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72500000024

第24章 苏轼赶考:曾在阆中“刹了一脚”

大文豪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初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究竟是否光顾过阆中,迄今未见有本籍贤才俊彦的详述,很可能与苏本人的传记年谱和地方文献史料无明确记载有关。

倒是在多年前,一位供职于四川石油管理局的高级工程师、资深文学爱好者刘友竹老先生,亲临阆中观光游览回去后,曾在《成都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发表过一篇《眉山五苏与阆中》的大作。当时拜读之余总觉得少了一些有直接说服力的证据,长期以来难免暗生疑窦:这位泰斗级的文化伟人当初从哪里出的川?还能不能找到足以佐证来阆的蛛丝马迹?

近再次拜读杨林由先生著《阆中名胜古迹考释》(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年)后,见有文字载:将相堂跋:读书岩摩崖将相堂三字,世咸以为南宋初阎苍舒作。近缪君永舒(按:缪系阆中人,青年书法家、篆刻家,曾在本市文化局工作,现任职于成都市文化局,系川大客座教授)梯登拓摹,荒草碧苔蔽蚀中见苏轼题款,盖嘉祐初过阆所书。与轼书长清真相院释迦舍利塔铭字体极近,与轼中晚年名款形式相同,乃轼笔无疑。壬申秋林由识。

己丑(2009年)五月,愚又专程登门求教于94岁高龄的杨老。杨老认为,过去误以为“将相堂”系阎苍舒所题,是受了时任利州东路安抚使阎苍舒撰写的《将相堂记》一文的误导,加之地方文献中又有“淳熙中太守吴昭夫重新额曰‘将相堂’”的记载,但后经对状元洞摩崖石刻的重新考证辨识,其实不然。

北宋嘉祐元年(1056年)阳春三月,深知“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山”的苏洵,虽屡试不中但为了求得功名,还是怀揣着朋友的举荐函,引领着长子苏轼、次子苏辙兄弟从老家出发:“走,到东京汴梁赶考去!”让兄弟二人从此便踏上了由科举入仕的革命道路。

父子三人离开家乡眉山,选择陆路出川,径自北上。到成都,过阆中,翻米仓山,出褒钭谷,发横渠镇,入凤翔驿,途经长安,出潼关,过渑池,于同年五月才抵达开封(当时又称东京、汴京)。这段经历记载最早详见于清朝王文诰所著《苏文忠公度诗编注集成·卷一》。此书虽初刊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但因其资料丰富翔实,堪称南宋以后对苏轼生平研究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历来备受重视,并多以此作为“三苏”年谱的主要依据。又,前些年由刘少泉编写,四川省中心图书馆委员会和眉山县三苏文管所联合编辑发行的《苏老泉年谱》中也明确引用了《苏文忠公度新编注集成·卷一》的记载:“四十八岁(嘉祐元年,1056年),洵携子一行,自阆中、出褒钭、发横渠镇,同游崇寿院”。这里的“自”,有“始、从”之意,应特别注意,此系苏轼一行在阆中“刹了一脚”的重要依据。

蜀道之难,自古凶险,苏氏父子第一次出川,慎选了秦汉以来巴蜀通往关中的战略要道,一是因为这条秦蜀干线古已有之,大道通天,驿站方便;二是苏轼的二叔苏涣曾在阆中担任过“通判”(副知州)并“领州事”7年,正好顺道造访;三是作为当朝名门望族的“三陈”(即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此时已声名远播、妇孺皆知,“故天下皆以陈公教子为法,以陈氏世家为荣”(“宋”阎苍舒:《将相堂记》)。况且“状元,科第之极选;宰相,人臣之极品”,读书人又怎能不慕名前往,亲临古迹凭吊励志呢?

