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54300000026

第26章 勤俭朴素催人奋进

父母要给孩子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平时父母应该少给孩子一些物质的享受,否则孩子就会误解,以为获得物质才是人生的快乐。心理学家约翰·罗斯蒙发现,当拿走孩子大部分玩具后,他们反而变得更会动脑筋,而且玩儿得也更有乐趣。这种减少孩子玩具的教育方式对孩子是十分有利的,可以帮助孩子思考和创造。

有些父母一味地要求孩子学习,其他一切事情都不要孩子去做,给孩子创造了特别优裕的物质条件和舒适的环境,对孩子的物质需求是有求必应。孩子生活在这样富足的环境里,自然不知道什么叫吃苦,什么叫简朴了。

我们认识一位老太太,有一次她谈到了一件令她十分迷惑的事。

下面是她的原话:我的孩子今年都30岁了。他去年回家来时,谈到他小时的往事时说,有一回他要买一副铁环玩儿,我都不肯买。言外之意,有些埋怨我吝啬。我听了后,心里很不是滋味。其实,我哪里是舍不得钱买铁环。我当时之所以不买,是怕惹祸。怕孩子们在玩儿的时候,相互争着玩儿,争吵起来时用铁环互相殴打。而我家邻居的一些孩子又特别喜欢打架,况且我的孩子又在他们之中是比较小的一个。我们听了那位老太太的话,感想很多。因为现在抱怨自己父母小气的孩子很多。同时我觉得那位老太太不买铁环的苦心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而且也没有什么需要自责的。孩子的抱怨,我们听见过很多,最常见的是抱怨小时候父母没有给他们做过什么新衣服,总是捡旧衣服穿。其实,捡旧衣穿,只要没有破烂,也并不是一定不好。而且这个问题还要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一方面,孩子捡旧衣穿,即父母把父兄的旧衣改小给孩子穿,父母固然是出于俭朴,这也是我国千百年来的俭朴传统。另一方面也出于当时的物质条件,当时部分家庭的环境不甚好,父母又哪能给孩子每年做什么新衣服呢?一个母亲能够让自己的孩子穿得整齐清洁就很不容易了。

况且任何一个父母都不可能,也不应该对孩子百依百顺,不权衡需要,不权衡利弊,孩子要什么就马上去买什么。这既对孩子没有好处,也不是教育孩子之道。孩子在外面玩耍,在学校里读书,发现别人有好玩儿、好看的东西,各种各样,数不胜数,就产生了兴趣,于是自己就想要,就要父母买,那会要多少钱?又会要多少地方来置放?即使有这样多的钱财,这样的房间,那孩子都去干这些事情去了,还有什么时间读书做功课?

而孩子一想到自己父母不肯买,就认为是父母吝啬。从对孩子的教育上来看,这其实是一个勤劳俭朴的问题。从某一点上来讲,暴露了过去我们对孩子勤俭方面的教育仍然不够,甚至相当不够。在孩子的今天,尤其是父母收入都得到了很大提高的今天,则更不是不够,而是完全被忽视或遗忘了。

其后果的严重性不难想象:

一个没有勤劳俭朴的习惯的孩子,不会懂得父母的钱来之不易,也必然不会爱惜自己的衣物、图书和玩具。当然,也就更不会爱惜国家和社会的公共财产。同时,一个没有俭朴习惯的孩子长大后,也不可能热爱工作。因为俭朴与勤劳是紧密相联的。很难想象一个不懂得爱惜东西、珍惜金钱的人会热爱工作,或愿意工作。当然,这种孩子也不会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因为只有懂得辛劳的人,才懂得一衣一食一物来之不易,也才懂得俭朴,在工作或事业中刻苦顽强。所以,在今天,我们要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开创未来的新人,我们就必须在生活中从小培养孩子勤劳俭朴的习惯。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孩子勤俭的习惯呢?

