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72000000010

第10章 精神分析学模式

精神分析学观点的出现和发展对西方心理学包括变态心理学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精神分析学的理论观点体系庞大,涉及面较广,而且不同的精神分析学理论家又有不同的心理动力观。当然,值得说明的是,几乎所有的精神分析理论家都同意以下三个基本原则:第一,心理决定论,即我们的许多行为并非是自由选择的结果,而是为自然和内在的心理力量所决定。第二,这种力量是在无意识中发挥作用的。换言之,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并不清楚我们行为的真正动机。第三,这种力量的构成形式深深地受到童年期经验和家庭内部关系的影响。

一、古典精神分析理论

古典精神分析理论是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他的理论包括心灵的结构与人格的发展及动力两个方面。

(一)心理的三个层次

弗洛伊德认为,如果从层次上划分,人的心灵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即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共同构成了人的无意识。

心灵的第一个层次为意识,指可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意识的作用微乎其微,其在人类心理领域中仅占极小的部分。

心灵的第二个层次为前意识。前意识是指通过集中注意或回忆、联想而能浮现于意识领域的心理事件、过程和内容,是无意识中可召回的部分。在弗洛伊德的原意中,前意识是指那些能轻易进入意识系统的心理事件,至于潜意识中的内容,只有在克服压抑作用后才能进入前意识。在稍后的理论中,弗洛伊德认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皆可互通,但潜意识中的内容只有经过前意识的检查才能达到意识。由此可以看出,前意识的功能主要是对潜意识中的本能欲望起压抑和监督作用,以保证各种不能见诸社会的欲望和冲动不至于大量涌入意识领域。

心灵的第三个层次为潜意识,指的是意识层面以外的所有心理活动。潜意识包括了不存在于意识层面的所有心理事件。从动态的观点来看,潜意识包括了个人无法接受的原始冲动、本能欲望。它们具有动力的性质,可以成为行为的推动力量,虽然人们往往意识不到这种动力的存在。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动与个体所处的社会风俗习惯、道德、法律是相互冲突的,为社会所不容,因而被排斥到意识的阈限以下。因此,虽然我们意识不到这些事件和内容,但是它们确实存在。潜意识就像一个大仓库,其中储存着本能的能量和被压抑的欲望,而这些能量和欲望往往带有“性”的色彩,与性欲望的满足有着紧密联系。

(二)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包括人格结构与人格发展的理论。首先他把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

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儿童能自由

地使用暴力来得到想要的东西,是

因为本我还没有受自我的约束。

(1)本我(id):处在潜意识中,其内容主要是通过遗传而获得的。它的作用是迫使心灵指向本能欲望的满足。

(2)超我(ego):超我的作用恰与本我相反,它代表人类心理功能中的道德分支。超我的作用是指导和控制行为,以使行为符合社会准则。超我给好的行为提供奖赏(如感到骄傲、自爱等);对坏的行为给予惩罚(如内疚、惭愧、自卑等)。

(3)自我(superego):人格结构中的第三个成分是自我。本我追求快乐,超我追求完美,而自我则追求现实。

本我同外部世界不能直接接触,本能欲望的满足必须通过一个中介环节,这个在个体的内部需要和外在环境之间起中介作用的就是自我。自我是本能欲望的执行者,具有自我保护作用。它对内可以控制本能的释放,可依据现实原则决定生理和心理需求是否应获得立即的满足。就外在事件来讲,它可以感受刺激,也可以逃避过度刺激。总之,自我有两种功能:一是必须成为本我与外在世界的中间人;二是必须保卫本我不受外在世界的伤害。为了避免危险、焦虑和不快乐,自我必须采取各种方法来达到目的。这些方法称为自我防御机制。

在谈到人格发展时,弗洛伊德将每一个人格发展阶段以儿童在各阶段影响最大的身体部位或性感带来命名。譬如,他把人一生中最初的18个月称为口腔期(oral stage)。在这个阶段,儿童害怕喂养他或给他舒适感的母亲不见了,有些儿童因为母亲常常未能满足他们口腔的需要,其人格就有可能固滞在口腔期,而且在其成人人格中表现为“口腔人格”。这种人一生会极端地依赖或不信任他人;有些则特别容易发展为忧郁倾向。弗洛伊德把这种“固滞”和其他几个发展阶段联系在一起,认为还有以下四个发展时期:

