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的负担与责任,真的很沉重。随着社会变迁,在少子化与老人社会趋势愈益明显的今天,养儿防老似乎已经行不通,我们必须尽早考虑未来的退休问题,开始着手为自己的老年生活预作准备。
一、退休规划的四个阶段
无论是年轻人,中年人,还是即将退休的中老年人,都需要做退休规划。退休规划基本上分为四个阶段去进行。
1.第一阶段:毕业走向社会
大学毕业后开始工作就应该有退休规划的概念了,要开始想到自己退休以后的生活。现在有的单位50 岁就退休了,有的甚至 45 岁就退休了。退休以后的生活占人生整个生命周期的三分之一,而真正赚钱的时间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由于工作的不确定性,预期的不稳定性,应该尽早开始对退休进行一个未雨绸缪的计划。从小事做起,每个月的收入当中应该有纪律性的拿出一二百块钱来建立养老基金。
年轻人在做养老规划方面要注意支出的优先分配。很多年轻人认为现在的首要问题是买房,买车,结婚,养孩子上学等等,这些现实的问题很急切,做事总得讲一个先后。即使这样,我们也有必要拿出一小部分钱来投资于自己的养老基金。利用货币的时间价值,让时间把少量的资金一点点的积累起来,为以后更好的未来计划。所以每个月拿出 200 块钱,减少一点娱乐的消费,应该是可以做到的。
2.第二个阶段:年轻家庭
这是人生中压力最大的阶段。既要供房,又要养小孩,还要在事业上打拼,是单身族的延续。这个时期要继续增大在养老基金的支出,并学习建立投资的理念和投资的知识。
要适当尝试一些风险比较大的投资,例如股票型基金和单支股票。这么做不仅仅为了财富的增值,更重要的是投资经验的积累。另外,不论是单身还是年轻的家庭都要有保障意识,适当的购买一些商业保险,避免失业和人身意外。
3.第三个阶段:中年家庭
中年家庭到了财富积累的最高阶段,孩子可能已经上高中或大学了。这时候可以考虑建立一个全面的投资组合:不仅仅有刚提到的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产品,还可以有基金、外汇投资、信托产品。
这个阶段子女教育问题是最重要的,孩子上大学,国内可能平均下来要十万元人币,在国外可能要100万以上,所以在家庭支出方面也要相对控制好一些。
4.最后阶段:空巢期
这个阶段即将要走入退休生活或者是已经走入退休生活的人群。这个时候精力和学习能力也相对降低,投资风险也应当相对降低。可以关注债券型产品,比如国债,还有企业债券,基金投资要更偏向于保守的指数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在整个投资组合里,像股票这样的高风险投资产品要相对降低到 15% 以下。
鉴于以上分析,你现在处于哪个年龄阶段呢,对于退休规划,你又是怎么安排的?无论如何,未雨绸缪你的退休规划,从现在做起,让老年生活更加美满和有尊严。
二、不要轻视退休的理财储备
现在很多人心里有这样的想法,我单位给我交纳了养老保险,或者我现在还年轻,还不着急想到那里多,等几年在说把。或者很多人会说:养老是社会的事情,我不管。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年轻时不要轻视退休的理财储备。
1.心里要有一本账
我们来算算账。如果我们55岁退休,寿命80岁来计算,看看我们一个两口人的家庭需要的养老金。需要养老25年,这里不考虑利率和复利,不考虑通货膨胀,不考虑收入提高程度。
一般退休家庭有2口人组成,一般退休之后每月花费2000元,医药费我们按照每月花费的30%计算。我们的子女不用我们照顾,其他花费为零,我想这些也符合我国大多数老人的退休生活现状。一般支出的大头是日常消费,也就是非耐用消费品的花费。
维持退休生活需要花费:2000×12×25+2000×12×25×30%=780000元,需要花费78万元,这些还是在一般的疾病上面,如果出现大病是无论如何不够的。
2007年的通货膨胀率到了6.9%,超过2004年通货膨胀的一倍,如果加入通货膨胀的因素,我们的退休开销需要在翻几倍。
虽然我们的工资一直在上涨,但是工资是没有物价上涨快的,是没有房价上涨快的。一旦我们退休,收入必然下降。也许大多数人只有社会保险。而社会保险可那只是保证我们的最低生活保障。那么我们怎么办?
