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71800000013

第13章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生产力的基本观点与我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全面、深刻地论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基本观点。

第一,注重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早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提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也强调:“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需要就是增加产品数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毛泽东强调:“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出来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是要大幅度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改善、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资本主义之所以必然灭亡,就在于其生产关系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最终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障碍;社会主义之所以最终取代资本主义,就在于它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能够适应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强调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意义。他根据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作用,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此后,江泽民、胡锦涛先后提出“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等重要论断,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

第二,发展生产力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体现。在我国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既是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又是中国人民选择的结果。人民之所以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原因是它具有资本主义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当然,这些优越性不是抽象的,而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结果。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如果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的速度比资本主义国家慢,还谈什么优越性?”要使人们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的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实践证明,只有经济充分发展了,社会主义才能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人民才能从内心里拥护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才能有最广泛最深厚的社会基础,也才能更好地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

第三,发展生产力是解决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社会的主要矛盾都产生于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是基本矛盾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表现。在阶级对抗的社会和过渡时期,阶级矛盾居于主导地位,是社会主要矛盾。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在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之后,阶级斗争已经不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了,发展生产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便突出表现出来,构成了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产生的根源,就是生产力不发达,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着我们现阶段工作的主要任务和重心,发展生产力是解决我国社会发展中产生的所有问题和矛盾的关键。

第四,发展生产力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从历史看,我国社会主义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脱胎出来,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阶段,生产力水平大大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这样的历史前提下,实现现代化,必然异常艰难。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30多年的发展,我国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各项事业有了很大进步,然而总的来说,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还不雄厚。从现实看,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的社会,它不仅高度注重物质文明,而且高度注重精神文明;它不仅要在经济上实现人民共同富裕,而且要在政治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而所有这些目标的实现,都有赖于生产力的发展。邓小平强调:“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尽快缩短同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程度上的差距,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

2.大力促进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中国共产党建立时就是以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走上历史舞台的。党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的一切方针政策最终都要促进生产力尤其是先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目的是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消灭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改变建立在这种经济基础之上的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确立以人民民主专政为核心的新的政治上层建筑,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并在这种经济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进行改革开放,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部分,也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可以说,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都是为了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生产力的基础之上。为实现现代化而奋斗,最根本的就是要通过改革,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使我国形成发达的生产力。现阶段我国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总体上还没有改变,生产力在不同地区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水平,具有不同的发展特点。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发展先进生产力。对于仍然存在的不适应先进生产力和时代发展要求的一些落后的生产方式,既不能脱离实际地简单化地加以排斥,也不能采取安于现状、保护落后的态度,而要立足实际,创造条件加以改造和改进,通过长期努力,逐步使它们向先进适用的生产方式转变。

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不断完善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就要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不断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须敏锐把握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断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开辟更广阔的途径,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类智慧和能力的发展决定着对物质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开发人力资源,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是关系我国发展的重大问题。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紧紧抓住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代年轻人才,是一项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唯有英才不断涌现,我们的事业才能始终充满活力。要营造尊重人才、鼓励创业的社会环境,形成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良好机制,开创人才辈出并能充分发挥各种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新局面,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

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促进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还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未来的科技发展还将产生新的重大飞跃。我们必须敏锐地把握这个客观趋势,始终注意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掌握、运用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高国民经济,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这是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马克思根据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一部分、生产力中包含科学的论断,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理论。1953年,新中国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毛泽东就提出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建设我们的国家。1956年,周恩来代表党中央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1958年初,毛泽东又提出了现在要进行技术革命,并要求把党的工作重点放到技术革命上来。但后来由于“左”的思想的发展,中断了这一进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总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自80年代起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经验,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他说:“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则进一步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进入21世纪,世界新科技革命发展的势头更加迅猛,而且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胡锦涛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的重要论断,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这一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它具有极其丰富的理论内涵:

第一,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第一位变革作用。邓小平十分重视发展科学技术在建设社会主义中的地位和作用。他指出,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一场伟大的革命,现代科学技术不只是在个别的科学理论上、个别的生产技术上获得了发展,也不只是有了一般意义上的进步和改革,而是几乎各个科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飞跃,产生了并且正在继续产生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经济活动中,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变革力量。

第二,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决定性、第一位的作用。在生产力的构成系统中,劳动力是决定的因素,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劳动对象是构成现实生产力不可缺少的条件。科学技术虽然不是生产力中的实体性要素,但是,它会与生产力的实体性要素相结合,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进入生产,它自身不但直接体现为生产力,而且它作用于其他诸因素,比如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促进生产工具和生产工艺的改进,扩大了劳动对象的来源和种类,从而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的第一重要力量。在西方发达国家,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80%。对我国来说,人均占有资源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不仅经济发展要靠科学技术,而且资源、环境、生态、人口等重大问题的解决,都必须依靠科学技术。邓小平指出,21世纪是高科技的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知识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市场、传播和使用,高科技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第三,现代科学使管理日趋现代化、科学化。科学技术与经济广泛结合,使得管理成为生产力的重要范畴。科学技术为科学管理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和技术支持,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生产管理的科学性,科学技术越来越在管理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始终是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每个国家实现繁荣富强的两个关键因素。为此,党中央相继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含义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含义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要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

