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66100000004

第4章 地形

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不仅有雄伟广袤的高原、纵横绵延的高山、茫茫无垠的沙漠,更有巨大富饶的盆地、极目千里的平原、岗峦起伏的低山和丘陵。各种地形相互交错,但又井然有序,真是山河壮丽、气象万千!

第一节 中国地形的基本特征

中国的地形类型复杂多样,特征显著。

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下降,形成一个层层降低的阶梯状斜面,这是中国地貌总轮廓的显著特征。

青藏高原雄踞中国西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之一,也是中国地形上最高一级阶梯。高原周围耸立着一系列高大的山脉,南侧是世界最高的喜马拉雅山脉,海拔平均在6000米以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最为引人注目。青藏高原内部分布着一系列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山脉,山脉之间分布着地表起伏平缓、面积广阔的高原、盆地、湖泊。山巅白雪皑皑,高原上绿草如茵,湖光山色,交相辉映。

喜马拉雅山

耸立在青藏高原南部边缘的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雄伟高峻的山脉。藏语“喜马拉雅”就是“冰雪之乡”的意思。

喜马拉雅山脉全长2500千米,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7000米以上的高峰就有40座之多;其中,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界上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外形如金字塔,是世界上的最高峰,被人们称为地球的“第三极”。

1960年5月25日,中国年轻的登山运动员战胜了珠穆朗玛峰的北坡天险,创造了首次从北坡登上世界最高峰的纪录。此后,中国的综合考察队在喜马拉雅分水岭南侧海拔4800米处采到生活在1.6亿年前的巨大鱼龙化石,定名为西藏喜马拉雅鱼龙,有力地证明了1.6亿年前喜马拉雅地区曾是一望无际的海洋,以后由于地壳运动才上升成为今日的“世界屋脊”。

喜马拉雅山连绵成群的巍峨高峰,挡住了从印度洋吹来的暖湿气流。因此,喜马拉雅山的南坡雨量充沛,植被茂盛;西北坡干寒,植物稀少,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随着山地高度的增加,高山地区的自然景象也在不断变化,构成了高山地区具有特色的垂直自然带。从海拔2000米的河谷上升到8000米的山峰,虽然水平距离不过几十千米,但自然景色却迅速更替:低处温暖湿润,山深林茂,郁郁葱葱,属常绿阔叶林带;到海拔3000米处,气温递减,喜暖的常绿阔叶树减少以至消失,而耐寒的针叶树逐渐增加并转居优势,成为针叶林带;再往上升高到海拔4000米处,由于热量不足,树木生长困难,于是灌丛代替森林而出现灌丛带;更高则依次转化为草甸、地衣等自然带,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处便是终年积雪带。因此,我们从山下向山顶走,所看到的自然景色,就像从温暖的华南到严寒的极地所见的一样。在这么短距离内,自然景色有这么大的变化,确实可以称得上是自然界的一大奇观。

越过青藏高原,地势就迅速下降到海拔1000~2000米,局部地区可在500米以下,这是中国地形的第二级阶梯。它的东缘大致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为界。这里分布着一系列海拔在1500米以上的高山、高原和盆地,自北而南有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秦岭山脉;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等坐落其中。

秦岭

秦岭横贯中国中部,东西长约1500千米,宽自数十千米至三四百千米不等,最宽处位于黄河、渭河与汉水之间,平均宽度约300千米。秦岭的主体在陕西境内,平均海拔2000~3000米,最高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东部较低,著名的华山海拔也只有1997米。至苏皖边界已成为仅高出地面40~50米的低丘,再往东便没入冲积平原。

秦岭北坡是一条极大的断层,秦岭循着断层上升,而渭河谷地则循断层下降。站在西安一带平原上远望秦岭山脉,只见山岭自西向东排列十分整齐,崖陡壁峭,巍然突起,宛如一道城墙横立在中国的腹部。冬季,它阻挡着西北风南下,使秦岭以南少受寒冻;夏季,它截断了东南风带来的云雨,使秦岭以北变得比较干燥。因此秦岭成了中国南北之间的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岭北一般为暖温带和温带作物区,岭南则有柑橘、茶叶等亚热带作物;南坡的河流源远流长,北坡的河流大多短小,形成明显的对照。在中国的地理区划上,华北和华中大致也是以秦岭为分界线的。

翻过大兴安岭—雪峰山一线,向东直到海岸,这里是第三 级阶梯,主要以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丘陵和低山地貌为主。在这一阶梯里,自北而南分布着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海拔多在200米以下,这里地势低平,沃野千里,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基地和经济区。长江以南为低山丘陵,海拔不超过500米,地面起伏不平,平坦的河谷平原、盆地与低缓的丘陵、低矮断续相连的低山交错分布。在这些平原、低山丘陵以东,还有一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长白山、武夷山分布,海拔多在500~1500米之间,虽然绝对高度不大,但从低海拔的平原和谷地仰望山峦,也颇为雄伟壮观。

海岸线以东为宽阔的大陆架浅海。这是大陆向海洋平缓延伸的部分,水深大都不足200米,有人把它当作中国地形的第四级阶梯。在大陆架上的岛屿以台湾岛和海南岛最大。

从陆地地形看,两条界线、三 级阶梯、自西向东逐级下降,大致可以勾绘出中国地形的总轮廓。这种西高东低、面向大洋逐级下降的地形特点,不仅有利于来自东南方向的暖湿海洋气流深入内地,对中国的气候产生深刻而良好的影响,为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水、热条件;同时,这种阶梯状的地形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河流,使之形成较大的多级落差,从而蕴藏着有利于多级开发的异常巨大的水力资源。中国著名的江河大都发源于第一、二级地形阶梯上,自西向东流注,沟通了东西之间的交通,加强了沿海与内陆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中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地势起伏显著,地区间海拔高程差别大也是中国地貌的特色。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但其东侧的四川盆地海拔为500米左右;昆仑山南面为海拔5000米的藏北高原,但北面的塔里木盆地海拔在1000米左右,一山之隔出现这样大范围的巨大高度差别,实属罕见。就全国而言,珠穆朗玛峰海拔达8844.43米,而新疆吐鲁番盆地内的艾丁湖却低于海平面以下155米,高差8999米,为世界所仅有。局部地区的巨大高差更为壮观:喜马拉雅山东端的南迦巴瓦峰,海拔高达7756米,但雅鲁藏布江谷地内的墨脱一带海拔只有700米,两地间水平距离约40千米,相对高程竟相差7000多米;川西贡嘎山高达7556米,但邻近的大渡河谷地海拔1600米,二者高差5956米;即使在中国东部的台湾岛,也可见到海拔3997米的玉山和附近海拔低于100米的台南平原之间巨大的高度差别。起伏显著的地表,在各地形成不同类型的山地垂直景观,使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更加复杂。

二、地貌形态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中国地域辽阔,按地貌形态划分可分为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五大基本类型。其中山地和高原的面积最广,分别占全国面积的33%和26%;盆地占19%;丘陵为10%;平原为12%。除以上五种基本地貌类型外,由于地势垂直起伏大,海陆位置差异明显引起的外营力地区差别及地表组成物质不同等,还形成冰川、冰缘、风沙、黄土、喀斯特、海岸等多种特殊地貌。

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山水令人神往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遍布于石山腹内变化无穷、宛若迷宫仙境般的喀斯特洞穴。有人曾用“无山不洞,无洞不奇”的词句来形容这里溶洞的众多和奇丽。实际上,这里不仅山山有洞,洞洞奇丽,而且常常是从山脚到山顶溶洞遍布,犹如多层楼阁。桂林市的许多名山,例如叠彩山、七星山、象鼻山等,不仅山的外形奇特,而且都有着各具特色的无数溶洞。溶洞中由石钟乳、石笋、石柱等化学沉淀物组合成千姿百态的形象,其颜色也因在碳酸钙中杂有不同的化学成分而显得五彩缤纷。古今游人根据其形态特征,起了很多寓意深邃的名字,如刘三姐对歌台、仙人晒网、银河鹊桥、叶公好龙、望夫台、画山观马、还珠洞、孔雀开屏等,从而使得这些喀斯特地形形态变得生机盎然。著名的桂林“七星岩”溶洞,长达2千多米,幽邃曲折,洞内有可容万人的“厅堂”,有平地拔起的石笋,有悬空倒挂的石钟乳,有“顶天立地”的石柱,人们则根据其形象命名,如狮子潭、飞龙潭、仙人坟、白象、骆驼、金桥、米碓……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在这些风景区的山岩洞壁上还留有大量摩崖石刻,有对中国大好河山赞颂的,也有记述宝贵史实的,这些都是宝贵的文化艺术珍品。