肛门期(anal stage),18个月至3岁。肛门提供了快乐的主要刺激来源,这通常是父母对儿童进行排泄训练的时期,过严或过松的训练都会导致肛门期的固滞。传统上,弗洛伊德学派的理论家将排泄训练视为一个残酷的事件,因为它是孩子们与想要他们控制冲动的外部要求之间的第一次冲突。突然,他们的快乐受到控制。因此,排泄训练是对发展中自我的第一个矛盾。如果发生了问题,自我可能会体验到相当大的焦虑,这样的焦虑会引发人格问题。

性器期(phallic stage),3岁至5岁。对生殖器的自我刺激提供了主要的快乐感觉。该时期被认为是奥底普斯情结的发生阶段。

潜伏期(latency stage),5岁至12岁。性动机明显消退,儿童主要以发展知识和技能为主。

生殖期(genital stage),青春期后。快感的最深层次感觉来自与异性的关系。

(三)神经性焦虑

一个人由外界环境中真实、客观的危险引起的情绪体验叫做现实性焦虑。例如,闻到焦臭气味后害怕失火。其危险来源于外部世界,多见于正常人。而那些人格未得到充分发展的人,或因其人格固滞于某一阶段的人,则可能体验到神经性焦虑,即指个体由于惧怕自己的本能冲动会导致他受到惩罚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

弗洛伊德最初把神经性焦虑视为本能冲动被压抑、扭曲、拦阻的结果——被转移的力比多。这意味着无论是通过压抑还是其他阻止本能满足的方式,当个体追求本能冲动的活动被禁止后,就会产生焦虑。当然,这种焦虑反过来可以结束或防止随后焦虑的出现。

后来,弗洛伊德颠倒了焦虑与压抑两者的关系,认为是焦虑的体验导致了压抑。焦虑变成了来自自我的信号,当自我觉知到真实或潜在的危险时,这种知觉就引起焦虑,焦虑又反过来调动包括压抑在内的心理防御机制,从而帮助有机体脱离危险。男孩子对封闭空间的恐惧实际上是自己对性欲压抑的恐惧,而这种欲望或许在其童年期就曾遭受过挫折;具有强迫性整洁的女孩子实际上害怕的是其在童年期对排泄物的迷恋,或许,这是一种由于童年期父母过分严厉的排泄训练而导致的结果。

(四)防御机制:对焦虑的应付

为了缓解和防止焦虑或愧疚的精神压力,弗洛伊德早在19世纪末就曾提出防卫机制的问题。后来,他还明确提出防卫机制是通过自我而实现的,故它又被称为自我防卫机制。它是自我应付本我的驱动、超我的压力和外在现实的要求三个对手的心理举措和防卫手段,目的是减轻和解除心理紧张,保持人格结构的平衡。实质上,自我防卫机制是一种自我保护方法。防卫方式有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种:

(五)临床的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既是理论观点又是临床技术。作为一种临床技术它需花费时日,因而一个常见的情况是,患者和分析家两者都要做出一种承诺,即对治疗过程所花费的时间不能做出肯定的回答。弗洛伊德认为许多不愉快和低效率是由发生于很久以前且已被忘记了的冲突引起的。大部分精神分析者也认为毕生的困难不可能在几个月内就可以弄明白。

现在的大多数心理分析家都是在心理治疗领域中受过专门训练或更为专业化的临床医师。尽管一些人,包括心理学家没有接受过药物学的训练,但也具有做精神分析的资格。所有精神分析家都相信任何适应不良行为的根源都可以在童年期的经验及持续影响人一生的婴儿期的思维和情感当中被发现。他们相信对童年期成长过程的洞察有助于个体采用更成熟和有效的方式,使生活更开心,使成年后的生活更具活力。

弗洛伊德的许多想法产生于他对梦、幻想及对其患者记忆的研究。他发展了一种自由联想技术,就是在做精神分析的时候让患者尽可能地表达其思想和感情。由于运用这种方法时对潜意识的稽查减弱,弗洛伊德希望由此获得关于基本适应不良行为更为清晰的冲突的情景。就在其工作继续进行的过程中,他突然意识到梦可能会提供有关无意识冲动起作用的证据。临床精神分析非常重视对梦的解释及其他类型的幻想及其与思维、行为的关系。