又据《舆地纪胜》载:“宋元祐中,雍子仪家于阆州将相坊建会经楼。贮经史子集三万余卷,苏轼为题额,蒲宗孟、范子禄诸人有诗”。《舆地纪胜》是南宋地理总志,编纂者王象之于庆元二年(1196年)进士及第,宝庆三年(1225年)前后,任潼川府(今四川三台)文学,又曾任知县等职。仕宦之余,好收集地理志及诸郡县志、图经,素以博学多识著称。王象之生活的年代与苏轼曾生活的年代相去并不遥远,其著述应该说是基本可信的。阆中文风古来尤盛,时下又出了像雍子仪这种喜读书藏书的雅人,有人求一墨宝点缀门楣,苏轼定会应允的。只是这次题额的时间却在“元祐中”,也即是苏老正以龙图阁学士出守杭州、领兵浙西的日子。因此,极有可能是应友人之托题写“将相堂”(在阆中状元洞的石刻为楷书,纵排,每字约高45厘米)三字时,老人家思绪蓦然超越了现实的纷争和宦海的沉浮,回想起父子一行满腹经纶去赶考,意气风发过阆中的情景,欣然署上“嘉祐元年眉山苏轼”的落款,也算偿还了当年的一笔欠账。

以上拙见,或许可以填补《舆地纪胜》所载“苏轼题额”内容语焉不详的缺失,也可佐证杨老林由先生“与轼中晚年名款形式相同”的高论,且还可解读宋轼若实地观瞻状元洞有宋真宗御书赐名“紫薇亭”后,岂敢冒不敬之罪在悬崖上并书题字的悬疑。当然,也有人认为“苏轼于仁宗嘉祐元年(1056年)初过阆中时所写‘将相堂’三字,仍存于摩岩上,时为陈尧佐死后十二年”(见《成都文物》2007年第1期,萧源锦文《四川状元之乡——阆中》)。至于有人仅以《将相堂记》系苏轼去世八十多年后才写,便贸然断定“此系伪托”,(见蔡东洲著:《宋代阆州陈氏研究》,天地出版社)本人却不敢苟同。因阎苍舒文章标题所用“将相堂”之称谓,并不等于就是阎本人的创新发明,现实生活中也多有对某人某事约定俗成、沿用不辍多年后方才被登记备案或注册的事例,实不足为奇。至此,可否推断:轼嘉祐元年过阆中;元祐中因建会经楼受亲戚蒲宗孟之托,补题;淳熙中又由吴昭夫,重额在今状元洞。

当然,苏氏父子此行途经阆中,的确没有留下行吟之作,表面看来不仅令人费解,似乎也不合常理。但揆其缘由,一是后人搜集并整理苏轼、苏辙兄弟留传后世的诗作均起讫嘉祐四年(1059年),此前(含此次出川赴京赶考期间)的作品皆付阙如;二是苏轼《苏廷评行状》、苏辙《伯父暮表》等文章中多处提及有关阆中的史事(如“金洋兵乱,阆人恐惧,时方缺守,公领州事,阴为之备……”等等),应属此期间耳闻目睹、实地了解到的第一手材料;三是苏氏父子当初过阆中,距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方志“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保宁府志》”,也相去近500年,这期间散佚消失在所难免。就连同样擅长舞文弄墨的苏通判(在今天也可以算是“作家市长”了),不也同样没有在他任职的州府(阆中)留传下任何大作吗?“涣所至有美称,及去,人或思之,或以比汉循吏”(《阆中县志·帝制时期》)仅此而已。所以目前没有见到不等于当初没有作品问世,对此应深信无疑。此外,后来苏辙还有一首《寄题蒲传正学土阆中藏书阁》,也是对阆中记忆的真实描绘:

朱栏碧瓦照山隈,竹简牙签次第开。

读破文章随意得,学成富贵逼身来。

诗书教子真田宅,金玉传家定粪灰。

更把遗编观得失,君家旧物岂须猜。

(按:蒲宗孟,字传正,阆州新井人,进士出身,曾官翰林学士,其妹嫁苏涣之子苏不欺,《宋史》有传。)