如果把山地、丘陵和崎岖不平的高原都包括在内,中国山区的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3以上。山区虽然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也不利于交通运输以及经济文化的交流,但却埋藏着丰富的矿藏,生长着茂密的森林和珍贵的动、植物资源,拥有独特的旅游资源。

三、山脉纵横,定向排列

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不仅山区面积广大,大小山脉纵横全国。而且按一定方向排列,大致以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为最多。

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列:最北的一列是天山—阴山,中间的一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的一列是南岭。这三列东西走向的山脉,具有明显的等距性,相距各约8个纬度。西部的昆仑山、天山成为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之间的天然分界。东部的阴山构成了内蒙古高原的边缘;秦岭是黄河与长江、淮河之间的分水岭,更是区分中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自然地理界线。南岭虽然山体比较破碎零乱,海拔高度也不大,但它不仅是长江与珠江的分水岭,而且也是华中与华南区的分界,同样具有自然地理上的重要意义。

南岭

南岭包括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5个山岭,故又称“五岭”。南岭西起广西北部,横贯广西、湖南、广东、江西四省边境,东西绵延1400多千米,是东南丘陵的主干,也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它的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上,最高可达2000米左右。

南岭主要由花岗岩组成,在一连串的花岗岩体造成的山簇之中,夹着许多低平的隘口和盆地,它们常常成为南北来往的交通要道。其中最重要的隘口有三:一是江西与广东间的梅关,联结着章水(赣江上源)与浈水(北江上源)的谷地,现有公路从这里通过;二是湖南与广东间的折岭路,联结着郴水(湘江支流)和北江支流的谷地,京广铁路就循着这条河谷和隘口进入广东;三是广西东北部的兴安隘,联结了湘江和桂江上游的谷地,早在2000多年前,人们利用这里有利的地形开凿了一条沟通珠江和长江两大水系的人工运河——灵渠(兴安运河),如今的湘桂铁路也从这里通过。

南岭虽然不高,地形也较破碎,但仍然不失为中国南方的一条自然地理界线,对拦阻寒流南下仍起着一定的作用。所以,南岭以南的气候终年温暖,没有严寒的冬天,农作物一年可以三熟,是中国发展亚热带、热带作物的主要地区之一。而岭北冬季比较寒冷,瑞雪纷飞、漫天皆白已不是罕见的景象。“一样春风有两般,南枝盛开北枝寒”正是南岭南北地理环境差异的写照。南岭山系大致也是中国华中和华南的地理分界线。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多分布在东部,山势较低,这种走向的山脉主要也有三列:最西的一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即第二和第三 级阶梯的分界线;中间的一列包括长白山、武夷山;最东的一列则是台湾山脉,主峰玉山海拔3997米,是中国东部最高的山峰。

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多分布于西部,由北而南依次为阿尔泰山、祁连山和喜马拉雅山。这些山脉大都山势高峻,气候严寒,普遍有现代冰川发育。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是弧形山系,其主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海拔8844.43米,为世界最高的山峰。

南北走向的山脉纵贯中国中部,主要包括贺兰山、六盘山和横断山脉。川西、滇北的横断山脉由一系列平行的高山和深谷组成,形成高差显著的平行岭谷地貌。这一南北纵列的山脉,把全国分成东、西两大部分。西部多为海拔超过3500米的高山和高逾5000米的极高山,东部多为海拔低于3500米的中山和低山。

横断山脉

在四川和云南西部有几列南北走向、东西并列的高山,自东而西有大雪山、怒山、玉龙山和高黎贡山等。它们的高度一般都在4000米以上,其中玉龙山的扇子陡高达5590米,山上保存有现代冰川。由于这些高山的形成时代较新,加上岩石坚实,风化、侵蚀的时间较短,所以山势特别险峻雄伟,山岭直插云霄,深谷中急流奔腾,阻隔着东西之间的交通,这些山脉被总称为“横断山脉”。这些山岭峰峦重叠,平行南下,成为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的分水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山高谷深奇景。

这种山高谷深的地形特征说明了横断山区的地壳仍处在强烈上升阶段,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还在不断地向下侵蚀和切割,使得相对高差越来越大,从河底到山顶之间的相对高差,一般都在2000米以上,造成中国著名的纵谷地带。高黎贡山为横断山区最西的山脉,主脉紧靠怒江,山体狭窄,山脊高度在3500米以上,最高峰可达4200米。怒山为怒江和澜沧江的分水岭,其主峰高达4300米。云岭是澜沧江和金沙江的分水岭,南北绵亘很长,山岭高度多在3500米以上,最高峰达5000米以上,高山多云雾,所以称为云岭。这里由于河谷切割较深,两岸坡度陡峻,岩屑移动和岩块坍塌比较强烈,并断续出现倒石堆和泥石流现象,因而造成交通上的障碍。但在河谷两岸也有一些由阶地组成的局部平地或山间盆地以及断层陷落湖盆,这些地方成为当地农业生产的中心,加之地形、气候复杂多样,因而也是开展多种经营的良好基地。如今横断山区南段有滇缅公路,北段有川藏公路横越山地和峡谷,已大大改善了横断山区的东西交通。

第二节 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及其特点

山脉不仅是构成宏观地貌分布格局的骨架,而且也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们把中国大地分隔成许多网格,从而形成了高原、盆地、平原以及内海、边海的轮廓。

一、四大高原

高原是海拔较高而地面比较完整的高地。一般把海拔超过500米的大片完整高地叫做高原。中国的四大高原是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

(一)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面积达230万平方千米,是中国最大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高”是青藏高原地形上的一个最主要的特征。它雄踞西南,在高原上横卧着一列列雪峰连绵的巨大山脉,山脉之间,高原起伏平缓,由于青藏高原海拔很高,故其内部的山脉相对高度一般不大。“远看是山、近看是川”是青藏高原地表形态的真实写照。

青藏高原的山岭间镶嵌着许多湖光潋滟的大小盆地。著名的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纳木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湖。这些湖泊靠周围高山的冰雪融水补给、大多是内陆咸水湖,蕴藏着各种丰富的矿物资源,有不少湖还盛产鱼类。在湖泊周围、山间盆地和向阳缓坡地带分布着大片翠绿的草地,是仅次于内蒙古、新疆的重要牧区。青藏高原不但湖泊众多,而且还是中亚、南亚和东南亚的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水力资源极为丰富。

青藏高原的隆起

青藏高原尤其是其边缘地区广泛分布的“谷中谷”(河谷里的河谷)及河流两岸的阶地、山前的洪积扇叠置等现象,都揭示了青藏高原现仍在不断上升。这里频繁发生的地震和众多的地热泉,又反映了导致青藏高原隆起的地壳内部一系列复杂的地质过程尚未停止。对金沙江的精确测量表明,1956-1966年期间上升幅度最大的达到30~50毫米,最小的也有几毫米。随着高原的持续隆起,无疑自然环境还会不断发生变化。

(二)内蒙古高原

内蒙古高原位于中国北部,面积约100多万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二大高原。内蒙古高原也是在近代地质历史时期里不断抬升形成的,但它抬升的强度远远不及青藏高原那么激烈,加上内蒙古高原偏处北部内陆,气候干燥少雨,流水作用弱,地表坦荡开阔,地形起伏和缓,是中国高原形态表现明显、高原面保存比较完整的高原。内蒙古高原是中国最大的天然牧场。高原西部气候干燥,大部分为沙漠和戈壁,植物比较稀少,草滩零散分布在沙丘间的湖盆之中。由西向东随着降水量的增多,牧草也长得越来越好。气候比较湿润的呼伦贝尔盟和锡林郭勒盟草原,牧草特别肥美,这里出产的三河马、三河牛和内蒙古绵羊等良种牲畜都非常著名。

