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PIU成因的探讨上,相关研究大致可分为两个方向:一是从互联网角度分析可能造成PIU的原因,比如互联网服务类型、互联网的匿名性、便利性、逃避现实性、可控制性等;二是从用户角度探讨哪些心理行为变量可能使其容易沉溺于互联网,比如抑郁、孤独、个性因素等。本节主要从互联网角度探讨网络功能使用及其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关系。
一、网络功能使用
(一)网络功能使用简介
在工作和学习方面,互联网有诸多功能使用,如收集信息、发送邮件、上传信息、参与特定兴趣的交流团体等。Hamburger和Ben-Artzi区分了三种类型的互联网服务:社交服务,包括聊天、讨论组和查询别人的地址;信息服务,包括与工作和学习相关的信息;娱乐服务,包括上网冲浪和性网站。Hill和Argyle区分了四种类型的互联网服务:与工作有关的服务,包括为在工作和学习中使用电子邮件、与工作有关信息的搜索及电子公告栏的使用;社交服务,包括出于社交目的使用电子邮件、与学习有关的或一般性的信息搜索及随机的网上冲浪;家庭服务,包括网上购物、网上银行使用、性网站;娱乐服务,包括网上聊天、网络游戏。Leung区分了五种互联网服务:市场定向服务,包括网上银行使用、投资,网上预定、预购业务,财经新闻等;信息定向服务,包括在线报纸、杂志、体育新闻、生活信息;社交定向服务,包括在线讨论、游戏、电子公告栏、软件交易;沟通定向服务,包括网上冲浪、电子邮件、ICQ聊天;实用定向服务,包括电子图书馆资料查阅、网上教育资源。国内学者也对此进行了探讨,雷雳等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4年7月发布的《第1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用户经常使用的网络服务/功能”的内容,提出互联网服务内容主要包括社交、娱乐、信息和交易四大类。其中信息服务包括浏览网页、搜索引擎等;交易服务包括网络购物、短信服务等;娱乐服务包括网络游戏、多媒体娱乐等;社交服务包括聊天室、QQ、BBS论坛等。
(二)网络功能使用内容的确定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7年1月发布的《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网民经常使用的网络服务/功能”内容,采用从“1很少使用”到“5经常使用”的5点记分编制问卷,由于主要关心的是网民常使用的网络功能,故删除均值在2以下的题目,最后问卷共包含17道题目。对数据进行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表明适合作探索性因素分析。有效样本的总数据库经过随机排序后,前50%的样本用于探索性因素分析,后50%的样本用于验证性因素分析。前50%有效样本的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采用主成分分析,经正交旋转后发现特征值大于1的有4个,解释率为49.36%从表中可以看出,问卷获得四个因素,所有项目与所属因素的负荷值为0.42~0.76.
析。由于X 2、df易受样本容量的影响,而此次调查的样本容量较大,所以不将X2/df作为本研究的拟合指数。综合Hu、Bentler新近提出的2-指数准则将SRMR、RMSEA、NFI、NNFI、CFI作为研究的拟合指数。各项拟合指数显示,SRMR=0.061,NFI=0.89,NNFI=0.90,CFI=0.92,RMSEA=0.073,表明问卷的结构效度较好。研究中各维度的α系数分别为0.547、0.697、0.674、0.560,总问卷的α系数为0.813.四个因素分别命名为宣泄功能、求知功能、消遣功能、交流功能。宣泄功能包括收发邮件、论坛/BBS/讨论组、网络游戏、博客(Blog,网络日志);求知功能包括浏览新闻、搜索引擎、获取信息(产品服务查询、工作信息查询、医疗健康服务查询、政府信息查询等)、电子杂志、网络教育;消遣功能包括在线影视收看及下载(在线电视)、即时通信、在线音乐收听及下载(在线广播)、文件上传下载(不包含音乐、影视下载);交流功能包括网上校友录、网络聊天室、个人主页空间等。
二、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与网络功能的关系
研究者探讨了互联网服务偏好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结果表明,互联网社交、互联网娱乐和互联网交易服务偏好对PIU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互联网信息服务偏好对PIU没有显著影响。这就表明网络成瘾可能与不同的互联网功能使用有关,使用者持续使用某种互联网功能更容易沉迷于网络,进而形成网络成瘾。下面就将探讨网络功能使用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一)网络成瘾总分及各维度和网络功能使用的相关
为了更好地确定网络成瘾总分及网络成瘾各维度与各种网络功能使用间是否存在密切关系,对这些变量进行了相关分析。
