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我们时常会感到疲惫,那么,怎样在现实生活和交际中保持冷静平和的心态呢?这就必须在平时注重修身养性,保持清醒的头脑,对人待事才会有更清醒的认识。
《菜根谭》上说:“忙处不乱性,须闲处心神养得清;死时不动心,须生时事物看得破”。这告诉人们,在忙碌的时候不要乱了自己的本性,就需要平时的修心养神;即便是面对死亡也毫不畏惧,这就必须在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看清事物的真相和规律。君子时常以平常的心态等待命运的安排,但绝对不是安以天命,不做任何努力,而是用平静的心态去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一切,在修养自身的同时,保持一颗冷静平和的心。
《三国演义》中记载:司马懿率领十五万魏军直奔西城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缺兵少将,手下没有真正能够打硬仗的人,况且只有五千兵马,与司马懿力量悬殊太大。士兵们听说司马懿亲率大军蜂拥而来,都惊慌的不得了,马上禀报诸葛亮。诸葛亮登楼一望,对众人说:“大家不必惊慌,我略用计策,即可使司马老贼退兵。”于是他命几个百姓打开城门,打扫街道,自己则在城楼上抚琴而奏,琴韵之声不绝于耳。司马懿被诸葛亮的举动弄得一头雾水,竟然不敢冒进,主动撤兵了。
这就是著名的“空城计”,如果不是诸葛亮遇事不慌乱,换作旁人,取西城对于司马懿来说就犹如探囊取物了。当然这只是个例,但却告诉了我们遇事不慌乱、保持冷静心态的重要性,这一点在为人处世中也同样重要。
老李是一家出租车公司的老板,他准备开除最近不服从管理的小王。但是小王不服,不顾大家的劝阻,冲进老李的办公室,指着老李的鼻子大骂。老李没有抬头看他,—直坐着看报纸,小王见对方不搭理就越骂越凶。门外的同事们看到这样的情景,都觉得老李肯定也要发脾气了。但是老李坐着一动不动,非常安详地翻着报纸,对小王的“狂轰滥炸”不理不睬。弄得小王心虚起来,后来有人问老李当时怎么忍得住的,老李笑了笑说:“对于那些无理取闹的人,就是要保持沉默,保持平静的心态,不去理睬他就行了。”
与人交往的时候,难免会遇到这种情况,这时唯有保持冷静、沉着,即使对方急不可耐,也就没有可乘之机。
所谓“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就是要求人们在瞬息万变、状况百出的大环境下都能坚持自己的操守,甘于寂寞和宁静,遇人遇事不慌乱,冷静沉着地对待。这样,在竞争激烈的社会,才能处之泰然、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