弗洛伊德认为,症状(如变态行为、焦虑、不快乐)产生于受到抵御或遗忘的创伤性童年期经验,这些经验持续不断地在无意识层面发挥着影响,以至于人们不断地歪曲行为,曲解思想与情感。在一个可接受的、具有融洽氛围的精神分析会谈的过程中,根据线索使被遗忘的材料涌现出来,并得到解释。对童年期遗忘材料特点的了解可使个体症状得以消除。

二、新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理论的意义及其临床工作为其同时代的人所广泛认同。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包括荣格和阿德勒定期与弗洛伊德会面讨论精神分析的理论与治疗。然而他们在许多一般性的问题上产生了意见分歧,诸如本我与自我、生物学的本能驱力与社会文化决定作用的相对重要性;与成年经验相比,早期生活的重要性;性驱力是否为一切动机与行为的核心;无意识过程与意识过程的相对重要性;类似于反射的本我冲动与主要受有意识的自我控制的有目的行为的相对重要性等。这些分歧使得荣格与阿德勒相继背离了弗洛伊德而自立门户。

(一)荣格与分析心理学

荣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是瑞士精神病学家,分析心理学(analytical psychology)的创始人,苏黎世学派的领导者。荣格认为除了弗洛伊德所强调的个人的无意识之外,还有来自人类社会历史中所包含的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是人们许多世纪以来所拥有的全部经验的保存,而且与弗洛伊德的无意识不同,集体无意识含有积极的、创造性的力量,而非仅是性与攻击。此外,荣格宣称,我们每个人都有男性与女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可以被融合在一起,人们的精神与宗教的需要和其欲力需求一样都是基本的需要。荣格还对人格类型做了不同区分,或许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外倾(指向外部世界)与内倾(指向内部、主观世界)。这种人格维度一直为世人所重视。

荣格还对宗教的象征性及生命的意义做了详细讨论,并最终为神秘主义者、小说家、诗人所接受。最后,有鉴于弗洛伊德把当前与未来的行为视为主要由过去的事件与经验所决定,荣格却关注于目的性、做出决定及目标确定。根据荣格的看法,要对人做出理解,就必须了解他们的梦想与志向,而不仅仅是他们过去经验的结果。

(二)阿德勒与个体心理学

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并被称为“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他因突出强调社会因素的作用,公开反对弗洛伊德的泛性论而导致两人关系破裂。阿德勒创立个体心理学,并成为一个颇有影响的学派。阿德勒强调追求优越,主张追求优越是人生命中的基本事实。他认为,人人都有一种“向上意志”或“权力意志”,这种天生的内驱力将人格汇成一个总目标,力图做一个没有缺陷的“完善的人”。因此,羡慕别人、胜过别人、征服别人等都是这种追求优越的人格体现。如儿童总想当大人,妇女总想当男人,又如步行的羡慕骑驴的,骑驴的羡慕坐车的。

自卑与补偿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个人追求优越的基本动力。阿德勒坚持自卑感是人行为的原始决定力量或向上意志的基本动力。在他看来,人生下来并不是完整无缺的,有缺陷(包括身体缺陷)就会产生自卑,自卑有可能摧毁一个人,或使人发生精神疾病,但也可能使人发愤图强、振作精神、迎头赶上,这样就由补偿作用来解决原始缺陷和追求优越之间的矛盾。最后,阿德勒关注于成长与心理问题的预防,以及社会影响的改善、儿童指导中心与家长教育的发展。

(三)艾里克森

艾里克森(Erik Erikson,1902—1994)倡导心理社会理论,强调借用胎儿发展的概念,把人的发展看做一个进化的过程。他认为人的一生是一个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由一对冲突或两极对立所组成,并形成一种危机。

所谓危机不是指一种灾难性的威胁,而是指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危机的积极解决,就会增强自我的力量,人格就会得到健全发展,有利于个人对环境的适应;危机的消极解决,就会削弱自我的力量,会使人格发展不健全,阻碍个人对环境的适应。危机解决具有一种累加效应(cumulative effect)——特定阶段危机的积极解决方式增加了下一阶段解决危机的可能性,而消极解决方式减少了这种可能性,给下一阶段的发展造成障碍。未能解决的早期心理社会问题对今后的发展具有特别严重的不良影响。