进入21世纪,世界新科技革命发展的势头更加迅猛,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对汹涌澎湃的世界新科技革命浪潮,胡锦涛强调,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奋起直追。为此,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

4.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

邓小平多次论述共同富裕问题,认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1990年12月,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在1992年初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作出概括,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第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马克思说社会主义是“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把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不仅揭示了社会主义在经济制度方面的本质特征,而且体现了邓小平把发展生产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联系起来的思想。“富裕”反映了社会对财富的拥有,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共同”则反映了社会成员对财富的占有方式,是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集中体现。共同富裕包含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方面的特质,从质的规定性上确定了共同富裕的社会理想地位,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为人们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物质条件。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使人们在生产资料的占有方面基本实现了平等,也使社会财富的分配必然是以实现全体成员的共同富裕为目的。但是,共同富裕是以生产力的高度发达为前提的,必须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立足点。邓小平指出:“搞社会主义,一定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但这种富是人民共同富裕。”

第二,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最终达到的目标,是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一个历史过程。建设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是使全国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对于“什么是共同富裕、怎样才能实现共同富裕”的问题,我们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由于受几千年来“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平均主义观念的影响和对社会主义消费品分配原则的误解,认为共同富裕就是同步富裕、同等富裕。在实践中实行平均主义分配政策。共同富裕不是一进入社会主义就能实现的,也绝不能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物质生活匮乏的条件下搞平均主义,那只能导致普遍贫穷。邓小平深刻地把握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明确提出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他又多次强调:“我的一贯主张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大原则是共同富裕。一部分地区发展快一点,带动大部分地区,这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允许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存在着先富与后富的差别,承认和允许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的适度扩大,是有其经济依据的:①这是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必然结果。按劳分配不承认任何阶级差别,因为每个人都像其他人一样只是劳动者,但它默认不同等的个人天赋,默认不同等的工作能力是天然特权。由于劳动者的体力、智力不同,勤奋程度不同,家庭负担不同,以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在企业的经营成果不同,必然出现富裕程度的差别。②这是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必然结果。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由于所有制及其实现形式和相应的分配方式的不同所产生的收入差别更大。③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无情法则,竞争的结果反映在个人收入分配上就是收入差距的拉大。④这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不平衡总是绝对的,平衡则是相对的。实现共同富裕,不可能是全体人民同时富裕和同步富裕,更不是靠平均主义能够实现的,它同样有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此外,城乡差别、地区差别和不同产业的差别,也会导致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不同。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为了带动和帮助越来越多的人富裕起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和根本原则,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既有客观必然性,也会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依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势必产生巨大的示范作用,通过榜样的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并通过各种途径和措施,帮助和带动落后地区及还没有走上致富道路的人们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最终使全体人民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因此,“先富”能够促进“共富”,“先富”是“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第三,正确处理先富与后富的关系。共富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先富同样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性质。从先富的条件看,我们是在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按劳分配为主体的条件下,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这与资本主义制度下少数人暴富的情况有着根本区别。从先富的途径看,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这与资本主义制度下,少数人靠剥削雇佣劳动致富明显不同。从先富的目的看,提出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的是,让先富者起到表率示范作用,鼓励、帮助后富者,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从先富的结果看,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他们创造了更多的社会财富,增强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这与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而广大劳动者贫困程度越来越严重的情况截然不同。

先富是共富的必由之路。历史已经证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共富不可能同步富裕。只有先富带后富、后富赶先富,才能实现共同富裕。

第四,规范收入分配,防止个人收入差别过大。为了规范收入分配,防止个人收入差别过大,必须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允许和鼓励其他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我国现阶段处理分配问题的基本政策。必须切实保证劳动贡献大、工作效率高,经营业绩好、技术和资本投入多的社会成员获得较多的合理收入。这样,才能激发人们劳动、经营、工作的积极性,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取缔非法收入。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条件下,由于无法可依、执法不严、监督不力,出现了少数人通过侵吞公有财产、权钱交易、偷税漏税、走私贩私、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非法手段牟取暴利的现象。这些虽涉及人数不多,但社会影响极坏,必须坚决予以取缔。必须整顿不合理收入。要严肃整顿收入分配秩序,加强对收入分配的监管,取消和规范不合理收入,要根据其产生的不同原因而采取不同措施。必须调节过高收入。由于收入分配方式的多样性,造成社会成员收入上的较大差距。比如,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三资”企业中方高级职员,部分公有制企业承包经营者,歌星、影星、体育明星、名模,一些专业紧缺人才,部分证券投资者以及部分涉外导游等属于高收入人群。他们的过高收入有些是劳动所得,但也有相当部分是非劳动所得,对过高的收入必须进行调节。必须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在城镇,要制定和实施职工最低工资收入标准和居民最低生活费标准,并努力推进职工再就业工程。在农村,要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和动员社会力量,加大扶贫力度,使贫困居民尽快脱贫、解决温饱。

思考题

1.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2.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怎样促进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4.如何理解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

