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只要善于“借物”,你的人脉网能够为你提供足够的资源和力量。你所交往的人们,包括你的亲人和朋友,都是你潜在的资源和能量。
有心人大都精通借助他人的智慧和力量来达成自己的目的;而不善用心的人只知道凭借一己之力,纵是废寝忘食、竭尽全力,也只能守住自己一方小小的地盘。历史上,那些雄才大略、富藏心机的人,无一不是将借人智慧和力量发挥到极致的智者。
三国时期,袁绍死后,朝政由妻子刘氏及谋士审配、逢幻操纵,他们立三子袁尚为大司马将军,统领冀、青、幽、并四州之地。袁绍长子袁谭对此深为不满,要和袁尚争夺天下。恰在此时,曹操进攻黎阳,袁谭大败,只好向袁尚求援,而袁尚只拨五千兵马相助,在半路上却被曹军全部截杀。此后,袁尚不再增派援军,意欲借曹操之手除掉袁谭。
袁谭大怒,便欲投奔曹操,消息传到冀州,袁尚担心其兄投降曹操后并力来攻,便亲自率领大军前去黎阳增援,袁谭闻讯大喜,打消了投降的念头。不久,袁熙、高干也领兵前来,四支兵马并在一处,但仍然不是曹操的对手。袁氏兄弟与高干弃城逃走,退人冀州坚守。
曹操连日攻打冀州,一时难以奏效,这时,谋士郭嘉向曹操献“隔岸观火”之计,说:“袁绍废长立幼,而袁谭、袁尚势力相当,各树党羽,互相争斗,如果进攻太急,他们就会团结起来顽强抵抗;如果暂缓攻击,他们之间就会相互争斗火并,我们不如举兵南下,作出南征刘表的姿态,等待其内部发生变乱。”曹操认为很有道理,便亲率大军向荆州进兵。
事情果然不出郭嘉所料,曹操撤军后不久,袁谭与袁尚大动干戈,袁谭敌不过袁尚,便向曹操求救,曹操乘机挥军北上,首先打败袁尚、袁熙,后又消灭了袁谭和高干,从而一举平定了河北。
这样,曹操不费一兵一卒,巧用“隔岸观火”的计谋,除掉了袁氏兄弟,坐收渔利。乱世时代,有野心大志者无不图谋借助他人的智慧和力量,成就自己的事业,上面的这个故事将这一点演绎得极为精彩,我们再来看一个故事。
一天,一个小男孩在他的玩具沙箱里玩耍,沙箱里有他的一些玩具:小汽车、敞篷货车、塑料小桶和一把塑料铲子。在松软的沙堆上修筑公路和隧道时,他在沙箱的中部发现了一块巨大的岩石。
小家伙开始挖掘岩石周围的沙子,很快岩石便被他连推带滚弄到了沙箱的边缘。不过,这时他才发现,他无法把岩石向上滚动,翻过沙箱边墙。小男孩下定决心,一次又一次向岩石发起冲击,可是每当他刚刚觉得取得了一些进展的时候,岩石便滚落下来,重新掉进沙箱里。最后,他伤心地哭起来。
整个过程,男孩的父亲在屋子里看得一清二楚,他来到男孩的面前,说道:“儿子,你为什么不用上所有的力量呢?”垂头丧气的小男孩抽泣着说:“我已经尽了全力了,我用尽了所有的力量!”“不对,儿子,”父亲亲切地纠正道,“你并没有用尽所有力量,你还没有清求我的帮助。”说完,父亲弯下腰,抱起岩石,把岩石搬出了沙箱。
当今时代,竞争激烈,正是有志者大显身手的最好机会,当然也是充分发挥他人智慧和力量的最好时候。这就需要我们有宽广的胸怀,做到知人善用、任人唯贤,要做到求贤不求全,邀请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善于刊用有特殊专才的人士,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