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岁,你就该知道,成功的人生其实是正确选择的结果,做事要学会从大处用心,对于小的得失一定不要去斤斤计较。该重视的要重视、该放弃的就放弃,但是你必须摆正眼光、灵活取舍,不要为了拣芝麻而丢了西瓜。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一些人年届四十,但事业却依然未立,这可能和他们做事的方法有很大关系。这些人把眼前利益看得很重,不能辩证地看事情,结果他们反而失去了长远的利益。
古时,塞外有一个老翁不小心丢了一匹马,邻居们都认为是件坏事,替他惋惜。塞翁却说:“你们怎么知道这不是件好事呢?”众人听了之后大笑,认为塞翁丢马后急疯了。几天以后,塞翁丢的马又自己跑了回来,而且还带回来一群马。邻居们见了都非常羡慕,纷纷前来祝贺这件从天而降的大好事。塞翁却板着脸说:“你们怎么知道这不是件坏事呢?”大家听了又哈哈大笑,都认为塞翁是被好事乐疯了,连好事坏事都分不出来。果然不出所料,过了几天,塞翁的儿子骑新马去玩,一不小心把腿摔断了。众人都劝塞翁不要太难过,塞翁却笑着说:“你们怎么知道这不是件好事呢?”邻居们都糊涂了,不知塞翁是什么意思。事过不久,发生战争,所有身体好的年轻人都被拉去当了兵,派到最危险的第一线去打仗,而塞翁的儿子因为腿摔断了未被征用,在家乡大后方过着安定幸福的生活。
这就是老子的《道德经》所宣扬的一种辩证思想。基于这种辩证关系,我们可以明白,即使是看起来很吃亏的事,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生活中此类事情常见,因此人一定要把眼光放远,懂得该忍就忍,有时看似吃亏的事反而是获得更大利益的前提和资本。
美国亨利食品加工工业公司总经理亨利·霍金士先生突然从化验室的报告单上发现,他们生产食品的配方中,起保鲜作用的添加剂有毒,虽然毒性不大,但长期服用对身体有害。但如果不用添加剂,又会影响食品的鲜度。
亨利·霍金士考虑了一下,他认为对顾客应以诚相待,毅然向社会宣布,防腐剂有毒,对身体有害。让每位顾客都了解事情的真相。
这一下,霍金士面对着很大的压力,食品销路锐减不说,所有从事食品加工的老板都联合了起来,用一切手段向他反击、指责他别有用心,打击别人,抬高自己,他们一起抵制亨利公司的产品。亨利公司一下子跌到了濒临倒闭的边缘。
苦苦挣扎了4年之后,亨利·霍金士已经倾家荡产,但他的名声却家喻户晓,这时候,政府站出来支持霍金士,亨利公司终于起死回生,公司的产品又成了人们放心满意的热门货。
亨利公司在很短时间里便恢复了元气,规模扩大了两倍。亨利·霍金士一举登上了美国食品加工业的头把交椅。
生活中的聪明人善于从吃亏当中学到智慧。“吃亏是福”也是一种哲理,其前提有两个,一个是“知足”,另一个就是“安分”。“知足”则会对一切都感到满意,对所得到的一切充满感激之情;“安分”则使人从来不奢望那些根本就是不可能得到的或者根本就不存在的东西。没有妄想,也就不会有邪念。表面上看来,“吃亏是福”以及“知足”、“安分”会有不思进取之嫌,但是,这些思想确实能够教导人们成为对自己有清醒认识的人。
人非圣贤,谁都无法抛开七情六欲。但是,要成就大业,在选择面前就得分清轻重缓急,该舍的就得忍痛割爱,该忍的就得从长计议。我国历史上刘邦与项羽在称雄争霸时就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最终也得到了不同的结果。苏东坡在评判楚汉之争时就说,项羽之所以会败,就因为他不能忍、不愿意吃亏,白白浪费自己百战百胜的勇猛;汉高祖刘邦之所以能胜就在于他能忍、懂得吃亏、养精蓄锐、等待时机,直攻项羽弊端,最后夺取胜利。
两王平日的为人处世之不同自不待说,楚汉战争中,刘邦的实力远不如项羽,当项羽听说刘邦已先入关时,怒火冲天,决心要将刘邦的兵力消灭掉。当时项羽四十万兵马驻扎在鸿门,刘邦10万兵马驻扎在灞上,双方只隔四十里,兵力悬殊,刘邦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况下,刘邦先是请张良陪同去见项羽的叔叔项伯,再三表示自己没有反对项羽的意思,并与之结成儿女亲家,请项伯在项羽面前说句好话。然后,第二天一早,又带着随从,拿着礼物到鸿门去拜见项羽,低声下气地赔礼道歉,化解了项羽的怨气,缓和了他们之间的关系。表面上看,刘邦忍气吞声,项羽挣足了面子,实际上刘邦以小忍换来自己和军队的安全,赢得了发展和壮大力量的时间。刘邦对不利条件的隐忍、面对暂时失利的坚韧不拔,反映了他对敌斗争的谋略,也体现了他巨大的心理承受能力。
刘邦正是把眼光放远,靠着吃一些眼前亏的技巧赢得了最后的胜利。有人说刘邦是一忍得天下,相信这种智慧不是有勇无谋的人可以修炼成的。今天,我们不一定会遇到这种你死我活的敌对关系,但无论在怎样的条件下,都要把眼光放远,能够忍让、懂得吃亏,因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舍小是为谋大。
做那只“关公蟹。”
舍车保卒是象棋对局中有时不得不为之的取胜策略,这个策略对四十岁男人也应该有所启示:车是当之无愧的主力,但关键时刻为保卒,车有时也只能做出牺牲。而对小的牺牲大可不必为此心怀不满,因为这就是规则。很多时候只有以小失才能换来大得。
海边有一种被称为“关公蟹”的螃蟹,之所以叫它“关公蟹”,是因为它的头胸甲对称隆起的花纹,酷似京剧中关公的脸谱,捕到这种蟹的渔民,往往会对它顶礼膜拜,认为它们是关公再世。但是,关公蟹虽然长相酷似关公,却远没有关公的英雄气概和忠孝气节,为了保全性命,通常与其他动物一起过共生生活,而其共生的目的,其实只是想利用共生的对象作为自己护身的武器。而且,当遇到敌人的时候,这种关公蟹从来不会将自己的聪明用在如何面对敌人的挑战上,而是整天处心积虑地让自己如何全身而退,甚至不惜嫁祸于人。有时,当它们不小心被敌人逮住的时候,为了保全自己,它们会不假思索地将敌人捉住的胸足或附肢丢掉不要,然后迅速逃跑,以换取自己继续活下去的机会。
关公蟹的生存哲学,其实正体现了一种“舍车保卒”的竞争策略,也就是牺牲自己的次要利益来保全主要利益的一种策略。这种策略也被我们广泛地运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有这样一个历史故事:唐朝的徐敬业小时候十分调皮,放荡而不守规矩,且到处闯祸。其祖父很不喜欢他,常说:“这个孩子面相不好,将来会给我们带来灭族之祸。”于是,在一次打猎中,徐敬业的祖父让他到林子中去驱赶野兽,随后,便趁着风势放火烧林子,企图把徐敬业烧死,以免家族之后患。大火烧起来后,徐敬业才知晓,此时已无处藏身。突然他想到骑着的马,他便把马杀了,随即伏身躲进马腹里,大火过后,他从马腹中出来,虽然全身都是马血,但保住了性命。
