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66000000004

第4章 家庭教育心理学

做懂心理学的父母,才能培养卓越不凡的孩子。每个家长对于教育似乎都有独特的见解,讲起来头头是道,但是为什么教育孩子时,却往往得不到好的效果呢?主要是其教育方法不科学。教育家巴哈特说:“一个父母胜过一百个校长。”家庭教育是一门心理科学,更是一门心理艺术。父母只有掌握这门科学,并把这门艺术很好地运用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才能真正把孩子培养成人,塑造成才,推向成功。

一、什么是家庭教育心理学

很多家长常常会有这样的疑问:家庭教育心理学是什么?它包含哪些内容?其实,答案很简单。家庭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阐述孩子心灵、研究孩子行为的科学,它贯穿于孩子教育的方方面面。而心理学并没有离我们很远,可以说它无处不在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下面的一则小故事可能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6岁的小女孩红红看到她的同学华华有一件很漂亮的裙子,红红很喜欢,于是吵着要妈妈买一件。妈妈问红红原因,红红说:“穿上这条漂亮的裙子,我就可以变成漂亮的小公主,这样大家才会喜欢我。”

“我的傻女儿,不管你穿什么样的衣服,你都是爸爸妈妈疼爱的小公主。”想了想,妈妈接着说:“你知道吗,爷爷、奶奶,还有叔叔、幼儿园的阿姨都喜欢你,并不是因为你穿了漂亮的裙子,而是因为你乖巧、讲礼貌、喜欢帮助别人,你懂吗?”红红有点疑惑,但还是重重地点了点头。

孩子在小的时候经常会吵着要买这买那,有的父母是孩子要什么就买什么,有的父母则会骂道:“买来干什么,浪费钱!”“小小年纪就乱花钱,长大怎么办?”……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这些话对孩子都有不好的影响。现实中的父母很少会像故事里的妈妈一样,试着问孩子“为什么要买”。虽然只有6岁的孩子也许并没有完全体会到妈妈所讲的道理,但没有关系,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她的父母肯定还会对她进行类似的教育,随着年龄的增长,她自然会明白这些道理。

事实上,家长在不知不觉中运用着心理学的知识,与孩子进行着或深入或浅显的心理交流。例如,很小的孩子就会从爸爸的神情和语气上判断他心情很差,正在生气,于是他就乖乖地听话,不敢闹别扭,而等到他发现爸爸的心情很好的时候,就趁机撒娇;父母也可以从孩子的动作行为或表情来判断孩子是否在说谎,或是否又有什么新的想法或举动……从这里看,无论孩子还是家长,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业余的心理学家。

但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孩子的思想和行为,为什么总与我的想法有那么大的不同呢?于是,在我们的身边不时响起父母们各种各样的困惑与不解的声音:

“孩子为什么就不能好好地学习?”

“为什么人家的孩子就那么乖,我家孩子就那么顽劣?”

“他的行为我简直无法理解,他的脑袋到底装了什么?”

“我说向东,他偏会向西,他为什么就不听话呢?”

……

“孩子是一本书,从童年到少年、从少年到青年,父母都在一页页往后翻,但要真正读懂却十分不容易。”这句话似乎道出了父母的心声,为什么父母读起孩子这本“书”感觉很吃力呢?

研究表明,其原因是这样的:大部分父母在“品读”孩子时,都是从孩子的“行为”入手的,而非“心灵”。

父母更关注孩子的行为,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孩子具有好行为,父母就高兴、就顺意,孩子一旦表现出坏行为,父母很少会静下来与孩子沟通交流,而是一味地愤怒,甚至有些父母拥有“孩子是打出来的”的错误观念,并用棍子表现父母的愤怒,他们教育孩子的常用语言是“你犯了什么错”、“你该如何如何”……这也正是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管教感到吃力的共同原因。

父母更关注孩子的心灵,情况就有很大的不同了。关注孩子心灵的父母,事实上就是与孩子进行了沟通与交流,这其实就是心灵的交流。通过这种心灵的交流,父母可以去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隐情,去关注孩子隐藏起来不轻易表露的内在情感,他们教育孩子的常用语言是“你有什么想法”、“你有怎样的需要”……这也正是和谐亲子关系诞生的根源所在。

心理学家指出,人的心理支配人的行为。作为父母,要教育孩子、改变孩子的行为习惯,就要从改变孩子的“心”开始。如果能够做到了解孩子的心理并因势利导,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父母们应该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尊重孩子的心理成长规律,按照孩子最易接受、受益最大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引导孩子。

那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怎样有效地运用心理规律呢?