强迫性上网、戒断反应、耐受性、人际与健康问题、时间管理问题维度及网络成瘾总分与宣泄功能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p<0.01);强迫性上网、戒断反应、耐受性、时间管理问题维度及网络成瘾总分与消遣功能、交流功能也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p<0.01),人际与健康问题维度与消遣功能、交流功能的正相关不显著;求知功能跟人际与健康问题维度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
从网络成瘾总分及网络成瘾各维度与网络功能使用的关系来看,强迫性上网、戒断反应、耐受性、人际与健康问题、时间管理问题维度及网络成瘾总分与宣泄功能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强迫性上网、戒断反应、耐受性、时间管理问题维度及网络成瘾总分与消遣功能、交流功能也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求知功能跟人际与健康问题维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宣泄功能(尤其是网络游戏)、消遣功能和交流功能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个不同于现实生活的虚拟世界,当大学生在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之间不知所措时,他们就利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来宣泄心中的不满与失落,进而沉迷于网络。消遣和交流功能是通过网络进行的娱乐和放松、与外界进行沟通和交往的方式,这些功能的使用并不会带来更多的人际与健康问题,所以消遣和交流功能与人际和健康问题的相关不显著。而求知功能更具有目的性,可以说是学习的辅助工具,不容易导致大学生卷入人际与健康问题,所以求知功能跟人际与健康问题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二)网络功能使用对网络成瘾的逐步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检验网络功能使用、性别对网络成瘾的影响,进行了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宣泄功能、求知功能、性别、消遣功能对网络成瘾的回归非常显著,其中宣泄功能和消遣功能的标准化系数为正,而求知功能和性别的标准化系数为负。宣泄功能、求知功能、性别、消遣功能对网络成瘾的贡献显著。
从网络成瘾的主要预测变量来看,宣泄功能和消遣功能是网络成瘾的主要预测指标。网络成瘾的发生可能是由于个体想逃避某种不良感觉(如无助感、抑郁和焦虑)和获取某种需要。而宣泄功能主要包括网络游戏、博客、论坛/BBS/讨论组等,这些功能更具有交互性、互动性,为使用者提供了一个交际的平台,特别是对于那些逃避者、自卑者、孤僻者,他们能够获得来自网络的认同,开放原本封闭的心灵,进而在网上寻找慰藉,使得网络成瘾症状产生。而网络成瘾又加重了包括抑郁、焦虑、睡眠障碍等情绪和心理问题。消遣功能包括在线影视收看及下载(在线电视)、即时通信、在线音乐收听及下载(在线广播)等,这些功能能够给大学生带来极大的满足感和愉悦感,从而更加有力地推动使用者更多的投入。使用者体验到这些活动本身带来的愉悦感和满足感,这种愉悦感和满足感又会驱动使用者更多地使用互联网的这些功能,这种行为本身将成为目的,从而形成习惯性的成瘾行为。求知功能对网络成瘾的贡献显著,但其标准化系数为负。这说明这些方面的升高会导致网络成瘾水平的降低,也可以说,求知功能不是导致网络成瘾程度提高的因素。求知功能主要包括浏览新闻、获取信息、网络教育等,这些功能为大学生提供了学习和发展自我的机会。大学生能够从现实角度出发,理性地使用这些功能,功能本身为使用者带来的愉悦感和满足感有限,所以不容易使大学生上瘾。
(三)男、女学生网络功能使用对网络成瘾的分别回归分析
由于性别是网络成瘾的主要预测变量,因此特别将男、女生的网络功能使用对网络成瘾分别进行回归分析,以便进行回归模式的性别差异比较。
从贡献不显著的因素来看,男女之间存在差异。男生的消遣功能对网络成瘾的贡献不显著;女生的交流功能对网络成瘾的贡献不显著。对男、女生网络成瘾贡献都显著的有宣泄功能、求知功能。在有显著贡献的因素上,男女之间存在差异,除上面两个变量外,对男生网络成瘾贡献显著的因素还有交流功能,而对女生网络成瘾贡献显著的因素还有消遣功能。
从男、女生网络成瘾的分别回归分析可以看出如下特点:首先,宣泄功能对男、女生的网络成瘾贡献都是正值,且都很显著,说明宣泄功能是导致男、女生网络成瘾的共同因素,具有共性特征。其次,对男生来说,求知功能对网络成瘾的贡献显著,但其标准化系数为负,说明男生使用求知功能越多,越不容易产生网络成瘾;交流功能对网络成瘾的贡献显著,而且标准化系数为正,说明交流功能是导致男生网络成瘾的因素。对女生来说,宣泄功能、求知功能和消遣功能对网络成瘾的贡献显著,宣泄功能和消遣功能的标准化系数为正,求知功能的标准化系数为负,这说明女生使用宣泄功能和消遣功能越多,越容易产生网络成瘾;女生使用求知功能越多,越不容易产生网络成瘾。这可能与女生更加感性、情绪化,更容易受情绪影响,需要宣泄来调节不良情绪有关。最后,求知功能对男、女生网络成瘾的贡献显著,但其标准化系数均为负值,说明求知功能的使用有助于减少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
?§§第十二章 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与个体因素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