人们的一切活动都与其利益相联系。为了生存、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不仅不断地争取着利益,同时也力图最大程度地保全既得的利益,这种利益,有的是个体的,有的是群体的,有的可能是全社会的。社会生活是纷繁复杂的,人们在争取和保全利益的过程中,必然要发生一些矛盾、冲突,也就是说,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利益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这样或那样的威胁。在威胁面前,人们的主观愿望肯定是保全所有的利益不受损失,然而,当客观情况不可能做到这一点时,舍车保卒不失为一个良策。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舍车保卒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应变术,这一应变术虽然算不上万全之计,但用长远的眼光看,仍是一种积极的策略。一切战略家、一切有远见的人,在处理利益矛盾和冲突时,无不经常运用此术。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衡从其轻”,舍车保卒是人们为人处世的重要策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不被小利所惑,应求大利、成大器。《三国志·魏书·陈泰传》云:“蝮蛇赦手,壮士断腕。”蝮蛇有剧毒,被它咬伤手腕后,勇敢者宁肯将手腕斩断,也不让蛇毒蔓延全身,致使丧失性命。壮士的这种气概和做法,不也是效舍车保卒之法吗?事情到了危急关头就要当机立断,通过权衡利弊,不惜做出一定的牺牲,也要除掉祸根,否则、优柔寡断、瞻前顾后,不敢下决心,任祸患蔓延,其危害会更大、更严重,到那时就悔之晚矣。
决不为令人不愉快的小事浪费时间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一些饱经历练的四十岁男人在大事面前能够镇定自若、泰然处之,但却常会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寝食难安、焦虑烦躁,老实说,这实在不是明智的行为。
狄士累利说过:“生命太短促了,不能再只顾小事。”
安德烈·摩瑞斯在《本周》杂志里说:“这些话,曾经帮我捱过很多痛苦的经历。我们常常让自己因为一些小事情、一些应该不屑一顾和忘了的小事情弄得心烦意乱……我们活在这个世上只有短短的几十年,所以我们不该浪费那些不可能再补回来的时间,丢弃那些缠绕你思想的小事。让我们把精力放在值得做的行动和感觉上,去想伟大的思想、去经历真正的感情、去做必须做的事情。因为生命太短促了,不该再顾及那些小事。”
一位“二战”老兵罗勒·摩尔曾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1945年的3月,我学到了有生以来最重要的一课。”他说,“我是在中南半岛附近276尺深的海底下学到的。当时我和另外87个人一起在贝雅S·S·318号潜水艇上。我们通过雷达发现,一小支日本舰队正朝我们这边开过来。天快亮的时候,我们升出水面发动攻击。我从潜望镜里发现一艘日本的驱逐护航舰、一艘油轮和一艘布雷舰。我们朝那艘驱逐护航舰发射了3枚鱼雷,然而均没有击中。那艘驱逐舰并不知道它正遭受攻击,还继续向前驶去,我们准备攻击最后的那条布雷舰。谁知它调转头,朝我们开来(原来是盘旋在天空的一架日本飞机,看见我们在60英尺深的水下,把我们的位置用无线电通知给了它们的布雷舰)。我们潜到150英尺深的地方,以避免被它侦测到,同时准备好应付深水炸弹。我们在所有的舱盖上都多加了几层栓子,同时为了要使我们的沉降保持绝对的静默,我们关了所有的电扇、整个冷却系统和所有的发电机器。
“3分钟之后,突然天崩地裂,6枚深水炸弹在我们四周爆炸开来,把我们直压到海底——深达276英尺的地方。我们都心惊肉跳,在不到1000尺深的海水里,受到攻击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如果不到500英尺的话,很难逃开劫难。而我们却在不到500英尺一半深的水里受到了攻击。日本布雷舰不停地丢着深水炸弹,要是深水炸弹距离潜水艇不到17英尺的话,爆炸的威力会在潜艇上炸出一个洞来。有几十枚深水炸弹就在离我们50英尺左右的地方爆炸,我们奉命‘固守’——就是要静躺在我们的床上,保持镇定。我吓得几乎窒息:‘这下死定了。’电扇和冷却系统都关闭之后,潜水艇的温度几乎有100多度,可是恐惧使我们全身发冷,并且不停地剧烈颤抖。我的牙齿不停地打颤,全身冒着阵阵的冷汗。攻击持续了15个小时之久,然后就停止了。显然那艘日本的布雷舰把它所有的深水炸弹都用光了,就离去了。这15个小时的攻击,对我们而言就像是1500万年。我过去的生活都一一在我眼前映现,我记起了以前所做过的所有坏事、所有我曾经担心过的一些小事。在我加入海军之前,我是一个银行的职员,曾经为工作时间太长、薪水太少、没有多少升迁机会而发愁。我曾经忧虑过,因为我没有办法买自己的房子、没有钱买车、没有钱给我太太买好衣服。我非常讨厌我以前的老板,因为他老是找我的麻烦。我还记得,每晚回到家里的时候,我总是又累又难过,常常跟我的太太为一点芝麻小事大动干戈。还为我额头上的一个不起眼的小疤——是一次车祸中留下的伤痕而发愁。
“那些令人发愁的事在当时看起来都是大事,可是如今,在深水炸弹威胁着要把我送上西天的时候,这些事情又是多么的荒谬、微小。我在水下暗暗发誓,如果我还有机会再见到太阳、星星,我不会再忧虑了。永远不会!永远也不会!在潜艇里面那15个可怕的小时里我所学到的,比我在大学念了4年的书所学到的要多得多。”
这实在是件很奇怪的事:我们通常都能很勇敢地面对生活中那些大的危机,可是却会被一些小事搞得垂头丧气。比方说,撒母耳·白布西在他的日记里谈到他看见哈里·维尼爵士在伦敦被砍头的事:当维尼爵士走上断头台后,他没有请求别人饶他的性命,却要求刽子手不要一刀砍中他脖子上那块伤痛的地方。
西方有一句俗语:“法律不会去管那些小事情。”一个人也不该为这些小事忧虑,如果他希望求得心里平静的话。
假如你想克服被一些小事所引起的困扰,只要把看法和重点转移一下就可以了——让你有一个新的、能使你开心一点的看法。荷马·克罗伊是个较有成就的作家,他为我们举了一个如何解除被小事困扰的好例子。以前他写作的时候,常常被纽约公寓热水汀的响声吵得快发疯。蒸汽会砰然作响,然后又是一阵嗞嗞的声音,而他会坐在他的书桌前气得直叫。
“后来,”荷马·克罗伊说,“有一次我和朋友一起出去露营,当我听到木柴烧得很响时,突然发现:这些声音多么像热水汀的响声,为什么我会喜欢这个声音,而讨厌那个声音呢?回家后,我对自己说:‘火堆里木头的爆裂声,是一种很好听的声音,热水汀的声音也差不多,我应该试着不去理会这些噪音。’结果,我果然做到了:几天之后我就把它们整个地忘了。”
下面是爱默生·傅斯狄克博士所说的很有意思的一个故事,是有关森林的一个巨人在战争中如何得胜、如何失败的。
“在科罗拉多州的山坡上,躺着一棵大树的残躯。自然学家考证后证实:它有400多年的历史。初发芽的时候,哥伦布才刚在美洲登陆。第一批移民到美国来的时候,它才长了一半大。在它漫长的生命里,曾经被闪电击中过14次。四十0年来,无数的狂风暴雨侵袭过它,它都能战胜它们。但是在最后,由于一小队甲虫攻击了这棵树,它倒了下来。那些甲虫从根部往里面咬,渐渐伤了树的元气,虽然它们很小,但持续不断的攻击使它倒了下来。这个森林巨人,岁月不曾使它枯萎,闪电不曾将它击倒,狂风暴雨没有伤着它,却因一小队可以用手捻死的小甲虫而终于倒了下来。”
想象一下,我们不就是森林中的那棵身经百战的大树吗?我们经历过生命中无数狂风暴雨和闪电的打击,都撑过来了。可是却会让我们的心被忧虑的小甲虫咬噬——那些用手指就可以捻死的小甲虫。
人生在世不过短促的几十年,仅仅为珍惜宝贵的时光争取过好每一天,也不该为小事烦恼。卢梭曾经算过一笔账:人幼而无知,年老而无力,这就占去了1/3的生命;每天必须的吃饭、睡眠又占去1/3的时间;剩下的1/3时间,如果再被许多琐事和烦恼所侵扰,那么真正用来成就事业、享受生活的时间还有多少呢?人生如此短暂,而你已经走到了人生的中场,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何必要为这种令人不愉快的小事而浪费时间、操心劳神呢?
