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拔地通天,擎天捧日,它东临大海,西靠黄河,雄峙于华北平原,是五岳中的东岳,又被誉为“五岳之首”。泰山又称岱山、岱宗、岱岳、泰岳等,“泰山”之称最早见于《诗经》。《诗经·鲁颂》中说“泰山岩岩,鲁邦所赡”,“泰”意为极大、通畅、安宁。《易·说卦》中有“履而泰,然后安”,“泰”字的意思又引申为“大而稳,稳而安”。泰山位于山东中部,立于“中州”之中,古人称其为“擎天一柱”,是“天下的中心”、“天地相接之处”,令人神往和崇拜。汉武帝对泰山的感受是“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显然,泰山总体的高大、雄浑,给人心里的感受是壮美的。
在中国的名山崇岳中,没有哪一座山像泰山一样同人的关系这样密切悠远,在漫长的岁月里,泰山不仅给了华夏先民以生存的庇护,而且还给他们带来了广阔的精神驰骋的领域,从原始的东方崇拜,柴望祭天开始,中华民族从这里由蒙昧走向文明。泰山是一座神山,早在远古时期,泰山就被视作“天”的象征。传说神农氏、炎帝、黃帝、尧、舜都曾到泰山封禅,以表达对天神佑护的谢意。泰山是一座圣山,在帝王封禅的同时,泰山也正以它博大的胸怀陶冶着人们的精神。春秋时期,以孔孟为代表的思想家,政治家就曾直接受到过泰山的巨大影响。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便充分反映了两千年前中国圣贤们“以天下为己任”,站在泰山上观察社会与人生,以实现自己理想的崇高追求。伟人的思想闪现着泰山的灵光,泰山又折射出优秀民族精神的璀璨光芒,泰山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之山。自古以来泰山便以其高大、厚重、尊严、不屈向上的形象,激励鼓舞着人们。“泰山何其大,万物都归纳,泰山何尊严,万象都包含”,泰山是一种象征,代表了一种精神,其中蕴涵着恒定、尊严、广博、进取。
泰山巍峨壮丽,风光优美,它既有日出东海的奇观,又有晚霞满天的夕照,加以波澜壮阔的云海,再衬上古老的岩石、苍翠的松柏、摇曳的瀑布,吸引着古往今来的游人前来观光游览。上至九五至尊的天子,下至普通的平民百姓,更有那无数的文人墨客都把泰山作为他们旅游的目的地,或是封禅,或是作诗,或只是尽情地饱览美景,他们都把脚印留在了泰山。这样泰山上就有了众多的历史遗迹:周天子巡狩泰山会盟诸侯的周明堂,汉武帝亲手栽植的汉柏,我国最大的宫廷式古建筑群之一岱庙,以及历朝历代建起的宫阁亭坊和数之不清的碑刻与摩崖石刻,泰山的一峰一岭、一草一木都被古代人审视过、命名过、加工过,具有着很深的文化内涵。可以说泰山伴随着中华民族从远古走来,它记录下了我们民族的历史,刻录着我们这个东方古国的文明进程,它是一座丰碑,它是一个宝库,它是一部无言的大书。
自秦汉以来,历代帝王封禅告祭的规模不断扩大升级,群众性登山朝拜活动昌盛不衰,泰山成为了中华儿女心中的名山、圣山、神山。历代的名贤大家和诗人们也接踵而至,在泰山上写下了许多绝妙的诗篇。唐代的许多大诗人都来过泰山,李白曾写有《送范老人归泰山》:
鲁客抱白鹤,别余往泰山。
初行若片云,杳在青崖间。
高高至天门,日观近可攀。
云山望不及,此去何时还!
