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夏是夏秋交际的时节,这个季节湿热多雨,防湿气防潮成为这个季节的养生主题,同时长夏出汗多,汗为心之液,所以长夏养心也很关键。
何为湿气
长夏指的是农历六月,时值夏秋之交,阳热尚盛,雨水且多,热蒸水腾,潮湿充斥,为一年内湿气最重的季节。湿气为长夏之主气,在我国不少地方,尤其是南方,既炎热又多雨。人们所说的湿病就多见于这个季节。这个季节里空气中湿度最大,加之或因外伤暴露,或因汗出沾衣,或因涉水淋雨,或因居处潮湿,以至感受湿邪而发病者最多。由于湿的形成往往与地之湿气上蒸有关,故其伤人也多从下部开始。临床所见之下肢溃疡,湿性脚气,带下等症往往都与湿邪有关。
对于湿,现代科学用湿度来表示,是指空气中的含水量,物体潮湿的程度。空气的湿度是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对人体有直接的影响。一般来说,对人体适宜的湿度是40%~60%,当气温高于25℃时,适宜的相关湿度为30%。秋天,天气凉爽,湿度适中,人的精神倍增;
而夏季三伏时节,由于高温、低压、高湿度的作用,人体汗液不易排出,出汗后不易被蒸发掉,因而会使人烦躁、疲倦、食欲不振,易发生胃肠炎、痢疾等。若湿度太低,上呼吸道粘膜的水分可大量散失,从而使抵抗力下降,易引起感冒。不仅如此,长夏时节由于天气闷热,阴雨连绵,空气潮湿,衣物和食品都容易返潮,甚至发霉、长毛,人也会感到不适。若穿着返潮的衣物,容易感冒或诱发关节疼痛,吃了霉烂变质的食品,就会引起胃肠炎,甚至导致中毒,所以在长夏一定要重视防止湿邪的侵袭。
养阳防湿
《黄帝内经》说:“春夏养阳”,那么,在长夏又怎样注意保护阳气呢?
首要的一点是,人们不能只顾眼前舒服,过于避热趋凉,如空调长夜开放温度过低,冷饮不忌口吃了还想吃,从而导致暑热与风寒之邪乘虚而入。在晚上吹空调时,要特别注意盖好腹部,不少农村地方喜穿“兜肚”,是很符合养生之道的。《养老寿亲书》里指出:“夏日天暑地热,若檐下过道,穿隙破窗,皆不可乘凉,以防贼风中人。”长夏养生,古人之所以提出保养阳气,关键在于暑热外蒸,汗液大泄,毛孔开放,这样机体最易受风寒湿邪侵袭。
其次要防湿邪侵袭:湿为阴邪,易伤阳气,尤其是损伤脾胃阳气。在盛夏是心与之相应,而在长夏,则是人体五脏之一的脾脏和其相应。
所以,长夏的湿邪最易侵犯脾胃的功能,导致消化吸收功能低下。中医营养学认为,长夏的饮食原则易清淡,少油腻,要以温食为主,如元代著名养生家邱处机主张长夏饮食应“温暖,不令大饱,时时进之……其于肥腻当戒”。也就是说,长夏的饮食要稍热一点,不要大寒凉;亦不要吃的大多,但在次数上可稍多一些。在我国一些南方地区,不少人有食辣椒的习惯,这是因为吃辣可以促使人体排汗,在闷热的环境里增添凉爽舒适感。另外,通过吃辣,可帮助消化,增加食欲,增加体内发热量,从而有助于防止在高温、高湿的时候,人们常有的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现象。
防止湿邪侵袭,在居住环境上就要切忌潮湿:中医认为,“湿伤肉”,即感受湿邪,易损伤人体肌肉,如常见的风湿关节炎等症。《黄帝内经》里又指出:“伤于湿者,下先受之。”下,指人体下部。意谓湿邪伤人往往从人体下部开始,这是因为湿邪的形成往往与地的湿气上蒸有关。故其伤人也多从下部开始,如常见的脚气,下肢溃疡,妇女带下等。因此,在长夏居室一定要做到通风、防潮、隔热,如果室内过于潮湿,空气污浊,不仅家具、衣物发霉、长毛而损坏。还能损伤人体阳气。有些国家对儿童风湿病的研究证明,50%以上的患儿,是由于住在潮湿的屋内造成的。
夏季养心
