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上,一纸文凭的有效期是多久?当你必须向别人出示你尘封已久的证书时,是否会怯场,感到没有底气?为了让自己不至于被时代的车轮碾碎,不断充实自己,掌握新知识、淘汰旧知识就成了在职场里的生存之道。
或许当你拿到金灿灿的学历时,曾经还是可以傲视群雄的。可劳碌几年后,猛抬头,才发现知识和技能的发展日新月异,学历飞速“贬值”,眼见着学弟学妹们揣着硕士、博士学历,意气风发地加入到自己的行列中,使自己在诸多方面受到限制,如加薪、升职的机会等,不自觉地就会有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是的,在如今藏龙卧虎、新人辈出的职场之中,如果你想单靠原有的一张文凭、一种技能在职场立足已几乎不可能。你必须居安思危,不断充电,学习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才能让自己“不贬值”,才能让自己在职场中时时拥有竞争力,永远占据一席之地。
(1)知识充电
读书亦有章可循。当前出现的“读书热”是对过去读书无用论的否定,很符合社会的潮流。不过,在这种可喜的现象里,很多人身上出现了另一个问题:急躁、沉不住气,恨不得一个早上将所要读的书读完,恨不得一下子变成大学问家,如此急功近利的心态也是很不利于读书的。
(2)技能充电
任何事物的认识都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仅从事物的表面看不出事物的本质,要想认识事物必须有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同样,在工作中,技能的积累和熟练程度是在不断地摸索中逐渐完善的,若想在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不断地进行技能充电,这就要求一定的实践过程。
(3)智慧充电
要生存发展,就要拥有智慧。智慧是一种集创新智慧、道德智慧、处世智慧、情感智慧、健美智慧、审美智慧等于一身的智慧,也是一种不断地追求自我完善的发展智慧。
定时为自己充电可以让自己的职业生涯之树常青,但是充电有一些注意事项你知道吗?
时刻保持“饥饿”感。任何人对于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在达成之前都会花很多时间做各种的努力。但是,有很多人往往在取得初步成就后,就会产生“饱”的感觉,并进而抱着“守成”的观念,不肯再前进一步了。
一个饥饿的人,会主动地寻找食物。同样,一个对自己的工作有饥饿意识的人,会主动充实自己。因此,要想取得更大的成就,就必须忘记曾经取得的小小成就,让自己时刻保持饥饿感,寻找机会充电、学习,以求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方能脚踏实地地阔步向前!
规避充电风险。充电也有风险?答案是肯定的。培训充电的风险主要来自付出的成本,当然还有精力和时间。要规避充电风险,在制订充电计划时,应该有一个成本核算。
一是经济成本。价格越昂贵的培训课程,含金量是否就越高?在面对五花八门、价格各异的培训课程时,往往会显得无所适从。一般来说,要根据自己的状况选择费用合适的充电,超过自我承受能力,不仅会影响生活质量,还会影响自己的心态。
二是时间成本。如果在某个时间节点选择了一个不适合自己发展的充电计划,也就相当于牺牲了宝贵的时间。因此,充电要考虑到时间的因素:如果平时工作量很大,有时还要占用业余时间完成工作,那最好选择利用周末和一段相对集中的时间参加学习。如果工作时间较为稳定,业余时间充裕,建议选择利用平日的晚上和周末上课的进修班,这样既不影响工作,也不会因参加学习而造成更大的压力。
三是机会成本。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是显性的,机会成本是隐性的,因为脱产充电,放弃现有岗位上的发展机会、脱离熟悉环境、疏远人脉圈等,都是得不偿失的。
寻找适合自己的充电方式。或许你会有这样的感慨: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了,社会上也提供了多种充电方式,但时间有限,都是下班后的“散碎银两”,应该选择哪一种呢?
职场变化无常,今天的“金领”也许很快就成了昨日黄花,今天含金量很高的证书,到了明天也可能不名一文。因此,你的眼光要放得远一些,结合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经过理性规划的充电计划,才是将来职业生涯的理想投资。
如果你需要的是一块进入好企业的敲门砖,你可以选择能获取文凭,让你改头换面的系统学习;如果你已经拥有一份满意的工作,但危机意识使你产生继续充电的要求,你可以选择短期培训;如果你想获得更高的学历,则可以选择在职研究生班,但大多数在职研究生班申请硕士学位首先需要学士学位;如果你拥有较丰富的资历,相应的国际资格认证则会使你锦上添花;如果你想要获得海外学位,也有很多方式可为你提供选择。
就像我们在高考时希望考取知名院校以获得高水准的学习条件一样,无论选择哪种充电方式,你都需要了解提供教育的机构,如机构本身的素质、提供教育的系统程度以及文凭或证书在相应的领域中占有什么样的位置等。
总之,无论是拿出专门时间去深造,还是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通过基础和后续坚持不懈的努力,都能使那些有心的职场中人不断适应变化的环境,最终拥有纵横职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