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元年,太宗谓谓侍臣曰:“朕今欲造一殿,材木已具,远想秦皇之事,遂不复作也。古人云:‘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贞观政要·俭约第十八》
提倡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语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历史上有许多仁人志士都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为立身之根基、持家之要诀、治国之法宝。中国历史上的太平盛世——贞观之治的出现,其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倡导的艰苦奋斗、勤俭治国的清明政风的结果。
唐太宗登基之初,由于国家刚经过长时间的战乱,处处疮痍,百废待兴。可是随太宗南征北战的功臣,很多人都认为已经迎来了太平盛世,可以尽情享乐了,于是骄奢之风抬头。为此,太宗对侍臣说:“自古以来,帝王凡是要兴建工程,必须重视顺应民心。从前大禹开凿九山,疏通九江,耗费人力非常巨大,却没有人痛恨埋怨,就是因为民心希望这样做,他集中了百姓的心愿。秦始皇营造宫室,人们常常指责批评,就因为他是满足私欲,不跟民心一致的缘故。我最近想造一座宫殿,材料已经准备齐全。但是远想秦始皇的事情,就不再兴建了。另外古人说:“不要做无益的事去损害百姓的利益”,“不谋求满足私欲,使心不混乱。”“本来就知道谋求私欲,民心必然混乱。比如精雕细镂的酒器,珠宝玉器服饰玩物,若是放纵骄逸奢侈,那么国家危亡的时期就会立即到来。自王公以下的人,住宅、车服、婚娶、丧葬等,凡是按照官位俸禄不该使用的,一律禁止。”从此二十年间,社会风俗简朴,衣着不华丽。
皇帝既然能以身作则,大臣们就更能严于律己了。如《贞观政要》还记载:“岑文本为中书令,宅卑湿,无帷帐之饰,有劝其营产业者,文本叹曰:‘吾本汉南一布衣耳,竟无汗马之劳,徒以文墨,致位中书令,斯亦极矣。荷俸禄之重,为惧已多,更得言产业乎?’言者叹息而退。”“户部尚书戴胄卒,太宗以其居宅弊陋,祭享无所,令有司特为之造庙。”“温彦博为尚书右仆射,家贫无正寝,及薨,殡于旁室。太宗闻而嗟叹,遽命所司为造,当厚加赙赠。”“魏徵宅内,先无正堂,及遇疾,太宗时欲造小殿,而辍其材为征营构,五日而就。遣中使斋素褥布被而赐之,以遂其所尚。”
这些大臣们生活如此简朴,这都是与唐太宗的影响和鼓励有关,从而使君臣上下形成了节约的风气。上至副宰相,下至中央的各个部长,包括皇帝的顾问在内,没有一个人有气派的房子,不是面积狭窄,就是破败低湿。但大家都能安居乐业,以俭朴为荣。 节约自律的风气对于贞观之治的开展起到了很多的作用。
古语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太多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告诉我们:廉政节约是治理好国家的关键,拥有廉政就赢得民心,贪图私欲就失去民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组织机构,都只有时刻不忘节俭,才能兴旺发达,事业有成。
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做“齐家”的训言;毛泽东以“厉行节约,勤俭建国”为“治国”的经验。历史上,古今中外勤俭节约的故事不胜枚举。毛泽东要求别人,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一个贵为一国之尊、一个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节约意识竟如此强烈,令人赞叹。
伟人的节约行动告诉我们,任何组织机构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都需要有节约的意识和行为,因为,节约是创造财富,节约也是提高效益。
节约的风气有利于国家的发展,节约在本质上属于道德范畴,节约与否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组织机构职工的自觉性。只靠硬性的规定来约束职工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对职工进行良好的引导,使节约真正成为企业的文化氛围。而最有效的引导,莫过于管理者以身作则。管理者是下属的表率,其善恶直接影响组织机构风气的走向。常言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唐太宗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自己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带出了一个勤俭节约的清明政风。同时,唐太宗也为一切真正想在全社会推行勤俭风气的管理者树立了一个难得的榜样。
因此说,组织机构的管理者要积极主动地做好宣传工作,教育、指导和规范工作人员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 、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即:节约每一度电 ,做到随手关灯,人走电器关,尽可能使用节能电器;节约每一滴水,水龙头用后关闭,发现水管水箱有滴、漏水现象及时报修;节约每一个电话,不用公费电话聊天、谈私事;节约每一张纸,复印纸、公文纸按需领取,节约使用,尽可能双面打印或复印。
总之,一个机构,如果管理者铺张浪费,“上梁不正下梁歪”,建设节约型单位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因此,管理者做好带头作用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