在谈到长夏如何进行精神养生时,《黄帝内经》里明确指出“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生之道也”,意思是说,在夏天要使精神像含苞待放的花一样的秀美,并要切忌发怒,使机体的气机宣畅,通泄自如,情绪外向,呈现出对外界事物有浓厚的兴趣,这是适应夏季的养生之道。在精神调养上,祖国医学认为“冬季要藏”“春季要生”,而夏季则要放,即精神要充沛、饱满、情绪外向,因为神气充足则人体的机能旺盛而协调,若神气涣散则人体的一切机能遭到破坏。但夏日炎炎,往往令人心烦,而烦则更热,故宁心静神尤为重要。
《黄帝内经》里指出:“南方生热,热生火”,而火热主夏,内应于心。心主血,藏神,为君主之官。七情过极皆可伤心,致使心神不安,如《黄帝内经》里所说“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五脏六腑皆摇”,这里一方面说明了不正常的情志皆可损伤心的功能;另一方面又说明了,若心的功能受到影响,可影响人体的一切机能活动,在这个意义上说,长夏养神就显得极为重要。
特别是长夏暑气当令,烈日酷暑,腠理开泄,汗液外泄,而汗为心之液,心气最易耗伤,即中医所谓“壮火食气”,也正因为“暑易人心”,而“心主神志”,从而产生许多精神方面的症状,如心烦、谵语、神昏等等。在中暑的病人里,不少人可陷入昏迷状态,此时宜用针灸或手压“人中”穴(位于鼻唇沟上1/3交界处);“十宣”穴(位于两手十指尖端处),针刺放血。
长天气以湿热为主,表现为气温高、无风,早晚温度变化不明显,这种天气易使人感到心胸憋闷,人们会产生焦躁和厌烦情绪,易诱发精神病。
所以在长夏精神养生的基础是要保护好心脏;除此以外,在精神方面还要做到“使华英成秀”。就是要在自己的工作上能够找到支撑点,让自己喜欢自己的工作,这样才会让我们的精神有所寄托。
饮食调养
长夏的饮食调养相对于其他季节显得更为重要,这是因为当人在炎热的环境中劳动时,体温调节,水盐代谢以及循环、消化、神经、内分泌和泌尿系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最终导致人体代谢增强、营养素消耗增加。
一方面机体营养素消耗增加,另一方面,天热大量出汗,又导致了许多营养素从汗液流失。不仅如此,长夏人们的食欲减低和消化吸收不良又限制了营养素的正常摄取,所有这些均有可能导致机体营养素代谢的紊乱,甚至引起相应的营养缺乏症或其它疾病。由上可知,夏天的饮食调养是十分必要的,具体方法是:
蛋白质的补充
这是因为高温条件下,人体组织蛋白分解增加,尿中肌酐和汗氮排出增多,从而引起负氮平衡。因此,蛋白质的摄取量应在平常的基础上增加10%~15%,每天的供给量须达100克左右,并注意补充赖氨酸。蛋白质以鱼、肉、蛋、奶和豆类中的蛋白质为好。
维生素的补充
这是因为热环境下维生素代谢增加,此外,汗液排出水溶性维生素增多,尤其是维生素C。有人测定,每毫升汗液中维生素C可达10微克,如排汗5升,则损失50毫克,此外汗液中还有维生素B1及B2.因此,在夏天人体维生素需要量比普通标准要高一倍或一倍以上,大剂量维生素B1、B2、C乃至维生素A上等,对提高耐热能力和体力有一定的作用。
在新鲜蔬菜及夏熟水果中,如西红柿、西瓜、杨梅、甜瓜、桃、李等含维生素C尤为丰富,维生素B族在粮谷类、豆类、动物肝脏、瘦肉、蛋类中含量较多,夏季人们可适当补充这些食物,亦可适当口服些酵母片。
水分和无机盐的补充
夏季气温高,当身体大量出汗或体温过高时,不但体内水分不足,而且还会流失大量的钠、钾。而缺钠可引起严重缺水,所以要补充水分和无机盐。水分的补充最好是少量、多次,这样可使机体排汗减慢,减少人体水分蒸发量。炒菜时候盐要比平时多放一点,但任以清淡口味为主。
夏季饮食调养,除了要注意补充一些营养外,还必须多吃一些能够清热、利湿的食物,其中清热的食物宜在盛夏时吃,而利湿的食物,应在长夏时吃,因为中医学认为“长夏多湿”。那么,又有哪些食物具有上述作用呢?
