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59600000029

第29章 高尔基:我的文学父亲

我的童年时代只知道两位作家,一位是鲁迅,另一位就是高尔基。我的孤陋寡闻与年龄有关,但也与当时的那个时代有关,因为那本身就是一个孤陋寡闻的时代。在那个时代,文学领域里似乎只推举这两位巨人,甚至不惜把他们神化了。在他们的名字前面,总要慷慨地冠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之类头衔。这两位太阳型的作家,使其他的星辰都黯然失色了。所以,我的童年,只留下对这两位作家的记忆。我知道鲁迅是中国人,而高尔基是外国人。在我幼稚的想像中,他们更像是兄弟一般的关系,甚至其相貌都不无神似之处:瘦削的四方脸,平头短发,浓眉,犀利的眼神,尤其都有一撇浓密的八字胡。 他们的作品,对那个时代都起着圣经般的作用。现在想想,他们简直是那个时代的两位文学神父。但仅仅他们两人,已经使我内心的殿堂足够拥挤了。必须承认:我是因为对这两位偶像的崇拜而关注起文学的,甚而至于梦想成为一个作家。他们那双峰并秀的形象给了我童年以极大的影响。在那个时代,作家的地位似乎是因为他们精神上的存在而得到提高,以至令世人羡慕的。从主观上来说,如果我今天能算一个作家(可惜作家已不吃香了),完全来自于他们给予我最原始的教育,他们相当于我的文学父亲。即使我长大成人了,即使时代又使他们走下了神坛,由巨人而还原成凡人,但我仍应保持那种对父亲般的尊敬与感激。假如没有他们,我的人生将大有区别。至少我的童年,将彻底在无知中度过。文学原本就促人早熟,而他们又使文学更早地进入我的生活,我似乎是由童年就直接进入“我的大学”,一座文学课堂。

鲁迅的杂文与小说虽然深刻,但对于一个孩子的理解力而言,还是显得壁垒森严。比较而言,高尔基的灵魂纵然远在异国,但因为有其自传体三部曲的娓娓述说,似乎更为亲切。《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有多少中国孩子因之而了解到一位外国男孩成长的经历。说起来不好意思,我最初读的并非原书,而是一套黑白效果的同名连环画,但这已足够了,足够使我把书中的主人公当作自己异国的伙伴来看待。鲁迅的童年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虽然有个乡下伙伴叫闰土的,还曾划船去看社戏或偷蚕豆什么的,但总体的轨迹很单纯。高尔基的童年则苦难而又传奇:进鞋店当小伙计、给绘图师当学徒、逃课、在伏尔加河轮船上做厨师的小工、借着烛光偷偷读书……这是一些离我很遥远的事物,但更容易使一位循规蹈矩的学童想入非非。通过那一系列朴素而又新鲜的画面,我进入别人的童年,而别人的童年又开始影响我,我过早地体会到某种隐秘的忧伤与快乐。有时候,一部书就能帮助一颗混沌的心灵认识到:世界是如此之大,每个人的命运又是如此悬殊。在我的心目中,高尔基既是一位巨人(当时社会的评价),又是平凡的孩子,跟我的同龄人一样,伴随我成长=并且不断把成长过程中的喜怒哀乐告诉我。他是一位能让别人共享其喜怒哀乐的伟大的孩子。他因之而成为我在这个世界上既不相识,而又最了解的一个人。一个熟悉的陌生人。应该说我的童年至少有那么一小部分生活在别人的童年里,生活在遥远而陈旧的伏尔加河流域,跟一位流浪的俄罗斯小男孩共呼吸——这多多少少给我胆怯而平淡的童年增加了一点点冒险的乐趣。

大约十年以后,我果然成为一个文学青年,大约十年以后,我也进入了“我的大学”,只是这是一所与高尔基的“大学”迥然有别的常规化大学,念的是中文系。时代变了,高尔基这个名字,反而很少有人提起了。在思想解放的时代,那么多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师挣脱禁锢重现了——就像不约而同在一夜间获得了新生。譬如对高尔基的祖国,我们知道除高尔基之外,原来还有勃洛克、阿赫玛托娃、帕斯捷尔纳克、曼德尔施塔姆、茨维塔耶娃、索尔仁尼琴……对那么多新面孔还认识不过来呢,也就淡忘了高尔基这张老面孔。更主要的是,人们仿佛对于文学家乃至文学本身也有了重新认识。在重新界定的殿堂里,高尔基似乎处于一个被罢黜的尴尬的位置。至少在书店里,他的著作不像以往那么醒目了,快被形形色色的新版名家名著淹没了。在我之后的下一代中国人,恐怕很少有谁读过《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或深受其感动了。

