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伤来了又去了,唯我内心的平静常在。
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感情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思维,它既浅薄又深厚,既纯真又费解。它像一只无形的手,不时地左右着你对各种事情的处理。但是,一个真正有理智的人是不会轻易地让感情控制住自己的,他在处理事情的时候绝不会感情用事,而缺乏冷静的思考。
比如有些年轻人心浮气躁,遇到不顺心的事三下两下急躁得很,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不是动嘴就是动手动脚与人相向,这都属于不冷静的处事态度。不冷静的人心态是有问题的,古人说“心贼难防”,意思就是说心态有问题者的最大敌人不是别人,恰恰是他自己。
人都有感情,但感情绝不是体现在感情用事上。如果那样的话,对于许多事情,你将后悔莫及。
在莎士比亚著名的戏剧《奥赛罗》中,男主人公奥赛罗就是由于缺乏理智,感情用事,一味地轻信小人伊阿古的谗言,而亲手杀死了自己心爱的:妻子苔丝狄蒙娜。当事情真相大白之后,奥赛罗终于明白是自己冤枉了:妻子,后悔不已,最终以自杀来向妻了谢罪。这当然是艺术而不是现实生活,但谁也不能否认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这样的悲剧。
即使是今天的社会,也还在不断发生着同样的悲剧。有许多夫妻不和,是因为…-方偏听偏信,不冷静思考,脑袋一热,便感情用事,最终酿成悲剧,而后又追悔莫及。
正常的人遇到不痛快的事,都难免要发点脾气。更何况是一种慢慢浸入迷茫中的人呢?喜怒哀乐,本是人之常情,无可非议。但如果不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感情,盛怒之下,容易做出傻事、蠢事,做出过后连自己都后悔的事。有时一件再平常不过的小事,就能将你气的生一场大病,更为严重的是,如果你一时想不开,可能还会气出一条命来。
俗话说:“一碗饭填不饱肚子,一一口气能把人撑死。”动怒不管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一旦发生,对他人造成伤害,那你的罪过就是不可饶恕的。因此,我们有必要时时劝诫自己。一首《不气歌》对你来说也许再合适不过:“不要烦,莫要恼,烦恼多,易衰老;人间事物难得全,计较得失添烦恼。活到老,学到老,进取不分老和少;积极处世解矛盾,竞争奋斗得荣耀。人的一生坎坷多,难防祸福难测风,嫉恨报复存疑心,思绪不宁自煎熬。与人和,与人善,诚待人,宽人过,开朗宽容好处多,得失恩怨不计较,谦让克制是美德,知足则常乐,和谐就幸福。他人犯我我不气,一旦生气中他计,气出病来身无力,气出病来实可惧,及时反省可弥补,心平气和则益体。人不快活痛苫多,乐观豁达疾病消,人胸窄小杂症扰,快乐永远伴随你,修心善性塑个性,防病治病健身心。”因此,一个人若想生活的幸福,不仅要学会制“怒”,还要将“怒”从生活中化解掉,只有怒在人间蒸发了,我们的生活才会一天比一天快乐。
感情用事表现在多方面。在工作上,特别是一些做政治工作和做人事工作的人,更容易犯这个毛病。他们喜欢凭主观、凭自己的直觉去判断、处理问题,而不是理智、冷静地去分析,然后找解决的办法。在学习上有时也容易犯感情用事这个毛病,特别是在考试过程中,有的学生由于紧张,头脑不冷静,考虑往往欠周全,感情一一上来便像脱缰的野马,实际上与正确的答案相差甚远。
所以,我们说遇事,不管遇的是大事还是小事,千万要冷静,切不可感情用事。实际上,遇事冷静地考虑一下,可能会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比如,当你的朋友因为某个问题与你争吵起来,你可能很有理由,但你的朋友却不讲理,且对你步步相逼,这时你很可能压抑不住自己,想动手。如果这时你强制自己冷静一下,控制住自己的感情,或是暂时避开一会儿(这绝不是你弱的表现),等对方也平静下来,再与他讲道理,那么你既可以不失去这个朋友,而且还可以表现出你的大度。相反,假如你控制不住自己,对朋友大打出手,失去朋友不说,还可能酿成恶果,得不偿失。
人的感情是很复杂的,而且并非很容易就能掌握,这就更需要我们用理智来控制感情,把握感情的流向。感情是流动的,但有时候让它安详宁静·会儿也是很必要的。让感情平静下来,在宁静中回味一下,思索一下,只有这样你才不至于在人生的路上枉自宣泄。因为情感作为一种超自然能量,它既有源且有限,比如你超越理智无限度宣泄,不懂得控制自己,那么你的感情早晚也会枯竭而变成一个缺乏感情的人,那时你后悔也晚了。
任何一个正常的健康人,有时生生气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他能够把握分寸,不致失去理智。他会为了一些长久的利益而对眼前的鸡皮蒜皮不加计较。他可能有时会发脾气,但决不会因为在某一商店未买到想买的东西这类小事大发雷霆。
正如一位诗人所说:忧伤来了又去了,唯我内心的平静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