吃亏是福
我们做起事来不能一味只想着占便宜,贪小便宜有时是要吃大亏的。你应该学着以别人的利益为先。很多时候,便宜别人才会使自己得利。
安东尼·罗宾谈起华人首富李嘉诚时说:“他有很多的哲学我非常喜欢。有一次,有人问李泽楷,他父亲教了他一些怎样成功赚钱的秘诀。李泽楷说赚钱的方法他父亲什么也没有教,只教了他做人处世的道理。李嘉诚这样跟李泽楷说,假如他和别人合作,假如他拿7分合理,8分也可以,那李家拿6分就可以了。”
也就是说:他让别人多赚两分。所以每个人都知道,和李嘉诚合作会赚到便宜,因此更多的人愿意和他合作。你想想看,虽然他只拿6分,但现在多了100个人,他现在多拿多少分?假如拿8分的话,100个会变成5个,结果是亏是赚可想而知。在台湾有一个建筑公司的老板,他的资产从1万增至100亿台币。他是怎么创业成功的?他在别家做总经理的时候,对老板说,假如他成功的话,他希望他也成功。他给老板看一则报道,这则报道就是报道李嘉诚,然后在上面写着:“如果7分合理,8分也可以,那我只拿6分。”同一套李嘉诚哲学用在不同的人身上,之后他也从一个小员工成为身价达25亿元人民币的董事长。所以,罗宾和任何人合作,一定用这样的思考模式,因此他的合作伙伴越来越多。
还是以李嘉诚为例。
在收购“和黄”大获成功之后,李嘉诚并未沾沾自喜,他显得异常平静。在生意场上他讲的是一个“和”字,李嘉诚是开明之人,处处以和为贵,寻找共同点,这一点非一般人所及。
“我一直奉行互惠精神。当然,大家在一方天空下发展,竞争兼并,不可避免。即使这样,也不能抛掉以和为贵的态度。”
李嘉诚初入和黄,出任执行董事时,在与董事局主席韦理及众董事交谈中,分明感到他们的话中含有这层意思:“我们不行,难道你就行吗?”
李嘉诚是个喜欢听反话的人,他特别关注喝彩声中的“嘘声”,因为当时香港的英商与华商中有人持这种观点:“李嘉诚是靠汇丰的宠爱才轻而易举购得和黄的,他未必就有管理好如此庞大老牌洋行的本事。”
当时一些英文报刊的外籍记者,盯住沈弼穷追不舍:“为什么要选择李嘉诚接管和黄?”
沈弼答道:“长江实业近年来成绩颇佳,声誉又好,而和黄的业务自摆脱1975年的困境步入正轨后,现在已有一定的成就。汇丰在此时出售和黄股份是理所当然的。”他还说:“汇丰银行出售其在和黄的股份,将有利于和黄股东长远的利益。我坚信长江实业会为和黄未来的发展做出极其宝贵的贡献。”
李嘉诚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深怕有负汇丰大班对自己的厚望。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但李嘉诚似乎一把火也没烧起来。他是个毫无表现欲的人,只希望用实绩来证明自己。
初入和黄的李嘉诚只是执行董事,按常规,大股东完全可以凌驾于领薪水的董事局主席之上,但李嘉诚却从未在韦理面前流露出“实质性老板”的意思。李嘉诚作为控股权最大的股东,完全可以行使自己所控的股权,争取董事局主席之位。但他并没有这样做,他的谦让使众董事与管理层对他敬重有加。
李嘉诚的退让术,与中国古代道家的“无为而治”有异曲同工之妙。
按惯例,董事局应为他支付优厚的董事薪金,但李嘉诚坚辞不受。他为和黄公差考察、待客应酬,都是自掏腰包,从不在和黄财务上报账。
能做到这一点的人,的确很少。更多人是利用自己的特权捞好处,在自己所控的几家公司里,能捞则捞、能宰则宰。小股东怨声载道,开起股东年会来,就吵得天翻地覆。
由此可见,李嘉诚的精明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小利全让,大利不放,取舍之间,张弛有度。
李嘉诚很快便获得了众董事和管理层的好感及信任。在决策会议上,李嘉诚总是以商量建议的口气发言,实际上,他的建议就是决策——众人自然而然地都会信服他、倾向他。渐渐地,韦理大权旁落,李嘉诚未任主席兼总经理之前,实际就已开始主政。后来,在股东大会上,众股东一致推选李嘉诚为董事局主席。
李嘉诚不在和黄领取董事薪金,并非为博取好感、一时大方,而是一贯如此。
李嘉诚出任10余家公司的董事长或董事,但他把所有的薪金都归入“长实”公司的账上,自己全年只拿5000港元,这还不及当时一名清洁工的年薪。
以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水平,像“长实系”这种盈利状况较好的大公司,仅一家公司的主席袍金就有数百万港元;进入90年代,更递增到1000万港元左右。李嘉诚20多年坚持只拿5000港元,便意味着出让了数以亿计的个人利益。
不过,李嘉诚每年放弃数千万薪金,却赢得了公司众股东的一致好感。爱屋及乌,他们自然也会信任“长实”系股票。
李嘉诚是大股东和大户,股票升值,得大利的当然是李嘉诚。有公众股东的帮衬,“长实”系股票自然会被抬高,“长实”系市值必然大增,股民得到好处,李嘉诚欲办大事,就很容易得到股东大会的通过。
对李嘉诚这样的超级富豪来说,薪金当然算不上大数。大数是他所持股份所得的股息及增值。
1994年4月至1995年4月,李嘉诚所持“长实”、生啤、新工股份,所得年息共计有12.4亿港元,这还尚未计算他的非经常性收入,以及海外股票的年息。不管怎么说,在香港这个拜金若神、物欲横流的商业社会里,李嘉诚能不为眼前的利益所动,处处照顾股东和公司的利益,实在是难能可贵。
事实上,任何事情要想做好、做精,都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为情绪所左右。武林高手不会轻易挥动拳头,军中名帅不会一怒出师。精明的商人也是这样,决不会凭一时冲动而撒财使气。只有这样,才能把生意做到最高的境界。
难怪有人说,长江实业最珍贵的财产就是李嘉诚。这就无怪乎香港人提到李嘉诚,多少带有崇敬的意味。
让点小利,你得到的将是别人的合作、爱戴。因此生活中,你不妨抱着吃亏是福的态度去工作、去与人打交道,到最后你就会发现吃亏其实是在占便宜。
不逞一时之气