大学毕业,我从外省流浪到北京。居京大不易,薪水菲薄,只够在郊区租一间农民房栖身,我白天骑车去上班,晚上则闭门读书、写作,但深刻地感到自己是从象牙之塔回到人间,命运对我生活的安排恰恰与高尔基颠倒,先有“我的大学”,然后才有“在人间”。或者说,走出菁菁校园之后,我才真正地进入了“我的大学”——一所高尔基式的充满人间烟火的大学。仿佛为了求得心灵的安慰,又像为了汲取某种力量,我居然从旧书堆里重新翻检出来那本纸张已泛黄的《我的大学》:“于是我就到了这座有一半鞑靼人住的城市。我住在一所平房的一个狭窄的小房间里。这所房子孤单单地坐落在小土岗上,在一条很窄的、破破烂烂的街道尽头。房子的一面墙紧挨着一片失过火的空场。空地上长满茂密的杂草;在苦艾、牛蒡、马蓼的杂草丛中和接骨木灌木林里隆起一片砖瓦建筑的废墟。废墟底下有一个宽敞的地下室,无家可归的野狗集在这里,也慢慢在这里死去。这座地下室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里,它也是我的一所大学。”由于生活经历的相似,高尔基离我更近了。或者说,是生活本身,帮助我不断地理解着高尔基,理解着那个年轻流浪汉的奋斗史。并且自我安慰:许多人(譬如高尔基)都是这么走过来的,由黯淡的现实走向光明的前途。后来我租房的那个村落面临拆迁,房东催促我紧急搬离,说一星期后推土机就要开来了。我四处打听,而又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住所,心情太郁闷了,就坐在旁边的工地上抽烟,我永远记得那个死亡一样的黄昏,工人们都下班了,只有一排排水泥桩静静地陪伴着我。我为生活的无情感到无力。我为世界的空旷而感到空虚。鬼使神差,眼前仿佛又出现了高尔基的影子,出现了《我的大学》里的一幅画面:年轻的流浪汉在伏尔加河畔一艘翻晒的舢舨下过夜。我想,那至少是一种值得仿效的精神。于是,内心的悲哀演变成某种悲壮,自身面临的困境也散发出淡淡的诗意。我要求自己相信,未来的某一天,我也不会像高尔基描绘年轻时的落魄经历一样,回忆自己失败的青春和这个失败的黄昏的,伤口总会结疤,而伤疤像勋章一样值得胜利者炫耀。就这样假设着,血液里仿佛又灌输了新的力量。其实这种心路历程早已被高尔基在《我的大学》里描述过了:“我已经学会了幻想出非凡的惊险的事业,幻想建树伟大的业绩。在艰难的生活日子里,这种幻想给我的帮助是非常大的。这种艰难的日子真是太多了,我的幻想也随着越来越丰富了。我没有指望从外面得到帮助,也没寄希望于偶然的幸运。但是,在我的身上渐渐地养成一种顽强的意志,生活条件越是艰苦,我就觉得自己越是坚强,甚至越是聪明。我很早明白了人是在不断反抗周围的环境中锻炼出来的。”

我永远不会否认:高尔基是我童年的偶像,而且在我成年之后,他也从精神上拯救过我一次。不管他是怎样的一位作家,对于我个人都是极其重要的,没有哪位作家能对我的实际生活产生如此之大的影响。不管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地位如何(伟大抑或平庸),对于我都是有意义的。我为自己是他忠实读者而庆幸。我回忆着他(在别人逐渐将之忽略的时代),就像回忆自己精神上的父亲,哪怕他在世人眼里只是个凡人,但在儿子的心目中却是永远的英雄。我写这篇文章赞美他,哪怕仅仅出于私人感情。

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他给自己起的笔名叫“高尔基”(意指苦命人)。“高尔基”本是俄文的音译。童年的我,却一直无知地以为这位作家姓高呢(就像以为鲁迅不是姓周而是姓鲁一样)。但至今在我心目中,他仍然姓“高”,高大的意思,多么嘹亮的名字啊!

同类推荐
  • 诗歌:智慧的水珠

    诗歌:智慧的水珠

    本书就诗歌形式而言,探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抒情、意象、诗律等方面所呈现的智慧;就诗歌内容而言,探讨了中国古典诗歌在时间观、季节观、人生观、历史观、自然观、超自然观等方面所呈现的智慧。
  • 我这一生都比别人跑得慢

    我这一生都比别人跑得慢

    如果一定要用一个关键词来推荐这本《我这一生都比别人跑得慢》的话,那就只有一个词是最恰当的,有趣。但他的文章并非为了有趣而有趣,看似随意,极具调侃性,同时又不失深刻和睿智。他的文章,看似刻薄,其实话损心善;他的态度,看似玩世不恭,却在认真地誊写着他眼中的美好;他的第一本图书作品,看似文艺,实则骨子里勇敢坦率,不喜矫揉造作。
  • 冷眼看文坛:在学院于媒体之间

    冷眼看文坛:在学院于媒体之间

    本书是一本关于中国当代文坛批判的专著,部分章节已经在期刊发表过,涉及到当代热点文化现象探析、当代文学代表作家批评、当代文坛弊端批判、当代文学生产机制探讨、当代期刊观察、作家协会制度研究、网络文学批评等。
  • 唐宋八大家(第七卷)

    唐宋八大家(第七卷)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以写诗歌和散文为主的八位文学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人。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 晚风吹动一弯月

