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开逊
清清的嘉陵江,在四川东北部造就了一座美丽的古城——阆中。古往今来,这里就是连接西南与中原的主要驿站和军事要冲。春秋战国时期,曾是巴国别都和古蜀国重镇;西汉时诞生过伟大的天文学家落下闳,他制定了中国最早的精确历法,并将“过年”(春节)定为“一元之首”沿用至今;三国时知名度颇高的蜀国大将张飞,在此任地方官达七年,直至以身殉职任上;明末清初,因战乱“未靖”,这里代行四川省会长达二十年。曹雪芹在《红楼梦》开篇中,就用了这座古城的别称渲染缥缈的意境:“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20世纪50年代初,我有幸在这座美丽的古城度过了三年高中岁月。濛濛春雨中,小溪边桐梓树淡淡的白花,华光楼外嘉陵江畔繁忙的渡口,桓侯祠(张飞庙)旁校园里琅琅的读书声,还有饱经沧桑岁月的青石板路……至今深藏在我心中,阆中已经成为我的第二故乡。
不久前,我的朋友王萌君告诉我,准备将他近年来感悟阆中的文章结集成书。我赶紧拜读他已写成的30多篇文章,文中淳厚的乡情、浩瀚的思绪、深沉的追忆与弘大的向往,令我感动、钦佩。在他笔下,这座古城展现出历史长河中许多鲜为人知的风貌。唐人宫阙,宋人舟桥,还有蒙古人的金戈铁马,明代与徐霞客齐名的宦游者,清末的西方传教士,民国时期的教育家,相继浮现在眼前;天籁之声,田园牧歌,不时萦绕在耳边。
作者在书中描绘了四个互相重叠的阆中:古代的阆中、现代的阆中、传统的阆中与开放的阆中。在他深情的笔下,这座古城展现出相互交错的质朴之美,引发人们在困惑与展望中,探索走向未来的路径。
这本文集说的是中国内地一座古城的故事,它是人类历史的细节。细节是金,能让我们触摸到历史脉搏真实的跳动。
2009年11月25日
(张开逊,著名发明家,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协常委、中国科协科技与人文专门委员会主任,中国发明协会第二、三届副理事长,北京市科协第四、五、六届副主席,阆中中学校“张开逊基金”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