四十岁的你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中,不可能什么事情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无论是来自自身的,还是来自外界的,都在所难免。能不能忍受一时的不顺利,这就要看你是否有雄心壮志。一个真正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志在高远,不以一时一事的顺利和阻碍为念,也不会为一时的成败所困扰。面对挫折,必然会发愤图强、艰苦奋斗,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成就功业,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周易·乾·象》中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话,是说天道运行强健不息,君子也应该积极奋发向上、永不停息才对,面对挫折、打击、磨难,应该是沉着应对,不能被这些困难所压倒。忍受挫折的一种方法是奋发图强,准备东山再起,而不可由此沉沦。
范雎是战国时魏国人、著名的策士。他擅长辩论,多谋善断,而且胸怀大志,有意开拓一番事业。但是,他出身寒微,无人替他向最高权力阶层引荐,不得已只能屈身在魏国中大夫须贾的府中任事。
一次,须贾奉魏王之命出使齐国,范雎作为随从一同前往。齐国国君齐襄王早已知道范雎有雄辩之才,因此,范雎到了齐国后,齐襄王便差人携金10斤及美酒赠与范雎,以表示他对智士的敬意。范雎对此深表谢意,却未敢接受齐襄王的赠礼,想不到还是招来了须贾的怀疑。须贾执意认为,齐襄王送礼给范雎,是因为他出卖了魏国的机密。
须贾回国之后,将“范雎受金”的事上告给魏国的相国魏齐。魏齐不辨真假,也不做调查,便动大刑惩罚范雎。范雎在重刑之下,肋骨被打断、牙齿脱落。他蒙冤受屈,申辩不得,只好装死以求免祸。范雎已“死”,魏齐让人用一张破席卷起他的“尸体”,放在厕所内;然后指使宴会上的宾客,相继便溺加以糟蹋,并说这是警告大家以后不得卖国求荣。
这可真是飞来横祸,这么大的打击和侮辱,几乎使范雎一命呜呼,为了保全自己,范雎忍受了这一切难以忍受的摧残和折磨。
范雎平白无故地受了这么一场肌肤之苦和情志之辱,一腔效命魏国的热忱化作了灰烬。他决计离开魏国,另谋一处显身扬名的地方。为了脱身,范雎许诺厕所的守者,如能放他逃出去,日后必当重谢,守者利用魏齐醉后神志不清,趁乱请示了一下,诡称将范雎的“尸体”抛向野外,借此将他放了出去。范雎在一个叫郑安平的朋友帮助下逃亡隐匿起来,并改名为张禄。
就在范雎忍辱求全、隐身民间的时候,秦国一个叫王稽的使节来到魏国,秦国此时国力强盛,且虎视眈眈,有兼并六国的雄心。郑安平得知秦使王稽来到魏国,便扮成吏卒去侍奉王稽,目的是想寻找机会向他推荐范雎。一天,王稽在下榻的馆舍向郑安平打听:魏国有没有愿意与他一块西去秦国的贤才智士,郑安平便不失时机地向王稽陈说范雎的才干。王稽当下决定于日暮时分,在馆舍与范雎见面。
日暮时分,郑安平带范雎来到王稽馆舍。范雎面对王稽侃侃而谈,条分缕析,议论天下大事。一席话还未谈完,其才情智慧已使王稽信服,王稽决定带范雎入秦。
王稽使事结束,辞别魏王,私下带着范雎归秦。他们一路紧赶,来到秦国境内的京兆湖县时,只见对面尘土扬起之处,一队车骑驰驱而来,范雎忙问王稽道:“对面来的是什么人?”王稽注目望了望,转身告诉范雎,来的是秦国相穰侯魏冉,范雎一听便说:“据我所知,穰侯长期把持秦国的大权,厌恶招纳别的诸侯国的客卿入秦。我看,我与他见面,只会招致他的侮辱,请您还是把我藏在车中,不见为好。”正说着,魏冉的车骑已到,魏冉向王稽说了一番抚慰他出使辛苦的客套话之后,果然不出范雎所料,接着便问王稽:“使君出使归秦,有没有带别国客人来啊?这样做,于我们秦国没有好处,只会添加麻烦!”王稽见这种情形,心中暗自佩服范雎的先见之明,赶忙答道:“不敢。”魏冉看了看王稽,即示意驭手启车继续东行。
听到魏冉一行离去的车马声,范雎这才从车中探出身来,望着渐渐远去的魏冉背影,心中沉思:“我听说魏冉是一个聪明人。刚才他已经怀疑车中有人,只是决心下慢了,忘记搜索而已。”范雎一念及此,当即断然对王稽说:“魏冉此去,必然会后悔,非派人返回搜索使君的车辆不可,我还是下车避一下为好!”说完,范雎便跳下车,往道旁小径走去。王稽按辔缓行,以待步行的范雎。方才走了10多里,只听见身后一阵杂沓而急促的马蹄声响,魏冉遣回的骑卒已经赶了上来,将王稽的车马紧紧围住,一阵紧搜慢检,见车中确实没有外来的客宾,方才纵马而去。
骑卒远去,大道清静,范雎从小路闪出,与王稽相视一笑,上车策马,往秦都咸阳的方向急驶而去。
范雎装死逃出魏国,智避魏冉而得以入秦。入秦后,他充分施展辩才游说秦昭王,最终取得信任。秦昭王采用范雎的谋略,对内加强了秦国的中央集权,对外使用远交近攻的霸业方略,使秦国对列国的压力再度加强。秦昭王因此任命范雎为秦相国,封为应侯。
人生在世,总会遇到几次“关键时刻”,只有沉得住气,冷静以对,才能保存自己的实力,为自己赢得胜利的机会。如果沉不住气,逞一时之能,就难以成就今后的事业。
失败是一笔无形的财产
没有人喜欢失败,人到中年更害怕受到失败的打击,然而一时的失败并不一定是件坏事,失败一事,得益十事;吃亏一时,安乐一世。在某些时候败退一步、吃一点亏是不计较眼前得失而着眼于大目标的明智之举。
几乎征服了整个欧洲的拿破仑,为了让俄国人也匍匐在他的脚下,他精心组织了一支50万人的大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压向俄国。一日,法国不宣而战,挥师跨过俄罗斯边境,并很快切断俄国两个集团军的联系,占领了莫斯科,长驱直入。
处在存亡之际的俄国拼死抵抗。老帅库图佐夫临危受命担任了俄军总司令。拿破仑和库图佐夫可以说是老对头,5年前两人就有过交锋。但这次库图佐夫明显处于劣势。双方经过紧张部署后,在博罗季诺村附近拉开了战幕。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大血战,惨烈的战斗持续了一天一夜,最后俄军被迫撤离,拿破仑占领了库图佐夫的阵地。
