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万石君石奋,其父赵人也。赵亡,徙温。高祖东击项籍,过河内,时奋年十五,为小吏,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何有?”对曰:“有母,不幸失明。家贫。有姊,能鼓瑟。”高祖曰:“若能从我乎?”曰:“愿尽力。”于是高祖召其姊为美人,以奋为中涓,受书谒。徙其家长安中戚里,以姊为美人故也。
奋积功劳,孝文时官至太中大夫。无文学,恭谨,举无与比。东阳侯张相如为太子太傅,免。选可为傅者,皆推奋为太子太傅。及孝景即位,以奋为九卿。迫近,惮之,徙奋为诸侯相。奋长子建,次甲,次乙,次庆,皆以驯行孝谨,官至二千石。于是景帝曰:“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举集其门。”凡号奋为万石君。
孝景季年,万石君以上大夫禄归老于家,以岁时为朝臣。过宫门阙必下车趋,见路马必轼焉。子孙为小吏,来归谒,万石君必朝服见之,不名。子孙有过失,不诮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必冠,申申如也。僮仆如也,唯谨。上时赐食于家,必稽首俯伏而食,如在上前。其执丧,哀戚甚。子孙遵教,亦如之。万石君家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
“译文”
万石君,姓石名奋,他的父亲是赵国人。赵国灭亡后迁居到温县。高祖东进攻打项籍,经过河内县,当时石奋才十五岁,做小官,侍奉高祖。高祖与他说话时很喜欢他的恭敬态度,便问:“你家中还有何人?”石奋回答说:“我只有一个不幸失明的母亲。家里贫穷。还有一个姐姐,能弹琴。”高祖说:“你能跟从我吗?”他回答:“愿意尽自己的力量。”于是高祖召他的姐姐做美人,任命石奋为内侍中涓,负责接受谒见名帖等事。因为他姐姐是嫔妃的原因,把他的家迁到长安城中皇亲国戚居住的街巷。
到孝文帝时,石奋因功劳多而升为太中大夫。石奋不懂经学儒术,但为人极为恭敬谨慎,无人能比。东阳侯张相如做太子太傅,被罢免。在选能做太傅的人时,都推举石奋任太子太傅。到景帝即位时,石奋官至九卿。石奋在朝中,近在皇帝身边,景帝不堪其拘谨,让石奋做诸侯相。石奋的长子石建,二子石甲,三子石乙,四子石庆,都因为行为和顺、忠孝、谨慎而官至二千石。于是景帝说:“石君和他的四个儿子都是二千石俸禄的官吏,人臣的尊宠都会集到他家了。”因总其四子及石奋的俸禄共一万石,所以石奋号为万石君。
孝景帝晚年,万石君拿着上大夫的俸禄告老还乡,每年定时上朝。每次经过宫门前必定要下车小步快走,在路上看见皇帝的车马必定要扶着车厢横木敬礼。他的子孙有当小官的,回来看望他时,万石君一定会穿上朝服和他们见面,不叫名字。子孙犯了错误,他不责备,而是自己坐在一旁,对着饭桌不吃东西。子孙们见到这种情况就互相指责,请族中的长辈做担保,自己不穿上衣来谢罪,子孙们答应改正错误,石奋便接受他们的赔罪。他的成年子女与他在一起时,也是穿戴整齐,彬彬有礼。佣人们也是一副毕恭毕敬的样子,十分谨慎。皇帝有时赐给他家食品,万石君一定要磕头俯身在地才吃,就好像在皇上面前一样。家中亲戚死亡,他定要穿丧服,十分悲哀。子孙们遵循他的教诲,向他学习。万石君家以孝道恭谨而闻名于郡国,即使是齐鲁一带的品德高尚的文人也自叹不如。
“点评”
在汉朝的历史上,有一个十分显赫的家族,父子五个人同时都做了二千石的高官。他们一年的俸禄就是一万石。在汉朝的历史上,独一无二。这个家族的创始者便是石奋。石奋从汉高祖刘邦时代就做小吏,直到汉景帝时才做到两千石的高官,他经历了汉高祖、吕后、汉文帝、汉景帝四个不同的执政时期。虽然其中有政治风波,但他在仕途中却稳步上升。他没有学术背景,也没有政治手腕,可以说没有什么能力,家里也没有钱,他为什么能够得到皇帝的信任,一步一步爬到权力的巅峰呢?他靠的究竟是什么呢?