三、精神分析的治疗方法

由弗洛伊德开创的传统精神分析的治疗建立在弗洛伊德第二个神经性焦虑理论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神经性焦虑是当先前受到惩罚及被压抑的本我冲动迫切要求表现时对自我产生的反应。自我依靠减轻内心紧张的方法来保持人格的平衡,而这种紧张是在遭遇知觉到来自童年期某种被压抑的冲突的情景时引起的,这种被压抑的冲突则肯定与性或攻击的冲动相联系。精神分析的治疗是一种领悟疗法,它企图消除早期的压抑,帮助患者面对童年期的冲突,获得对该冲突的洞察,并且按照成人的现实来解决这些冲突。

这一目的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两种治疗方法:一是自由联想法,二是梦的分析。自由联想法是让患者在治疗中自由地报告头脑中随时出现的各种想法,不论是多么荒诞不经、有伤大雅,甚至有悖于伦理道德、法律标准,都不应该隐瞒。在实施自由联想过程的同时,精神分析者把患者所报告的材料加以分析和解释,直到分析者和患者双方都认为找到了发病的最初原因为止。这种方法的目标是指导患者将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引起变态行为的原因揭示出来。这样,分析家就可使患者清醒地意识到那些东西,以便正视它们,消除它们的不良后果,恢复心理健康。

梦的分析是另一种分析技术。弗洛伊德认为,梦并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而是被压抑的愿望伪装的满足。因潜意识中的原始冲动或性欲难以直接见人,加上意识对潜意识具有稽查和控制作用,所以必须通过伪装的方式才能满足自己的愿望。因此,必须进行梦的解析(dream interpretation),以揭示梦的隐匿意义。借助对梦的分析和解释,就像通过一个瞭望窗,可以深入人的心理内部。弗洛伊德认为,通过释梦可以发现精神病患者被压抑的欲望,可以成为治疗它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梦的分析,可使患者清楚焦虑情绪的根源,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弗洛伊德在对他的病人作分析

精神分析治疗的关键部分是对移情(transference)的分析,而移情常被视为治疗的一个要素。移情是指患者把早期对他人(如父母)的感情转移到治疗者身上,而再次体验到冲突关系。移情分为正移情和负移情,前者转移的是积极的情感,如爱、倾慕等;后者则是消极的感情,如厌恶、憎恨等。移情既可成为一种治疗因素,也会成为治疗的障碍。治疗者要反复向患者指出,他对治疗者的感情、态度、防御机制,以及在治疗关系上出现的幻想,都可能是患者投射于过去某一重要人物的感情。例如,患者在治疗中有时表现出信任治疗者,有时却抱有不信任感或敌意,并在治疗中迟到或缺席。这很可能是患者将幼儿时期对不喜欢自己的母亲产生的敌意与迫害感投射向治疗者。治疗者应当通过解释让患者有所领悟,以消除其治疗的阻碍。

有时治疗者也要利用移情让自己成为患者心目中的替代者,为了解患者对其亲人或他人的情绪反应,引导他讲出痛苦的经历,使压抑在内心的情绪得以宣泄,从而消除患者心中的症结与矛盾。

四、对精神分析理论的评价

(一)精神分析理论的局限

或许还没有一个人类行为的研究者像弗洛伊德那样既获得了那么多的荣耀,又受到了大量的批评。对弗洛伊德的主要批评之一也适用于其他精神分析理论:由于在治疗性会谈中证据的收集建立在主观的臆想和纯粹的逻辑演绎之上,甚至简单地运用神话传说来证实和提出自己的观点,因而这些理论缺乏事实根据,也无从加以客观的验证。与在生物学模式及认知模式内工作的理论家不同,弗洛伊德对变态行为的原因与治疗没有进行正式的研究,他相信从治疗性会谈中获取的信息足以证实他的理论,以及说明治疗的效果。

弗洛伊德在方法论上的另一个局限是,其研究局限于十分有限的样本,把特殊的变态心理与一般的常态心理相等同。他的患者大多数是有钱人,是受过教育的中上层维也纳妇女,年龄也限于20~44岁。因而,他企图用变态心理的规律去说明常态心理的发展,结果把正常人和心理障碍患者混为一谈,把自己治疗精神病患者的经验绝对化,把变态心理普遍化。建立在这样一种仅限于有心理障碍的个体基础之上的心理结构与人格发展的理论难以得到广泛的应用。

由弗洛伊德及其同事所使用的个案报告由于没有做仔细的记录,因而弗洛伊德在这些治疗性会谈中的知觉过程的可信度,以及他对这些治疗性会谈精确回忆的能力也受到质疑。此外,弗洛伊德本人对某些问题感兴趣,诸如患者可能的早期性经验,可能会对他们的叙述产生影响,引起他们把焦点集中在特定经验上而忽略了其他经验。