(三)云贵高原

云贵高原西部主要在云南省境内,东部主要在贵州省境内。云贵高原是中国南北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两组山脉的交汇点,平均海拔1000~2000米。云贵高原主要由石灰岩组成。长期以来,因流水等的溶解和迁移作用,多数地区或峰丛林立、石牙、石笋发育,或形成溶洞等地下景观,喀斯特地貌十分发育,以路南的石林和贵阳的地下公园最为著名。在连绵起伏的山岭间,常有平坦的盆地出现,这种盆地(当地称作“坝子”)内部比较平坦,土层深厚,一般都是农业比较发达、人口比较集中的地方,成为高原上的主要耕作区,较大的城镇多分布在这里。云南东部的滇池和中部的洱海是地层断裂陷落而形成的“断层湖”,名城昆明和大理就分别坐落在这两个湖泊的旁边。

(四)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西起祁连山东端、东到太行山、北临内蒙古高原(以古长城为界)、南至秦岭。这里黄土沉积旺盛,从高空下望,酷似一片黄色的海洋,丘冈起伏、峁梁逶迤。由于黄土质地疏松,经流水强烈侵蚀,高原大部地区沟壑纵横、峁梁遍布,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貌总特点。在流水侵蚀作用较强烈的地区,黄土高原则被流水沟谷蚕食得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局部地区的顶部还相当平坦,但两侧却十分陡峻。

黄土高原和黄河流域一带曾是中华民族祖先的主要活动场所,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然而,今天的黄土高原却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由于长期水土流失,自然环境、生产条件遭到严重破坏,还威胁着黄河的安全和下游地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今后在黄土高原建设应以林牧为主,农林牧全面发展,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黄土

黄土是最新的地质时期(距今约200万年的第四纪时期)形成的土状堆积物,所以其性质比较疏松、特殊。典型的黄土由黄灰色或棕黄色的尘土和粉沙细粒组成,质地均一,以手搓之易成粉末,含大量钙质或黄土结核,多孔隙,有显著的垂直节理,无层理,在干燥时较坚硬,一被流水浸湿,通常容易剥落和遭受侵蚀,甚至发生塌陷。

关于黄土成因问题的争论,比较流行的说法主要是风成说、水成说和风化残积说等,其中以风成说的影响最广泛。主要证据如下:第一,从亚洲大陆内陆向外围区域,戈壁、沙漠和黄土有规则地依次成带状分布;第二,黄土的矿物成分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而与所在地区的其他岩石成分极不相似;第三,距离荒漠愈远,黄土的粒度愈有逐渐变细的规律性;第四,黄土可覆盖在多种成因的、形态起伏显著的各种地貌类型上,并保持有相似的厚度;第五,黄土含有陆生的草原性动、植物化石;第六,黄土层中含有多层重叠的土壤层。这些特征除了用风成说来解释外,不可能用其他的营力来解释。

二、四大盆地

盆地是周围山岭环峙、中部地势低平的似盆状的地形。中国由于山区面积广大,山脉纵横交错,因此在网格状的山脉间形成了许多盆地。面积超过10万平方千米的著名盆地有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和四川盆地。它们都分布在中国的西部,均属于构造断陷区域。

早在5亿年前,塔里木和准噶尔是一片汪洋中的两大片陆地。大约距今两三亿年前,地层发生急剧变动,沉陷的海底隆起成高山。这样,塔里木和准噶尔便成了众山环抱的两个盆地,并为天山所分隔。

(一)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位于昆仑山和天山之间,是中国最大的盆地,面积约53万平方千米,维吾尔语意为“无缰之马”。塔里木盆地近似菱形,盆地地面由西向东微微倾斜。由于深处内陆腹地,加上高山环抱,地形封闭,气候极端干旱、干燥,剥蚀和风蚀、风积作用显著。从盆地边缘到盆地内部,地表组成物质和地貌形态呈环带状排列。盆地边缘受高山冰雪融水滋润,分布着农业发达、人口集中的沃野绿洲,盛产小麦、玉米、水稻和棉花,自古以来就是联系“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再往内,砾石带的水均渗入石砾地下,地面草木不生,非常荒凉;盆地中央分布着全国面积最大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高山顶部有无数冰山雪峰,天山山脉多苍郁深密的森林,山地生长着茂盛的牧草,是优良的天然牧场。

(二)准噶尔盆地

准噶尔盆地位于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是中国第二大盆地,面积约38万平方千米。盆地中分布着中国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因盆地西部山地不高,又有很多缺口,属半封闭型盆地,降水稍多,植被较密,主要为固定、半固定沙丘。草场广阔,畜牧业发达。盆地南缘受天山冰雪融水浇灌,绿洲农业发达,城镇集中。准噶尔盆地有丰富的石油、煤和各种金属矿藏,盆地西部的克拉玛依是中国较大的油田之一,北部阿尔泰山区盛产黄金。

(三)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上陷落最深的一个巨大盆地,盆地四周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所环抱,面积约20多万平方千米,海拔为2600~3000米,是中国海拔最高的盆地。盆地气候干燥,分布着许多盐湖和盐沼,盐矿资源品种繁多,储量丰富;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稀有金属资源和石油资源等也非常丰富。盆地日照长,光能资源丰足,农业单产高;河流沿岸,牧草肥美,畜牧业也占重要地位,素有“聚宝盆”之称。

聚宝盆

“柴达木”蒙古语即“盐泽”的意思。两三亿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大湖,后来盆地西部上升,湖面逐渐缩小,留下5000多个咸水湖。位于盆地中央的察尔汗盐池是中国最大的盐湖,面积约1600平方千米,储盐量达250亿吨,可供全国人民食用8000年之久。盐湖表面结成大面积坚硬深厚的盐盖,最厚处达15米。贯穿盆地南北的公路,有31千米长的路面就是建筑在察尔汗盐湖的盐盖上;这里的不少房屋也是用盐块砌成的。盆地上还有五光十色的盐结晶,其中水晶盐块可以雕刻成各种艺术品。柴达木不仅是盐的世界,而且还具有丰富的石油、石棉以及各种金属矿藏,曾被人们誉为“聚宝盆”。如今,这个沉睡千年的“聚宝盆”正在建设成为中国西北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

(四)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以东、巫山以西,南北介于大娄山和大巴山之间,主要位于四川省和重庆市内,面积约18万平方千米。四周山地环抱,中部丘陵和缓起伏,面积几乎占盆地一半以上,形成一个丘陵性盆地,海拔在500米左右。因紫红色砂岩、页岩分布广泛,又称“红色盆地”或“紫色盆地”。四川盆地虽然是四大盆地中面积最小的一个,但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水系稠密,人口众多,土壤肥沃,物产丰富,经济发达,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著名的成都平原位于盆地西部,它是一个由于地壳不断下沉和河流夹带的泥沙长期堆积而成的扇形冲积平原。平原上河渠交错,灌溉便利,是四川盆地的精华所在。

都江堰

2200多年前,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为了防洪和灌溉,在成都平原、岷江上游利用地形特点,因势利导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是建筑在灌县附近、岷江中心的一条大堤,它把岷江分成内江和外江。都江堰前端的堰顶尖如鱼嘴,叫做都江鱼嘴。外江的水滚滚而下,汇注长江。内江的水经过人工切开的山岬,通过渠道被引入成都平原。这个引水口叫做“宝瓶口”,被切开后与岸隔离的石堆叫做“离堆”。为了控制灌溉用水,在都江堰下游的内、外两江之间修了一道飞沙堰,使内江水在平水时可以全部流入渠道,大水时过多的水量可越过飞沙堰泄入外江。这一工程建成以后,灌溉了几百万亩农田,有力地促进了成都平原的农业生产。劳动人民还在宝瓶口的石壁上刻了水格,观测水位变化,并积累了许多水利工程方面的宝贵经验。