阅读书目

1.毛泽东:《论十大关系》,见《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邓小平:《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生产力》,见《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见《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见《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5.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见《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要点提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和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无论革命和建设,都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认清我国的国情,最重要的是认清我国社会的性质和所处的发展阶段,这是解决我国革命和建设中一切问题的基本依据。改革开放前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之所以会发生“文化大革命”等“左”的错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缺乏科学的、清醒的认识,制定的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重要基础。

同类推荐
  • 曾国藩官学

    曾国藩官学

    本书围绕曾国藩为官处世之道,从立志、提升自我、交友、发现人才、治军、行事、保全退让等方面。
  • 转变”官“念

    转变”官“念

    本书从七十三个流传甚广的领导观点入手,对许多领导者长期以来深信不疑的一系列管理理念提出质疑,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分析了这些观点和理论的局限性,甚至错误性。多角度、多层次地解释和论证,突破书本定势,突破经验定势,并且提出新的观点,对各级领导者来说,这是一本开卷有益、掩卷深思的书。
  • 创先争优好书记

    创先争优好书记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甘肃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争先进、创优秀,努力提升为民服务水平,深入推进各类难题破解,有效推动了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涌现出一批好典型,创造了一些好经验好做法。 中共甘肃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编写的《创先争优好书记》系统总结和展示了甘肃省创先争优活动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 俄罗斯十年:政治 经济 外交(上卷)

    俄罗斯十年:政治 经济 外交(上卷)

    本书是中科院重大课题,学术专著。主要论述俄罗斯十余年叶利钦时代和普京执政前两年的政治、社会、经济、外交等领域的发展历程,决策得失,以政治为主。有重大事件的记述和俄发展战略的评述,努力找出规律性,对我学术研究和国家政治、经济政策改革有参考价值。
  • 全球打黑行动

    全球打黑行动

    本书是一本最新的全球打黑档案,以各国政府打黑大事件为主要线索,囊括了全球跨世纪的打黑大事件及过程。
热门推荐
  • 入骨暖婚:神秘老公好心急

    入骨暖婚:神秘老公好心急

    (绝宠)“不要了,老公,我好累,腿都快断了,为什么总要追我!”“谈情,说爱。”他是暗夜帝王,杀伐果断,冷酷无情,唯独对她情有独钟。“你说过要一直宠我!但是你每天都在欺负我!我要离婚!”“老婆,你每次说离婚,我们都会添一个孩子,孩子都生了一群了,还想生?”呜呜,求重来,她不要嫁给不知疲倦的他啦!
  • 红衣的故事

    红衣的故事

    小说原创,文笔略显青涩,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修仙亡者

    修仙亡者

    少年洪宇生于世外,长于深山,只欲做一凡人,奈何命途洪流将他推上了飘渺修仙路。
  • 卓越管理沟通

    卓越管理沟通

    本书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案例分析与基本原理阐述相结合。每章以理论+案例或故事+案例分析或故事启示+行动学习(沟通游戏及沟通场景设计)的形式展现内容,引领读者以一种新的方式学习沟通之“术”。
  • 大难临头

    大难临头

    我一生中悲难经历。我年少时被人刺伤,我的父母趁我之危,下毒谋害我,这个秘密,隐藏了三十多年,现在我讲给世人。我的前半生:坎坷曲折,历经十大灾难,五次坐牢,青春年华,隐耀狱中,大灾大难多次降临,而且是难中有难。厄运造成我,多次挣扎在死亡线上,起死回生第七次生命。我用鲜血和生命,写下一曲又一曲悲剧。灾难过后,我和金红剑等人,南下云南,犯下累累罪刑,金红剑等人被捕和惨死后,剩下我一人,翻山越岭北上,一路上被人追杀,跳下万丈深渊,最后大难不死,走出深山野岭。
  • 农门家主之四姑娘

    农门家主之四姑娘

    在原始森林里杨子千多走了几步,转眼置身于无顶四面漏风的破屋子内,她还不信邪,以一人之智,合家人之力,让家族傲然于世人之上。他是她买来的哑巴仆人,为她挡刀中毒,陪她一同努力,两人互相爱慕,可这看似平淡的田园爱情故事会得到圆满结局吗?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配角大作战

    配角大作战

    一场配角与主角的争斗战将在云落大陆拉开序幕……“恶毒”女配对上圣母女猪……
  • 邙城

    邙城

    沉寂了万古的通仙之门邙城,在月球之上再度重现。阿波罗登月结果究竟如何?月球底下的地底世界到底何人造成?墙壁上的甲骨文是谁镌刻?成仙之路遥遥无期,他道:“这一切不过是轮回,从哪里开始,便从哪里结束。”夕阳垂落,风卷残沙,当所有人都弃他而去时,邵叶才明白,路漫漫其修远兮。
  • 致加西亚的信

    致加西亚的信

    一百多年前的一个傍晚,美国著名出版家、作家阿尔伯特·哈伯德创作了一部不朽的著作——《致加西亚的信》。这本书曾经风靡整个世界,至今仍然畅销不衰。书中主人公安德鲁·萨默斯·罗文早已经成为忠诚敬业、尽职尽责、主动服从的典型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