(一)应了解孩子的成长历程及心理发展历程

对于任何的工具,我们首先要对其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地进行利用。同样,“心理规律”就好比家庭教育的工具。从幼儿期、少年期到青年时期,在成长的各个年龄阶段,孩子都在经历着不同的生理成长历程与心理成长历程。与此同时,父母的教育方向也必须随之不断转换,以适应孩子的成长需要。例如:

在孩子心理发展历程方面,父母对幼儿期的孩子要给予更多爱抚和拥抱,对少儿期的孩子给予更多鼓励,对青春期的孩子要学会适当地示弱和让权。

在孩子能力发展历程方面,父母对幼儿期的孩子要着重“听”、“说”、“看”能力的培养,对学龄前的孩子要着重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对上小学的孩子要着重培养其交往能力、自理能力等。

在孩子的智力发展历程方面,父母应运用多种方法不断地开发孩子的右脑,等等。

(二)父母应灵活运用多种心理学规律,科学地进行教育

总体来说,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丰富而复杂的,他们同大人一样有自己的生活轨迹,有自己的行为方式,有自己的思维模式。虽然他们不谙世事,但他们的内心世界又往往比成年人丰富、脆弱,即使微小如尘的事物,都可能引发他们心理上的波动。

作为父母,在呵护孩子身体的同时,更应该了解孩子的内心。而掌握一些最常见的心理学规律,恰恰是父母走入孩子内心世界,帮孩子走出困惑、排除烦恼,把他们培养成才的最佳捷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些心理规律就是家长了解和塑造孩子最有力的心理武器。

(三)家长不知道的心理规律

家庭教育实际上是一门“动心”的艺术,如果不能把工作做到孩子的心坎上,教育的效果往往会苍白无力。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应努力探索一些“心理规律”的积极或消极影响,有效地利用心理规律,从而科学地引导孩子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心理规律一:南风效应

南风效应也称“温暖”效应,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的一则寓言:

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让行人把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寒风凛冽、冷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觉得春风暖暖,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

故事中南风之所以能获得胜利,就是因为它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这种因启发自我反省从而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就是“南风效应”。

通过南风效应我们可以了解到,父母在家庭教育中采用“棍棒”、“恐吓”、“体罚”之类的教育方法,其实就是不可取的“北风”式教育。而实行温情教育,多点“人情味”式的表扬,使孩子自觉地积极向上,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理规律二:超限效应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例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可见,父母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弱。

心理规律三:德西效应

心理学家德西曾讲述了这样一个寓言:

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在这个寓言中,老人的方法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

德西效应在生活中时有显现。比如,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如果你这次考得100分,就给你买最新款的手机”、“如果你能考进前3名,就奖励200块钱”,等等。家长们也许没有想到,正是这种不当的奖励机制,使孩子的学习兴趣一点点地消减了,甚至改变了父母的教育初衷,会给孩子的一生带来不良的影响。

在学习方面,家长应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增进孩子对学习的情感和兴趣,增加孩子对学习本身的动机,帮助孩子收获学习的乐趣。家长的奖励可以是对学习有帮助的一些东西,如书本、学习器具,而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奖励,则最好不要。

心理规律四: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

他将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

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了班上的佼佼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正是“暗示”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父母是孩子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如果父母施加的是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使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相反,如果父母对孩子寄予厚望、积极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滋润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那么,父母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来的成果就会有多大!

心理规律五: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的意思是: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

一个孩子的学科综合成绩好比一个大木桶,每一门学科成绩都是组成这个大木桶的不可缺少的一块木板。孩子良好学习成绩的稳定形成不能靠某几门学科成绩的突出,而是应该取决于它的整体状况,特别是取决于它的某些薄弱环节。因此,当发现孩子的某些科目存在不足时,父母应及时提醒孩子,让其在这门学科上多花费一些时间。

心理规律六:登门槛效应

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在你请求别人帮助时,如果一开始就提出很高的要求,很容易遭到拒绝;而如果你先提出较小要求,别人同意后再增加要求的分量,则更容易达到目标,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登门槛效应”。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也可以运用登门槛效应。先对孩子提出较低的要求,待他们按照要求做了,予以肯定、表扬乃至奖励,然后逐渐提高要求,从而使孩子乐于无休止地积极奋发向上,这些要求要符合孩子的年龄段。例如,一个孩子的数学成绩很差,总是不及格,家长要求孩子下次考100分是不可能的,开始可以仅要求孩子考及格,下次就65分,再下次70分……这样一步步进行。

心理规律七:增减效应

人际交往中的“增减效应”是指任何人都希望对方对自己的喜欢能“不断增加”而不是“不断减少”。比如,许多售货员就是抓住了人们的这种心理,在称货给顾客时总是先抓一小堆放在称盘里,然后再一点点地添入,而不是先抓一大堆放在称盘里再一点点地拿出。

我们在评价孩子的时候难免将他的缺点和优点都要诉说一番,并常常采用“先褒后贬”的方法。其实,这是一种很不理想的评价方法。在评价孩子的时候,我们不妨运用“增减效应”,比如先说孩子一些无伤尊严的小毛病,然后再恰如其分地给予赞扬……