三、主要平原

平原的地表起伏和缓,坡度变化很小,比较平坦,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因此,只要气候适宜,平原地带常常是农作物的重要产区和人文荟萃的地方。中国的平原面积有限,只占全国总面积的12%。因此,应合理利用平原上的每一寸土地。

中国的大平原主要集中在第三 级阶梯上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的地区,由北而南依次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此外,在东南丘陵和岛屿的沿海地带也还有不少面积较小的河口三角洲平原,著名的有珠江三角洲和台湾西部平原。这个依山连海、南北纵长的平原带主要由江、河、湖、海的泥沙堆积而成,面积辽阔,地势低平,交通便利,人口密集,为全国主要农耕基地。

(一)东北平原

东北平原西、北、东三面分别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所环绕,南邻渤海、燕山,是中国最大的平原,面积约35万平方千米,海拔200米以下。由辽河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三个部分组成,以黑土面积大、沼泽分布广为特色。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如今这里已发展成为中国主要的粮食基地之一,由过去人迹罕至的“北大荒”建设成为富饶的“北大仓”,成为全国著名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二)华北平原

华北平原位于燕山以南,淮河以北,濒临渤海和黄海,为中国第二大平原,面积31万平方千米,海拔一般在50米以下。主要由黄河、淮河、海河带来的泥沙逐渐冲积形成,所以也称黄淮海平原,黄河是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整个平原以黄河为“分水岭”,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属海河流域,叫海河平原;南部属淮河流域,叫黄淮平原。这里地势低平,地面坡降很小,不少地段河床高于两岸平原之上,地上河与河间洼地相间分布,构成华北平原独特的特色。低洼地区排水不畅,不仅易受洪水内涝威胁,而且因为地下水位高,易形成盐碱土。洪水、内涝、干旱,特别是春旱以及盐碱、风沙,长期以来是华北平原最严重的自然灾害。

华北平原的形成

大约距今1.3亿年前,燕山运动使今天的河北西部边境抬升成为东北—西南走向的太行山脉,东部相应断层下陷,并为海水所淹没,当时的海岸线直迫太行山麓。距今约7000万年发生的喜马拉雅运动使西部山地再次抬升,东部继续下沉,这种西升东降的情况至今仍未止息,所以在地壳升降转折地带经常有地震发生。

与此同时,从西部和北部山地、高原上流出来的黄河、海河及滦河等河流,挟带着黄土高原冲刷下来的大量泥沙,首先在山前堆积起来,形成一系列冲积扇。冲积扇所在处地势较高,一般海拔在50米以上,坡度较大,容易排水,对农业生产有利。河北、河南两省的一些古老城市大多分布在这条地势较高的冲积扇带上。

由于黄河流经疏松的黄土高原,带来的泥沙最多,形成的冲积扇规模也最大,地势也较高,并且横亘于华北平原的中部。这就使得整个华北平原的地势以黄河冲积扇为中心,向北、向南、向东微微倾斜。

冲积扇带的外缘是地势更为低平的冲积平原,一般海拔只有30米左右。在冲积平原的外围,即临近海岸的地方就是滨海平原,由各河流的三角洲相连而成。这里地面高程都在5米以下,还留有不少尚未被泥沙填高的洼地。由于黄、淮、海等河流带来的大量泥沙超过了地壳下沉的速度,使得华北平原不断地填充和扩大成巨大的冲积平原,并使海岸线逐渐远离太行山麓,不断向外延伸。

(三)长江中下游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巫山以东的长江中下游沿岸,主要由长江及其支流所夹带的泥沙冲积而成,东西延伸成狭长形,是中国的第三大平原,面积约20万平方千米,海拔一般在10米以下。主要由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苏皖沿江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组成,呈串珠状东西向分布。这些平原都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势渐低,流速骤减,沿江两岸山地若即若离,平原宽窄不一。境内河汊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素有“水乡”之美称。千百年来人们在此开沟挖渠、垦田耕地、精耕细作,使这里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

长江三角洲的形成

大约距今两三千万年以前,长江自镇江以下的河口还像一个喇叭形的三角港湾,水面辽阔,潮汐很强。在潮水的顶托下,长江带来的泥沙大部分被沉积下来,首先在南北两岸各堆积成一条庞大的沙堤。北岸沙堤以北主要是古代淮河和黄河所输出的泥沙冲积而成的平原。南岸沙堤同杭州湾北岸的沙堤相连接,构成一个包围圈,把三角形港湾围成一个基本上与外海隔开、但还有一些缺口与海洋相通的潟湖,这就是古太湖。由于河流带来的泥沙不断淤积,陆地不断扩大,古太湖日益缩小、分化成目前的淀山湖、阳澄湖等许多小湖。与此同时,长江的泥沙又在沿海一带继续堆积形成新三角洲。长江南岸以太湖为中心的太湖平原是长江三角洲的主体。

(四)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是由西江、北江和东江三大支流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的,面积约1万多平方千米。这里原是一个岩岛罗列的浅水港湾,虽然珠江的输沙量只及长江的21%,但由于海湾下沉的幅度较小,三角洲向外伸展仍然很快,如万顷沙每年外伸达110米。三角洲的冲积层不厚,而孤山残丘很多。

珠江三角洲的形成

珠江下游属于弱潮河口,河流泥沙受潮汐顶托后大多在口门外沉积从而使陆地不断向外延伸,其速度每年约80~130米。这里的围垦方法是先沿着一条规划好的堤线抛石入海,使河口泥沙在堤线内逐渐淤积。一般成田要经过4个阶段:鱼游、鹤立、脊卤和草埔。

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但也微有起伏。有的地方地势低洼,当地劳动人民因地制宜地把低洼地改为养鱼塘,把塘里挖出的泥堆成4~5米宽的基堤,基堤上种桑、甘蔗或果树,当地称为“桑基鱼塘”、“蔗基鱼塘”和“果基鱼塘”。如“桑基鱼塘”就是在基堤上种桑养蚕,蚕粪可作塘鱼的饵料,塘泥又是基堤上果、桑园的优质肥料。这样,堤上堤下,农、林、渔各业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共同繁荣发展,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环境,一举数得。

“珠三角”

“珠三角”概念首次正式提出是1994年10月8日,广东省委在七届三次全会上提出建设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珠三角”最初由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江门7个城市组成(不含香港、澳门2个特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珠江三角洲。后来,“珠三角”范围调整扩大为由珠江沿岸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组成的区域,这也就是通常所指的“珠三角”或“珠三角经济区”。“小珠三角”面积为24437平方千米,不到广东省国土面积的14%,人口4283万人,占广东省人口的61%。

“大珠三角”有两个不同的区域,一指“小珠三角”和港澳,另一是指粤港澳。目前通常所说的“大珠三角”就是指广东、香港、澳门三地构成的区域。“大珠三角”面积18.1万平方千米,户籍总人口8679万。

“泛珠三角”包括珠江流域地域相邻、经贸关系密切的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东9省区,以及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泛珠三角”面积200.6万平方千米,户籍总人口4.57亿万。

除上述几大平原之外,还零星分布着一些面积较小的平原,如四川盆地的成都平原、台湾的西部平原等。

四、重要丘陵

中国的丘陵主要分布在东部第三 级阶梯上,自北而南有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和东南丘陵。这些丘陵的海拔多在200~500米,多已开辟成梯田、果园或栽培经济林木。三者之中尤其东南丘陵面积最大,它是雪峰山以东、长江以南地区丘陵的统称。其中,位于长江以南、南岭以北的称江南丘陵;南岭以南,两广境内的称两广丘陵;武夷山以东、浙闽两省境内的称浙闽丘陵。

