚宝门,为南京占城墙上规模最大的城堡式城门,也是我国最大的一座城堡,是当今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的古城堡。城堡设计巧妙,结构完整,有三道瓮城,四道拱门,首道城门高二十多米,内有藏兵洞近三十个,战时用以贮备军需物资和埋伏士兵。今在中华门城堡周围,建有中华门广场,城堡与广场连为一体,更显雄壮巍峨。
雨花台位于中华门外,据说南朝时曾有高僧在此讲法,当时感动了天神,降下缤纷花雨,天神所降之花即成为后来名满天下的雨花石。雨花石晶莹圆润,玲珑剔透。红的似玛瑙,绿的如碧玉,捡上几颗回家,放在花钵中,盛上一些水,丽石清水相映,显得格外美丽。在国民党统治时期,这里是屠杀共产党人的刑场,据说有十万以上的烈士牺牲在这里。现在这里建有烈士陵园和烈士纪念馆,还有雨花石博物馆,馆中展出精美的雨花石藏品。
金陵灯会,始于六朝,盛于明清。相传明代洪武年间,朱元璋下令闹花灯,以示与民同乐,共庆升平,自此数百年来,相沿成俗,至今不衰。灯会每年春节在夫子庙地区举办。从农历正月初一至月底,为期一个月。夫子庙是灯彩云集之地,有大型主题彩灯,也有民间中小型彩灯、花灯,尤其是市民的自扎花灯,千姿百态。晚间的夫子庙更是五光十色。元宵月夜,秦淮两岸彩灯高悬,锣鼓喧天,灯火似海,游人如潮,在此欢庆一年一度的盛会。
旅行指南
玄武湖
玄武湖位于南京城东北,山城环抱,碧波荡漾,景色十分秀丽。玄武湖古称“桑泊”,亦名秣陵湖、蒋陵湖、后湖、习武湖等。玄武湖中有五洲,即环洲、樱洲、梁洲、翠洲、菱洲。环洲位于湖西南;因洲形屈曲似环、抱樱洲于内而得名,洲上遍植垂柳,微风拂来,宛如烟云缭绕,故有“环洲烟柳”之美景,洲上还有形似观音的观音石,又名童子石,相传是北宋时代花石纲遗物。粱洲上树木繁茂,名胜古迹众多,为南朝梁昭明太子“粱园”的故址。今日的玄武湖波光潋滟,处处胜景,成为南京荚景之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