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学习!
小塞德兹从小接受的都是自愿学习,如果他不想学,塞德兹绝对不会强行要他学。况且每学一样东西,小塞德兹总会觉得很快乐,并主动要求学更多的知识。
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他们的童年在忙碌中度过,丝毫没有什么快乐可言。由于父母望子成龙的期望,使他丧失了学习的热情。为了让他有优秀的成绩,父亲会给他安排许多学习内容。这个孩子每天除了吃饭和睡觉之外,几乎天天都被关在房间中啃那些枯燥的书本。父亲不许他与别的孩子一起玩,也很少带他到外面去放松。读书、学习,几乎是他唯一能做的事。这样愚蠢的父亲以为这样便能培养出一个天才,可是他忽略了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只有有兴趣的学习才会有良好的效果。
虽然小塞德兹也在学许多不同的知识,但他对这些知识都是充满激情和兴趣的。塞德兹非但不把儿子关在房间中,还经常带他到大自然中去。小塞德兹的教育始终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无论是数学、生理学还是物理学,他都在那种近似于玩耍的状态中逐渐掌握。在一次乘火车的旅行中,塞德兹帮助儿子掌握了一个物理学原理。
“爸爸,你看,怎么那些树木在飞快地向后面跑?”坐在火车车厢里的小塞德兹像是突然间发现了什么,惊奇的喊道。
“不,那不是树木在向后跑,而是我们坐的火车在向前跑。”我笑着对儿子说。
“不,不对。我看的很清楚啊,明明是窗外的树木、房屋都在向后跑。”儿子天真地说。
“你为什么这样感觉呀?”我问。
“因为我都在这儿坐了很久了,并没有感觉到火车在动啊,反而发现外面的东西都变了。”这不是说明窗外的东西在动还能说明什么?_小塞德兹若有所思地说。
“那么,假如现在你不在火车上而是在窗外的话,你会怎么样呢?”。
“这个嘛……”小塞德兹想了想说,“我也一定会向后跑,就像那些树木一样。”“可是,你能够跑那么快吗?”我问。
“是呀,我确实跑不了那么快……这可有些奇怪了。”小塞德兹感到疑惑了。
“其实,孩子,我应该向你表示祝贺。”“什么?祝贺我什么?”“你今天发现了一个物理现象,当然应该祝贺啦。”我笑着对儿子说。
“我发现了一个物理现象?”儿子仍然感到不解。
于是,我耐心给他讲解:“你刚才发现的,正是物理学上参照物的问题。你之所以说窗外的树木在向后跑,是因为你把火车当成了参照物,通俗地说相对于火车来说,树木的确是向后移动了。反过来,如果把树木当作参照物,火车就是向前跑了。这个道理就跟太阳与地球的关系一样。我们每天看见太阳从东方升起又从西方落下去,便以为太阳是在围绕地球旋转,而这其实是把地球作为参照物的缘故。”“噢,我明白了。怪不得我会认为火车没有动呢!原来是我把自己当成了参照物,火车带着我向前行驶,我们一起在运动,当然就不会感到它也在动!”小塞德兹恍然大悟地说道。
“没错,回答对极了!”我夸奖道,接着我又问道:“那么,把你放在窗外会有什么效果呢?”“假如我站在窗外的地面上并以树木作为参照物的话,火车就是运动的了。”小塞德兹回答道,“假如仍然以火车作为参照物的话,我就是和树木一样在向后飞跑了。”“那么,你能跑那么快吗?”我又一次问道。
“当然能,因为这是相对的,火车能跑多快我就会有多快。”事实上,类似这样的讨论在父子俩之间发生过许多次。也正是这种看似闲谈般的讨论使小塞德兹在轻松和有趣之中学到了那些在书本上显得极为晦涩的知识。