山东丘陵和辽东丘陵坐落在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上,由变质岩和花岗岩组成,地面切割比较破碎,海岸曲折,多港湾和岛屿,为著名的暖温带水果产区。东南丘陵主要分布在一系列北东走向的中、低山的两侧,其间错落排列着大大小小的红岩盆地,地表形态主要表现为绝对高度低、相对起伏小的丘陵。由于各地岩性不同,在江南丘陵分布着厚层红色砂岩和砾岩;浙闽丘陵花岗岩、流纹岩分布范围大;两广丘陵西部,石灰岩分布面积广,喀斯特地貌发育。

第三节 影响中国地形发育的主要因素

地形按形态可以分为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等;按成因可以分为构造地形、气候地形、侵蚀地形、堆积地形等;按外动力又可以分为河流地形、冰川地形、喀斯特地形、海岸地形、风成地形和重力地形等。

中国现代地貌所反映的基本特征和地貌类型分布格局,是在地球内力(地壳的水平运动、火山活动、地震等)和外力(流水、冰川、风、波浪、海流等)综合作用下长期发展演化的结果。除这些自然因素外,也附加有人类活动因素等的影响。

一、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主要控制巨地貌轮廓,如主要山脉、高原、盆地、平原等在平面上的组合形式。中国地处亚欧板块东南部与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板块的运动形成了中国地貌的宏观分布与排列方向。如第一阶梯的形成是从4000万年前的渐新世开始的,印度洋板块以很小的角度斜插至亚欧板块之下,促使它不断抬升而成为世界上最高的高原。第二阶梯在1亿年前的白垩纪时代已基本形成,其后多次经受地壳断陷和抬升影响,形成了较多的山体、盆地和高平原。第三阶梯形成时代较新,均为新构造运动的大面积沉降区,如华北平原的第四系厚度达500~600米,渤海和黄海的第三系和第四系共厚约1500米。沿海地带至今还在不断淤积成陆。

中国现代地貌格局和演变

自早第三纪以来,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相互碰撞,对中国现代地貌格局和演变发生重要影响。自始新世以来,印度洋板块向北俯冲,产生强大的南北向挤压力,致使青藏高原快速隆起,形成喜马拉雅山地,这次构造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由于自东向西由弱变强的差异性升降运动,全国地势出现了大规模的高低分异。青藏高原大幅度抬升,构成中国地形的第一级阶梯。

中国东部受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互作用的影响,形成一系列断陷盆地和北东走向的山脉。始新世中末期至渐新世,东部海洋板块重新分异,太平洋板块扩展,向西俯冲,对东北、华北施加较大的推挤力、松辽平原抬升,长白山地翘升。在南方,台湾作为岛弧与大陆碰撞的典型场所,其挤压力对福建、广东大陆产生影响,而南海东缘是西太平洋唯一向东倾斜、反转的俯冲带。

二、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主要指地球表面受重力和太阳能的影响所产生的作用,包括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及海流作用等。外力作用不断破坏和夷平由内力作用而产生的隆起部分,同时把这些破坏了的碎屑物质搬运、堆积到低地和海洋中去。

在地貌的形成发育过程中,外营力占重要地位。尤以气候的作用更为鲜明,降水多寡与温度变化综合影响着风化、搬运和堆积作用的过程与强度。

一般说来,中国降水量的分布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东部广大地区临近海洋,降水丰沛,河流众多,流水的侵蚀与堆积作用占绝对优势,广泛发育了各类流水地貌,如沟谷、河流阶地、山麓洪积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尤其是在秦岭—淮河以南亚热带、热带的湿热环境下,流水作用强烈,风化作用和化学淋溶作用显著,广泛发育红色风化壳。在碳酸盐岩分布地带,湿热的环境使雨水、河水、地下水对碳酸盐的侵蚀、溶解作用加强,使石林、石牙、石笋、溶洞等喀斯特地貌十分发育,如云贵高原、广西一带。秦岭—淮河以北的华北地区为暖温带湿润和半湿润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流水作用强弱的季节变化比南方突出,雨季的地面侵蚀与河流泥沙的搬运和堆积都很强烈。如黄河中游地区,黄土分布广泛,质地疏松,抗蚀力差,在夏季降雨的冲刷下,坡面、沟谷侵蚀旺盛,沟壑纵横。河流携带大量泥沙输往下游,黄河、海河以及淮河水系的泥沙长期在下游堆积,从而形成了华北平原。东北地区属温带和寒温带地区,东南部的长白山地,降水量丰富,流水地貌发育;东北部的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地处中国北部高纬地区,气候寒冷,冻土层分布广,在冻融作用下,形成冻土和冰缘地貌;中部地势低平,以接受河流沉积为主,形成广阔的东北平原。东部沿海海岸地带由于海水作用形成了各种侵蚀与堆积等海岸地貌。西北内陆干旱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剧烈,风力强劲,机械风化、剥蚀作用和风力的搬运、堆积作用成为重要的地貌外营力,形成雅丹、沙丘、戈壁等风蚀、风积地貌。西北内陆盆地外围的高峻山脉,外营力随气候的垂直变化也呈明显的带状分布,山麓为干燥剥蚀作用带,山腰为流水作用带,山顶为冰川、冰缘作用带。

气温对地貌形成发育也有深刻的影响。中国东南部气温高、降水多,风化作用强烈。西部分布着极高山、高山和大高原,气候寒冷,冰川地貌发育,冰蚀、风化作用强烈。如青藏高原因地势高峻,形成了特殊的高寒干燥环境。高原北部的柴达木盆地和阿尔金山,与气候干旱的西北地区相邻,是全国降水量最少、蒸发量最大的地区,机械风化作用与风蚀、风积作用为主要外营力,形成干燥剥蚀山地、平原及沙丘、戈壁等地貌类型。藏北地区因地势高峻导致的高寒低温,地下保存着广泛的多年冻土,高山上则是中国现代冰川的主要分布区,由冻融作用、冰川作用形成的冰缘、冰川地貌现象分布广泛。高原东南部边缘地带,临近印度洋,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降水丰富,流水作用居主导地位;但高山顶部白雪皑皑,以冰川、冰缘作用为主。

古气候条件下的地貌痕迹

在近代地质发展史上,中国气候曾有过不同程度的变迁,古气候条件下所产生的地貌在一些地区遗留下来,表现着与现代外营力作用不相适应的形态。例如,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地区,在海拔5000米左右的遮普惹山和昂章山上,有峰林和落水洞等喀斯特地貌存在;在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和华北地区普遍堆积有第三纪三趾马红土层;在云贵高原有深厚的红色风化壳;在内蒙古、新疆干旱区有与近代流水侵蚀作用不相适应的宽阔河谷、湖滨和河流阶地、发育良好的水文网等地貌形态;中国西部海拔2700~3500米的山地,还常可见到第四纪古冰川作用的遗迹等。这些都使中国地貌更加复杂。长江以南地区,基本上继承了第四纪以前湿热的热带、亚热带环境,塑造地貌的地表营力中,化学淋溶作用得以继续进行,流水作用也从未间断,使得红色风化壳深厚,红层地貌与岩溶地貌得以保存和发展。中国其余地区,由于气候的变迁,地表营力和地貌形态较地史时期(主要是第三纪及第四纪初期)都有所变化。

三、地表组成物质

地壳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岩石是地形发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根据它们的成因,大致可归纳为三大类,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由于岩石的组成不同,抗风化、侵蚀的强度不一,在一定的外营力作用条件下,可发育成形态各异的地貌形态。

(一)岩浆岩和变质岩

中国山地众多,岩浆岩(侵入岩、喷出岩)和变质岩大面积出露。由于岩性致密坚硬,常构成崇山峻岭、危崖陡壁。其中,侵入岩以花岗岩分布面积最广。花岗岩坚硬致密、抗蚀力强、垂直节理发育,经断块抬升,往往形成高峻山地,如秦岭的太白山、湖南的衡山、山东的崂山、浙江的天目山、广东的罗浮山均为花岗岩山峰。奇峰峻峭的黄山和华山,因系花岗岩岩株构造,山势更显挺拔。喷出岩以基性的玄武岩分布最广,多为第四纪火山喷发形成的玄武岩熔岩流,以东北、华北和东南沿海一带分布最广。大面积玄武岩熔岩流常构成阶梯状的熔岩台地,如长白山地、海南岛北部等。此外还分布着火山锥、火口湖、熔岩垄冈等多种火山地貌。中生代红色岩层由于易于侵蚀,多构成波状起伏的丘陵,如华中、华南的红岩丘陵、四川盆地的中部丘陵等。干旱地区,地表缺乏植被,洪积—冲积物在风力作用下容易形成沙丘。