2.尽早储备退休基金
虽然年轻时的收入不高,但每月定期定额投资占收入的比例反而比年长收入较高时还低,这是因为人的工作收入成长率会随着工资薪金收入水平的提高而降低,而理财收入成长率则会随着资产水平的提高而增加。我们要尽早储备退休基金,越早越轻松。
这里我告诉您一个最好的计算方法:
我们按照退休时光25年来计算,不计较其他因素,我们退休的资产,至少要达到年薪的15倍。那您每月应该储蓄多少?可以用您现在的年薪来乘15倍。之后看您每月需要攒多少。这样一算可以吓你一跳。
比如,每年年薪10万元,则退休应该储备150万元,我们退休25年,最晚应从40岁起,来积攒以还有20年的工作收入储蓄来准备退休后25年的生活。每月应该积攒:150万÷25÷12=5000元,说明从40岁之后,每月应该积攒5000元作为您的25年的养老金。否则即使你的每月投资已做最佳运用,剩下的时间已不够让退休基金累积到足供你晚年舒适悠闲的生活。
退休金储蓄的越年轻越不能保守,越年龄大越要趋于保守。否则一旦出现投资失误,不可挽回年轻的时刻,投资失误,可以仗着年轻,可以在今后几年里面弥补。如果你在40-50岁开始投资股票,股市风险很大,这样一旦投资失败,我们就不可挽回的理财失败,造成老来辛苦。而这个时刻虽然定期存单利率扣掉通货膨胀率后,只能提供2%-3%的实质收益,若用定期存单累积退休金,存在贬值风险,需要更多工作收入来弥补。为了准备退休金必须大幅降低工作期的生活水平,所以必须增加收入。
在年轻时,可以运用投资基金投资一些投资基金,投资股票的投资报酬率均高的品种,以平均回报率20%计算,争取年轻时刻多一份养老收益,到40岁之后把投资变为保守的债券,储蓄等投资。
进行退休规划时,当然也不应该假设退休金报酬率能达到20%以上的超级报酬率,这会让自己应交付的储蓄偏低,且不易达到退休金的累积目标。
三、退休规划设计
一个完整的退休规划,包括工作生涯、退休后生活设计及自筹退休金部分的储蓄投资投计。由退休生活设计引导出退休后到底需要花费多少钱,由工作生活估算出可领多少退休金(企业年金和社会团保险金),最后,退休后需要花费的资金和可领取的退休金之间的差额,就是应该自筹的退休资金。
自筹退休金的来源,一是运用过去的积蓄投资,一是运用现在到退休前的剩余工作生涯中的储蓄来累积。退休三项设计的最大影响因素分别是通货膨胀率、工作薪金收入成长率与投资报酬率,而退休年龄既是期望变数,也是影响以上三项设计的枢纽。
1.退休生活的长远规划
有一个重要问题:退休之后您要过什么样的生活?除了我们的理财上面的安排,我们更需要对我们的退休生活做一个长远规划,我们的退休生活质量,退休之后要圆自己年轻时刻那些没有圆的梦?是否可以在退休之后完成?
在上海就有一对退休夫妇在退休之后花费5万元3个月周游了欧洲中部6个国家。这对夫妇一个63岁,一个68岁,他们还计划明年到北欧5国去旅游,来圆自己老年周游世界的计划。据说这对夫妇一句英语也不会说,但是凭借自己的执着和尽心准备做了让我们年轻人都没有作到的事情。
大部分退休之后的人士,退休之后,刚开始很多老人有失落感。而且身体状态很好,休闲时间很多,现在我们到北京的各个大公园,看到晨练,公园内唱歌 ,游园的大部分是老年人。还经常看到很多老人带着自己的孙子,外孙女等,为自己的儿女看孩子。
有些人参加社区的公益活动,参加居委会日常管理,发挥余热。有些人希望做志愿者,为社会公益事业做义工。我的父母退休之后,基本就是这样的生活,平时到公园去运动运动,之后参加社区的公益事业,做志愿者,养养花草,生活也过得有自有味。
如果退休之后,没有合理安排自己退休之后的工作,自然日子过的很无聊,觉得很孤独,这样的情况,不仅不能长寿,而且还容易生病,人有压力容易生病,人寂寞,情绪不稳定,更容是生病,一旦生病,不仅多花费医药费,还要影响自己本来就紧张的退休费。所以退休生活,心里健康更重要。
生活越快乐,寿命越长;工作压力越大,生命越短。这个不用医学证明,很多人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我们是愿意活的长寿,还是想因为不善于理财退休规划而多工作,最后令寿命减少?