磁铁里住着两个小精灵塞德兹认为,在教育上最重要的是不要乱给孩子灌输术语和公式,而是要诱导他们自由地发挥出天才潜在的能力。对于孩子来说,最佳的诱导方式当然是做游戏。心理学研究证明,孩子玩游戏时会有主动性和愉悦性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和掌握东西最为轻松,也最为有效。而且,这样的学习不会让孩子感到枯燥、乏味,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塞德兹讲了儿子的一个游戏。
有一次,小塞德兹一个人在院子里玩耍。他在玩一种“开火车”的游戏,就是把一些木决连成一串,充作车厢,他冒充火车头,在前面拉着“车厢”。儿子做这个游戏做得很认真,不单像火车那样发出“呜呜”和“哐啷哐啷”的声音,还要在到站时报站名,招呼想象中的“旅客”上下车。
这天,小塞德兹突然想要一辆更长的火车,他想增加几节车厢,可是我给他做的带钩子的小方木块都用完了,怎么办呢?这时小塞德兹想到了我刚刚买回来的磁铁块,用绳子拴在最后面,正好合适。
他拴好一块磁铁,又拿来另一块。可是,就像着了魔一样,那块磁铁怎么也不肯乖乖地跟在第一块的后面,他一把它放到后面,就有一股力量把两块磁铁弹开。小塞德兹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可是那两块磁铁怎么也不肯挨在一起。
小塞德兹觉得惊诧极了,好一会儿,他忽然大叫起来:“爸爸,爸爸,快来看呀,这两块磁铁里住着两个小精灵!”我跑到院子里,只见儿子举着手中的磁铁对我说:“快来看,爸爸,他们不愿意在一起。”说着,他就把两块磁铁往一起凑,自然又弹开了。儿子压低嗓门说:“看到了吧。一定是有两个小精灵住在里面,它们闹别扭了,谁也不想理谁。”我忍住笑说:“是啊,是有两个小精灵住在石头里,他们老是闹别扭。”“啊,”儿子兴奋地说,“原来小精灵也会闹别扭互不理睬,就像我和格兰特尔一样。爸爸,我想把石头砸开,看看小精灵长什么样儿。”我终于大笑起来,摸着他的头说:“傻儿子,这可不是什么鬼怪,这是物理学上有关磁力的一个重要原理,磁铁分为正极和负极,而且‘同极相斥,异极相吸’。你拿的这两块磁铁都是正极,当然会因为相排斥而弹开啦。”“是这样吗?”小塞德兹怀疑地说。
“不信?你把那一块缺了角的磁铁拿过来,这块磁铁是负极,你再试试看,它们会吸到一起吗?”“真的可以吸在一起!”小塞德兹觉得有趣极了,他的一连串问题立即出来了:“正极和负极是什么东西?磁铁为什么要分成正极和负极?为什么正极和负极就要吸在一起呢?……”我趁机教了他很多地质学上的知识,因为这些知识都是与游戏紧密结合的,所以小塞德兹学习起来饶有兴趣。
孩子在游戏中能学到多:少东西、发挥出什么样的能力,怎么想象都是不过分的。游戏其实是激发潜能的一种方式,只有在游戏中,孩子的各种潜藏的能力才一一被激发出来。
当塞德兹拿回一些旧的眼镜片时,小塞德兹对这些眼镜片产生了兴趣。
小塞德兹拿起这些镜片,放在眼前看来看去,感觉晕乎乎的!他又尝试把镜片放在离眼睛远一点的地方观察,结果发现透过这些镜片,物体的形状发生了改变,他觉得好玩极了,接着小塞德兹又试着将两个镜片叠在一起观察,当他一手拿着老花镜片,一手拿着近视镜片,一前一后地放在眼睛前面观察时,他突然发现远处教堂大楼上面的尖塔竟像在他的眼前!这一发现让小塞德兹惊奇不已,他把这个发现告诉了父亲,在父亲的指导下,小塞德兹明白了望远镜的原理,并且亲手制作了他的第一架望远镜。虽然小塞德兹制作的第一架望远镜非常粗糙,但它远比世界上任何一架望远镜都更有意义。在这个过程中,他学到的绝不仅仅是凸透镜、凹透镜以及光的折射原理,而是实实在在的科学与生活!