心理规律八:贴标签效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兵力不足,而战争又的确需要一批军人,于是,美国政府就决定组织关在监狱里的犯人上前线战斗。为此,美国政府特派了几个心理学专家对犯人进行战前的训练和动员,并随他们一起到前线作战。

训练期间,心理学专家们对他们并不过多地进行说教,而特别强调犯人们每周给自己最亲爱的人写一封信。信的内容由心理学家统一拟定,叙述的是犯人在狱中表现得如何好、如何改过自新等。专家们要求犯人们认真抄写后寄给自己最亲爱的人。三个月后,犯人们开赴前线,专家们要犯人在给亲人的信中写自己是如何地服从指挥、如何地勇敢等。结果,这批犯人在战场上的表现比起正规军来毫不逊色,他们在战斗中正如他们信中所说的那样服从指挥、勇敢拼搏。后来,心理学家就把这一现象称为“贴标签效应”,心理学上也叫暗示效应。

这一心理规律在家庭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如果我们老是对着孩子吼“笨蛋”、“你是猪吗”、“怎么这么笨”、“连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等,时间长了,孩子可能就会真的成为我们所说的“笨蛋”。

所以,父母必须戒除嘲笑羞辱、责怪抱怨、威胁恐吓等语言,多用激励性语言,对孩子多贴正面的标签。

心理规律九:蝴蝶效应

据研究,南半球一只蝴蝶偶尔扇动翅膀所带起来的微弱气流,由于其他各种因素的参与,几星期后,竟会变成席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科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蝴蝶效应”,并作出了理论表述:一个极微小的起因,经过一定的时间及其他因素的参与作用,可以产生极为巨大和复杂的影响力。

蝴蝶效应告诉我们,教育孩子无小事。一句话的表述、一件事的处理,正确和恰当的,可能激励孩子一生;错误和武断的,则可能贻误孩子一生。

心理规律十:霍桑效应

美国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但工人们仍然愤愤不平,生产状况很不理想。后来,心理学专家专门对其进行了一项试验,即用两年时间,专家找工人个别谈话两万余人次,规定在谈话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工人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这一谈话试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霍桑工厂的产值大幅度提高。

孩子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难免有困惑或不满,但又不能充分地表达出来。作为父母,要尽量挤出时间与孩子谈心,并且在谈的过程中,要耐心地引导孩子尽情倾诉,说出自己生活、学习中的困惑,说出自己对家长、学校、教师、同学等的不满。如果孩子总是处于压抑不得发泄的状态,对孩子的成长有消极的影响,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孩子在“说”过之后,会有一种发泄式的满足,他们会感到轻松、舒畅。如此,他们在学习中就会更加努力,在生活中就会更加自信!

同类推荐
  • 心理平衡术:让你的人生不偏不倚不失衡

    心理平衡术:让你的人生不偏不倚不失衡

    你的心理是否已然失衡?比如总会因一些小事而生气,因生活的繁琐而烦恼,因工作压力而沮丧,因人生的艰辛而消沉,因一次次的失败而抑郁,因人际关系关系的复杂而不知所措?果真如此的话,就要好好地平衡一下自己的心理了。《心理平衡术:让你的人生不偏不倚不失衡》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帮助广大读者找到内心的平衡状态,使大家摆脱忧郁、沮丧、自卑、愤怒、傲慢,自负的不良情绪,重拾自信、乐观、积极、淡定、从容、平和的心态,从而使大家在平衡了自己内心的同时平衡好自己的生活。
  • 一边行走,一边期待:人生成长的心理攻略

    一边行走,一边期待:人生成长的心理攻略

    在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曾有很多妙趣横生又发人深省的实验和故事,心理学的研究者们据此总结出了许多心理学效应与定律。它们揭示出没有随着时间和生活方式而改变的全人类最本质的心理状态。这些效应和定律生动刻画出我们复杂而敏感的心理轨迹,其准确程度令人惊奇。它们如镜子一般映照出我们与生俱来的优势与弱点,让我们能冷静而客观地审视自己。本书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地讲述了如何运用各种心理学效应克服人性的弱点,指导在都市中拼搏的人们用科学的方法,充满期待而又坚定地迈向未来的成功。通过众多心理学上的著名原理和经典案例,本书为读者提供了在当今社会的都市中奋斗并取得成功所必备的心理攻略。
  • 跟专家学心理分析

    跟专家学心理分析

    本书中,心理专家将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对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进行心理分析,让你也成为“心理专家”,更好地认识自己,读懂他人,消除困惑,打理生活。
  • 如何减轻压力

