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国,贡献之大,史有公论。而起义在武昌首先取得胜利,由于武汉地据形胜,控制华中,故义旗一举而全国响应;亦由于变生仓促,众推吴兆麟为总指挥,他率军奋战,运筹帷幄,所至有功,从而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吴兆麟在首义中得到群众拥戴,并不是偶然的,他当年参加了革命组织日知会,且为日知会领导人之一,当时日知会与文学社、共进会等都派人到新军中去发展组织,吴亦参与其事,后吴入参谋大学深造,使他有较好的军事学识,这些就是他在起义中被推为指挥官的基本条件。
当1911年10月10日晚,起义首先在吴兆麟供职的工程八营驻地爆发,随而各标、营、测量学堂等革命党人奋起响应,一起到军械总库楚望台,人数不满三百,当时众议推吴兆麟为总指挥,吴亢声问道:“你们是否绝对服从我的命令?”结果他得到的是满意的答复。于是吴毅然就职。
当晚吴兆麟率军攻占凤凰山、蛇山各战略要点,而后集中全力去进攻湖广总督衙门,经过一夜的激战,革命党人攻下总督署,瑞澄一伙清廷官吏凿穿督署后墙溜掉了。次日攻下汉阳,12日占领汉口,于是武汉底定,起义初战胜利了。
起义取得决定性胜利后,革命党人于10月11日上午在武昌咨议局开会商讨成立革命政府问题,会上立宪派头面人物汤化龙主张用黎元洪的名义通电全国,以求取得各省的响应。当时黎是第二十一混成协的协统,曾经杀过革命党人,因此这一建议受到革命党人李翊东、张振武的强烈反对。
在双方各持己见的情况下,吴兆麟从顾全大局、巩固胜利的观点出发,主张对黎元洪既往不咎,争取他到革命阵营来。由于他是总指挥,所以他的意见博得了一些人的赞赏,立宪派也随声附和,于是大家决定由吴兆麟去请黎元洪来参加会议。
不久,吴兆麟派人从黄土坡一家床底下把黎元洪拉出来了。会上有人提出要黎元洪担任都督,黎对革命怕得要死,恨得要命,坚辞不就。张振武说:“他既坚决不就,不如把他杀掉,以振军威。”吴兆麟反对张的主张,最后,会议取得一项妥协办法:把黎元洪软禁起来,仍用黎都督的名义通电全国,要求各省响应。11日晚,由吴兆麟掌握的军政府参谋部开始办公,处理有关军事等方面的重要问题。武昌呈现出一片热气腾腾的革命景象。
正当吴兆麟指挥的革命军在刘家庙一带活动的时候,黄兴等革命党人于10月28日到了武汉,许多革命党人要推黄兴为两湖大都督,但那时黎元洪已正式视事了。吴兆麟说,如果黄兴的地位在黎之上,黎元洪就会辞职。黄兴也认为应当“团结对敌”,不能自毁长城。于是11月3日黎元洪任命黄兴为“武汉战守总司令”。及黄离鄂,由吴兆麟出任民军总司令。一直到南北议和,吴始终恪尽职守,对保卫武汉作出了重要贡献。
吴兆麟的伟大功绩,在于夺取武昌首义的伟大胜利,及南北议和后,他就不起什么作用了。袁世凯攫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把武昌首义的高级军官调到北京去,投闲散置,不久又强迫他们退役。及吴逝世,国民政府曾于1943年7月31日发布明令褒扬。文中对其一生给予了恰如其分的评价,明确指出:“吴兆麟早岁参加革命,卓著辛勤,辛亥武昌首义,率军奋战,指挥前敌,克奏朕功。民国成立,续领师干,旋因裁兵解职归隐。嗣后致力社会福利事业,尤具热诚。兹闻溘逝,良堪轸悼,应予明令褒扬,以彰往绩。”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程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