根据一些教育学家的研究,要培养和教育孩子勤劳俭朴,父母首先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1)并非凡是孩子看到的和喜爱的东西,就都必须成为他个人所有。

(2)孩子应该想到的不只是他自己,还应有家庭的其他成员。

不要满足孩子的每一个愿望和要求。

这三点相互联系,看起来很简单,有点像老生常谈。但也许正是因为它平淡无奇,常为许多父母所忽视。不少父母总是只要是孩子喜欢,就千方百计去满足,孩子要什么就给他什么。他们不但自己主动地让出自己应有的一份,还要求家庭中其他成员也都让出他们应有的一份,以博得孩子的欢心,以平息孩子的吵闹。

父母的想法和道理都很简单,孩子小,大人可以让一点。当然,这种动机和愿望也都是善良的,但是父母可能万万没有注意到,孩子的要求是无尽的,这样是不利于孩子发展的。试想,父母今天满足了孩子的这个要求,孩子就可能会觉得父母能够有求必应,于是他明天又可以提出另外的新的要求。父母今天可能设法满足孩子的这个不太合理的要求,而明天也许就无法满足他的那个欲望了。

这样,无意中惯纵了孩子,培养了孩子的自我中心和利己主义。日久天长,他们心中会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他们当然也就不会尊重别人和尊敬长辈了。而且稍不如意,便大哭大闹,攻击别人甚至父母。最后,在他们达不到目的或满足不了他们的愿望时,他们还可能由失望而转变为消沉。

因而,在有爷爷奶奶或兄弟姊妹的家庭里,父母应该有意识地教会每个孩子学会与家庭中其他成员合理地分享食物和衣服,学会使自己的要求与家庭中其他成员的需求相适应。并且经常教导孩子,让孩子知道和懂得,虽然家里只有一个孩子,但这丝毫不意味着他就是全家惟一有特权的成员,就是皇帝。

我们认识不少父母,尤其是一些善良的母亲,他们对待自己非常苛刻,常常是节衣缩食。好吃的让孩子吃个饱,自己不吃;好衣服让孩子穿,自己穿破的旧的。然而,孩子并不能理解父母的这番苦心,反而以为是家里有钱,养成一种大手大脚的习惯和极端的利己主义,甚至造成他们在父母面前享有一种特权。

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当然也不会懂得孝敬父母,因为他们心中至高无上的就是自己。有的孩子甚至可笑到这种程度,说他们的父母不喜欢吃好的,只喜欢吃粗茶淡饭;不喜欢穿新衣,而喜欢穿旧衣。

所以,父母最好是让孩子从小就懂得他们所使用的一切——衣服、玩具、图书、文具和体育用品等的价值,教育孩子爱惜衣物、爱惜书籍、玩具,不应该对丢失和损坏物件感到无所谓。因为每一件衣物都是各阶层的劳力换得的,也是父母辛勤的劳动所换来的。这就是古训所讲的“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

与此同时,父母还应该有意识地安排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父母在做事时,吩咐在旁的孩子拿工具,或帮助打扫卫生。十一二岁的孩子就可以帮助父母在邻近商店购买一些简单的东西,或寄信等。

这一节开头所讲的那位老太太告诉我们,她儿子回忆起童年生活时,也总是讲他12岁就开始洗自己的内衣内裤,好像是母亲虐待了他。我们当即告诉那位老太太:“你做得对!你这样就从小培养了孩子的劳动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他将来明白了事理,不但不会埋怨你,还会终生感谢你这位好妈妈!”

全家人生活在一起,本应当相互分担日常生活中的劳务,相互关注、体贴和帮助,这些都对孩子感情和社会交际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益处。父母应该使孩子懂得他的父母为了全家的幸福,为了生活是怎样工作和劳动的,进而促使他产生帮助父母的良好愿望。

因而,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教会孩子帮助长辈从事一些家庭劳动是非常必要的。但是遗憾的是,我们许多父母都对这一点缺乏应有的认识。他们认识不到教会孩子,尤其是从小教会孩子帮助长辈做家务事是培养孩子劳动习惯和劳动感情的基本途径。

另外,一些父母还有糊涂的观念。

一是认为这些家务事自己还可以做得了,还年轻,不是老得动不得,不必去让孩子分担或代劳。有的父母还认为孩子将来反正有做不完的事、操不完的心,就让孩子童年和少年时期多玩儿一点,自己多做一点。

二是有些母亲做事特别认真,她们总觉得孩子做事做不好。孩子扫过的地,她们认为没有打扫干净,自己要打扫第二遍。孩子洗的碗或手帕,她们认为没有洗干净,自己要重洗。因而,不如干脆自己动手,还省事些。孩子不会做事,正需要学习做事。孩子没有经验,也没有实践经历,当然不可能一开始就做得那么好。正因为做得不好,才需要父母的教育,才更需要锻炼。

