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66500000014

第14章 马克思:生产力高度发展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前提

物质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这是唯物史观的基石。马克思恩格斯生产力学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产力及其构成

生产力是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它表明人类在生产过程中征服和改造自然界,并获得适合自己需要的物质资料的能力。生产力包括三大基本要素: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者。

1.劳动对象

劳动对象是指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将劳动加于其上的东西。人们的劳动借助于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使之发生预期的变化,成为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产品。劳动对象是物质资料生产的要素之一。劳动对象有两类:一类是没有经过人们加工的自然物,如自然水域中的鱼群、原始森林中的树木、地下的矿石等;另一类是人们加工过的劳动产品,如纺纱用的棉花、轧钢用的钢锭、建房用的砖瓦等,亦称原料。劳动对象是一切社会生产不可缺少的要素,对社会生产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劳动对象的数量、种类和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增加、扩大和提高。

2.劳动资料

劳动资料是指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物质资料,人和劳动对象之间的媒介体,即传递人对劳动对象作用的物或物的系统。在劳动资料中,生产工具具有决定意义。在劳动资料中起着最重要作用的是生产工具,包括手工工具、半机械化和机械化工具、自动化工具、机械手、机器人等。劳动资料还包括土地、厂房、运河、道路等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劳动资料是人类控制自然的强大杠杆,它的发展和变化标志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同时也标志着经济发展的各个不同时期。“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

3.劳动者

劳动者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的人,即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人。在生产力中劳动者占据主导地位,这是因为:第一,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是“死的劳动”,而劳动者是“活的劳动”,生产资料归根到底是人的创造物,是劳动结果;第二,只有劳动者能使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结合起来,把可能的生产力变成现实的生产力。从“物”由“人”来创造、使用和操作这个意义上说,劳动者是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首要的生产力是劳动者。

二、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马克思后来在《资本论》第1卷中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依据,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怎样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怎样由于适合生产力的状况而发展,又将怎样由于成为生产力的桎梏而走向灭亡。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生产方式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构成:生产力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社会物质力量,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这二者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它们既统一又矛盾。一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既不存在离开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也不存在离开生产关系的生产力。另一方面,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而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相比,则有相对的稳定性。因此,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必然会使原来同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变得不相适应,从而要求以新的生产关系代替旧的生产关系。新生产关系也不可能永远是新的,随着生产力的更进一步的发展,它又会由新变旧。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矛盾不断产生又不断解决,从而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

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人们建立什么性质的生产关系,归根结底是由当时的生产力状况决定的。所谓生产力状况,就是指生产力在不同发展阶段上所具有的质的规定性,它的主要标志是生产工具。这是因为生产工具在生产力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生产力的质的飞跃是以生产工具的重大变革为先导的。因此,人们用石器工具、铁器工具、蒸汽机和电动机、电子计算机等作为生产力提高到新质阶段的主要标志。“手工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正如现代工具制约着资本主义社会一样,蒙昧人的工具也制约着他们的社会。”以生产工具为主要标志的生产力性质,制约着生产关系的性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观点。“各个人借以进行生产的社会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改变的。生产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为所谓社会关系,构成为所谓社会,并且构成为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具有独特特征的社会。”

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的发展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当生产关系基本上适合生产力状况的时候,它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基本上不适合生产力状况的时候,它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这时就不能不改变旧的生产关系。在阶级社会里,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矛盾的尖锐化,是社会革命的经济根源。

人类历史的发展表明,任何一种生产关系都经历着由新变旧,即由同生产力基本相适合变为基本不适合的过程。如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从它发生、发展到成熟时期,是同生产力基本适合的,因而对生产力的发展起过巨大的推进作用。但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所有制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到了帝国主义时代,生产关系更加腐朽,已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它们的交互作用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关系由适合生产力状况到不适合生产力状况,经过社会革命,又在新的基础上适合生产力状况,这是一个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

