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文学作品,就其艺术成就而言,《三国演义》既不如《红楼梦》,也不如《水浒传》;但就其影响而论,却远远超出了二书,自从诞生之日起,它就一直受到社会各个阶层的重视。
人们不仅把它作为小说来读,而且作为“兵书”或政治斗争的教科书来钻研、学习。据载,康熙皇帝曾下诏刻印《三国志演义》一千部,颁赐满洲、蒙古诸路统兵将帅,以当兵书。
张献忠、李自成,及近世张格尔、洪秀全等起义皆以《三国演义》中战案,为帐内唯一之秘本。
大家认为从《孙子兵法》中可以学到经营管理的一些原则,从《三国演义》中则可以学到很多斗智斗法和使用人才的实例。一时之间,阅读、研究《三国演义》形成热潮。各种介绍《三国》的著作应运而生。
《三国演义》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魅力,主要是缘于:一,《三国演义》的人才战略,对当代人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三国演义》可以说是一部人才的演义,鼎足而立的魏、蜀、吴三家,无不以罗致人才为重。而三国时代又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如刘备手下的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曹操手下的郭嘉、程昱、荀彧、张辽,孙权帐前的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或谋臣,或武将,无不是人中龙凤、盖世之英豪。
群雄逐鹿,先夺人才,三国之主各展其能,将一批批栋梁之才收拢在自己麾下,从而建立了不朽之功。
刘备三顾茅庐,起用了隐居南阳的一代英才诸葛亮,这已成为千秋美谈;奸雄曹操唯才是举,不论出身贵贱,使智谋之士趋之若鹜;聪明之主孙权任人不拘一格,使许多青年俊杰脱颖而出。正是由于人才的激烈争夺,才为三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推波助澜,谱写了一曲曲气势磅礴的历史篇章。
三国中的人才战略,对今人颇有启示。时下铺天盖地的招聘广告,言辞恳切的招贤宣传,表明当今社会欲成大业者以人才取胜的意识明显增长。可以看出,当今人才之战颇有三国遗风,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胜利。
第二,《三国演义》的谋略博大精深,可以使人获得才智上的启迪。
《三国演义》描写了三国时期的百年征战,它集中笔墨最大限度地描写了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战争形态,尤其是集中笔墨去写战争谋略,写将帅谋臣运筹帷幄的神机妙算,可以说是古代战争谋略集大成者。与一般兵书只写抽象的战争经验,见计不见事、见智不见人不同,《三国演义》是将种种计谋的实施与具体战例与将帅谋臣的性格操守、气质风度结合起来,再加上作者高超的艺术加工,将这些智谋故事写得出神入化,从而给读者一种经验性的示范效应,因而就特别能够吸引读者。《三国演义》所提供的各种谋略,已引起了中国当代各级领导的注意,他们强烈地意识到谋略在领导活动中的作用,于是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一改主观作风,开动脑筋,学会思考,精心策划,指导工作。
日本吉川英治编写的《三国志》故事很有意思,这是一个现代流行的改写本,里面加入了吉川这个现代人自己的看法。比如,他很喜欢曹操,就把他当做一个英雄来歌颂。书中说,曹操的打仗,就像他的作诗,有非凡的热情和构思,都是呕心沥血之作。当然,就像一个人写的诗有好有坏,有杰作有败笔一样,曹操打过不少胜仗,也打过不少败仗。书里面的曹操还说了这样的话:“袁绍是什么东西,旧事物必然给新事物代替,这是自然的法则,我们是新人,袁绍是旧势力的代表者。”想不到,在中国几百年翻不过身被当做奸雄的曹操,最先在日本翻了案。
《三国演义》在日本广受欢迎的程度简直让人匪夷所思。近年来,日本出版商鉴于国民深爱三国人物,不断推出各种版本和类型的《三国演义》读物,形成一股“三国”出版热潮。
日本人还把《三国演义》改编成其他文艺样式,如: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就曾将《三国演义》改编成68集木偶戏电视连续剧;上个世纪90年代,电影《三国志》在日本全国各影剧院公演。该片分上下两集,主要登场人物多达257人,投入人员上万,战马4000匹,耗资15亿日元。
经久不息的“三国”旋风,也造就了众多的“三国迷”,再由他们推波助澜,日本的“三国热”更是一浪高过一浪,从而对日本社会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不少日本人把《三国演义》里的典故或名言当成座右铭,还有很多企业家从《三国演义》里学习兵法,寻求商战的战略战术,尤其是《三国演义》里包含的对策论思想,对现代企业家有尤为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位日本著名的商界人士就曾说过,看《三国演义》启发很大。刘备论文武之道、临阵决战不如孙权,谋略文才不如曹操,他之所以能割据称雄,实赖于他善于知人、察人、用人;他对关、张用桃园结义之法,对孔明则三顾茅庐,对后来归附的赵云、黄忠之辈也大加重用,正是五虎上将对他的拥戴,才使他称雄一方。“桃园精神”是刘氏王朝生存的基础。
基于这种认识,不少企业大力提倡“桃园精神”,号召公司上下左右之间要像刘、关、张一样,贯以一个“诚”字,以诚待人,精诚团结,共同对外,占领市场,求得生存发展。日本的绝大多数公司雇员也认识到,读《三国演义》有助于了解人的本质,掌握处世之术,求得个人的锦绣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