    晚风吹动一弯月

    书中收录的诗,尽量的求自然、朴实、通俗、易懂,不玩弄深奥,只当百姓,不拿官架子,不做假洋鬼子,不装神弄鬼,不吓人,也不食古不化。
热门推荐
  • 极品逃妃

    极品逃妃

    从小一直被灌输自由恋爱的苏雪,一梦醒来,发现来到了陌生的地方,头戴凤冠就要嫁人了,这让她实在难以接受,为此身为警察的她选择逃婚,只是与他结婚的人却不愿意轻易放开她的手,想逃?没那么容易!一直没有好好谈过恋爱的她,从来没想到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竟然会遇到一个可以一见钟情的男人,这世界很奇怪,但是苏雪却觉得,自己很幸运,虽然在这个世界少了很多乐趣,可有趣的生活也即将开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网游之无尽武林

    网游之无尽武林

    曾经的我们看过许多名家和无名家的武侠,无一例外的我们曾陶醉于其中。那些书中的神功绝学我们是不是曾经希望自己也会?那书中的侠客侠女奇人异兽是否在梦中曾与我们相会?有人说武侠就是成人童话,那就让我们再次回到这绚丽多姿的童话中去吧!--这是人生的一段经历,无论如何它带给过我们纯粹的快乐!
  • 掌上花开

    掌上花开

    《掌上花开》本书收录了宗利华的小小说作品,分为作品荟萃、作品评论、创作心得和创作年表四部分。作品立意深刻,构思巧妙,情节曲折,于质朴中见幽默,于调侃中见温情,于娓娓叙述中蕴含人生哲理,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厚体验和独特思考,对广大读者和写作者有着极其特殊的启悟意义。
  • 七宗罪之破晓

    七宗罪之破晓

    总之一句话,是咱们家破晓的成长之路啦~~~
  • 武功秘籍编辑部

    武功秘籍编辑部

    李木本来只想找一份兼职,阴差阳错之下进入了一个编辑部上班,但进去第一天他就傻眼了,这都是什么书?《罗汉拳1.0》?《小无相功加强版》?《降龙十八掌·改》?你特么在逗我?
  • 英雄联盟异界游

    英雄联盟异界游

    天才?升级多块?本斯文只需要召唤几个人物,就可以OK你了!宗门势力?多强大?在英雄联盟面前,就是渣渣!你能躲得过阿卡利的暗杀?还能躲过不祥之刃不成,一个不行,两个一起上,两个不行,英雄联盟,一起上!!!谈笑间飞灰湮灭!林思文的人生就是一点都不斯文。
  • 我可能遇到一了个假世界

    我可能遇到一了个假世界

    我希望能够把我想传达的东西都表达出来,也希望这是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另外是我对现实生活的吐槽也在其中。
  • 大风歌南宋江湖风云

    大风歌南宋江湖风云

    凤随风自幼随母亲凤双飞在小城蕲州长大成人,卷入江湖之后才发现自己身世迷离,竟乃卖国奸贼秦桧之孙;而且凤双飞更系辽国亡国公主耶律凤,身负复国重任。岳飞孙女岳燕化名云飞燕,亦同父亲岳霆(云惊雷)隐居蕲州,与凤随风相识、相知、相恋,爱恨情仇何去何从?完颜玉奉父亲金兀术之命,化名白如玉,携手凤双飞创立灵蛇教,并与年轻时的法海春风一度育下私生女白素贞。白素贞成年后,在江湖中结识法海大弟子许仙,情海生波却遭到法海从中阻隔。儿女情长,情归何处?峰烟再起,报国无门!风卷尘沙,长歌当哭。一部融合真实历史、传说故事、武侠江湖的历史武侠传奇。比《郎邪榜》更为厚重精彩。
  • 再不做杀手

    再不做杀手

    异能的世界,身为一个普通人该如何生存?血冷的,早已腐朽。心黑的,已成枯骨。董哲笑言:挣命而已
  • 神衍师

    神衍师

    一个二十一世纪的九流厨子,在得知自己没多少时间活头的时候,一次决定,却让他的人生峰回路转,从此踏上一条令人匪夷所思的征程。在这个漫天神佛的世界里,有人给他说:我这是逆天丹,吃一颗就能令不能修行的废体踏上修行之路,你有吗?我没有,我有逆天包子一笼,色香味俱全。我这是神衍兵器戮神枪,戮神斩魔如切菜剁瓜,你有吗?我没有,我有神衍手枪一把,威力强大且携带方便。我有奉仙醉神佳酿,对修行大有益处,可遇不可求,你有吗?嗯?这位道友,你手上的可是醉梦仙霖?对,就是那一醉可敌三年修行的醉梦仙霖!哦,道友,那是小弟很久以前的作品,登不上大雅之堂,小弟这有一醉可敌三十年修行的醉梦仙霖一壶,可赠与道友,只求道友快快让路,在下忙着拯救世界,没时间给你废话啊!这是一个关于神衍师的故事,有法宝仙丹,有快意恩仇,有美女,有御姐,也有萝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