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耕二的成长之路有一天,在铃木先生所居住的长野县,秋色渐深之际,从国外寄来一封令他惊喜万分的信。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敬爱的老师:
我终于来到了盼望已久的地方。您从前住在柏林的什么地方?这地方好像什么时候梦见过似的……来后有一种亲切的感觉。柏林大街上的建筑物新颖别致。来后虽感到有点孤寂,但也感到这里与地方上的科隆不一样,这里的人们高尚而有礼貌。
我昨天接受了考试,获得了柏林交响管弦乐团首席小提琴演奏家的职位。乐团的指挥是弗里克塞,在德国他是与卡拉扬、库贝利克并驾齐驱的人。
现在我担心的是,我能否胜任这项工作呢?
祝您健康衷心爱您的耕二1962年9月这封信是丰田耕二刚从科隆到达柏林时写给自己的老师铃木先生的。此前,耕二一直在科隆爱乐乐团工作。耕二的这封信,让他的铃木先生老师又惊又喜。铃木先生感慨:回想自己从德国留学归来后,就投入到小提琴教育的事业中,开展才能教育运动,用自己总结创造出的先进方法来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转眼间几十年就这样过去了。那些当初簇拥在自己身边的孩子们,都已经长大成人并成了材。这其中,耕二又是他们当中的佼佼者,是最出色的一位。
铃木先生说,在青年时代他也梦想过成为小提琴演奏家,但因条件所限,这个梦想只得破灭。耕二的成功,是替他实现了这夙愿!同时,耕二的成才也表明了才能教育的成功。所以,铃木先生介绍了耕二走过来的道路:
耕二第一次来见我时还是个刚满3岁的小娃娃。他的父亲原来住在滨松,我在名古屋时曾指导过他学小提琴。昭和初年,因我迁居东京,他们全家也搬到了东京,就是出于对我的信任,想让耕二跟着我学琴。
那时,耕二还完全不懂事,成天吮着手指,要说他对小提琴有多喜欢,那是瞎话,只能说他已养成了拉琴的习惯,就像孩子从小学习语言一样,并不是出于喜欢,而只是成为自己的习惯而已。对于耕二来说,拉小提琴从小就是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且,耕二的父亲为他创造了极其优越的条件,可以说他是在每天听着音乐唱片和父亲的演奏声中长大的。所以他练起琴来一直轻松自如,演奏水平提高的也很迅速。
当时,我和学生们在东京日本青年馆举办了一次小提琴演奏会。那天,江藤俊在东京管弦乐团的伴奏下,非常成功地演奏了门德尔松的D大调小提琴奏鸣曲,而耕二则在父亲吉他的伴奏下,演奏了勃拉姆斯的E小调奏鸣曲。那时,他俩的年龄分别为江藤俊7岁,耕二3岁。
江藤俊在11岁获得了每日音乐大赛的第一名,并获文化部大奖。当时规定的大赛曲目是巴赫的《E短调协奏曲》,那时7岁的耕二作为嘉宾也很成功地演奏了这首曲子。
我特地安排拉这首曲子,为的是让评委们知道日本7岁的孩子就能演奏到这个水平,显而易见,以他的水平通过预赛毫无问题。但这时我站起来说:
“我的目的只是请大家听一听丰田耕二的演奏水平,请评委们不要给他打分。”那时耕二刚满7岁,却已有了这么大的出息。我感到很欣慰。
不久就爆发了战争,我离开东京,到木曾福岛的木材加工厂劳动,后来又迁居松本,在此度过了漫长的艰苦岁月。在此期间,我与学生们完全失去了联系。
战争结束后,我才听说耕二的父母相继去世,失去双亲的他已不在东京,好像是和他的弟弟一起搬到别处去了。这一消息让我感到愧疚。耕二的父亲是因为信赖我才搬到东京的,我却没有尽到照顾的责任。现在失去父母的兄弟俩生活得怎么样?这实在让我放心不下。
于是,我不得不通过日本广播电台的寻人启事节目来寻找他们。
过了约两个月,有一天突然接到滨松一位丰田先生的来信,他是耕二的叔叔,他说他收养了耕二兄弟俩。
不久,11岁的耕二在他叔叔的带领下来到了我们家。此时我们分开已有4年,他长高了许多,从那天起,耕二正式成为我家的一员。但很快我们都发现,在滨松的3年艰苦生活,大大改变了他在东京时的成长方向,耕二经常会出现一些令人不满意的行为,因而家里有人开始抱怨他。
该怎样改掉他的那些坏毛病呢?有一天,趁他上学不在家里时,我决定向家里人表明态度:
“我是这样想的。阿耕在滨松生活了3年,不知不觉养成了不懂礼貌,做事没常性的习惯。这不全怪他,我们也不应抱怨。因为如果大家都抱怨,会使阿耕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现在我们应该默默地做得更加有礼貌,行为也要更好,这样一来,阿耕就会自然而然地跟着我们学,慢慢就会变成一个好孩子。否则,如果大家只顾一味抱怨和责备,会使阿耕的人生误入歧途。”全家对我的意见都表示赞同。于是从第二天起,全家开始采取更好的生活态度和方式了。当时大家的共同愿望就是:为了阿耕!
一两年后,耕二终于和我们融洽地生活在一起,过去3年所养成的不良习惯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完全成长为一个实实在在的好孩子。
就这样,作为铃木先生家庭中的一员,耕二健康地长成了一个19岁的大小伙子。铃木先生觉得自己已经不能再胜任耕二的老师,虽然舍不得耕二离开自己,但他还是选择让耕二去更广阔的世界里翱翔,他让耕二去欧洲学习。
耕二经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柏林交响管弦乐团首席小提琴演奏家的职位,这才有了前面写给铃木老师的信。
教育革命从现在开始铃木先生说,才能教育运动是以“每个孩子能力的成长,都有一种培养方法”的主张为基础的。接受这种教育而支持的人逐年增加,这是件大好事。
从1948年开始,在松本市的本乡小学实施了最初的才能教育实验课,由于上条校长逝世等原因,办了5年就被终止了。后任的校长不顾孩子家长们的反对,取消了实验班,把其学生分散到其他班里。
在实验教育过程中,的确没有出现过一个孩子掉队,甚至连三个数儿都数不清的孩子,也竟变为发挥出色才能的孩子。但这个现实未受到重视,因它不是传统的教育方法而被葬送。从那以后30多年的岁月流逝了。
看看目前的学校状况,看看老师和学生们的状况,哪有不大声疾呼教育革命的呢?对目前的教育现状,无论什么人都认为需要改革,这一点,人们终于明白了。铃木先生感慨,自己50年来不断呼吁有关教育方法革命的建议实现的时代终于来到了。
面对没有教育好的孩子,就认为“天生不行”,盲目地培养,这就是迄今为止的人类社会存在的旧观念。总有一天,人类必将从这种愚昧中解脱出来。对于这一点,大家醒悟得越早,教育方法的改革越彻底,人类就越幸福。
因此,教育一定要以“发展所有孩子的才能,决不让出现掉队的孩子”为目标。
铃木先生承认,自己也是被培养失误的人们中的一个。很多人都是这样:
努力要改善被损伤的自己、矫正自己,从年轻时就不断地致力于此,直到今天。
读到这里的人,不会有人再持有“天生的”、“太晚了”之类的旧传统观念了吧。一旦懂得了“哪个孩子也能成长”的道理——这样的话,请不要拖到明天,从今天起就转变成实际行动吧!
日本索尼公司创始人,退休后进入教育界,致力于儿童早期潜能教育的研究,着重对日本的母亲进行训练,其“幼儿教育”理论为国际教育界广泛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