(二)沉积岩

沉积岩是原有岩石被风化、分解后,经外力作用搬运、沉积,又重新堆积并固结成岩,或者是由动植物遗体堆积而成的岩石。大部分沉积岩是在水底环境下形成的,如砂岩、页岩、砾岩、石灰岩等,也有的是在大气环境之下由风直接堆积而成的(如黄土)。沉积岩一般都具有层理和生物化石。沉积岩分布广泛,占中国陆地面积的3/4.在长江以南地区,在白垩纪,因气候湿热,在陷落盆地中堆积了一套陆相为主的红色岩系。坚硬而层厚的砾岩、砂砾岩,因流水沿裂缝和节理侵蚀,形成许多峭壁悬崖、石峰林立的丹霞地貌;而岩性比较松软的砂页岩,因流水侵蚀而形成比较低缓的红色丘陵,构成了江南独具一格的红层地貌。在云贵高原、广西一带,古生代碳酸盐岩深厚,形成了峰林、溶洞、地下河等喀斯特地貌类型。广泛分布于中国北方的第四纪黄土,构成了独特的黄土地貌区。黄土未经充分胶结,质地疏松,易被雨水冲刷和流水切割,沟壑十分发育,地表支离破碎,形成了塬、梁、峁等地貌形态。其中以甘肃中部和东部、陕西北部以及山西的黄土高原最典型。中国北方内陆,因气候干旱,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分布广泛,在风力作用下,产生侵蚀、堆积作用,从而形成沙漠、戈壁等景观。

丹霞山

丹霞地貌又称红层地貌,是指在巨厚的红色砂砾岩上发育的名山、奇峰、陡崖、赤壁等特殊地貌,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中国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赣、闽、粤、湘四省的交界处,特别是粤北仁化和闽西北武夷山等地,发育十分典型。由于受地球内外营力的作用,该地貌形成形态各异的悬壁陡崖,孤峰、峰林,馒头般的山形,浑圆的峰顶及线条流畅的岩面和岩石,同时也易被溶蚀冲刷成洞穴。因其形态类似于岩溶峰林,故有假岩溶之说。丹霞地貌风景资源丰富多彩,精巧玲珑,可用“丹山碧水”概括之。

丹霞山位于广东省仁化县境内,海拔408.7米,相对高度333米。中国地质学家于1928年首先在丹霞山一带对这种地貌作了深入考查,并把这种发育在白垩纪、第三纪红色岩层,形态类似岩溶的地貌,命名为“丹霞地貌”。区内奇峰林立,丹崖赤壁,锦江蜿蜒穿行于峰峦之间,岩穴古洞、溪流飞瀑随处可见,且森林茂密,构成红岩绿树,奇山秀水相互烘托,吸引着无数游人。

总之,岩石的成分、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对地形发育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硬岩成岭,软岩成谷”,高峻的山岭都是由坚硬的岩石,如石英砂岩、砾岩和岩浆岩等构成的;浑圆低矮的小丘和谷地,往往都是软弱的岩石,如页岩、片麻岩、板岩等组成的;久经风化的花岗岩山地常常表现为浑圆的地貌形态,称“石蛋”地貌;而石灰岩地区往往见到的是石骨嶙峋、奇峰林立的地形,称为喀斯特地貌。在红色砂砾岩岩层很厚的地方,经常可以见到奇形怪状的山峰,陡峭突出,分散离立,有的像堡垒,有的如宝塔,这种地形在广东省仁化县南的丹霞山发育最好,故统称为“丹霞地貌”。由此可见,当人们知道某一地区的岩石后,往往可以想见这个地区的地形;同样,一个地区的地形,也往往可以反映出这一地区的岩石性质。

岩石与地貌

由硅质胶结的石英砂岩抵抗侵蚀的能力最强,所以常常构成陡峻的山崖和峭壁。泥质页岩很容易被侵蚀,往往形成低丘和宽谷,如南京宁镇山脉一带的高家边页岩常分布于浅丘和谷地所在地区。砾石经过流水的长途搬运,往往被磨蚀成圆形,经过胶结作用就成为砾岩。如果砾岩中的砾石、沙以及胶结物都是硅质的,那么这种砾岩就特别坚硬。南京紫金山(又名钟山)之所以能巍然屹立,与山顶上有硅质的坚硬砾岩覆盖保护是分不开的。南京的雨花台有近期形成、未经胶结的厚层砾石的堆积,其中还杂有美丽的玛瑙。

石灰岩主要由碳酸钙组成,其中绝大部分是由沉积在海底的小动物的石灰质介壳、骨骼以及某些石灰质植物的残体经过复杂的变化后形成的,以含有机物质的多少形成颜色自浅灰至黑色不等,有时因含其他矿物质而呈淡红、灰白、浅黄或褐色。石灰岩易溶解于酸性的水,所以在湿润地区石灰岩是弱岩;但在干燥地区它却具有很强的抵抗力,甚至超过岩浆岩。这是由于石灰岩成分比较一致,在温度强烈变动条件下,不像岩浆岩那样由于其中所含的各种矿物成分胀缩得不协调而容易崩解。

大理岩是粗粒的结晶石灰岩。石灰岩在压力和热力作用下经过再结晶,原来的碳酸钙成分结晶成方解石的颗粒,就形成了大理岩。纯大理岩是白色的,华北的汉白玉就是美丽的白色大理岩。云南大理出产的大理石因含有杂质,往往出现各种花纹,十分美观。大理岩的矿物成分是容易溶解的方解石,所以在湿润地区也容易被风化和溶蚀,但在干燥和半干燥地区它的稳定程度甚至超过岩浆岩和沉积岩。

四、人类活动

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在长期的生产实践过程中,人类不断地加深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影响,同时也使地表形态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文化发达的文明古国,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深刻。中国国土面积中除了约占19%的沙质荒漠、戈壁、寒漠、永久积雪和冰川、石骨裸露的山地等人迹罕至的地方外,其余81%均为城市、工矿、交通、农、林、牧、渔的用地或可利用土地,地表形态无不打上了人类活动影响的烙印。

人类兴建的一些工程设施对地表形态有明显的改变作用。早在秦代,中国先民就已在南岭修建了灵渠,沟通了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使区域河流地貌发生了变化。黄河下游的人工堤防工程庞大宏伟,形成高于华北平原之上的地上河床,构成华北平原上明显的分水岭。南北各地陆续开凿运河,特别是贯穿华北平原和长江下游平原的京杭大运河,在世界运河史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它把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东西向水系沟通起来,改变了东部平原地区的水系面貌,新河道的开挖、河道堤坝的修筑以及裁弯取直、堰闸修建等都影响和改变着河川流量、水文特征,使河流的侵蚀、搬运、堆积过程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导致地貌形态的变化。另外,广大山地、高原、丘陵上修筑的层层梯田,沿海地带兴建的护岸海塘、防波堤坝以及移山填沟、围湖造田等都显著地改变着地表的地貌形态。大的建设项目,如开山劈岭,筑路架桥,开挖矿山,兴修国防设施等巨大工程,挖垫土石方量巨大,也不断改变着地表面貌。如大的露天煤矿的开挖,常要剥掉煤层上的盖层,大量土石运往他处堆积,对地表形态影响显著;选矿地矿渣与煤矸石堆积起来的小山,起伏相连,也非常醒目。

