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股人格的力量在流淌
——序但远军长篇小说《萍水相逢》三部曲
周 明
去年11月2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第四届中国世纪大采风颁奖仪式上,来自重庆的公安作家但远军从我手中接过了获奖证书,他的报告文学《一次震撼心灵的采访》喜获金奖。随后,他要我给他写一句话,以鼓励他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不断进取,我给他写了“为老百姓写作,为人民当警察”……
初夏,收到了他从重庆寄来的即将出版的长篇小说《萍水相逢》三部曲的样稿,要我替他作序。厚厚一大本,慢慢读下来,一个炎热的夏不知不觉中就过去了大半。
《萍水相逢》共分《出门在外》、《死里逃生》、《风雨同行》三部。总的来说,小说讲述的是公安作家黎明和打工妹韩静的爱情故事。
在第一部里,同在福州一外资氮肥厂打工的内地打工仔黎文和打工妹韩静彼此相爱,为救老乡涂龙,韩静四处借钱,乃至于厂长助理林屈被韩静的真情打动而借钱救人,并进而将韩静聘为厂办打字员,由此,谣言四起……日方老板的律师因涂龙偷了他人的钱包要涂龙下跪才可宽怒,涂龙正要下跪磕头,看似柔弱的韩静却坚决制止,她说:“在自己的国土上,绝不能为逃避法律的制裁而向外国人下跪!”“海归”的林屈突然觉得看似普通的打工妹却有着不平凡的情操和人格魅力,于是,爱上了清纯美丽的韩静。但他是日本老板的“准女婿”,要保住“厂长助理”的位置,又只能与无法生爱的日本老板的女儿结婚。日本老板的律师正在暗中考查他俩的关系,这时,涂龙和黎文在学自行车时出车祸了,韩静走投无路,只得再去找林助理借钱抢救黎文。终因伤势过重,黎文撒手而去。林屈被召回了日本,涂龙也因偷盗被警方刑拘。今后怎么办?韩静孤独无助……她在痛苦万分中“迎”来了前来处理黎文后事的黎文的三哥——滨江市长仁县公安局治安科民警黎明。黎明告诉他:爱,是一个沉重的包袱,扛在了肩上就难以放下,并鼓励韩静要勇敢地面对现实,好好地生活下去。终于,在黎明处理完黎文的后事回滨江时,韩静跳上了回乡的列车……
在接下来的第二部《死里逃生》和第三部《风雨同行》里,黎明受命调查歌舞厅小姐被杀案,谁料证人被害,黎明等被凶手劫持,而与被害小姐同行的人又正是涉嫌贩毒已被刑拘的韩静。黎明不相信韩静会贩卖毒品。经查证,原来毒品是韩静的同学韩敏放在韩静的包里的。黎明凭着机智勇敢,一口气端掉了“毒窝”……接着,黎明又受命去调查一起**案,结果却受到了该案首犯项锦明的哥哥——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项锦利的阻挠和暗中**。组织对黎明实施监视居住,调查他在厦门“**”当事人的犯罪事实。黎明事前作好了最坏的准备,在关键时刻,巧妙地将一封信和一盒微型录音磁带交给了韩静“妥善保管”。韩静正准备回岭南暂避,林屈却出现在了她的面前。林屈是辞职后千里迢迢来找韩静的。韩静将黎明出事的消息告诉了林屈,她说:“此时此刻,我要和哥哥在一起,风雨同行,无论受什么样的苦,遭什么样的罪,我都绝不后悔!”林屈尊重了韩静的选择,并给予了无私的帮助……在副局长杨再途和有正义感的战友们的设计帮助下,黎明逃了出来,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了韩静,辗转逃到了海南,租了小店做火锅生意。黎明将控告信和录音磁带寄给了滨江市公安局局长。项锦利等被依法逮捕,曾给了黎明极大帮助的副局长杨再途也在病痛中合上了双眼。隐姓埋名的黎明和韩静有了一个不被法律认可的家,一年后韩静生下了双胞女儿;不久,黎明完成了在公安局时没有写完的公安题材长篇小说,并用笔名在报纸上连载,一直暗恋着黎明的女警官夏茜读到后,知道是黎明所写,于是,通过报社留下的地址,在火锅店里找到了黎明……
小说表面上看,要么情节紧凑,引人入胜,跌荡起伏且扣人心弦,仿佛是“案侦”;要么又悲怆凄惋,情意绵绵,荡气回肠且激情飞扬,仿佛是“都市言情”。事实上,《萍水相逢》只是有“案侦”的故事框架,却并不落入单纯的个案的细节推理侦破;有“都市言情”的总体构架,却又并不止笔于男女间的耳鬓厮摩和缠绵悱恻的恩恩怨怨……读完全书,就会明白作者的真实意图是在用“案侦”加“都市言情”的运笔方式和讲述故事的技巧,尽可能地企图找到传统小说和当代流行小说的契合点,从而在激发起读者阅读兴趣的同时也能让读者从中受到传统美德的熏陶……
当然,要达到这一目的并不是轻而易举的。它不但要求作者具有粗犷地驾驭故事脉络及其走向的能力,而且还要求作者具备细微地关注每一个人物具体命运交织与纠缠的笔力。通观全书,虽然人物众多,线索复杂,但作者却做到了有条不紊,娓娓道来,透过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始终把“笔”指向人物的命运和内心世界。因此,在但远军的笔下,一个又一个人物便鲜活地带着自己的命运出现在了读者的眼前——改革开放的时代大背景,泥沙俱下的现实,少数当权者的腐败,新的道德准则还未完全形成等等;韩静的纯洁,柔中含刚的品性;黎文真诚中又夹带着狭隘的性格;黎明的刚强和略显经验不足;林屈的善良和一时面对现实的不果断;副局长杨再途的机敏和高超的斗争技巧,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想发财却不愿劳动致富的涂龙;权力在握,人生坐标却严重偏离,乃至于玩弄权术,无视法律尊严的局长项锦利……这一切,都使得作品中的不同的人物,“注定”了各自不同的命运。故事情节的发展,正是他们各自命运所使然,这样的命运只能是他们自己的,绝不可能是他人的……但远军紧紧地抓住了不同人物的不同命运,于是,《萍水相逢》便像放电影似地,把一个又一个几近“逼真”的小画面联接成了波澜壮阔的大画面……
