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56100000002

第2章 本书的研究思路

沿着系统论开辟的方向研究复杂现象,我们可能设想的一条途径就是,将复杂现象按其复杂性程度来划分层次,由简到繁,逐层解决。然而,这种划分一开始就会涉及到划分的标准问题,即我们根据什么作为尺度来界定简单系统和复杂系统呢?并能据此对复杂现象做出逐层分解呢?更进一步地,层次性是否是世界必然的基本逻辑结构?并且它是怎样的一种逻辑结构?严格意义上的层次性之逻辑判据是什么?它与我们所熟知的形式逻辑和矛盾辩证法是怎样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至少完成两项工作,首先从逻辑上证明世界本原地即具有层次性结构,然后,用逻辑方法详细揭示这种层次结构的规律。第一项工作实际上就是要调整传统逻辑学一贯采取的研究方向,使之不只是针对实体的总体作类演算,而且必须同时给出世界具有本原的关系整体性及其层次构造性,故这一工作大致可称作为“调整性的深入研究”。经过这种研究方向的调整,使我们的逻辑研究不只局限在世界作为实体的一方面上,而同时顾及到世界作为关系的另一方面上,并且恰恰就在实体与关系的二重性结合上。第二项工作实际上是对被传统逻辑学和哲学所忽视的世界之作为关系整体的层次性作补充性的研究,故也大致可以称作为“补充性的深入研究”。其主要目标是揭示层次构成和层次过渡中的规律,使我们对关系整体的了解达到如同形式逻辑和形而上学对实体总体性的了解一样的水平。“调整性研究”和“补充性研究”这两项工作,就是本书所要展开的主要研究思路。这两个研究相对于我们今天现有的基础理论研究立场和现状而言,已显得如此突出和紧迫,因此,我建议也可称之为逻辑研究领域里的“两个强调”,即“强调要调整我们的逻辑研究立场”和“强调要补充对关系整体的层次性构造作直接的逻辑研究”。

“调整性研究”所针对的是研究立场问题,是以什么为我们的根本研究对象和研究出发点的问题。具体而言,是实体还是关系?是总体还是整体?是多元性还是多层性?是客观还是主观?或者是实体与关系、总体与整体、元与层、主与客等的二重性结合?显然,这一问题以我们今天所处的思想史位置而言,早已不是什么新问题,而是一个自康德以来的大多数思想家早已明确回答过的问题,并且都基本上抱定以主与客、实体与关系、总体与整体、状态与过程等的二重性结合为出发点。但是,本书将继续表明,这些前辈们的回答仍是不彻底不充分的,总是受到形式逻辑和传统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思想背景的支配性影响,未能赋予层次性以应有的逻辑地位,因而也就未能从逻辑上给出他们的答案的必然性证明。即便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辩证法也同样如此。也正因为他们对研究立场的调整不够彻底,才导致至今仍无人能宣称从逻辑学角度,对世界的层次性作过充分自觉的专门研究。一项完整的“调整性研究”,显然至少要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对现有的诸种研究立场作系统的批判总结,另一个则是必须重新确立一个立场。这“一破一立”将是贯穿本书中的一条线索。

“补充性研究”是以确立“调整性研究”为前提的,只有我们通过调整研究立场,方能真正看到另一片曾一直被传统逻辑学所遗忘、所掩盖、所歪曲的天地。在本书里,“补充性研究”也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对世界的本原的关系性、整体性、层次性等作纯粹的逻辑研究;其二是在前一项对关系、整体和层次的充分了解基础上,来重新考查并发展我们的传统逻辑学。显然,第一方面的研究是本书的一个重点。

层次的观念,其实是一个自古就有,甚至人人具备的观念,哲学史上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对矿物、植物、动物和人的自然阶梯的划分,甚至更早。此外,生物分类学、进化论、类型论、元哲学和元语言等的元理论以及辩证法、系统论等,都体现了一种在逻辑上具有层次性的基本框架。即便我们每个人的日常思维,也时时体现出层次性的尺度,譬如我们了解身边的某一个人时,就往往不只是单纯地评价他是“好人”或者“坏人”,而是首先判定他的“水平”怎么样,“境界”高不高。这表明,层次性是我们每个人的思维中所内在的一个根本尺度。遗憾的是,我们的逻辑学和哲学很少对层次性这个如此普遍、如此根本的尺度进行一般性的专门研究。虽然我们发现,思想史上的怀疑论、诡辩论、神秘主义、直觉主义、辩证法以及现象学等,都或多或少与此有关,但作为一项纯粹的逻辑研究而言,我们的逻辑学对层次性了解得太少了,甚至仍然可以说是空白。不难了解,层次性与关系整体性其实是一致的,层次性是整体性的结构形式,是整体自身与自身的关系。因此,我们对层次性进行逻辑研究,实际上就是了解人自身与自身,理论自身与自身,世界自身与自身的关系,也就是了解人的进化性、历史的阶段性、理论的递进性和世界的演化性等,而这些正是我们这个时代诸多困惑的所在。像科学进步问题、历史进程问题、个体的心理发育问题、生态的平衡问题、物种的分类和进化问题、克隆人与人的关系问题、外星生命问题、文化对抗与交融问题,等等,从根本上看都包含了同一个问题,即事物自身与自身的层次性之逻辑序列问题。