游戏是孩子的全部生活,也可以成为他的学习。孩子喜欢亲手操作事物,喜欢什么都摸一摸,看一看。通过动手,孩子会了解到物品的特性,发现其中的一些原理。所以,家长们千万别以为让孩子玩是毫无意义的,通过自主学习得来的知识,更为丰富,更为扎实。殊不知,“天才”都是玩出来的啊。
清规戒律禁锢孩子的头脑很多父母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把纪律看得高于一切,甚至忽视了对孩子素质的培养。凡是遵守纪律的孩子,就被看成是好孩子,享受各种优待;一旦孩子违犯了什么纪律,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一律被认为是大错,非得严惩不可。
人们常常不自觉地要用纪律去约束孩子,尽力使他们合乎规范。塞德兹认为,一个合乎规范的孩子,可能就是一个完全丧失了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孩子。
小塞德兹的舅舅性格刻板严谨,他做事极有规律,无论发生什么事,作息时间一直保持不变。但这么一个讲究纪律的人,他的彼特却经常调皮捣蛋。
彼特是个精力旺盛的孩子,经常一整天都跑来跑去,不知疲倦地摔碎器皿,惹是生非。他与他的父亲可说是两个极端,可想而知这两父子之间的战争一天之中不知要发生多少次。
拆东西是彼特最大的爱好,凡是让他感到好奇的东西,都逃不过被拆的命运,当然他也逃不过挨揍的命运。有一次,彼特把祖母刚送给他的万花筒拆开了,他想看看里面究竟藏了些什么,这自然会招致他父亲的愤怒。
还有一次,彼特竟然把一块金表给拆开了,那一次塞德兹也在场。这块表是彼特故去的爷爷留下来的遗物,他父亲一直十分珍惜,总是带在身上,从不离身。由于表出了点故障,必须拿去修理,哪知还没来得及修,就被调皮的儿子给翻了出来。现在这表被大卸八块,零件散落了一地。彼特的父亲立即暴跳如雷,一耳光将儿子煽得坐在地上,接着他上去就是一阵拳打脚踢。
塞德兹实在看不下去了,上前抓住他的胳膊,高声说:“不要打了,你这样打孩子太过分了。”他气呼呼地说:“你还护着他!你看他把我的表弄成什么样子了。”这时,彼特抽抽咽咽地说:“我没弄坏表……我……我只是想拆开看看它哪儿出毛病了……”塞德兹对彼特的父亲说:不管彼特是修表还是拆表,你都不应该打他,恐怕又一个“爱迪生”就这样被你给“枪毙”了。“我不懂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听到这话,彼特的父亲愣了一下。
“就算孩子拆坏了金表,他也只是想知道金表里到底有什么,这是一种好奇心,这是有求知欲和想象力的表现,也是一种创造。明智的父亲就不会去打孩子,而是解放孩子的双手,给孩子提供从小就能动手的机会。”第二天,彼特突然消失了。后来才知道他跟着一个马戏团跑了。当家人找到他的时候,他怎么也不肯回家,态度十分坚决,他说自己在家里总是不愉快,跟马戏团在一起,却感到非常的自由,非常的快乐,他喜欢马戏团的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
直到他母亲哭得昏死过去,彼特才勉强同意回家了,这件事对他父亲产生了很大的震动,他开始认真地对待儿子的天性,不再强求他非要与自己一样,这样一来,他反而跟自己的孩子相处融洽了。
这是一个极端的事例,但它同时也非常具有典型性。当孩子表现出某方面的天才时,我们的教育不但不加以引导和启发,反而首先是用纪律的条框去规整它,使它符合我们的习惯。这真是教育的悲哀。
对于教育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应该有这样的认识:用烦琐而不必要的纪律使儿童的习惯固定化,把孩子造就成一具具只会听话却不懂思考的机器,这是在教育中应该予以坚决禁止的,这才是教育应遵循的最高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