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一)
安初入朝,雅善太尉武安侯,武安侯迎之霸上,与语曰:“方今上无太子,王亲高皇帝孙,行仁义,天下莫不闻。宫车一日晏驾,非王尚谁立者!”淮南王大喜,厚遗武安侯宝赂。其群臣宾客,江淮间多轻薄,以厉王迁死感激安。建元六年,彗星见,淮南王心怪之。或说王曰:“先吴军时,彗星出,长数尺,然尚流血千里。今彗星竟天,天下兵当大起。”王心以为上无太子,天下有变,诸侯并争,愈益治攻战具,积金钱赂遗郡国。游士妄作妖言阿谀王,王喜,多赐予之。
(二)
太子学用剑,自以为人莫及,闻郎中雷被巧,召与戏,被一再辞让,误中太子。太子怒,被恐。此时有欲从军者辄诣长安,被即愿奋击匈奴。太子数恶被,王使郎中令斥免,欲以禁后。元朔五年,被遂亡之长安,上书自明。事下廷尉、河南。河南治,逮淮南太子,王、王后计欲毋遣太子,遂发兵。计未定,犹与十馀日。会有诏即讯太子。淮南相怒寿春丞留太子逮不遣,劾不敬。王请相,相不听。王使人上书告相,事下廷尉治。从迹连王,王使人候司。汉公卿请逮捕治王,王恐,欲发兵。太子迁谋曰:“汉使即逮王,令人衣卫士衣,持戟居王旁,有非是者,即刺杀之,臣亦使人刺杀淮南中尉,乃举兵,未晚也。”是时上不许公卿,而遣汉中尉宏即讯验王。王视汉中尉颜色和,问斥雷被事耳,自度无何,不发。中尉还,以闻。公卿治者曰:“淮南王安雍阏求奋击匈奴者雷被等,格明诏,当弃市。”诏不许。请废勿王,上不许。请削五县,可二县。使中尉宏赦其罪,罚以削地。中尉入淮南界,宣言赦王。王初闻公卿请诛之,未知得削地,闻汉使来,恐其捕之,乃与太子谋如前计。中尉至,即贺王,王以故不发。其后自伤曰:“吾行仁义见削地,寡人甚耻之。”为反谋益甚。诸使者道长安来,为妄言,言上无男,即喜;言汉廷治,有男,即怒,以为妄言,非也。
日夜与左吴等按舆地图,部署兵所从入。王曰:“上无太子,宫车即晏驾,大臣必征胶东王,不即常山王,诸侯并争,吾可以无备乎!且吾高帝孙,亲行仁义,陛下遇我厚,吾能忍之;万世之后,吾宁能北面事竖子乎!”
(三)
初,王数以举兵谋问伍被,被常谏之,以吴楚七国为效。王引陈胜、吴广,被复言形势不同,必败亡。及建见治,王恐国阴事泄,欲发,复问被,被为言发兵权变。语在《被传》。于是王锐欲发,乃令官奴入宫中,作皇帝玺,丞相、御史大夫、将军、吏中二千石、都官令、丞印,及旁近郡太守、都尉印,汉使节法冠。欲如伍被计,使人为得罪而西,事大将军、丞相;一日发兵,即刺大将军卫青,而说丞相弘下之,如发蒙耳。欲发国中兵,恐相、二千石不听,王乃与伍被谋,为失火宫中,相、二千石救火,因杀之。又欲令人衣求盗衣,持羽檄从南方来,呼言曰“南越兵入”,欲因以发兵。乃使人之庐江、会稽为求盗,未决。
廷尉以建辞连太子迁闻,上遣廷尉监与淮南中尉逮捕太子。至,淮南王闻,与太子谋召相、二千石,欲杀而发兵。召相,相至;内史以出为解。中尉曰:“臣受诏使,不得见王。”王念独杀相而内史、中尉不来,无益也,即罢相。计犹与未决。太子念所坐者谋杀汉中尉,所与谋杀者已死,以为口绝,及谓王曰:“群臣可用者皆前系,今无足与举事者。王以非时发,恐无功,臣愿会逮。”王亦愈欲休,即许太子。太子自刑,不殊。伍被自诣吏,具告与淮南王谋反。吏因捕太子、王后,围王宫,尽捕王宾客在国中者,索得反具以闻。上下公卿治,所连引与淮南王谋反列侯、二千石、豪桀数千人,皆以罪轻重受诛。