苏轼赶考,途经阆中,并“刹过一脚”,这看似一件极为平凡的小事,但却从此改写了苏轼的命运(过阆中次年,苏家兄弟二人便同时进士及笫),让他有机会登上了近千年前的中国历史舞台,恣意狂写“才子性情”“本色人生”两行大字。也因此再次刷新了川人的睿智与才华,让世人重新刮目相看,在这个西南盆地形成的文化一旦与中原文化相结合,便是蔚为大观、浩气长存的独特风景。更重要的是从此中国文人的气节、风骨、坚韧、博学、豁达也终于有了一个真实而近乎完美的形象代言。虽然“越是超时代的文化名人,往往越不能相容于他处的具体时代”,但古往今来,苏东坡的人品和作品都是“中国文人的通用电码”(参见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西方有谚云:上帝是不会随便掷骰子的。历史注定要为中国人造就一个学问渊博、思想深邃的苏老夫子,不然中国的文坛就会空虚,历史也会寂寞。这位以“儒家之骨、道家之血、释家之魂”铸就的真身,自称平生只有喝酒、下棋、唱曲三不如人。他的性格特征和行为举止既不像圣人的眼光充满了深奥冷漠的哲理和智慧,又不像陶潜“卷而还之”采菊东篱以避世;既不像李太白追求“自古饮者留其名”,又不像杜工部“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既不像陆游仕途不得意而放纵人生,又不像屈原戴着精神枷锁,还要仗剑神游去“问天”。他是复杂的,也是纯真的;他是多元的,也是本色的;他是不幸的,又是万幸的。这些,倒是与笔者生活的这座千年古城有异曲同工之妙。

因而考究出一段经年往事,自然也能慢慢从中咀嚼出一番别样况味……

同类推荐
  • 史记(第五卷)

    史记(第五卷)

    《史记》,是由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编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同时,书中的文字生动性,叙事的形象性也是成就最高的。
  • 晚唐风之王的面具

    晚唐风之王的面具

    人们往往熟知秦皇汉武,精晓三国,向往大明,却又痴迷清风。然而,有多少人又曾真正倾心过那大唐末年一段可歌可泣、可悲可叹的故事?那一副副铮铮铁骨,一颗颗赤胆忠心;那一段段催人泪下的往事云烟,一场场震荡人心的智斗与血战。善与恶,美与丑,忠与奸,生与死;兄弟情,家国恨,赤子心,臣子泪。也许当你览罢此书,你会于脑海中也依稀辨见一人。而随着绕梁余音叩动心弦,或许你会惊奇的发现,原来那人正是你自己!你是否还记得那个曾经的你,亦或者还有你那纯真的梦?本书以大唐末年那段真实的历史为大背景,精心塑造的人物只为将一段段破碎的情节串联起来。览其文,犹如观其踪。亦是亦非之间,只如梦似幻。文无浮夸,回溯本心。
  • 勇儿和他的队伍

    勇儿和他的队伍

    这是一本关于战火里的童年故事,诙谐和历险历历在目。逃亡的过程中,历史的残酷和血腥与孩子的坚毅和乐天尖锐对比。-----我们欣慰战争暂时远离了我们的童年。
  • 苍穹无主

    苍穹无主

    卖草席的刘备能当皇帝,小混混刘邦能当皇帝,那我刘涛凭什么不能?
  • 狄更斯的梦

    狄更斯的梦

    序曲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时代,这是一个愚蠢的时代;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狄更斯初言:当你的想法和我的思想越是接近,就越能深度的欣赏这部作品,然后……就能以我的视角在这个世界中自由穿梭。
热门推荐
  • 来,让我抱抱你

    来,让我抱抱你

    我们不过是庸人,在尘世中的不断纷扰中成长,思想从幼稚到迷茫再到成熟,或在爱情里痛苦,或在友情中挣扎,或是初入职场看到的人情世故让我们沉思,渐渐地我们从家人的羽翼中慢慢走出来,学会自己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 深海里的彼岸