(二)精神分析理论的贡献

尽管存在着许多批评,但精神分析理论的确对变态行为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首先,它开辟了一条重视心理治疗的新途径。弗洛伊德提出了心理创伤是引起神经症的主要原因,主张用精神分析方法来挖掘患者被压抑到潜意识内的心理矛盾以治好患者,这就突破了过去那种单靠药物、手术与物理方法治疗的束缚,开辟了一条重视心理治疗的新途径。弗洛伊德指出,他所说的“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不合理、无意识的冲动以梦境、笑话、口误的方式,以忘记我们想要忘记的事情的方式表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他以此表明并非只有心理障碍是非理性的。精神分析理论中的这一观点有助于把心理健康的概念确立为一个从适应到适应不良的连续范畴,而非“健康”与“患病”两个极端。

其次,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的治疗技术方面对心理问题的治疗做出了贡献,这些技术有助于患者正视和理解其无意识的冲动,并能由此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实际上,弗洛伊德对现代心理治疗的主要贡献在于精神分析广泛和多样的治疗方法。即使是那些拒绝弗洛伊德理论的治疗师,也都毫不例外地在咨询室里表现出受到了弗洛伊德的影响。目前一对一的患者—治疗师关系就是以增强患者的自我认识为目的治疗技术,而这种治疗技术实质上创始于弗洛伊德。

尽管现代思想家仍然对弗洛伊德的观点提出反驳,但没有人能否定他对变态行为的概念化、评定和治疗的影响。弗洛伊德的理论认为变态行为根源于个体过去的事件,这些事件导致了无意识的和不可控制的冲动。根据心理学的评估,在流行的“投射”测验中(如墨迹测验),要求个人对各种不明确的图画或符号做出反应,就是按照弗洛伊德行为具有象征性的思想来加以解释的,一个人对一幅图或一个事件的解读,实际上就是对自己心灵的解释。

同类推荐
  • 过度紧张

    过度紧张

    紧张、焦虑,这成为对当今中国人心理状态最贴切的描述。其实,中国人一直过度紧张,供奉中庸与和谐的中国人一直没能学会淡定平和《过度紧张》作者臧一民从国民性出发。从历史典籍和当今社会现状中寻找分析的素材,深挖中国人过度紧张的心理渊源,总结七种造成中国人过度紧张的心理基础。
  • 贯通一生的心理手册:心理哲学与艺术

    贯通一生的心理手册:心理哲学与艺术

    本书包含了:感知与适应——骚动中走好第一步、命运——立起不倒的人格、好心情——痛并快乐着、心与性——困惑的“玫瑰之战”等章节内容。
  • 弗洛伊德12:文明及其缺憾

    弗洛伊德12:文明及其缺憾

    纪伯伦生命中曾有两位红颜知己,对他的一生都有重要的影响。其中这位年长纪伯伦的异国女性,在纪伯伦生命最艰难、最晦暗的时候给了他巨大的帮助,注入给纪伯伦的绝不简简单单是金钱,而是一种高山流水的能量。在所有纪伯伦的通信中,从来没有这样巨大数量的书信写给特定的一个人。纪伯伦蒙受她的照顾,迅速在异国成长。因为命运的安排,这对高尚的精神情侣未能在一起。纪伯伦临终前,把所有的画作全部送给了玛丽。因为这些画全都来自于玛丽的精神指导。本书收入了纪伯伦致玛丽的信179封,玛丽致纪伯伦的信72封,纪伯伦日记3篇,玛丽日记34篇。读者今日有幸一睹他们之间的通信,真是莫大的福气。
  • 让爱一路陪伴:灾后心理救助手册

    让爱一路陪伴:灾后心理救助手册

    当突如其来的灾难发生时,我们应该怎么办?除了灾难带来的生理创伤,更严重、更长久的伤害,在我们内心。无论是专业人员想帮助那些受创的心灵,还是伤心的人们自助,都需要心理学专业的指导。这本小册子就是为那些遭受灾害的人们抚平心灵的创伤而编写的。书中汇集了心理救助方面的一些技巧和方法,希望能够对灾区民众以及心理救助人员有所帮助。
  • 谁拨动了你的心弦:高中生心理困惑答疑