这是诗人在山下对泰山的仰望,鲁客抱着白鹤,像在青崖间飘动的白云,高高的南天门云山雾罩,雄伟、旷荡、缥缈,白鹤伴客上泰山,山在虚无缥缈间,这只是泰山的远望,这只是山的一角,已何其令人神往。李白在泰山还写有《游泰山六首》,也为人们称道,其中“登高望蓬瀛,想像金银台。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等诗行,是人们经常引用的歌咏泰山的名句。
杜甫的《望岳》更是历来为人们称道的名作: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以歌咏东岳泰山的这首最为精彩。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杜甫开始了“裘马轻狂”的漫游,这首诗就写于诗人北游齐赵之时,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诗人的蓬勃朝气。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
诗题为《望岳》,全诗却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且由望岳联想到登临。
泰山到底怎么样呢?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在齐鲁两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的泰山。天地有情,钟灵毓秀,竟让高山判割着天色的黄昏与拂晓。山中云气鼓荡,使人心胸亦为之荡漾;美景使人目不暇接,眼眶也好像要睁裂。诗人暗下决心,一定要登临绝顶,再纵览无限美景,这首诗是在“望岳”,也在展示着才华,还在勾勒着人生。英气勃发的诗人具有着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他不怕困难,他敢于攀登,这就是青年杜甫,这就是他的《望岳》,这就是他的泰山。此情此景诗人是铭刻于心的,三十年后他还回忆道:“昔我游山东,忆戏东岳阳。穷秋立曰观,矫首望八荒。朱崖著毫发,碧海吹衣裳……”(《又上后园山脚》)。
泰山也记住了,当年,一位杰出的诗人在这里挥毫抒情,一位豪情天纵的青年在这里秣马厉兵,一位诗圣要从这里开始,顽强地在人生的崎岖路上攀登。
泰山主峰的海拔有一千五百多米,华山有一千九百多米。我常想为什么历代的皇帝要来泰山封禅,为什么不在离都城更近,或者更险峻、更高,或者更美的其他山岳封禅呢。对于最古的先民来说,他们不论选定哪一座山,应该都是可以的;对于后来的皇帝来说,也似乎并没有必要一定循着前朝的足迹来泰山。然而,封禅的皇帝还有许多游客还是不约而同地来到了泰山。当然,泰山在东方,是太阳出升的地方,古人认为这里是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按五行来说,东方属木,对应于春天;按五常为仁;按八卦属震;在二十八星宿中为苍龙。“仁”是天地大德,“春”是万物更生,“震”与“苍龙”则是帝王出生的腾飞之地。于是,泰山就是吉祥之山、神灵之宅、紫气之源了。齐鲁大地上至今还流传着“吃了泰山灵芝草,返老还童人不老”的谚语。这些都有它的道理。
我觉得这主要还是由于泰山是中原地区最东靠海的高山,是古代中原人足迹能及的最东的边沿,要祈求万物的生发,要追寻太阳的初生,就得朝东、朝东,克服万难朝东,到泰山祭奠的缘由和夸父逐日本来相通。
旅行指南
曲阜寻根
从泰山上下来,可以在泰安小憩,泰安因泰山而得名,寓国泰民安之意,有“泰山安则四海皆安”的说法。从泰安往南,就是孔子故里曲阜了。曲阜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有“东方圣城”之称,它是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孔子诞生、讲学、墓葬之地,也是孔子的学生,中国另一位大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出生地,因此可以说是儒学的开山之地。
曲阜的孔庙、孔府及孔林被称为“三孔”,是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孔庙位于曲阜城中心,是一组具有东方建筑特色、规模宏大的建筑群,也是全国最大的一座孔庙,其规模仅次于故宫。全庙南北长一公里多,占地三百多亩,共有厅堂殿庑四百六十多间。它的建筑仿皇宫式样,共分九进庭院,主要建筑贯穿在一条南北中轴线上,左右附属建筑物对称排列。庙中殿宇雕粱画栋、金碧辉煌,院内苍松翠柏、森然排列,兼以小桥流水,飞鸟鸣禽,别有意境。庙的四周红墙相围,配以门坊和角楼。整个孔庙黄瓦红垣、雕梁画栋,可谓气势宏伟,在国內外享有盛名。孔庙中还藏有许多珍贵的文物,以碑刻石碣最为著名,其现存碑碣两千多块,跨越时间两千多年,宛如呈现在游客面前的巨幅历史画卷。
孔府位于孔庙东侧,是孔子嫡系后裔历代衍圣公的官署和私邸,为中国现存最大、历史最长的封建贵族府第,号称“天下第一家”。孔林占地三千佘亩,是孔子及其后代的墓葬地,林內数以万计的柏桧枫楷等古树遮天蔽日,碑碣林立,被称为中国最大的人造园林。曲阜是一个为世人所景仰、向往的圣地。
曲阜是周代东方的礼乐之邦,为儒学的产生提供了丰厚的基础。在这礼乐得天独厚的环境下熏陶成长的孔子,勤学好思,孜孜不倦,治学严谨,身体力行。他周游列国十四年后潜心治学,聚徒设教,册《诗》、《书》,订《礼》、《乐》,修《春秋》,全面整理了中国古代文献,培养了大量的弟子,创立了儒家学说。
曲阜是儒学之源。海內外的炎責子孙也常来这里寻根,这里有他们心中的黄河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