    深海里的彼岸

    我独自行走,寻找另一个自己,追寻另一片天地……坠入深海,静静沉底。深海里的彼岸,寻找失落的心灵,是否能找回迷失的自己?沉睡在大海的怀抱中,就这样一直沉睡着,沉睡着……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爱love冰斯之恋

    爱love冰斯之恋

    不是我爱你而是在一起。爱,不是说说而已,而是勇敢的在一起。不管狂风暴雨,不管山崩地裂;不管家庭背景怎么样,不管存在着什么血海深仇,曲折?阻挠?逆境?困难?算得了什么?只要遇到真爱,就会一无所有。在一起,就因为我爱你。
  • 快穿之你的心愿我完成

    快穿之你的心愿我完成

    一次意外慕涵失去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从此和女配心愿攻略系统穿梭在个个位面完成女配的愿望,傲娇的校花,冷酷的杀手,妩媚的狐妖……PS:小夏是新手,更新的很慢,希望各位能多多包涵。
  • 解读生命

    解读生命

    本书对生物、人的生命和行为的方方面面作了比较全面而生动的介绍,这些介绍是对5年来人类在生命领域探索成果的形象总结。
  • 甜心已上线,恶魔请签收

    甜心已上线,恶魔请签收

    当21世纪的宅女穿越到架空时代,当蠢萌蠢萌的小白兔变成神兽……场景一:某女:眨眼卖萌“介个,师尊,泥不素说,等我长大了让我下山去玩的咩?”某师尊:“嗯,不过你还小,山下人心险恶,本尊不放心你一人下山,本尊陪同如何?”某腹黑的师尊笑的一脸灿烂。某女:(╥╯﹏╰╥)?卒场景二:某女:瞪大水汪汪的眼睛,软糯糯地道:“师尊,能否别拎着我的尾巴?”某师尊:“不行,犯错得收惩罚!”
  • 倾城狂妃:压倒腹黑鬼王

    倾城狂妃:压倒腹黑鬼王

    『玄幻宠文』她本是二十一世纪Z国佣兵NO·1杀神,一朝穿越异世成为镇国大将军府废材丑颜大小姐。他是鬼域之主,万人之上却拜倒在她一人石榴裙下。谁人知道她竟是扮猪吃老虎?唯有他慧眼识珠,对她穷追猛打,不离不弃。且看她开酒庄,办夜总会,异世混得风生水起;他宠她,护她,甚至不惜掰弯她。她化身为天下第一公子惨遭他的调戏,她:“抱歉,本人不搞基”。“没关系,我们断袖就好”……当最后揭开她的神秘面纱竟是如此绝色倾城,他媚眼如丝“娘子,约么?”
  • 以星恋心

    以星恋心

    看似完美的爱情,总会存在缺陷,毕竟世上没有真正的十全十美;当得知真相后,还会继续坚持自己所爱吗?好不容易遇上的幸福,最终会不会眼睁睁的看着它消失呢?
  • 一不小幸爱上你

    一不小幸爱上你

    十年前,如月光般清冷圣洁,不可一世,“你长得可真像猪”萧小幸抬起修长的腿从我身上一跨而过。十年后,时而如月光男神,时而如地狱恶魔,“别想逃离我,”他将她压在身下,“你以为这就是你该付出的代价?还远远不够.....”残忍的笑容在萧晓幸的脸上绽放。表面上百般侮辱折磨,暗地里却总是出手相助。为了钱也为了爱,景小璟一纸婚约私定终身,“恶魔,你到底想怎样才能放过我......”小璟泪流满面,“你不知道我的乐趣就是,吃饭睡觉,逗老婆?”萧晓幸笑的纯净而无害。这背后又隐藏了什么样的阴谋......“爱而不得,才是你应得的结局”萧晓幸深情地看着她,“不,爱而不得,是你的结局”小璟吻上他微凉的薄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