“译文”
(一)
刘安刚进入朝廷,对太尉武安侯很友善,武安侯在霸上迎接他时对他说:“如今皇上没有太子,大王是高帝的亲孙子,行仁义,天下人没有不知道的。皇上一旦死了,除了你能立谁!”淮南王心中大喜,于是赠给武安侯珠宝等物。他的群臣宾客大多是江淮一带轻浮刻薄的人,由于厉王因迁徙而死去,于是对刘安感激不已。建元六年,出现彗星,淮南王心里觉得奇怪。有人对淮南王说:“早先吴王发兵时,出现彗星,长好几尺,于是发动征战,血流千里。如今彗星长可以和天的宽度一样,说明天下要发生大的兵事。”淮南王认为皇上没有太子,天下一旦发生变乱,诸侯纷纷争夺,于是想增加军队装备,积累钱财贿赂其他郡国。游士胡言乱语奉承淮南王,使他心中高兴,他便给他们许多赏赐。
(二)
太子学习舞剑,自己认为没有人能超过他,听说郎中雷被善于舞剑,于是就叫来与自己比试。雷被一再退让,后来因失误击中太子,太子大怒,雷被非常害怕。这时恰巧皇上有圣旨,有人愿意从军的可到长安,雷被随即要求去随军攻打匈奴。太子多次诋毁雷被,淮南王派郎中下令不准他去,目的是让后人不敢仿效他的样子。元朔五年,雷被逃往长安,向皇上上书说明此事。事情由廷尉、河南县查办。河南令要逮捕淮南王的太子。淮南王、王后商量不能让太子到河南,于是起兵反叛。计划还没制订好,犹豫了十多天。这时皇上下诏在淮南审讯太子,淮南王的丞相对寿春县丞顺从了淮南王的意图对太子只逮捕而没有遣走,感到愤怒,于是弹劾寿春县丞对皇上不敬。淮南王请求丞相相助,丞相不听。淮南王便派人向皇上上书告丞相,事情由廷尉查办。审查时事情牵连到淮南王,淮南王派人进入京师密切打听此事。汉朝廷的公卿们请求皇上逮捕并惩治淮南王,淮南王恐惧,想发兵反叛。太子刘迁策划说:“汉朝廷派使者逮捕大王,我们可令人穿上卫士的衣服,持武器站在你身旁,发现坏人,就刺杀他。我也派人刺杀淮南中尉,再发兵也不晚呀。”这时皇上没同意公卿的请求,而派遣汉的中尉宏就地审讯淮南王,淮南王见审讯者面色和缓,只询问斥免雷被的事,自己推测没有什么危险,所以没有发兵。中尉回去后,报告皇上。公卿们说:“淮南王刘安阻止要求去攻打匈奴的雷被,耽误诏令,应当斩首。”皇上下诏不许。公卿们又请求废除淮南王,皇上也不同意。请求削减封国的五个县,皇上许可削减二个县。派中尉宏赦免他的罪,处以削减封地的惩罚。中尉进入淮南境内,宣布皇上赦免淮南王的圣旨。他起初听说公卿请求诛杀他,却不知只削减封地,所以听到汉使者来到,害怕是来拘捕他的,于是和太子策划按照以前的谋反之计行事。中尉一来,就祝贺淮南王,淮南王因此而没发兵。后来他伤心地说:“我实行仁义却被削减了封地,我感到很耻辱。”想造反的欲望更加强烈。各位使者从长安来,如果是轻狂地议论,说皇上没有儿子,他便很高兴。说朝廷得到治理,皇上有了儿子,他便发怒,认为是胡说,是不真实的。
淮南王日夜和左吴等按照地形图,部署军队进攻路线。淮南王说:“皇上没有太子,皇上一旦死了,大臣必定会召胶东王,或是常山王,诸侯纷纷争夺,我岂可以没有准备吗!而且我是高帝的孙子,实行仁义,陛下对我宽厚,我还可以忍受;皇上死后,我怎么能向北称臣呢!”