夏季养生水果蔬菜
西瓜:炎夏盛暑,吃上几块西瓜,不但能清热解毒,除烦止渴,而且能利尿,帮助消化,因此,夏天人们一定要吃上几块西瓜。研究还表明,有烟酒嗜好和喜食盐的人易患食道癌,但常食西瓜可以减少患食道癌的危险。
西瓜汁是良好的美容剂,常用新鲜的西瓜汁涂擦面部皮肤等处,具有增强皮肉弹性、减少皮肤皱纹,增添光彩的功效。一些人喜欢吃冰镇西瓜,但不能吃冰冷时间过长的西瓜,因为口腔内的唾液腺、舌部味觉神经和牙周神经会因冷刺激而几乎处于麻痹状态,以致难以品尝到西瓜的真正味道。但更重要的是伤脾胃,引起各种疾病。一般来说,西瓜放进冰箱里不要超过三小时,这样既不伤脾胃,又能品尝到西瓜的真正味道。
苦瓜:苦瓜因味苦得名。含维生素C量很高(84毫克/100克)此外尚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以及胡萝卜素、维生素B等营养成分。江苏苦瓜每百克含铁6.6毫克,殊为惊人。
历代名医皆认为苦瓜有清暑涤热,明目解毒的作用。如李时珍说:“苦瓜气味苦、寒、无毒,具有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益气壮阳”的功效。《随息居饮食谱》载:“苦瓜青则苦寒、涤热,明目、清心、可酱可腌,鲜时烧肉先瀹去苦味,虽盛夏而肉汁能凝,中寒者勿食,热则色赤,味甘性平、养血滋甘、润脾补肾。”
桃:鲜桃属营养保健型水果,我国古代称佛桃为“寿桃”,幡桃为“仙桃”,常作贡果或赠品。观之赏心悦目,食之益寿延年。《本草纲目》也说桃实可“作脯食,益颜色”。
据现代营养学家分析,每100克桃肉中含糖15克、有机酸0.7克、蛋白质0.8克、脂肪0.5克、钙8毫克、磷20毫克、铁1毫克、维生素C3~5毫克、维生素B10.01毫克、维生素B20.02毫克。由于桃的营养既丰富又均衡,故是人体保健比较理想的果品。
乌梅:盛夏之际,为保全家身体健康,最好能在您的家庭饮食中多安排喝些乌梅汁,酸梅汤。这是为什么呢?