随着科学地技术的发展,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愈来愈深刻,对地貌的影响也愈来愈明显。不合理地利用自然,可导致自然界生态平衡的破坏,造成灾害性地貌过程的发生和发展。最突出的例子就是黄土高原植被的严重破坏,引起了水土大量流失,使下游河床淤塞填高,频繁发生河流决口、改道,酿成水患。尤以黄河、永定河下游河道决口改道次数最多,在华北平原上遗留了许多古河道的遗迹。中国南方地区水土流失也很严重,由于气候湿热,风化物深厚,当地表植被破坏后,侵蚀速度范围迅速增大。在中国干旱与半干旱地区,长期以来,由于人口数量的增加,滥垦、滥牧、滥伐现象加剧,沙区的天然植被遭到破坏,使风沙危害越来越严重。许多无沙地区被风沙吞没,固定沙丘变为流动沙丘。

从地质历史各个阶段来看,有时可能内力占主导地位,有时可能外力起主要作用。而内、外营力对地壳的组成物质——各种岩石长期不断的相互作用,才促使地球上各种地形不断演化和发展。以中国地形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来分析,内力作用方面,西部地区以褶皱、抬升为主,东部地区以沉降、下陷为主;外力作用方面,西部地区以剥蚀作用为主,而东部地区则以沉积作用为主。

第四节 中国地形的重要地理意义

地形是地理环境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地形可以影响气候的变化,造成气候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地形可以破坏或掩盖地理环境的纬度地带性,从而影响到农副业生产布局的不平衡性。

一、对气候的影响

中国地形的复杂多样造成了中国气候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地形对于中国气候的影响最显著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形成气候分界线

山脉成为南北暖冷气团的障壁,尤以东西走向的山脉最为显著,形成山脉南北不同的气候特点。例如秦岭南坡温暖多雨,北坡寒冷少雨;“一样春风有两般,南枝盛开北枝寒”则是形容南岭南北两侧气候差异的脍炙人口的名句。

(二)山地阻碍和影响了寒潮的路径

由北冰洋或西伯利亚流来的冷气团受层层山地的阻挡,路径因而迂回曲折。中国自西北侵入的寒潮最初是从西北向东南,以后又转成向南或向西南方向流动,而当寒潮到达中国东部平原后,则能一直深入华南,这都是地形影响的结果。

(三)青藏高原的存在对空气运动的影响

青藏高原阻碍着高空西风急流,对高原南北两侧的气压系统产生很大的影响,并且还影响到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大气环流,加强了中国、印度和日本的季风。

(四)山地对降水的影响

迎风坡常形成多雨的中心,而背风坡常因焚风作用使气温增高,降水稀少。长江以南冬春多雨,主要是由于江南丘陵的地形阻碍,冷空气易于滞留,造成半稳定性的锋面所致。

(五)山区的气温变化

山地随着高度的上升,气温逐步降低,湿度增加,相应出现植被和土壤的不同垂直带谱,各带层的农、林、牧业也出现明显分异。即使在同一山区,从山麓到山顶,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出现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现象。

二、破坏或掩盖了地理环境的纬度地带性

地带性是地理环境最突出的特征。由于纬度的不同,太阳热量在地面上的分布产生了地带性差异。但是地球表面并非均一,地表结构和地形的类型、高度也是千变万化的,这就改变甚至掩盖了地带性的规律。例如辽阔的青藏高原在中纬度的崛起,大大地破坏了中国地理环境南北的过渡性和沿纬向分布的地带性,而具有突出的非地带性的分布。

青藏高原的非地带性

按纬度来说,青藏高原位于北纬26°~40°之间,与东部华中地区和部分华北地区的纬度相当,应属于亚热带与暖温带气候。但由于地势高峻,青藏高原形成一种特殊的温带大陆性高原气候,基本特征是气温低、日照强、年较差小而日较差大。不论在气候、水文、土壤还是动植物等方面,青藏高原都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特点。作为一个非地带性的大区,它的内部具有的完整垂直带和多种多样的地理环境结构,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珠穆朗玛峰地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巨大的相对高差使珠峰地区的自然条件发生了显著的垂直变化,这种变化从植物景色上可以看得十分清楚。在它的上部是永久冰雪带、地衣带和高山草甸带,再往下,南坡依次为高山矮曲林带、针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常绿阔叶林带,北坡高山草甸带下只有一个高山草原带。尽管非地带性规律可以起着改变和掩盖地带性的作用,但它却不能消除地带性规律的普遍意义,在非地带性突出的图谱上,深刻地打上了地带性的烙印。然而,无论是珠峰地区还是整个青藏高原,虽然地带性与非地带性规律存在着相互渗透和极其错综复杂的关系,但由于地形高差的影响,在这一对矛盾中,非地带性规律突出地成了高原地区矛盾的主要方面。

在自然地带性中反映最为明显的是植被类型。中国的地形大致以大兴安岭至雪峰山一线为界,基本上可分为东南和西北两块。东南湿润部分以各种森林类型为主;西北干燥部分以草原和荒漠植被为主。从昆仑山循着秦岭到淮河和长江一线,又可把西北、东南两大块各分为两半。西北部分的北部内蒙古高原和新疆以干燥草原和荒漠植被为主,其南部青藏高原主要为高山草地和冻土荒漠;东南部分的北部以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为主,其南部以各种类型的常绿阔叶林为主。只是在西南部以及某些东南高山(如台湾)才有云杉、冷杉等针叶林大量存在。

这种自然植被带在中国不连续的差异分布,显然是由海陆位置和地形差异造成的。在中国,作为主要体现地带性规律的植被类型里,清楚地深嵌着非地带性的烙印。虽然如此,也可以看出不同的地形类型对地带性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在中国西部的高山高原地区,地形对地带性显然起了改变和掩盖的作用;而在东部平原地区,则起了重要的促进和加强作用。

三、影响中国农副业生产布局的不平衡性

《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根据南岭、长江、黄河、秦岭、长城等这些地形界线,把中国划分为五个农业发展要求不同的地区。这五个地区农业发展的指标不同,除了社会历史因素外,自然地理条件不同则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而在自然地理的各个条件中,地形条件是起着重要作用的。

中国有三条明显的自然地理界线——南岭(又称五岭)、秦岭和长城,实际上都是三条东西走向的地形线。这三条地形线是中国气候带的重要分界线,各气候带相互之间不仅气温、降水不同,而且还影响到中国水文、植被以及农业生产的布局和产量的差异。

中国三条自然地理界线

南岭实际上是中国热带与亚热带的地理分界线。1月10℃等温线通过南岭南侧、广西西部、云南东部和北部。这条线以南的地区基本上属于热带,气温高,生长期长,雨量丰沛,绝少见到霜雪,作物一年可以三熟。

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亚热带与暖湿带的地理分界线。1月0℃等温线通过秦岭和淮河,此线以南属亚热带;秦岭—淮河大致还符合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中国湿润区及半湿润区的分界线,也是华北和华中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以南热量仍较充足,全年生长期可达250~300天,作物一年可以两熟,有的地区还可以三熟,大部分地区可种双季水稻。此线以南,江河不冻;此线以北,冬季河水结冰。

长城线向西延至天山,向东北延至吉林与辽宁的交界处,这一条线是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地理分界线。此线以南,属暖温带,全年生长期有200~240天,一般二年可三熟,或一年两熟。此线以北,包括东北部地区、内蒙古、宁夏、甘肃和新疆北部广大地区,属中温带,夏温虽很高,但冬季冷而长,生长期150~170天,农业生产基本上是一年一熟。

不仅东西走向的地形线对气候和农业生产具有影响,而且由于中国东部主要分布着平原和丘陵,西部主要分布着山地和高原,这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布局同样有着强烈的影响。东半部的平原和丘陵虽然只占全国1/3的面积,但却是中国的主要农业地区,分布着全国2/3以上的农业人口和耕地,生产着全国3/4以上的粮、棉、油和绝大部分经济林产。西半部占全国总面积的2/3,但绝大部分是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地和高原,平原只限于局部地区,较大的海拔高度和地势起伏,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显然是巨大的。

四、为发展旅游事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中国有无数风景优美的名山胜迹,一向为古今中外的人们所向往和称道。风景秀丽的名山胜迹所具有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它不仅是一种宝贵的天然资源,而且是人们的一种精神财富,一种珍贵的无价之宝!