然而,我觉得这部作品真正最重要和最成功之处并不在于前面提到的故事情节的引人入胜和众多的人物塑造,而是在于贯穿整部作品的主题思想。正如作者在“跋”里讲到的那样:“是小妹的善良和仁爱才有了此书中贯穿始终的对正义追求的力量源泉”!这种对“正义”的追求,较为集中地在黎明、杨再途、马飞和韩静等人的身上体现出来,特别是黎明和杨再途。面对强权,一个是知难而上、临危不惧;一个是灵活机智、视死如归。黎明在厦门歌舞厅里找到惨遭蹂躏后而沦落为**的刘瑗时曾说道:“社会是有公正的,看你怎么去面对,去抗争。如果你是强者,你就会赢得公正;如果你是弱者,公正摆在你的面前,你也不会去争取……”这段话黎明既是说给对“社会公正”已不抱任何希望的刘瑗听的,也是在说给即将遭受不白之冤的自己听。他从厦门回到滨江,人身自由就失去了,但是,他对正义追求的力量源泉却没有枯竭。他在副局长杨再途的暗中帮助下,脱逃了。他和萍水相逢的女孩子韩静躲藏到海南,最终,在抗争中他做了强者,赢得了公正……一部文学作品,如果没有思想性,不能给读者以生活的启迪和精神的鼓舞,那么,就很难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而受到读者的认可和青睐。《萍水相逢》有了“贯穿始终的对正义追求的力量源泉”做支撑,就完全有可能受到读者的接纳和喜爱!因为这种力量源泉让读者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活着,为了正义,我们必须抗争!”其实,《萍水相逢》自始至终无不贯穿着一种人格力量,一种执着的对美和善、对公正和正义的追求。这种执着追求的人文精神就像汩汩的清泉,从不同人物的心灵深处浸溢而出,汇聚成洪流,澎湃在整部作品的字里行间。比如“海归白领”林屈和打工妹韩静站在不同的高度却表达出了对纯洁爱情的相同解读;比如身为副局长的杨再途和仅是一般民警的黎明处在不同的位置却表达出了对正义的相同解读等等……
但远军在小说写作中,依然发扬了其散文和随笔写作的一贯风格,语言朴实,文笔细腻,感情真挚,这或许与他坎坷的人生经历有关,也与他“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写作”的人生信念有关。不过,从另一角度来看,又使得其“文笔”受到了一定的约束与局限,因此,在文字表达上,有时就显得拘泥呆板,这是《萍水相逢》的美中不足。
最后,我想说的是,在文学的山路上,但远军是一位辛勤的跋涉者,从长篇小说《风华正茂》、《雪落大巴山》、《血色黄昏》、《相会在古城》到长篇纪实文学《大罗山纪事》等,都让我欣喜地看到了一位公安作家在创作上正一步一步地走向成熟。读完《萍水相逢》三部曲,则更加使我坚信,但远军朝着文学创作的真谛又迈进了一大步。因为但远军越来越力求让自己的作品充满平等、博爱、以人为本的人文情怀,同时又越来越关注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和普通老百姓的命运,因此,我有理由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但远军一定还会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
2005年盛夏于北京
(注:周明 陕西周至县人。作家,编审。五十年代中叶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历任《人民文学》杂志编辑、编辑部主任、常务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常务副主任,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冰心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茅盾研究会秘书长。主要著作有散文报告文学集《榜样》、《在莽莽的绿色世界》、《泉水淙淙》、《又是一年春草绿》、《记冰心》、《远山红叶》、《五月的夜晚》、《那年冬天没有雪》、《为霞满天》、《雪落黄河》、《山河永恋》等。主编或与人合作主编大型丛书有《历史在这里沉思》、《****》、《旋转的中国》、《社会问题报告文学选》、《中国报告文学精品文库》、《当代散文百家鉴赏》、《中国当代散文检阅》、《域外著名华人女作家散文自选集》、《中国新时期报告文学百家》、《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精选(报告文学卷)》、《中国年度报告文学佳作选》等,其中记述“**”重大事件及各界知名人士遭遇的《历史在这里沉思》发行近百万册,获全国图书金钥匙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