作为一个首领,放弃一方领地实属无奈,但库图佐夫的放弃又不全是无奈之举。他冷静地分析了形势和敌我双方的实力对比,发现尽管拿破仑夺取了俄军要塞,但实力已被削弱,由进攻之势转为防御之势。再者,法军长驱直入,孤军作战,如果在此长久相持下去,必然对其不利。到那时,俄军可重振雄风。于是他发布了一个让众人震惊而又大惑不解的决定——放弃莫斯科。消息传出后,人们都呼吁反对。是啊,把自己国家的首都拱手让给敌人,这是一种何等的耻辱!于是,全国响起一片“情愿战死在莫斯科,也不交给敌人”的呼声,就连沙皇也下令坚守都城。此刻,库图佐夫的心情比谁都沉重,放弃莫斯科对他也是一种屈辱,然而作为一名军事家,他清楚地意识到,假如凭一时之气,争一时输赢,坐等法国转攻,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很可能会全军覆灭最后导致国破家亡。为了顾全大局,库图佐夫顶着国内的压力,毅然下令:“现在,我命令,撤退!”时隔不久,拿破仑的军队占领了莫斯科。得意忘形的拿破仑没有想到,他失败的命运已由此决定了,俄国人留给他们的是一个一无所剩的废墟,继之而来的是乏粮、饥饿和严寒,法军思乡情绪上升,军心涣散。拿破仑只好下令撤出莫斯科,然而已经晚了,俄国人是不会轻易放走占领他们首都的侵略者的,一场恶战使法军四面楚歌,占领莫斯科是拿破仑一生中最大的败笔。
胜利与失败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库图佐夫不计眼前得失,先吃小亏,然后等待时机,最后终于反败为胜,成为笑到最后的胜利者。
在一般情况下,从一定意义上说,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经受过失败、品尝过苦涩的失败之果。可能没有人统计过失败与成功、与胜利的比例关系。但基本可以肯定地说,失败一定不少于成功和胜利。也许就是因为这样的理由,产生了许多关于失败认识论,或叫失败观。有的人把失败看成是匆匆往来的过客,自然地面对着;有的人把失败看成是一种耻辱,认为只要败了就一切都完了;有的人把失败看成是一定条件下的必然结果,不管什么人都败不可免……那么,那些历经失败而最终走向成功的人们是怎样看待失败的呢?
松下电器的总经理山下俊彦在谈到失败时,曾这样说:“要使每个人在松下工作感到有意义,就必须让每个人都有艰难感。如果仅仅工作不出差错,平平安安无所事事,那就毫无意义。艰难的工作容易导致失败,但让人感到充实。我认为即使工作失败了,也不算白交学费。因为失败可以激发人们再去奋斗。”
一般人都不太知道,山下从1948年到1954年,曾经脱离松下公司到一个小灯泡厂工作。当时山下的顶头上司谷村博藏(其后当上了松下副经理、山下的同乡),也是脱离松下单干的,山下就是跟谷村去的。山下自己回忆说:“我当时是糊里糊涂进松下公司的。所以谷村一劝说,没有多考虑就辞掉了松下的工作。”“我是个怯弱的老实人!是极平常的职员。”然而谷村的公司不到两三年就垮了,谷村回到松下。山下没回去,转到另外一个灯泡厂。对于怯弱的人来讲,一旦离开的地方,是不情愿再回去的。山下的那个小工厂里,从制造、销售到当经理都是他一个人说了算。山下回顾说:“那里的生活是充实的。当时真想在那里干一辈子。”假如是这样,今天松下就没有山下经理了。在山下脱离松下的第6年,谷村希望山下回到松下与菲利浦联合企业。当时该公司正在开发电子设备产品,急需中层管理人才。
山下确实是个老实人,他几次回绝谷村的邀请。不过,他最终没能按自己的意志坚持下去,他被谷村说服了,重新回到了松下。
从此,山下变了,他从一个老实脆弱的人,变成一个不屈不挠的人,这是经受挫折与痛苦之后磨炼出来的。
谷村当时在与菲利浦公司联营的松下电子厂。山下被拉去后,曾当过电子管理部长、零件厂厂长。他把菲利浦公司的经营管理方法学到手,其后又出任西部电气常务。过了4年,他升任冷冻机事业部长。这中间他吃过许多苦,他后来回忆说:“西部电器、冷冻机事业部时代的经验,对我来讲实在珍贵。当时,几次陷入困境,硬着头皮埋头苦干,自己总算感到扬眉吐气了。那正是我三四十岁阶段,做了超越自己能力的工作。”
对于当时所受的困苦,山下认为是锻炼。他说:“困难并不是坏事,是对希望的挑战。工作中克服困难的过程可以培育人才,也会有发展。单纯追求利润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困难的工作带来的好处是产生兴奋,刺激大伙更好地协同合作,而且也能让工作人员明白自己的地位和责任。”
山下之所以能如此讲,是与他三四十岁时所经历的曲折道路有关。如前所述,山下在当冷冻机事业部长时,吃过一次大败仗。那一年,山下的冷冻机事业部年产量从10万台增长到50万台。可是没想到遇上一个冷夏的气候,真是意外打击。对此惨状,山下非但没有叹气,反而亲自举办盛大宴会,激励职工重新大干。
中国明朝学者崔后渠曾有句名言:“得意澹然,失意泰然。”意思是说,在人生得意或某件事情得以圆满解决的时候,不要那么兴致勃勃,而要努力保持谨慎、冷静的态度;而在失意、落魄的时候,决不伤心气馁、乱了方寸。
当然,做到这样是相当困难的,但是山下却实践了这句名言。他说:“人在失败的时候,反而能产生忍耐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要反省自己的错误,弄清楚问题的症结。与其说失败可怕,不如说是在其相反的时候顺境更危险。一旦被提拔、晋升,官架子就摆起来了,失败也就孕育其中了,从我的经验看,被提升的人有一半以上都是在一帆风顺的时候出现问题的。”
到1980年,松下已经变成资本达2兆日元的大企业。当时日本产业界销售额达2兆日元的只有3家,即丰田汽车、日产汽车和新日铁。而松下比预定计划提前一年突破了2兆的指标。
可是,作为总经理的山下没有流露出自己的喜悦,而是说:“销售额超过2兆日元,也不能心安理得,销售额增加的同时,必须充实新内容,否则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正是从这一年起,山下开始整顿公司体制,着手进行从家用电器制造到电子综合产业的改革。
“从销售额上看,菲利浦是3兆8千亿日元,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是(GE)5兆亿日元。不仅销售规模,就是在利润率上,我们的纯利润率是4%,而GE远远高于我们,为6%。因此,松下的目标是要赶上GE!”