三、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1.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向自然界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统一体。人们在为生存所进行的生产活动中,必然要发生两种关系,一是人同自然的关系,即社会生产力;一是人与人的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构成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恩格斯评价马克思这句话时说:“这个原理,不仅对于经济学,而且对于一切历史科学(凡不是自然科学的科学都是历史科学)都是一个具有革命意义的发现:‘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在历史上出现的一切社会关系和国家关系,一切宗教制度和法律制度,一切理论观点,只有理解了每一个与之相应的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且从这些物质条件中被引申出来的时候,才能理解。”这就是说,以社会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存在,是一切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马克思指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个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而且这是这样的历史活动,一切历史的一种基本条件,人们单是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去完成它,现在和几千年前就是这样。”社会的主体是人,历史是人创造的,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维持生存。而为了生存和生活需要的衣、食、住、行等物质资料都是通过生产劳动获得的。生产劳动又总是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中进行的,因而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生活的第一要素,是社会这一特殊机体的物质担当者和基础。整个社会形态,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社会制度以及意识形态等,都是建立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的基础之上的。在此意义上,没有生产方式就没有人类社会本身。

因此,恩格斯指出:“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于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第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结构、性质和面貌。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中不仅创造了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物质财富,而且还创造了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在生产关系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又进一步形成了政治关系、思想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从而形成了整个人类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这些政治关系、思想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都是在一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形成的,其性质归根结底就是由一定的生产方式决定的。不同生产方式决定着不同的社会形态,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精神面貌归根到底都根源于生产方式。

第三,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首先,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会有什么样性质的社会制度。这是因为生产方式实际上是社会的经济基础,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思想上层建筑归根到底是由这个基础决定的,而且要由这个基础得到说明。其次,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生产方式的变化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当一种生产方式被另一种生产方式所代替,就意味着旧的社会制度被新的社会制度所代替。

2.生产力通过决定生产关系而最终决定社会上层建筑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生产方式又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而生产力又决定生产关系。因此,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对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通过由它所决定的生产关系构成经济基础,进而决定上层建筑来实现的。

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主要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分配关系三个方面。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首要的、决定的部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经济基础派生和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两者的这种相互作用关系表现为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对立统一,它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是指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党派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思想上层建筑是指适应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宗教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是相互作用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任何上层建筑都是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而建立的,经济基础是根源,上层建筑是派生的。恩格斯指出:“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基础,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由法的设施和政治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他的观念形式所构成的全部上层建筑,归根结底都应是由这个基础来说明的。”

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如果经济基础是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先进的生产关系,则为其服务的上层建筑也是先进的上层建筑,如果经济基础是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落后的生产关系,则为其服务的上层建筑也是反动的上层建筑,或者简单地说是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必然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由于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决定经济基础的性质,因而它必然在上层建筑领域也占统治地位,并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第二,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并不是消极地反映经济基础的要求,它一经产生,就能够积极地为自己的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服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当它为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革命的推动作用;当它为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反动的阻碍作用。

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是:生产力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的变化引起政治和思想上层建筑的变化,从而引起整个社会形态的变化。马克思指出:“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由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作为经济基础又决定上层建筑,所以要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就必须把一切社会关系看成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把生产关系看成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列宁指出:“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水平,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做自然历史过程。”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社会内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这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正是在这个规律的作用下,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使生产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这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但是,资本主义社会自始至终存在着一个不可克服的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依靠资本主义制度无法得到根本解决,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用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才能使社会更好地组织生产,更加有效地发挥计划和市场的作用,以推动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经过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巨大进步,最终将过渡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因此,人类只有不断地发展生产力,才能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同类推荐
  • 中国共产党九十年评忆

    中国共产党九十年评忆

    《中国共产党九十年评忆》比较全面系统地评述了党的九十年,这些评述有助于我们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从更加宽广的视野,全面了解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的奋斗历程和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正确认识我们党及其领导人的深刻思想和崇高风范,并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与宝贵经验。
  • 日本外交与中日关系

    日本外交与中日关系

    《日本外交与中日关系》围绕战后的日本外交、对外政策和主要对外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包括战后20世纪50年代日本所确立的所谓“日美基轴外交”、“联合国中心外交”和“亚洲一员外交”,以及日本对东南亚外交、对朝鲜半岛外交和对苏(俄)外交等内容,从中可以看出战后日本外交的主要脉络及特点。作者对战后各个时期的中日关系和目前中日关系中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了深入而全面的介绍和分析评价。
  • 低碳城市:我们未来的生活方式