2.估算退休后的日常花费
退休之后,我们的花费也比年轻时候要少很多,消费在您的一生里面也是属于正态分布。我们先看看我们退休之后需要日常的支出和年轻时刻的变化,从中测算我们的退休的日常花费。
我调查过很多退休老人,他们的日常支出是一般是必须支出的支出,能不支出的绝对不支出,消费已经很理性。而且趋于保守。
以我的父母退休生活的变化我来分析:
退休之后的消费方式会改变。退休家庭消费方式的研究表明:退休家庭在食品、看病医疗的支出比例大于非退休家庭。而退休家庭不需要花费的消费内容在增加。
退休可以减少或节约下列开支:
上班的交通费用,不用上班了只有少量的去公园费用。
外出应酬开支:几乎很少,甚至没有,很多老年人退休之后,自己有自己的退休生活,有充分时间自己在家里做饭,所以很少外面吃饭衣服开支:退休之后我的父母很少买衣服,基本很多衣服都是我们强迫给父母买的,大多数父母还是穿着以前衣服。
住房开支:只是需要交纳物业费,取暖费:老两口的取暖费是公家给报销,延续以前的制度。
其他的税款支出几乎没有,因为退休金不够缴税标准。其他的支出一般很少。但是医疗方面的支出增加了。我父母由于年龄关系,生病的概率加大,每年看病的时间和次数多了,医疗支出加大,而且很多时候,医疗费支出超过每月的所有其他支出。
其他的支出主要是一些旅游的花费,年轻时刻很少有时间初期旅游,现在时间充足,可以旅游的时间增加,花费也多一些。
可能其他家庭还有一些保险支出增加,养孙子等的支出加大一些。我的父母每月根据这个支出情况,加总就可以算出自己一个月的大概花费。但是退休之后的每月消费不能平均计算,因为医疗呈现很多不确定因素,所以只能做参考。
还有一些不确定的支出无法体现预测。所以我一直建议父母留下一些可以随时变现的资金,做活期储蓄,这样可以不用动用定期存款,损失利息。
四、人生如何理财才可以夕阳红
老年人退休之后,收入来源于退休金,其他就要靠以前的一些积蓄了。但是理财也需要活到老理财到老。面对市场经济的变化和各项支出的不断增加,老年人同样也有“以钱生钱”的理财需要。我对老年人理财的忠告是:安全第一,保本第一,投资第二。
1.不能把“保命钱”投入到风险渠道中
大家看这样的新闻:
某银行工作人员日前迎来了一位老年客户,只见这位长者鹤发童颜,精神矍铄,只是腿脚不太利索,只得在亲人的搀扶下来到柜台前。在简单咨询之后,老人递上了基金开户申请表和基金申购委托书,要购买几万元的某某股票型基金。
工作人员见老人有家人陪同,以为他已经对基金的风险有所了解,可在输入客户身份证信息时,工作人员吓了一大跳:老人的出生时间为1909年,也就是说老人今年已经98岁了!工作人员一时做不了主,便连忙向主任汇报,主任和工作人员经过一番商量之后,决定不接受老人买基金的申请。可他们在向老人详细解释基金有风险,不适合老年人投资的时候,老人却大为不悦:那条法律规定老年人不能买基金了?最后在工作人员的反复劝说之下,老人才悻悻而去。
自2006年以来,中国A股市场以及开放式基金的涨幅普遍达到100%以上,因此很多老年人禁不住赚钱的诱惑,纷纷加入到了买股票和买基金行列。其实,投资理财的规则是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并且高风险需要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而老年人由于受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以及身体等方面因素影响,风险承受能力一般偏弱。
今年5.30深沪股市大跌时,某地曾有一位老年朋友承受不了快速下跌的压力,而在证券公司当场晕倒,幸亏及时抢救才脱离生命危险。其实这则报道已经详细的说明了风险,就是我们需要在这章里面要表达的意思,老年人投资,心理承受能力差,不能遭受损失,否则影响退休生活。
所以不能把“保命钱”投入到风险渠道中。如果老年朋友的积蓄不是太多,只够应付日常养老和医疗之用,则这时必须选择储蓄、国债等稳妥的投资渠道。如果自己的积蓄应付养老绰绰有余,自己想多给孩子多留点积蓄,并且个人对股市或基金等高风险投资有一定了解,这时也可以根据情况适当参与,但投资股票或股票型基金的比例最好不要超过总资产的20%。