石奋原来是一个很穷苦的孩子,在楚汉战争时期,石奋在刘邦手下做了一个小吏,换句话说就是刘邦的勤务兵,专门照料刘邦生活的一个小吏。石奋跟着刘邦的时候才十五岁,但是他很勤奋,非常认真照顾刘邦,所以刘邦很喜欢他。有一天刘邦就问他,说你家里还有谁?石奋就说了,他说我家里有一个失明的老母亲,还有一个会弹琴的姐姐,就我们这三口人。然后刘邦就问他,说你愿意不愿意跟着我啊?石奋当然是求之不得啊,马上说愿意跟着刘邦,一辈子跟着刘邦。刘邦一高兴,说那行,就把石奋封了一个官叫中涓,这个官是干什么事呢?是专门管收发文件的。在汉王身边收发文件是很靠近领导的一个官,就是你干活领导都看见了,石奋就做了这么个官。然后呢,刘邦还把石奋的姐姐,她会弹琴啊,就收到宫中来做了他的美人,美人也是一个嫔妃的级别。这样石奋跟着刘邦,一直跟到刘邦去世。
刘邦当皇帝没有当几年就死了,石奋就跟着汉文帝了。他在汉文帝身边又是兢兢业业地干,没有功劳但是有苦劳,所以这个苦劳到了文帝朝,石奋就开始受到了汉文帝的重用,做了太中大夫,这个就比那个中涓的官要高得多了。史书记载说,石奋这个人“无文学,恭谨无与比。”说这个人,这个时候的“文学”和我们今天的“文学”不是一个概念,就是石奋这个人没有学术背景,他不像公孙弘,不像董仲舒懂得经学,他就没有学术背景。但是这个人有一个特点“恭谨无与比”,恭是恭敬,谨是谨慎,就是他对皇帝的那个恭敬跟谨慎是无人可比的。就凭着这一点,石奋在汉文帝的后期就做了汉景帝的太子太傅,就做了汉景帝的老师。
这样石奋就一步一步地走进权力的中枢。到汉景帝继位以后,石奋因为做过他的太子太傅,所以汉景帝就把石奋派到一个诸侯国去做了国相,诸侯国的国相已经是二千石的高官了。而这个时候呢,石奋四个儿子石建、石甲、石乙、石庆,也都做了二千石的高官,加上石奋,父子五个人都做二千石的高官,那么一年的俸禄就是一万石。所以汉景帝非常感慨,这在汉朝开国以来,还没有一家父子五个人同时做二千石的高官,所以汉景帝就叫石奋万石君。所以石奋就是因为这样被封为了万石君,也给他的子孙带来了很大的利益。
总括石奋的发家史,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归纳:
一是对皇帝的恭敬。石奋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对皇帝恭敬。石奋从十五岁在刘邦身边工作,到七十岁退休,可以说他在皇帝身边工作了五十五年。大家都知道“伴君如伴虎”这句话,在皇帝身边工作稍有不慎就会招来灭门之祸。但是石奋一直做得很好,从十五岁到七十岁退休,没有发现过任何错误,到他退休以后,他仍然保持着对皇帝的恭敬。石奋七十岁退休以后,每一次经过皇宫的宫门他都要下马,趋走,就是走得很快,走过去,表示对皇帝的恭敬。如果他坐着车出去,看见皇帝的车来了,石奋就会伏轼。轼就是车前那个横木,他就趴在那个横木上,表示对皇帝的恭敬。他七十岁退休以后,皇帝赐给他饭,就是赐给他食物,他也是先要跪拜、感恩,然后是弯着腰,低下头迅速地把饭吃完。在家里吃皇帝赐的饭,就好像在皇帝面前吃饭一样,可以看出他是对皇帝绝对非常恭敬的人,这是石奋他能爬上权力巅峰的第一个因素。
二是石奋的独特的家教。石奋一家的家教有这么几个特点:
第一,身穿正装。大家知道我们现在一般人回到家里,一般都要把正装去掉。石奋在家里边凡是有成年的子女在身边,石奋都要穿正装。如果说他的子女做了一个小吏,他都要穿朝服相见。这种做法是一个什么含义呢?并不是对他的子女、对他的晚辈表示尊重,而是对他晚辈担任的这个职务表示敬重,也就是对皇帝恭敬。就是他的孩子、他的晚辈只要做了个小官,在家里边他听说这个孩子回来了,他穿朝服相见。所以石奋在家里边一直是如此的,这是他在家里边的穿戴,这个给他子女的印象很深,这是第一点。