而恰恰这一点,那些父母却忘记了或者忽视了,或者是缺乏耐心。结果,家中一切包办,在年轻时,不需要帮手时,父母还能一切代劳。到了中老年后,精力衰退,需要帮手时,孩子却又因为没有劳动习惯,不会做事。而且由于孩子没有劳动习惯,这时想喊也喊不动了。

这类事情在我的身边简直是随处可见。十七八岁甚至二十岁的小伙子坐在家里玩扑克、看电视;而五十几岁的老父、老母都要到商店里去买东西、打扫室内。还有一些已经结了婚的青年男女,他们自己没有房子便和父母住在一起。照理说他们同老人住在一起应该可以为老人分担一些沉重的家务,然而事实则恰恰相反,他们除回家吃饭和睡觉外,四手不伸。房间要父母打扫,衣服也要父母洗。

这都是因为从小父母没有教会他们劳动,他们从小就是一切由父母代劳惯了,所以才养成了好逸恶劳的恶习。没有劳动习惯,不热爱劳动的人,必然就不能吃苦,一旦生活上发生什么变故,他们就会对生活丧失信心;而且,即使没有什么变故,他们在自己的日常工作中也会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也不能做出什么成绩。

劳动习惯和对劳动的感情不可能是天生的,也不可能学不会,它需要父母的细心培养和不断地教导。为了孩子的明天,为了热爱孩子,年轻的父母们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和教会孩子热爱劳动。一切由父母代劳,这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护,这是在毁灭孩子。

培养孩子劳动习惯的正确方法是耐心热情地帮助与教导。孩子开始学习做事,肯定不可能做好。这时就不应要求过高,不能动辄指责:“这是你扫过的地呀?地上还有这么多的泥巴、碎纸。”或者说:“这个茶杯还有茶渍,你怎么洗的?”发现了没有扫干净的地方或没有洗干净的地方,应该指出来,但是指出来的目的是为了借着缺点教孩子真正学会做事。所以态度不应该是生硬的指责,而应该是热情的关怀与帮助,比如说:“扫得好,只是还没有扫干净。你看那里是不是还有些泥巴和纸屑?快拿扫帚来,把那里再扫一下。”

有的事情,孩子开始时做不好,母亲还可以亲自示范。通过这样具体和耐心的帮助与教导,孩子也就会逐渐学会劳动,而且渐渐养成爱劳动的习惯。有了劳动的习惯,孩子也学会自觉地爱惜东西了。或者说,至少也容易接受父母对他提出的俭朴的要求,也不再会那么随便地责备父母“这也舍不得那也舍不得”了。

同类推荐
  • 常青藤教子课

    常青藤教子课

    《常青藤教子课》收集了8所常青藤高校的“训子箴言”,详细地为您解释常青藤的“训子课程”,帮您培养一个受常青藤高校欢迎的孩子。也许,下一个常青藤的录取名额就会是您的孩子。
  • 花季女孩儿阳光成长必读

    花季女孩儿阳光成长必读

    青春期是女孩一生中最重要的时间段,花季一般的青春让人向往。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你的生理会迅速发育,心理世界也会逐渐成熟起来,大致的世界观、人生观开始形成,同时又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思考和困惑。青春期的你经历了从小学到中学的学习环境改变,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多,对各方面知识的求知欲也越来越强。女孩子天生的细心和敏感让你在成长的过程中更容易注意到这些变化。你对自己身体出现的种种变化感到焦虑,对异性同学感到害羞和好奇,对日益复杂的人际关系感到无措和渴望,你有很多问题想去了解又羞于去请教别人。而这本书就是教你怎么处理这些疑虑和困惑的,帮助你从一个懵懂的小女孩成长为一位成熟的大姑娘。
  • 家庭教育指导手册(中学生)

    家庭教育指导手册(中学生)

    本书分为三部分,主要内容为0~3岁乳婴儿的家庭养育、3~6岁幼儿的家庭教育、婴幼儿行为异常案例分析及治疗。
  • 怪兽家长2:孩子复仇记

    怪兽家长2:孩子复仇记

    孩子问题不是今天才出现,很多孩子的问题,其实根源在家长身上,有了“怪兽家长“,才有“怪兽孩子“。本书继续第一本的话题,继续讨论亲子教育问题中的各种怪现象,从孩子角度去分析教育中的种种问题。
  • 新加坡中小学教育特色与借鉴(发达国家教育特色与先进教育思想借鉴)