    低碳城市:我们未来的生活方式

    本书的研究基于气候变化与人类文明转型、全球化与国际“碳政治”博弈、城市化与城市碳管理展开。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强调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目前,中国经济社会进入全面转型的关键期,人口无序聚集、交通拥堵严重、资源能源紧张、生态环境恶化、房价居高不下、安全形势严峻等城市病严重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本书研究认为,大力发展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的低碳城市,是将人类带出危机、步入可持续的健康幸福之路的唯一途径。同时指出,低碳城市建设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需要政府推动。
  • 中国共产党治理新疆史

    中国共产党治理新疆史

    本书以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为治理新疆而实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建设等方面的政策完整呈现出来,同时还与其他历史时期作对比,以大量史实展示了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新疆发生的巨大变化,论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当代新疆是新疆历史发展的最好时期,并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治理新疆的历史经验。
  • 寒冰走苏东

    寒冰走苏东

    本书是作者在行走苏东各国时的随笔,记录了作者各地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包罗了作者行走之处的风土人情,地理自然景观描述等等。这些图文并茂的文章生动地反映着真实的东欧,为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地区提供了机会,同时对于吸引更多学者投入研究中也具有深远意义。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夜间刑事部

    夜间刑事部

    “靠!为什么简历里不能自称老娘?老娘从十四岁上网二十二岁毕业从来没改过称呼,从来不用马甲一向使用本尊,ID都叫黑山老娘了,怎么可能不让老娘自称老娘?我靠!”一个穿着黑色连衣裙,蹬着一双莫约十公分的细跟高跟鞋的年轻女子夹着一大堆七零八落的材料怒气冲冲的挤出人山人海的招聘会现场……
  • 昭忠录

    昭忠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神秘组合的复仇

    神秘组合的复仇

    她们四个人本来是豪门世家的千金小姐,但遭到后妈与好友的算计差点失去生命,后被上古四大家族的人所救。现在她们是神秘组合forever,同时她们也是上古四大家族的继承人,她高冷,她热情,她可耐,她天真,她们曾经发誓,十年之后,她们要站在世界的顶端告诉原来伤害过她们的人你们的死期即将到来!!!
  •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1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1

    人类创造了文明和文化,人在文明和文化中生存,文明和文化同时制约着人。人是文化动物,去掉了人身上的文化,或者说人丧失了创造文明和文化的能力,人就不成其为人了。这是人唯一区别于动物的要著所在。
  • 美女营销部的男修真

    美女营销部的男修真

    他有超级牛逼的过去,更有超级冷酷的实力,却在移植了心脏后性格大变!母亲留下的玉佩,带他进入玄秘修真世界,也让他走火入魔,只能进入凡人世界寻找人间大道。偶然机会,张野成为公司临时工,上班摸鱼,下班泡吧,却被绝色大小姐逼婚,把这人间大道,硬生生给修成了人间情场!
  • 只是为了纪念你

    只是为了纪念你

    漫漫人生路上,我们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他们可能只是一个过客,或许是陪我们一辈子的人。。阿柠文笔不好,记忆力也不好,总是忘这忘那的。阿柠真的害怕,有一天,谁都不记得了。写这篇文,不为别的,只是为了日后有个提醒,告诉自己有他们。这篇文,恩,我知道有抄袭顾大的文的嫌疑,但请各位放心,只是灵感来自于,体裁可能差不多,里面的故事是真真正正发生在阿柠身上的。里面的人,是真实存在的,他们,有的已经不再,有的仍陪在阿柠身旁。(我不知道分布在各地的你们,是否能看见,但,献给你们,因为你们每一个都是我的唯一)
  • 一夜缠欢:boss的蜜爱逃妻

    一夜缠欢:boss的蜜爱逃妻

    一夜之前,她和他互不相识。一夜缠绵过后,他对她念念不忘。“总裁,别跟着我,我们顶多算一夜情!”「女人,你记性不好,我们之间,不止一夜。」
  • 二货江湖

    二货江湖

    这是一部现代感十足的武侠世界,没穿越,不玄幻,无灵异,拒绝鬼神。主角虽会一些三脚猫的功夫,但是他实实在在的就是我们身边的你、我、他,因为你会在他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