山下这样引导部下:不要陶醉于眼前的好成绩中,要鼓起新的干劲,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有人背后议论说:“山下的欲望太大了!”然而,人在得意的时候,不要忘记会出现“陷阱”的危险,正是山下铭刻在心里的警告。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胜利和失败,乍看起来差异很大,一个趋向积极,产生欢乐和喜悦;一个趋向消极,诱生悲苦和忧愁。但它们在本质上是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方面。
做取舍从大局出发
有得就有失,有失必有得,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做取舍呢?答案是做取舍要从大局出发,这样我们就能超越一时的得失,获得最终的成功。
从前有一个人走路时,偶然见一个人骑着马从身边经过,他就跟那个人要一匹马,那个人说:你如果要马的话就要拿你的双腿来换。这个人想:如果我有马了还要腿有什么用?因此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用自己的双腿换来了一匹漂亮的白马。开始骑在马上,他看到大家投来羡慕的目光,感觉威风极了,但时间一久,他开始厌倦了马上的生活,又想踏踏实实地在地上走路了。然而,此时他才意识到他已失去了宝贵的双腿!
这世间,美好的东西实在数不过来,我们总是希望让尽可能多的东西为自己所拥有。然而我们今天所爱的,往往是我们明日所恨的;我们今天所追求的,通常是我们明日所逃避的;我们今天所期望的,往往是我们明天所害怕的,甚至是胆战心惊的。人生总是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当你一旦拥有了某种事物,你就会立刻发现它并不像你所想象的那样有价值,你的选择是错误的。
生活中,我们也常在重复前人的错误,因为缺少全局性的眼光,我们常会被眼前的蝇头小利所迷惑,落入自己亲手挖掘的陷阱中。
一个香港老板来大陆投资,机器设备都是国外最好的,生产效率极高。但是有一天,这个地方突然发了洪水,虽然经过奋力抢救使大部分机器脱了险,但是还是有一台设备没有抢救出来。洪水退了,为了尽快恢复生产,香港老板就在当地市场上尽快采购了一台机器来充当重任。这台机器质量还过得去,用了一段时间也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是不久它就原形毕露,各种小毛病开始显现出来。今天这个螺丝松了,明天那个零件坏了,总得不断修理,这样常常影响整个生产任务的顺利进行。老板想重新买一台进口的新机器,但是进口机器非常贵,再说这台机器也还能用,所以就这么一天又一天地将就着用着。但是这台机器总是出毛病,而且损坏的周期越来越短。到年底一算细账,因为这台机器的这些各种小毛病,产量较上年度有明显减少,这些损失加上维修费用等,足可以换一台进口机器了。香港老板这才痛下决心,以低廉的价格把这台机器处理掉,从国外购置回一台新机器。
但凡我们想把一件事情做好的时候,我们都不能有凑合用的心理,应该更换的东西一定要更换,该重新购置的东西就重新买,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整个工作效率。细枝末节上的修修补补,虽然能够满足暂时的需求,但是从整个长远的计划完成的角度来看,这会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
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不少这样的例子,为了节省一些眼前看得见的钱,而宁愿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修补那些应更新淘汰的东西,用明天的收益去做赌注。而今天这儿出问题,明天那儿有毛病,既影响效率,又影响心情,而且这些薄弱环节总会在关键时刻“掉链子”,造成更大的损失。
再比如我们夏天吃水果,一次会买很多回家。有的水果由于天气热很容易坏。我们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先吃坏的再吃好的,结果等到把坏的吃完了,好的也变坏了。要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时候该放手时不放手,等于背上许多沉重的负担。要知道放弃不是失败,是智慧;放弃不是削减,是升华。
所以我们应该知道舍与得之间的关系是很奇妙的,只凭一时的得失来决定取舍是一种鼠目寸光的行为,你必须学会从大局着眼、从大处用心。
曾几何时,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曾为了确保丰田汽车在日本的销售市场,深谋远虑,从解决城市的汽车与道路的矛盾入手,先后成立了“丰田交通环境保护委员会”,在东京车站和品川车站首次修建“人行道天桥”;投资3亿日元在东京设立了120处电子计算机交通信号系统,使交通拥挤现象得到缓解;投资创立了汽车学校,培养更多人学会开车;为儿童修建了汽车游戏场,从小培养他们学会驾驶本领。良苦用心最终如愿以偿,汽车销量日益增多,公司效益也相当可观。
丰田缘何营销成功?一言以蔽之:采取“先舍后得”的营销策略。乍一看此招,似乎他们所做的种种事与汽车销售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此乃“醉翁之意不在酒”,这是一种迂回战术。现实生活中,有时走迂回道路,反而比走直路更易达到目的。试想,假如丰田公司一味从正面宣传自己产品如何好,结果很可能是多花了冤枉钱,销路依然不畅。采取“先舍”,表面上看似离开了汽车销售这一主题,事实上正切实达到了占领市场、增加销路的目的。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面对一座极为陡峭的险峰,我们不要冒险直壁而上,我们可以绕着山路环行,最后便可安全到达山顶。我们捕鱼时,要一点点地将水淘干,让鱼儿慢慢地失去容身之地,自己暴露出来,而不是要跳到水中乱抓乱搅,因为那样恐怕一条鱼都不会捞到。一截钢条,我们要想将它弄弯,直接用力去折,怕是会将其折成两半,但若先用火烧红,再用锤头敲打,则可使其成为我们想要的形状。
美国有一个经营新型剃须刀公司的原公司负责人,曾答应客户通过新闻等媒体为新剃须刀大力促销。然而,后来这家公司由于内部亏损即将倒闭而被另一公司买下,由于当时审查广告的机构对剃须刀是否是医疗用品争论不休,宣传活动被迫取消。为此客户声明要退回剃须刀。收回剃须刀,对一个刚刚收买来的毫无经济实力的公司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这意味着将危害到公司的贷款合约,被银行抽回资金;然而不收回剃须刀,则与客户建立的关系将毁于一旦。在进退两难之际,公司新的负责人为了不失掉最大的潜在客户,只好采取“舍”的决策,同意收回剃须刀,同时积极与银行交涉,力争把损失减到最低限度。按正常发展速度估计,同意退回后,还须经过大致两个月的文书往返,到那时回来的退货已经少了很多,再加上退货之后,还有一个月才需要退还货款,到3个月后,公司一切都已走了正轨,有能力消化这些损失。和银行方面达成协议之后,结果如预料的那样。3年后,公司业务蒸蒸日上,良好的信誉使这家客户占公司业务的50%,而不是原来的20%。这就是退一步虽失小利,终获大利。