2.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应谨慎投资
老年人在证券公司“晕倒”的现象并不少见,股市可以说瞬息万变,目前开放式基金也紧跟股市涨跌,并且当日涨幅或跌幅丝毫不亚于股市,而炒股或买基金不可能买上后便一路上涨,经历下跌甚至暴跌是很正常的,因此老年人如果没有很好的心理素质,经受不住亏损的打击,则很容易出问题。
目前银行的理财工作室都提供风险属性测试,其中有“对风险的认识”和“亏损承受能力”等测试项目,老年朋友们可以先自己测试一下,如果自己是保守型或稳健型投资者,则还是采取稳妥的投资方式为好。
老年家庭目前应坚持以存款、国债的利息收入为主要导向并且可以投资一些债券。将大部分的养老钱存入银行或用来购买国债、金融债券,尽管是一种较保守的投资,其利息收益也不算高,但却是从老年人理财的实际出发,其投资收益是稳妥且安全无风险的。
在存款、购买债券的投资活动中,应注意国家的投资政策导向和利率水平的变化因老年人的分析判断能力较强,从而可注意抓住重点投资品种,灵活运用投资策略。任何家庭投资都离不开国家的经济大背景。看清国家的长期利率政策,如果利率处于上涨周期,可以把资金尽量存短期的定期存款。如果国家经济处于扩张期,需要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则可以把一部分不用的资金存在长期的定期存款。
3.炒股测试:你适合炒股吗
我主张老年人还是少买股票。现在去股市,基本看到很多炒股的人员中,白发族占很大比例。这个不是一个好事情,如果老年人一定要炒股,建议先做一个网络上很流行的炒股测试:
在日常的股票投资活动当中,每一位投资者多多少少都会犯上一些的各种各样的错误。以下的各种错误当中,有些是自己以前所犯的错误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有些则是从别的投资者身上所发现的。
一、买入价本位思想。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况(市况),都是以自己的买入价作为买出或是继续持有的标准和主要参考。“买入价本位思想”是一种非常低级的错误,但是它又偏偏是投资者存在的最常见和最普遍的现象。
二、小亏不出,大亏认赔。主要的原因是缺乏行之有效的止损方法和原则。
三、向下买入摊平。只能说这是一种很业余的水平或境界,甚至与第一种错误相比更低级。
四、盘中临时作出买、卖决定。同样地,这是一种非常低级的、轻率的举动,也是很不专业的一种表现。
五、喜欢便宜货而不敢买入高价股。这种错误经常发生在初入股市的新手身上。
六、持股过于分散。这种做法,表面上看起来可以分散风险,但是对于一般的中小投资者来说,其实是一种极其分散精力的行为,归根到底是一种缺乏信心的表现。真正成功的投资者应该是把握一两只可以赚大钱的好股。
七、买卖时喜欢限价交易,而非现价交易。有时候往往会因为一两分钱而因此误了大事。
八、不能客观看待自己手中的股票。最常见的错误是永远只朝乐观和好的方面看待自己手中的股票,不利因素视而不见。
九、小赚急于离场,死抱亏损的股票。这是导致绝大部分投资者最终亏损的最根本原因。此错不改,将意味投资最终失败。
十、总想在最短的时间内,不费力气赚大钱。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普遍存在于大多数投资者思维当中。而最终的结果往往是:越亏越多或者是赚十次不够一次。
十一、喜欢低市盈率和派息高的股票。这种人通常赚不了大钱。
十二、依据专家、传言、小道消息或者是媒体的建议作为买卖的标准。缺乏主见和自己的投资标准,只能永远停留在业余水平。
十三、(牛市中)不敢买正在创新高的股票,而喜欢买处于(长期)下跌趋势的股票。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通常98%的人不会也不敢买那些正在创新高的股票。