本书提议,我们可以统称传统的逻辑学为“真值逻辑”,因为传统逻辑学(包括黑格尔辩证法在内)根本地都以“真”或“真理”为主题,都以假定事物的实体性存在为前提(可集中地表现为形式逻辑学里的“语言图像论”和“外延性论题”),所揭示的是世界作为实体、总体和类演算的一面。相应地,我们称专门研究世界作为关系整体的层次性、构造性、过渡性、演化性和意义性等另一方面的逻辑学为“境界逻辑”。因此,本书实际上就是要完成这样几项具体的工作:首先,要对传统的单纯的只考虑真假对错问题的真值逻辑及其实体观的哲学背景作系统性的批判,从而显示出世界本原的具有的另一个逻辑尺度:层次境界。接着,我们将对层次性展开纯粹的逻辑研究,即初步探讨有关境界逻辑的问题。然后,将真值逻辑与境界逻辑二重性地结合起来,建立起一种广义统一的逻辑学———相关逻辑学,或者说相关辩证法。相关辩证法是对矛盾辩证法的修正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今天的逻辑界正在热切盼望的自然语言逻辑学。再后,我们将发展出与相关逻辑相一致的二重论哲学。最后,将运用二重论对几个意义重大的应用课题进行示范性的初步研究。

真值逻辑以设立主-客对立为前提。容易看出,只有设立了这种对立,才会有主-客是否统一和如何统一的问题,也才会有真与不真或符与不符的问题,因而也才会有以“真”为主题的真值逻辑。主-客的对立从根本上看也就是二元论,是假定世界仅仅作为实体性存在的实体观。当我们取消这种对立,把主-客看作一个统一体时,认识与对象或者理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也就退居其次,此时突现出来的,就是这个主-客统一体的自身与自身的关系问题,即它如何演化发展的问题。可见,我们近现代的哲学和逻辑学曾关心过且正关心着的问题,可以从根本上概括为两个最基本的问题:一个是主-客作为实体性的二元对立,是否统一且如何统一的问题;另一个是主-客作为统一体,如何发展、演化和过渡的问题。借用黑格尔的观点,第一个问题也就是认识论是否与逻辑相统一的问题,第二个问题则是历史是否与逻辑相统一的问题。黑格尔对这两个问题都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并且试图建立起一个能同时实现这两种统一的辩证逻辑体系,尽管并不那么成功。我们知道,近现代的哲学主流思想中,大多都以主-客统一为立论基础或者目标。这就表明,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心课题,已不是如何求“真”的问题,不是面对一定的外在对象如何获得相应认识并对之实施控制的问题,而早已是如何认识人自身,如何处理理论与理论、世界与世界的关系问题。明确了这一点后,我们将很清楚地看到,当代逻辑学和哲学中的研究重点在逐步转移,即由片面地求“真”,转向同时对“真”本身进行“境界”定位;从单纯地考察主-客是否统一和如何统一,转向进一步关注主-客统一体的演化发展。

同类推荐
  • 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纵横家与合纵连横》纵横家指春秋战国时期从事合纵或连横外、交运动的政治家、外交家及军事家。纵横最初只是表方向的概念,南北向称为“纵”,东西向称为“横”。到战国时期,演变成政治概念,当时割据纷争,王权不能稳固统一,需要在国力富足的基础上利用联合、排斥、威逼、利诱或辅以兵法不战而胜,或以较少的损失获得最大的收益。于是,熟悉政治形势,善于辞令和权术,充分利用智谋。思想、手段、策略处理国与国之间问题的纵横家就应时而生。《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纵横家与合纵连横》适合大众读物。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论语)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论语)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哈佛哲学课