    新加坡中小学教育特色与借鉴(发达国家教育特色与先进教育思想借鉴)

    《新加坡中小学教育特色与借鉴》本书分为新加坡中小学教育概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与课程设置、分流教育和双语教育相结合的教育体系等部分。
热门推荐
  • TFBOYS之感谢认识你

    TFBOYS之感谢认识你

    一个女孩,加入TFBOYS,会怎么样呢?本书纯属虚构,不喜勿喷。
  • 孤女宅斗手札

    孤女宅斗手札

    被大房算计产业,被三房算计嫁妆,被王爷看上,被太后嫌弃:这是青蕴出嫁前。被小妾使绊子,被宫里人来回折腾,被丈夫宠上了天:这是青蕴出嫁后。孤女——王妃——国夫人,这是青蕴的一生。
  • 十三福晋之兆佳紫菀传

    十三福晋之兆佳紫菀传

    紫菀:她不是野心勃勃的政治家,也不是利益熏心的投机者,却被卷入一场场皇位的争夺中九死一生。她只是一个平凡的女子,希望能过些安稳的日子;可她又是不平凡的女子,在惊涛骇浪中,她选择了用她的智慧去坚守。与九阿哥、十四阿哥以及十三阿哥的感情纠葛究竟该如何结局?世间的尔虞我诈,又该如何面对?精彩剧情敬请收看!
  • 都市重瞳

    都市重瞳

    徐风,刚刚毕业的都市白领。拿着高薪,爱着女友,即将走向人生巅峰!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给他带来了常人所没有的能力,生活从此发生了改变!神秘的岛国影卫,古老的欧洲教皇,腐朽的埃及法老王,守护千年的古武门派。层出不穷的历险故事,变幻莫测的惊奇体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赌场高手;打通任督二脉的武学奇才;绝症杀手的医学传奇;迷死人不偿命的魅力青年!平凡人也能辉煌的过一生。、瞳力运转,我最猖狂!本书交流群:488572930
  • 妖娆魔妃:盛世绝宠七小姐

    妖娆魔妃:盛世绝宠七小姐

    众人口中的祸国妖女在烈火祭坛中陨落,可偏偏命运弄人,让她重回五年前。还是那个空有美貌却无实力的废物养女,但这一次,决不受人摆布,自己的命运,只掌握在自己手中。身世成谜,意外不断,心中执念却依旧坚固。既然是祸国妖女,就让这天下因我而乱!财富,权势,地位,既入我手,便无人可将其夺走!绝不做欺凌弱小之人,但若有欠我负我伤我者,必百倍奉还!
  • 绝世嫡仙:腹黑九小姐

    绝世嫡仙:腹黑九小姐

    废物?傻子?这样的词就没有在萧虞汐身上!前世遭队友暗算,如今穿越到异世,依旧是一个传奇!宣王要修了我是吗?正合我意!神兽稀有是吗?谁能告诉她身后这些萌物是什么!炼丹师稀有是吗?只要跟着姐,糖豆随便吃!真元双修稀有是吗?对不起,姐姐我!就!是!美男稀有是吗?我家亲爱哒拉出去,绝对帅瞎你们的眼!看我异世魂魄,如何收服天下!
  • 不朽道尊1

    不朽道尊1

    罗云宗外门弟子杨昊,重伤濒死,却意外觉醒,原来自己是数千年前的绝世武帝轮回重生。得至宝,掌大道,超脱生死,成就永恒至尊。
  • 昌吉县乡土志

    昌吉县乡土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雨落前曾有琉璃色

    雨落前曾有琉璃色

    她,方琉璃,捉妖家族方家百年来的天才,却处处有一个你拿去跟她抢功劳,你妹的巴扎嘿
  • 意气书生

    意气书生

    一群名落孙山的意气书生,他们在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大专院校里,由刚开始的迷茫彷徨,到后来的各显其才。他们找到了自我,面对未来残酷的社会现实,他们已不再感到恐惧与自卑。因为他们始终都相信,虽然输在了起跑线上,但通过自己的努力,照样可以赢在终点上。没错!他们就是这样一群因为年轻而不甘心的意气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