第二,绝食教子。他的子孙只要有人犯了错,石奋立即就从饭桌上坐到一边不吃了。那么石奋一不吃饭,他是家里长辈,他一不吃饭,他家里的这些人就一致地谴责犯错误的那个子女。然后这个孩子就要请罪,然后全家人都要请罪,然后石奋这才回到饭桌上来吃饭。例如他的小儿子,也就是我们后来讲做了九年丞相那个石庆,做了一个官叫内史,内史这个官是管京城社会治安的官,就很高了,相当于我们现在北京市公安局局长,这个级别是很高的一个官。他这儿子喝醉酒回家进了里门,没有下车就直接过去了。石奋一听说非常生气,立即绝食不吃。这下子石庆也傻了,石庆赶快把上衣脱下来,袒露着上衣请罪。不行,石奋不原谅他。然后石庆的哥哥石建也去请罪,石奋还不原谅石庆,最后全族的人都来请罪,这个时候石奋才原谅他。从此以后,石庆经历了这件事情以后,当他坐着车回来的时候,一进里门他就赶快下车,快步走回家。因为石奋教育了他,说你那个内史是高官,你一进里门,巷子里边的父老就立即都回避了,而你竟然不下车,对乡里乡亲表示得这么无礼。傲慢,这是不能允许的。所以石奋对家里他那个孩子的教育非常严格。他这个家庭升上去还有一个原因,重视孝道。
这里边我们举一举石奋的长子石建的故事来讲一讲。石建是石奋最欣赏的儿子,是他的长子,后来做官做到郎中令,大家知道郎中令属于九卿之一,这个石建是怎么做上郎中令的呢?汉武帝刚刚实行新政的时候,曾经有人建议说今后不要向窦太后请示了,窦太后大怒,把丞相、太尉免了官,把郎中令投到监狱中间去。郎中令投到监狱以后,就提拔了石建做了郎中令。
古代的官吏也是有休息日的,每隔五天有一个休息日,这个休息日不叫星期,叫沐日,所谓沐就是洗头的。古人是蓄长发的,男人也蓄长发,所以每到五天放你一天假,叫你回家洗头发,所以叫沐日。
石建每到这个沐日他都回家来,先打听一下他父亲的情况怎么样,然后亲自为他父亲洗衣服,洗完再把它整好放到那儿,还不让他父亲知道。所以家里边这个孝道一直风气非常盛,这也是石奋他这个家里边能够上去的第二个重要原因,当然在这个中间大家也应当看出来,石奋这些做法带着一种作秀的性质,就是有点太虚,本来家里人相见,还要朝服相见,还要穿着正装出场,这个有点作秀,但是他确实对他的子女管教很严,至少为他的家族赢得了声望,人们认为石奋家族的人很讲孝道。而当时人的观念在家能孝顺,在外就能忠君,而石奋对皇帝也确实非常恭敬。所以从他开始,他的家族中很多人做官几乎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第三,谨慎做事。从石奋到他的子女为官都极其谨慎。石庆是他的几个儿子中最粗枝大叶的一个,可以说是最粗疏的一个人。可是就是他后来做到太仆的官,就是给皇帝管车马。有一次出去,汉武帝就问他,说我这个车备了几匹马?我们都知道天子是六马,每一天都是如此。就这,石庆都不敢回答汉武帝的问题,亲自拿着马鞭一、二、三、四、五、六查了一遍,然后回答六匹马。你可见他做事情,回答皇帝的问题多谨慎。窦婴和田蚡,在王太后的寝宫中间有一个东朝廷辩,在那时,慑于王太后的淫威,很多人不敢发言。最敢讲话的汲黯、郑当时,开始认为窦婴做得对,后来不敢坚持自己的意见。韩安国则圆滑处之:丞相说得也对,魏其侯说得也对,唯明主裁之。让汉武帝去裁断。在这个时候,作为郎中令的石建一言不发,等这个朝议完了以后,他下来给汉武帝详细地讲了他的意见,由此可见,他是为官极其谨慎的一个人。表面上他装得什么都不会说,实际上一方面表现了他的谨慎,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这个人的一种虚伪,他那个家族就是靠着这样赢得了很大的声望。
这样一来,他这个家里边从石奋开始到他的四个儿子,做官都是一帆风顺,而且人们都认为石奋这个家族没有不忠的人,个个都行。这样一来他家的声望,家族的声望很高,这样到了元鼎五年,石庆就做了丞相,因为他这个丞相,就是靠着这个家族背景做上去的。汉武帝当时下诏任命石庆做丞相的时候,丝毫没有在诏书中间表扬石庆的才干,表扬的是什么呢?表扬了他是万石君的后人,就是万石君家族的人。再一个表扬的是他这个家庭的孝道,就是孝敬长辈,就是因为这石庆做了丞相,“忠心和孝道是不分家的”,这就是石庆做丞相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