乌悔性平、味酸,入肝、脾、肺、及大肠。具有解热、除烦、止泻、镇咳、驱虫等功效。乌梅含有能提高肝脏解毒能力的微量苦味酸,能使胆囊收缩,促进胆汁分泌,且能抗蛋白过敏。同时,乌梅还能有效地分解肌肉组织中的乳酸、焦性葡萄酸,使人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对于肩膀常酸疼的老人多饮乌梅汁,还能治病健身。
草莓:原产欧洲,本世纪初传入中国,草莓果肉多汁,酸甜适口,香味浓郁,营养丰富,有“水果皇后”的美称。
草莓不但好吃,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中医认为,它能清暑、解热,润肺化痰、利尿止泻、助消化等功效。近年来又发现它对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及脑溢血等具有一定的功效。
西红柿:尽管一年四季市场上皆能见到,但还是以热天最多。西红柿营养丰富,每市斤含蛋白质2~8克、脂肪1.4克、碳水化合物9克、钙38毫克、磷174毫克,铁2毫克和维生素A、B1、B2、C、P、PP等,其中维生素PP的含量是蔬果中的第一名,维生素A的含量是莴笋的15倍;维生素C则相当于两斤半苹果、三斤香蕉,四斤梨子的含量。
色、香、味俱佳的西红柿,不但供食用,亦可药用。中医学认为它味酸甘、性平,有清热解毒、凉血平肝、解暑止渴的作用;适用于中暑、高血压、牙龈出血、胃热口苦、发热烦渴等症。
绿豆:李时珍曾高度评价绿豆为“济世之良谷也”。热天,工作和劳动之余喝一碗绿豆汤,自有神清气爽、烦渴尽去、暑热全消、心旷神怡之感,这是由于绿豆具有清热解暑、止渴利尿的功效。绿豆汤可以冷饮、也可以热食,可以甜服,也可以淡喝,能适应不同人的口味,方法简便、效果满意。更可贵的是绿豆能解一切毒物中毒,如酒毒、野菌毒、砒霜毒、丹石毒、药物毒,尤其是夏季常见的食物中毒。此外,绿豆还能消肿止痒、收敛生肌,而皮肤生疮,多在热天、诸如痱子、皮炎、湿疹、疖肿等,烫伤也是热天较多。
黄瓜:《本草求真》里说黄瓜“气味甘寒,服此能清热利水”,因此,炎热的夏天多吃些黄瓜是有好处的。黄瓜的含水量为96~98%,为蔬菜中含水量最高的。它含的纤维素、非常娇嫩,这在促进肠道中腐败食物的排泄和降低胆固醇方面均有一定作用。
长夏疾病防治
夏令酷热多雨,不管是热邪,还是湿邪,皆能伤人致病,因此,对于疾病的预防必须重视。
感冒
一般来说,感冒易在冬寒春冷季节流行,但在夏季,人们也不能不防。由于夏季气温高,人体出汗多,体力消耗较大,加之昼长夜短、睡眠不足、以及冷水洗浴、吹空调等,同样会患上感冒。
夏日感冒,中医称之为“热伤风”,常见症状是流涕、鼻塞、打喷嚏,甚至于发热,同时又汗流泱背,还有的恶心、呕吐、腹泻。此种感冒常不能迅速恢复健康,因此,夏季要重视预防感冒。
在感冒流行期间,不宜过多串门或去公共场所,以减少感染机会。由于感冒不仅通过呼吸道传染,还可通过手的接触传染,要注意手的清洁卫生,并谢绝与感冒者握手。
中暑
中暑,俗称发痧,是炎夏易发的疾病。在一般情况下,人体产热和散热正好相等,所以,人的体温总是保持在摄氏37度左右。但在强烈的夏日阳光下照射过久,红外线能使人大脑丧失调节体温的能力,所以容易发生中暑。此外,若外界气温高,空气湿度大,无风、汗蒸发困难、体内热量积蓄过多,也容易中暑。当然,如出汗过多,身体里水和盐大量排出,得不到及时补充,水盐代谢发生障碍,也会中暑。身体过度疲劳,体弱多病也是发生中暑的原因。
根据上述分析,可制定下列预防中暑的办法:首先,要合理安排时间,早出工、晚收工,中午多休息,注意多喝清凉饮料、凉盐开水、绿豆汤等,或者服些人丹、十滴水,也能起到预防作用。每天要洗澡或擦澡,保持皮肤清洁、汗腺排泄通畅。
当然,长夏还要注意防晒,避免各种皮肤病,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这样精神充溢病邪就难以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