    如何减轻压力

    适度的压力可以挖掘人的潜能,一个普通人充其量也只不过使用了其潜能的十分之一。适度的压力是动力,对人大有益处。如果压力过度,就会千万生理方面的反应,心跳加快,骨肉紧张,血压升高,背痛,腹胀,失眠等等一系列症状。接着是各种各样的疾病蜂拥而至,比如心脏病,胃溃疡等。据调查75%的疾病是由于过度的压力造成的,其次是心理方面的反应:忧虑、沮丧、恐惧、消沉、心悸、急躁......过度的压力像一个狰狞的魔鬼威胁着我们的健康、心灵,生活甚至生命。所以减压刻不容缓;减压迫在眉睫;减压势在必行;减压十万火急!
  • 管理心理学理论与实践

    管理心理学理论与实践

    管理心理学是工商管理、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该课程主要阐述管理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和原理及其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目前,国内出版的管理心理学教材仍属于系统化的精英教育内容体系,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普教化趋势,不适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热门推荐
  • 步步惊庶

    步步惊庶

    上古以来,碧落大陆就是光明女神于黑暗女神共有的项链上最闪烁的翡翠。其中之变相,便由一个南洛引起。最顶尖的刺客,莫名的被吸入虫洞,来到碧落大陆。个个都欺负她软弱无能是吧?渣女,她扇!渣父,她踩!可惜,一向无敌,她遇见了他:“来咬我啊!”某男笑道。自此,她被他捧在手心里,谁也不准动。可是,她来到碧落大陆,真的只是巧合吗?
  • 微风拂过谁的脸庞

    微风拂过谁的脸庞

    一篇短小说,可能写得不太好,但是我会努力的。
  •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君如故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君如故

    如果这个世界上的人类都是最后的试验品,人们又该何去何从?故事就从这里开始,发生在一个原来就不平常的人身上……
  • 金刚顶经瑜伽文殊师利菩萨供养仪轨

    金刚顶经瑜伽文殊师利菩萨供养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逃逃逃

    逃逃逃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既不是什么穿越遇王爷,也不是在玄幻空间里打怪,我就是一学生,还是社会上吃力不讨好的内向者,住到这片森林里也挺好的。只是这里面似乎有很多谜团,从来到森林的那一刻起,我的性格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令人发指的是,我的记忆在一天天的消逝,对了,还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老追着我咬,比5毛钱特效真多啦!还好有一丫头片子领着我跑,别误会,我可是女的。。
  • 舒伯特(名人传记丛书)

    舒伯特(名人传记丛书)

    他对音乐执着追求,善于捕捉瞬间的灵感,时常陶醉于创作之中。他虽然一生总是遭遇困境与贫乏,但却为人类留下了大量的不朽之作,他谱写的一曲曲乐章都是旷世名曲。本书生动客观地讲述了音乐巨匠弗朗茨·舒伯特短暂又充满传奇的创作生涯,他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坚韧顽强的精神是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 快穿女配:放下男神让我来

    快穿女配:放下男神让我来

    【求票票!求收藏!求评论!各种求!】被抢未婚夫?她淡定。对方还是她同母异父的姐姐?她淡定。被姐姐害死?她淡定。绑定系统?她依旧淡定。但,攻略男主神马的!恕她淡定不了了!开玩笑!她可是连男生手都没牵过一次的纯洁小白莲……啊呸!她可是三好社会青年!怎么能做欺骗男神感情的事呢!在男神颜值的强大诱惑下,韩夕颜走上了“丧尽天良”的撩美男之路。校园男神?她撩!痴情竹马?她撩!霸道总裁?她撩!总之一个字!撩撩撩撩!撩尽天下美男绝不手软!【男主女主1v1】【女主逗比无厘头,慎点!】【作者玻璃心,不好的评论全部删删删!】【感谢阅读】
  • 和成功学大师学语言的突破

    和成功学大师学语言的突破

    在本书中,卡耐基指出,要突破语言的障碍,必须要学会:赞美的艺术,批评的艺术,幽默的艺术,沟通的艺术,说服的艺术,演讲的艺术,谈判的艺术。
  • 啸破青天

    啸破青天

    名为天钧大陆的落后土地上,年轻的气功大师魏天云为救妹妹而陷入与王城的斗争中,在生死绝境之中,解开青铜吊坠的秘密,窥视到全新的武学境界。波澜壮阔的新世界展现在眼前,天云发现,在气功大师之上的层次,还游弋着无数的恐怖强者。在修灵大陆,左右世界的力量不再是军队,而是修灵、妖灵和异兽。在这样一个精彩纷呈的世界里,天云也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封印师,从而踏上一条睥睨天下,叱咤风云,光芒万丈的……不归路!超越普通人的强者,究竟,弱者在你眼中是低贱的猎物还是平等的生命?有一天,天云回忆道:“……其实当时,游戏的规则只有一条,那就是比比谁的拳头更大而已。”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