中国地貌旅游资源

中国是世界上地貌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最高的山峰和各种各样的地貌类型。除一般的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等常态地貌外,还有众多独特地貌,如山岳冰川地貌、冻土地貌、风沙地貌、黄土地貌、红层地貌、喀斯特地貌和海岸地貌等。中国的极高山最多,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周围,分别属于喜马拉雅山脉、喀喇昆仑山脉、昆仑山和祁连山等。其中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40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10座。位于中尼边境的珠穆朗玛峰为世界第一高峰,海拔8844.43米。位于中巴边界的乔戈里峰为世界第二高峰,海拔8611米。中国风景名山众多,著名的有五岳名山,即东岳泰山、中岳嵩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还有佛教四大名山,即九华山、普陀山、峨眉山和五台山;其他风景名山还有黄山、庐山、雁荡山、武夷山、天山、阿里山、井冈山、千山、长白山、崂山、莫干山、青城山、武当山、罗浮山、鸡公山、闾山和武陵源风景区等。中国也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以广西、贵州和云南三省最为发育。其中,广西的“桂林山水”、云南的路南石林和四川松涛的石灰华等均为天下奇观。大量溶岩洞穴,如桂林芦笛岩、浙江金华三洞、江苏宜兴张公洞、善卷洞;安徽广德太极洞;江西彭泽龙宫洞、玉壶洞;贵州的铜仁九龙洞等也令人叹为观止。中国海滨岸线长、种类多,有岩岸、沙岸和生物海岸等。其中,东海钱塘江潮为世界奇观。其他火山地貌、风沙地貌和黄土地貌等也均发育。中国临近环太平洋火山带和喜马拉雅地震带,是个多地震国家。火山800余座,多为死火山和休眠火山。火山活动遗迹集中在东北、云南和台湾等地。黑龙江省五大连池于1980年建成中国第一个火山自然保护区。区内有14座火山。黑龙江省宁安县境内的火口森林(又名地下森林)风景奇观。中国风沙地貌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区,有各种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壁龛,以及状如城堡的风蚀鬼城等。

——《中学百科全书》

五、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由于中国山地具有多旋回的地质历史发展过程,在不同时代的地壳运动中有大量火成岩体侵入,形成极其丰富而多样的金属矿产资源。一些大型凹陷和盆地(包括大陆架)中,堆积了巨厚的沉积层,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

地形对经济建设也有不利的影响。如山区因山地崎岖,交通建设困难;岩溶地区因地下溶洞和空隙较多,地表水容易渗漏,土壤亦容易流失,同时,因碳酸盐溶于水,形成土层较为困难;荒漠地区风沙危害严重;黄土地区因植被较少,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开展;红壤—砖红壤地区因风化—淋溶作用强烈,土壤反而比较贫瘠,加之降水多,水土流失严重。

思考与练习

1.分析中国地质地貌的基本特征,说明中国地貌轮廓对中国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2.阅读中国地形图,找出中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及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并说明它们的地形特点。

3.分析影响中国地形发育的主要因素。

同类推荐
  • 开阔眼界的唐诗故事

    开阔眼界的唐诗故事

    中国人的思乡、忆旧、惜别、怀古、咏春、登临、言志直到悼亡,几乎都早在唐诗里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范式与心理范式。唐诗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大成果,很多时候,当我们仰望星空,也许我们就在演绎一个唐诗的故事。
  • 与名人一起品味小品(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

    与名人一起品味小品(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

    《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与名人一起品味小品》从浩如烟海的中外文海中精心挑选了一些经典美文。文章或以情动人,或以理服人,或纯粹唯美,或质朴平实,或慷慨激昂,或侃侃而谈,不仅文字优美,文笔流畅,而且思想精湛,见识深邃,闪烁着智慧的灵光。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宗教音乐(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宗教音乐(阅读中华国粹)

    音乐是最容易引起心弦共鸣的艺术形式之一。以舒缓或明快的韵律唱诵经文,既能抚平心灵深处的创伤,又能深解经义。嘹亮的法音会使听者身心宁静,体验安祥和快乐。
  • 过着语文的日子

    过着语文的日子

    《过着语文的日子》是一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汪智星十多年从教经历的精华总结。有成长经历、经验反思、精品课堂,为语文教学回归本真,发出呐喊的声音。
  • 世界名人经典诗词(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

    世界名人经典诗词(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

    《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世界名人经典诗词》无论从题材还是形式、风格上,都比较典型多样,同时贴近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感染力,突出了“快乐阅读”和“精品读物”的主题,但是又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能够使读者快乐之余还能够从文字中体验到名家的人生感悟。
热门推荐
  • 逆袭修仙路

    逆袭修仙路

    21世纪上班族凌潇穿越修真异世,装逼利器,神兽萌宠,要啥没啥。看逗逼凌潇如何在修仙的路上一路闯关,寻觅真爱,铸就自己的修仙大道
  • 逆史承缘

    逆史承缘

    在一个群雄争霸的帮派时代,发生了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为了各分雌雄,导致世界陷入生化危机。主人公从中也收获了爱情、亲情、友情。
  • 我是一只女鬼

    我是一只女鬼

    一朝醒来,却与世间天人永隔!一边躲避着地府阴差,一边以鬼之形看尽万生百态。我是孟绯,一个已经死了却不愿投胎的女鬼。我用我的双眼记录了那些精彩无比却又冷漠无情的故事;我用我的经历告诉你们,这世间最恐怖的莫过于一颗充满原罪的心!我行走在这世间,杀过人,爱过人,也恨过人。我失去了最开始的善良和纯真。请跟随我的足迹,与我一同见证这个世界的故事!我叫孟绯,是一只女鬼。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夏道夕阳

    夏道夕阳

    新莽末年,神秘的四灵传承,穿越百年的预言,理想与现实,爱与血,汉室的复兴,一切都将命中注定。而在那个夏天,少年们如光辉般绚烂,孤独前行,见过了太多的热血与悲伤。他们一直在走,直到夕阳来临。我答应你,等这件事完了,我们就离开这儿,去过平静的生活,去看每一个日出日落。
  • 致兰

    致兰

    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也没有多少感人肺腑的作为这只是一篇纪念过去的文章,一些值得珍藏的过往。或许你我都曾有过这样的相似的经历只是我们不去谈,不愿意去想就如同很多时候我不敢展望将来.是怕自己会失望。这个时候,我能做的就是静静的回忆,那些即使已经失去.却曾是真正的拥有过的一切。无论是开心,还是伤感.如果彼此曾真的在乎.真的珍惜过,那么时间将抹不掉过去的一丝一毫。
  • 幼女难养:宝贝给爹笑一个

    幼女难养:宝贝给爹笑一个

    什么?公子你要娶我。你有我爹爹帅吗?你有我爹爹有钱么?你有我爹爹多才多艺么?没有的话别来烦我。你要娶我女儿?音律懂么?官居几品?武力如何?我们来比一场,打不过我就滚。父女俩合力赶走众桃花,来一个拍飞一个!新婚之夜,他对她说:“宝贝女儿,你有娘亲了。”她却笑眼眯眯,一把将他推到,舔着嘴角说:“让我生一个弟弟。”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山海寻灵记

    山海寻灵记

    孟歌出生没多久便遭受灭门之灾,却也因为年龄小而免过一劫,被雪梅宗收人门下,天资聪颖却被训练成了杀人机器,后被雪梅宗当作旗子抛出艰难存活,几经周折终于明白当年的惨案是雪梅宗所为,开始了他的复仇之路...
  • 花开一半夏又遇见你EXO

    花开一半夏又遇见你EXO

    被anti沐泽陷害后,还被她推向了死亡,但是狗血般的重生了,她会怎样虐沐泽,又会和exo碰撞出怎样的火花。P.S,本小说为exo同人小说,不想看的话可以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