从大处着眼来取舍的要领在于不计当前利益,看重长远利益,吃小亏而占大便宜。所有的退却都是为将来更大的发展做铺垫。生活中有些人只顾眼前收获而没有长远打算,这是一种不明智的行为。有时,一些退路是必走的,迂回而行比盲目向前要可靠得多。
要有一个长期的奋斗目标
四十岁男人已经走到了人生中场,但各人所取得的成就却大有不同,这和个人的机遇、能力有关,但与他们对人生的规划与大目标的选择也不无关系。
你不能只想着眼前要怎样,还应该有一个长期的奋斗目标,由于有这种大目标,人生才能有极大的发展。这种长期目标并不只限于一个,可以同时拥有两个或三个以上,但是,要看看你有多少自信,才能燃起多少热情来。
拥有人生大目标,就是给了你人生斗志及热情。同时,长期维持着这种热情或斗志,一方面培养“必定会成功”的信念,你的愿望就会深深刻在心灵深处,你的运势也会随之慢慢地转换到好的方向。所以,长期目标是很重要的。
如果以短期目标来慢慢解决身边的问题,同时又不忘记为10年或20年后的事定立目标,而且一生为这种长期的目标来继续努力下去的话,你一定会成为人生的成功者。
没有长期的目标,你可能会被短期的种种挫折击倒。理由很简单,没人能像你一样关心你的成功。你可能偶尔觉得有人阻碍你的道路,而故意阻止你进步,但实际上阻碍你进步最大的人就是你自己。其他人可以使你暂时停止,而你是唯一能永远做下去的人。
如果你没有长期的目标,暂时的阻碍可能构成无法避免的挫折。家庭问题、疾病、车祸及其他你无法控制的种种情况,都可能是重大的阻碍。而在你有了长期的人生目标后,你就会对消极以及积极的情况做出正确的反应。你会悟到:一次挫折(不管多严重)可以是进步的踏脚石,而不会是绊脚石。
当你设定了长期目标后,开始时不要尝试克服所有的阻碍。如果一开始将所有困难就清除得一干二净,便没有人愿意尝试有意义的事情了。你今天早上离家之前,打电话到交通岗询问所有的路口交通灯是否都变绿了,交通警察可能会认为你不通人性。你应知道你是一个一个地通过红绿灯,你不仅能走到你能看到的那么远的地方,而且当你到达那里时,你通常都能见到更远。
查理·库冷先生曾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表示了他的创意。他说:“伟大的机会并不像急流般的尼亚加拉瀑布那样倾泻而下,而是缓慢的一点一滴。”
一般说来,伟大与接近伟大的差异就是领悟到如果你期望伟大,你就必须每天朝着目标工作。举重选手都知道,如果他想成就伟大的目标,就必须每天去锻炼肌肉,每一对想养育出有教养的可爱孩子的父母,都知道人格与信仰是每天不断培养的结果。
乔治·西屋是美国杰出的发明家和企业家。他一生总共获得361项专利,被人们誉为“发明奇才”。他亲手创办了6家世界一流的企业,为美国的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石。乔治之所以能获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主要靠的是把一个远大的目标当做自己的人生理想。
乔治于1846年10月6日生于美国纽约州史哈利山谷的中心桥小镇。他的父亲精明能干,开办了一个工具和机器店。小乔治倔强任性、才智过人,对父亲工厂里的机器有着浓厚的兴趣。12岁那年,由于他的坚持,父亲不得不允许他到机器工厂去当一名普通工人。在一个炎热的星期六下午,父亲让他独自一人加班切割一批铁管子。开始乔治用手锯锯铁管,又慢又累。用什么办法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呢?突然,巨大的蒸汽机吸引了乔治的视线。他灵机一动,想出一个大胆的主意:把锯固定在蒸汽机上,造成一个机械锯。结果,一根铁管子几秒钟就锯好了。从此,乔治对蒸汽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阅读了大量有关的书籍,发现当时的蒸汽机都是由密封汽缸里的活塞上下移动来带动皮带把力送到机械上的,既笨重效能又很差。乔治就设想,如果把往复式引擎改成旋转式的,既节省了材料又增强了效力。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反复试验,终于获得了成功。15岁那年,他高兴地获得了回旋机的专利证书。这是乔治一生中的第一项专利。从此,他燃起了发明创造的蓬勃激情。
1865年,美国内战结束。在退役回家的路上,乔治坐的火车出轨,车上的人被撞得东倒西歪。当乔治了解到火车出轨的事经常出现时,他那天才的头脑便萌发出一个奇妙的想法:研制一种防止火车出轨的机器。亲友们认为此事难度大而大加反对。乔治力排众议,博览群书,经过艰苦的探索,终于设计出了“火车出轨还原器”,从此开始了他辉煌的事业。后来,他又运用压缩空气的原理,发明了空气制动器,彻底解决了火车刹车问题,这是19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至今,西屋企业仍在这一行业中享有霸权。
乔治是伟大的发明家,是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实干家。他把改善人类的生活水平、为人类谋福利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因此,他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不断创造发明新产品,开辟新领域。也正因如此,他的发明创造不仅为个人带来了财富,也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他设计的电气机车,改善了交通工具;他把交流电用于日常生活,对人类的电气化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于他开发了天然气,匹兹堡成为工业重镇。他对尼亚加拉瀑布电力成功的开发,使尼亚加拉城在短短的几年内就走向了繁荣。有人评价他这项成就时说:“他的才能,无异于天方夜谭中的阿拉丁,他虽没有如意神灯,但电灯的力量也照样能使不毛之地变成天堂。”
乔治以造福人类作为一生的奋斗目标,因此,他想尽办法赚钱赢利,却决不唯利是图;他费尽心思扩大企业,却从不弄虚作假。凡是他设计制造的产品,他都力求做到尽善尽美,尤其是关系到人们生命安全的产品,他更是以高度的责任心不断完善。如在窑制动器刚刚占领市场的时候,产品效果良好,他却又花了25万元去进一步改良,这给刚刚起步的企业带来了很大困难,但产品最终以上乘的质量赢得了顾客。还有一次,顾客反映一批灯泡做得不合格,乔治立即开除了业务经理,并且说:“任何产品不到十全十美的程度,决不能卖给顾客。”而今,西屋企业的高质量已饮誉全球。
乔治·西屋是一位天才的发明家、一位卓越的企业家,又是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他为人类的生活幸福辛勤工作了一生,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目标。
因此,你不能只抱着“长工资”、“升科长”这些小目标不放,还应该为你的事业制定一个长远目标,这样你才能找准人生方向,获得更大的发展。
让自己更具有远见卓识
经过多年的历练,四十岁男人应当让自己更具有远见卓识,凡事多想几步,不要计较一时的得失,然后,你会发现远见会给你带来巨大的利益,甚至改变你的人生。
远见能带来巨大的利益,会打开不可思议的机会之门,远见能增强一个人的潜力。
1.远见使工作轻松愉快