    谁拨动了你的心弦:高中生心理困惑答疑

    养花要养根,育人要育心,如果教师不能帮助学生解决好心理问题,那么学校就不可能办成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心理问题是德育教育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只有解决好学生的心理问题,才可能把学生培养成有善德的人,才可能使学校真正落实德育为先的办学目标。
热门推荐
  • 这里是异堺

    这里是异堺

    这年头,没点脑子如何在异世界混?你以为人人都是重生归来满腹阅历?你以为个个都是穿越得道所向披靡?呵呵,这个世界也许是有龙傲天,但绝逼不是我,被赐予了神之力后依旧被吊打的我就是最好的例证所谓天上掉下来的馅饼,那也是能者得之,不过还好,我不喜欢吃馅饼实力弱,打不过?没关系,且看哥如何用智商碾压一切!
  • 全能御师

    全能御师

    带着两个进度条,带着一个会变的框框,逍遥的无敌生涯就这么开始了。
  • 新旧人类大决战

    新旧人类大决战

    这是一部科幻小说。有一个自称为拿破仑十世的丧心病狂的极端科学家,声称制造出新新人类,为让新新人类占领整个世界的资源,统治世界,必须屠杀整个人类。这种反人类的极端行为,惹怒了各个国家。联合国开会,各国首脑要求立刻逮捕反人类罪的所谓拿破仑十世。派去的国际刑警,都杳无音信。国际刑警购买了最先进的机器人去寻找拿破仑十世。故事,从这里开始了。所以,我们这部科幻小说的主角是机器人战警。
  • 雀似故人归

    雀似故人归

    这一生,她拼死拼活为他干了三件事。第一件事,为替他救回未婚妻,她逆天行事惨遭天谴。第二件事,为帮他手刃仇人,她犯下弥天大罪修为尽废。第三件事,为帮他取回续命之药,她只身闯蛮荒差点魂飞魄散。这满身的伤,万劫不复的痛,若问她悔么?她定说不悔。她悔的只是从头至尾都没有告诉过他一句,我喜欢你。他说:“她终其一生为我,我只求不负三生不负她。”
  • 名人背后的悬案(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

    名人背后的悬案(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

    人们不断窥探着名人,也窥探着他们背后的历史。走进他们的世界,了解他们身上发生的种种传奇的故事,继而开启整个历史文明的大门。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若干年前的未解谜团、故事背后的故事将指引着我们不断探求历史的真相。《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名人背后的悬案》分别从帝王元首、将相名流、艺苑文界、逸事传说、遗迹寻觅五个视角,阐述名人背后未解的谜题。探索未知,寻求历史的真相。只要我们秉承着不断探索的信念,那么层层历史的面纱将被揭开。还原历史,解读历史真实人物的是非曲折,从《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名人背后的悬案》开始……
  • 机心之恋

    机心之恋

    我叫孟云心,是一个漫画杂志社的漫画编辑,突然有一天,父亲将他毕生心血托付给了我,这让我有些措手不及,因为,他是一个机器。名字叫洛丁。。。。。。。。
  • 大道笃行

    大道笃行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主角意志坚定,性格坚毅,做到了笃行,是一个真正的笃行者。
  • 倾城之恋:冥王太黏人

    倾城之恋:冥王太黏人

    她本是云氏的ceo,却因背叛而失去一切,云家祖传的家主戒指把她带到另一个世界重新开始。他是一个界面的王,却因爱上那个调皮腹黑的她放下一切原则,只因为:我爱你,爱你云汐!
  • 逍遥贞观

    逍遥贞观

    每一个现代人心中都有一个穿越梦,都想回到过去利用自己的历史优势改变历史,创造出自己的一番事业,甚至可能成为那个时代最顶峰的人。但是主人公长孙明诚却没有那些鸿鹄之志,在他的心目中自己身边的人快乐就好了。他不需要名垂千古,他只需要安安静静的度过自己的一身,但是在这个时代中他的这种想法注定是错误的......
  • 租个小妾来回家

    租个小妾来回家

    他说刻上他的印记,这辈子就是他的人,可她等到的却是一具熟悉而又模糊的尸体……他是她的相公费青帆,爱她疼她,却最终将她典租给王爷做妾,为期两年。他是租夫九王爷,为她这样一个传言“残花败柳、不会下蛋、姿色平平、脾气极坏”的女子出手阔绰;租妻成妾,一生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