    哈佛哲学课

    本书将告诉你如何处理人生中的重大问题,包括揭示人性弱点、面对死亡问题、应对职业更换、处理恋爱及婚姻关系、寻求生命的意义或目的等。
  • 平民之道

    平民之道

    本书讲解了《道德经》的前26章,每一章包括原文、释文两部分,讲述了做人的道理。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的根本之处,在于它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方式,马可是主义哲学扬弃了对于经验概念的这两种抽象规定,把它改造为能动性与受动性相统一的实践概念,并与它作为寄出去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使唯物主义获得了现代的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的物质实践活动原则,就是一种唯物主义的现实的能动性原则。
热门推荐
  • 长河秋月:宗孝祖古典诗词集

    长河秋月:宗孝祖古典诗词集

    《长河秋月》共十五卷,每卷都有着明鲜的个性特色。如第一卷中的《忆旧游?咏四大名楼之蓬莱阁》,诗中表象上深印出历史意识,又深入到生命与生存的肌理,在诗意的层面上达到了一种较高的境界。这些诗句在抵达美感的同时又超越美感,其审美视角在观照生活现象时,又彰显着
  • 唯愿与你到日暮

    唯愿与你到日暮

    缘分是一种奇妙的东西,当他不经意来到你身边
  • 中国短篇小说年度佳作(2011)

    中国短篇小说年度佳作(2011)

    阅读2011年的短篇小说,经常能发现一些不太熟悉的名字,这是最令我欣喜的事情。短篇小说是最具文学性的小说样式。现代的短篇小说从“五四”写起,一直写到二十一世纪,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反复磨炼,应该说已经成为一个相当成熟的文体了。短篇小说代表了传统小说的审美形态,不会去迎合外在的变化。为了适应新的文学生产环境,许多文学样式不得不改头换面,但文学为了适应消费时代的改变,带来的并不是文学的新生,而是文学的泛化、矮化和俗化。优胜劣汰,旧的文学死亡了,会诞生一个新的文学形态,比如网络文学、手机文学。但我始终认为,文化和文学拒绝进化论。因此,能够将一种传统的文学形态保存完好,将是人类文明的幸事。
  • 梦境的世界

    梦境的世界

    让你走进一个个奇幻,复仇,暗黑故事的世界,美好,恐怖,黑暗,同情等等,每一个故事都能让你难忘!
  • 皇叔有礼

    皇叔有礼

    为了逃避皇帝的纠缠,她一气之下嫁给了之前逃婚不要的,鸡皮鹤发,人称四爷的皇帝他四叔,皇老伯。喂喂喂,本姑娘演戏的,你怎么当真了,四伯,哦不,四爷,你的手是不是放错了位置?特么还真娶,洞房花烛夜,大红盖头一掀,四伯?四爷?靠!这不是陪自己闯荡江湖,后来又突然不见的那个美男么?“笔墨伺候,姐要写休书!”她怒发冲冠,握紧拳头,最讨厌别人骗自己了。“本王不会休你的。”美男邪魅一笑。“姐要休你!”美男坐下一副懒散的样子:“抱都抱了,看也看了,亲也成了,凑合过呗。”人前,他矜贵高雅,丰姿神秀,谦和内敛,他妈的,人后才知道,他都是装的,真面目就是吊儿郎当,老不正经。
  • 千万别回头

    千万别回头

    因为一场车祸视频,将一个陌生男人拉入她的生活,从此后,她的生活一片狼藉,被出其不意的恐吓,被意料不到的谋杀,每天都在担惊受怕。当真相最终浮出水面,她的生活趋于平静,可是她的爱情要怎么办?她莫名的出现在他的生活中,一纸分析将他生活中暗藏的杀机揪出,迫不得已他护着她,陪着她,后来他越来越宠她,直至爱上她。可是童年的伤痛让她难以摆脱心灵的戒备,他又该如何打开?22岁的她和36岁的他,是命中注定还是自此陌路?
  • 拾夕

    拾夕

    故事讲述了一个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面对爱情,亲情,工作,世俗的经历,或许现实中的你就曾与他相识,或许你就曾与他擦肩,但他的故事却是能让每一个读者都有颇深的感触。。
  • 奈何志

    奈何志

    这是一个很暖的除妖师的故事,希望可以温暖到路过的你……改编自微博热门漫画《奈何志》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汉室再兴

    汉室再兴

    “谁能和曹操,袁绍一起逛青楼?”“刘为先?”“谁威震千里浩瀚草原,称天可汗?”“刘为先?”“谁是汉灵帝刘宏的叔叔?”“刘为先?”“刘为先谓谁?”二十一世纪最强特种兵,幼时东汉公认神童,年壮时手握重兵一方诸侯刘权,刘为先!且看我金戈铁马,醒握天下权,醉卧美人膝,看我与三国名人斗智斗勇,开创泱泱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