十四、不知道什么时候卖出。“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傅”这句话虽然不是全对,但是至少“会卖出”也是投资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会卖出”充其量也只能算是跛腿,因此属业余水平。
十五、不敢赚大钱。“贪心”并不是导致亏损的根本原因,“不敢贪”或者是“不会贪”才是导致绝大多数投资者最终失败的最根本原因之一。
个人曾经作过一些统计,以上十五条错误当中只要超过三条以上,说明你的投资水平尚处于业余水平,更准确来讲:你的(股市)投资将以失败和亏损告终。
人总有犯错误的时候,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懂得怎样在失败当中吸取教训,更重要的是不要让同样的错误多次地发生。“成功的方法在于发现和改正自己的问题,把自己的弱点变成长处”。按照这个原则,炒股还是大多数人容易亏损,老年人应该远离高风险的投资。
据说很多年轻人都考不过这个测试,我也经常用这个测试来劝阻我的父母炒股。因为我们这样的职业金融投资者都经常亏损,何况没有经过任何培训,任何股票知识都不懂的老年人?很多老年人连电脑都不会操作,如果行情下跌,波动剧烈,买卖都成问题。
我给老年人的理财忠告:是最好不去炒股,看到股市上涨,但是很多人还是亏损。可以适当做一些基金投资,但是必须占您退休资金的很少比例。不能全部投资,虽然基金是专家理财,亏损要小于自己买股票,但是如果基金遇到股市大跌,净值也一样缩水。
4.老年人投资理财原则
老年人投资理财应把握三条原则,就是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原则。目前投资品种虽多,但各品种收益有高低,风险也有大小。一般投资收益高的,风险也大,此种投资并不适合老年人。退休后的老年人理财,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首先是选择适当的储蓄品种。老年人最好不要将退休金都存在活期储蓄账户上或是放置在家中,要通过适当的操作实现利息最大化。比如,通过零存整取的方式增加利息收益。
现在一年期零存整取的利率是1.71%,活期储蓄利率为0.72%,税后两者的收益相差0.79%。一般可以和银行约定每月自动将退休金划转到定期账户中,如果以退休金每月3000元计算,则一年后将取出本金36000元,而利息收益则比活期储蓄多284.4元。然后,再用这笔钱去购买国债或其他投资品种。
若有一笔较大的资金暂时闲置,但过不了多久就要派上用场,这时不妨去存个“通知存款”。该存款取用较方便,且收益高于“定活两便”及半年期以下的定期存款;也可以去定存半年,哪怕是定存三个月,也总比活期存款利率要高些。
其次是选择货币市场基金。对个人投资者而言,货币市场基金无疑具有明显的吸引力。目前,货币市场基金主要投资于到期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国债、金融债、央行票据、AAA级企业债和上市公司发行的可转换债券等,具有流通性好、投资风险低、收益率高于银行短期存款利率等优点。
货币市场基金的预期收益率稍高于银行存款利率,但空间并不大,投资者不能对其收益率期望过高。它的最大亮点是可以取代一年期以内的银行储蓄,收益率更高,同时流通性又强,有“准储蓄”的美誉。
和储蓄相比,货币市场基金具有一些特点。首先,我国的存款利息收入要缴纳5%的利息税,但持有货币市场基金所获得的收入可享受免税政策。其次,对于收益稍高的银行定期储蓄来说,储户急需用钱时往往不能及时取回,能随时存取款的活期储蓄税后利息又极低。而货币基金却可以在工作日随时申购、赎回,一般情况下,申请赎回的第二天就可取到钱,益率一般也要大于一年期定期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