成就令人生更有乐趣。当你努力把工作做好时,没有任何东西比这种感觉更愉快。它给予你成就感,它是乐趣。当那些小小的成绩为更大的目标服务时——譬如使一个远见成为现实,就更令人激动了。每一项任务都成了一幅更大的图画的重要组成部分。
2.远见给工作增添价值
同样,当我们的工作是实现远见的一部分时,每一项任务都具有价值。哪怕是最单调的任务也会给你满足感,因为你看到更大的目标正在实现。
这个道理,就如同那个在工地上跟3个砌砖工人谈话的人的故事一样。那人问第一个工人:“你在干什么?”工人回答:“我为拿工资而工作。”他用同样的问题问第2个工人,回答是:“我在砌砖。”但当他问到第3个工人时,他热情洋溢地回答:“我在建一座教堂!”那3个人在做同一种工作,但只有第3个工人受到远见的指引。他看到了那幅宏图,宏图给他的工作增添了价值。
3.远见预言你的将来
缺乏远见的人可能会被等待着他们的未来弄得目瞪口呆。变化之风会把他们刮得满天飞。他们不知道会落在哪个角落、等待他们的又是什么东西。人生是个机会,这些人希望他们的机会不错。
如果你有远见,又勤奋努力,你将来就更有可能实现你的目标。诚然,未来是无法保证的,任何人都一样,但你能大大增加成功的机会。
爱若和布若差不多同时受雇于一家超级市场,开始时大家都一样,从最底层干起。可不久爱若受到总经理青睐,一再被提升,从领班直到部门经理。布若却像被人遗忘了一般,还在最底层混。终于有一天布若忍无可忍,向总经理提出辞呈,并痛斥总经理狗眼看人低,不提拔辛勤工作的人,倒提升那些吹牛拍马的人。
总经理耐心地听着,他了解这个小伙子,工作肯吃苦,但似乎缺少了点什么,缺什么呢?三言两语说不清楚,说清楚了他也不服,看来……他忽然有了个主意。
“布若先生,”总经理说,“您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
布若很快从集市回来说,刚才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
“一车大约有多少袋?多少斤?”总经理问。
布若又跑去集市,回来说有10袋。
“价格多少?”总经理问。于是布若再次跑到集市上。
总经理望着跑得气喘吁吁的他说:“请休息一会儿吧,看爱若是怎么做的。”说完叫来爱若对他说:“爱若先生,你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
爱若很快从集市回来了,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有10袋,价格适中,质量很好,他带回几个让经理看。这个农民过一会儿还将弄几筐西红柿去卖,据他看价格还算公道,可以进一些货。这种价格的西红柿总经理可能会要,所以他不仅带回了几个西红柿做样品,而且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回话呢。
总经理看一眼红了脸的布若,说:“请他进来。”
爱若由于比布若多想了几步,于是在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请问,你能想到几步呢?
相信你能使自己活得更好,这只是第一步。要使自己的远见真正有价值,还必须与另一种能力结合起来:如何使远见变为现实。有远见但不能把它变成现实的人,只是个空想家。
你需要一套实现你的远见的战略,下面的指导原则对你有帮助。
1.确定你的远见
这个观点虽然非常简单,但实现远见总得由确定这个远见开始。对有些人来说这实在是太容易了,因为他们似乎生来就有一种远见卓识。另一些人则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沉思、考虑、祈祷才能获得这种本领。
如果你想成功,就必须多想几步,确定你人生的远见。你的远见不能由别人给你。如果那不是你自己的远见,你就不会有实现它的决心与冲劲。这个远见必须以你的才能、梦想、希望与激情为基础,远见是了不起的东西,它还会对别人产生积极的影响,特别是当一个人的远见与他的命运(特别是他存在的目的)不谋而合时。
2.考察一下你当前的生活
将你自己的远见变成现实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这是一个过程,跟一次旅程十分相似。你决定去旅行之后,首先要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决定出发点,没有这个出发点,就不可能规划旅行路线和目的地。
考察当前生活的另一个目的是规划行程、估算此行的费用。一般来说,你离自己的远见越远,所花的时间就越多、代价就越大。实现自己的远见是要做出牺牲的。
3.为大远见放弃小选择
所有梦想的实现都是有代价的。为了实现你的远见,就要做出牺牲,其中一个涉及到你其他的选择。你不可能一面追求你的梦想,一面保留着你其他的种种选择。
这个观点尤其不容易被美国人接受。美国文化很强调选择的自由,整个自由市场体制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有多种选择是好事,可以提供机会。但对于想取得成功的人,有时他必须放弃种种小选择来交换那个唯一的梦想。
这情形有点像一个人来到岔路口,面临几种前进的选择。他可以选择一条能通往目的地的路,他也可以哪一条都不走,可是这样永远也达不到目的地。
4.规划自己的成长道路
实现自己的远见包含着必须选定一条个人发展的道路,并在这条路上走下去。以为自己可以从生活的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进步而无须改变自己,是在自我欺骗,人生的任何积极转变必定需要个人成长。
因为个人成长是实现自己远见的必经之路,所以你能定出的最具战略性的计划是按你的远见来规划你的成长道路。想一想要实现理想你必须做些什么,然后确定要成为你想做的那种人,你需要学习些什么。看些书籍、听些录音带,以感受一下别人的成长过程。
5.常与成功人士接触
个人成长的过程包括与人接触。学习如何成功的最佳方法是与成功人士接触。观察他们,向他们请教。逐渐地,你会开始跟他们一样看问题。这句古语确实正确:“毛色相同的鸟聚在一块。”
6.不断地表达你对自己梦想的信心
实现梦想要求你不断努力,并发挥出最大的冲劲。加强韧性与冲劲的方法之一,是不断地表达你对自己梦想的信心。用语言向别人讲,同时默默地对自己讲,保持一种积极的充满信心的态度。即使偶生疑惑,也要全神贯注,保持信心。外在的信心会带来内在的信心。如果你失去自信及对自己梦想的信心,那你的梦想永远不能成真。
7.预料到有人会反对你的梦想
必须保持积极心态的另一个原因,是你肯定会碰到反对的意见。那些自己没有梦想的人是不会理解你的梦想的,他们觉得你的梦想不可能实现。他们会对你说,你的梦想一文不值。或者即使他们明白到它的价值,他们也会说,虽然这是可以实现的,但不是由你实现。碰到别人反对时,你不必惊慌,而应有思想准备,抱着永不消沉的积极心态。
8.寻找实现理想的每条途径
为了实现理想,你必须不停地寻找一切对你有帮助的东西。要乐于尝试新事物,四处寻找好主意。要善于观察,在别的领域效果很好的主意,在你这里也可能有用。全神贯注于你自己的理想,但对走哪条路才能实现理想,则应抱持灵活的态度。实现理想要有创新精神,如果我们对新观念关上大门,就不能有创新精神。
在某种程度上,远见卓识是一个成大事者的必要素质之一。当你看得足够远,你就不会囿于一时的得失而跳不出小圈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