(三)
起初,淮南王曾将起兵的事与伍被商量,伍被常劝阻他,要以吴、楚七国的叛乱为戒。淮南王则引证陈胜、吴广起兵成功的事例反驳。伍被回答说形势不同了,现在起兵必然会失败。等到刘建被问罪时,淮南王怕阴谋败露,就想起兵,又征询伍被的意见。伍被说可发兵,但要看形势,这话记在《伍被传》中。于是淮南王锐意待发,令官奴到宫中刻皇帝玉玺,并刻丞相、御史大夫、将军、吏中二千石、都官令、丞大印,及邻近郡太守、都尉大印,又做汉朝使节用的官帽。按照伍被的计策,淮南王打算派人假装畏罪潜逃到长安,侍奉大将军和丞相;一旦起兵时,就先刺杀大将军卫青,然后说服丞相公孙弘,当易如反掌。淮南王打算调动国中的士兵,怕丞相、二千石不听,就和伍被密谋,在宫中放火假装失火,等丞相、二千石去救火,就杀掉他们。淮南王还打算派人假装捕人的差役,拿着紧急军事文书从南方奔来,大喊“南越发兵来攻了”,然后顺势起兵。于是派人去庐江、会稽当捕人的差役,但没最后定下来。
廷尉把刘建的供词连同太子刘迁的事上奏,皇上派廷尉监与淮南中尉去逮捕太子。他们到淮南时,淮南王听说了,就与太子密谋,召来丞相、二千石,想杀了他们后就起兵。召丞相,丞相来了,内史却推辞未来。中尉说:“我有皇上差遣,不能来见大王。”淮南王想只杀丞相而内史、中尉没来,没什么意义,就命丞相回去了。正在犹豫不决的时候,太子认为他们所犯的罪不过是谋杀汉朝中尉,而参与谋杀的人都已死了,没有人证,于是就对淮南王说:“群臣中有用的都给抓了,现在能帮助起事的都没了。大王在此不适当的时机起兵,恐怕难以成功,不如让他们将我逮捕。”淮南王也越来越不想动手了,就同意了太子的要求。太子自杀,但没死。伍被前去自首,供出与淮南王谋反事宜。汉朝官吏于是逮捕了太子、王后,围住了王宫,把淮南王的宾客全部抓走,抄出了谋反所用的器物,上奏皇上。皇上派公卿查办,与淮南王谋反有牵连的列侯、二千石、豪杰有数千人,都根据罪行轻重受到了制裁。
“点评”
淮南王刘安谋反案是汉武帝时期的重大事件,此事胎死腹中,很快遭到严惩。《史记》对此作了详细记载。按《史记》条例,诸侯王应当入“世家”,司马迁将其用“列传”,含贬斥意义。不过,此事由于株连的人太多,当时就遭到很多官员和学者的批评,现在有人对此持褒扬态度,似为不妥。
刘安是刘邦的孙子,父亲刘长是淮南厉王。汉文帝时期,刘长因谋反,被贬为庶人自杀。汉文帝后立其三子为王,刘安是长子,继位淮南王。刘安一想到父亲的死,就想报复,但没机会。“七国之乱”时,他就想参加造反,被国相骗去了兵权,淮南国由此得以保存。对此大幸,他丝毫不知悔过。建元二年,他入京朝觐,太尉田蚡迎接,对他说:“现在皇上没有儿子,大王是高皇帝的亲孙子,对百姓施行仁义,天下人都知道。万一皇上有不测,除了您,又谁能有资格当皇帝呢!”刘安把此话当了真,给田蚡送了很多礼。汉武帝念他是长辈,赏赐几案和手杖,恩准他可不必朝觐。先是,庄助受命处理东瓯叛乱之事,与淮南王有一定交往,后来两个人就成了朋友。淮南王给庄助行赂,从中了解朝廷的事情。
淮南王刘安与他父亲是两种类型的人,不爱养狗、跑马和射猎,而喜欢读书和弹琴,是个很有学者风度的王。他招揽了不少文人,编写著作,如:《淮南道训》二篇、《九师法(说)》《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髃臣赋》四十四篇,其中《淮南道训》的内篇《淮南子》最有名。但是,他所招揽的文人,多虚浮不实;书也大多都荒诞不经,如《枕中鸿宝苑秘书》,专讲神仙和怎样能用鬼物炼出黄金,以及“邹衍重道延命方”等问题。
建元六年,闽越攻击南越,天上出现彗星,刘安心生怪异,方士说:“七国之乱时,彗星仅有数尺长,天下血流千里。现在彗星长至满天,天下兵祸应当更大。”刘安想:皇上没有儿子,如果天下发生变故,诸侯王都会争夺皇位。于是,他紧急制造刀枪、器械,积攒黄金,贿赂郡守、诸侯王、说客和有各种有特殊才能的人。他有个女儿叫刘陵,聪敏、有口才,他经常给她重金,让她到长安窃取情报。他的王后叫荼,太子叫刘迁。太子妃是汉武帝母亲王皇太后的外孙女,即修成君之女。刘安为了谋反,怕太子妃泄密,就让太子假装不喜欢太子妃,结婚三个月不和太子妃同房。刘安佯装恼怒,把太子与太子妃关在一起,太子还是不亲近太子妃。于是,太子妃请求回娘家,刘安同意,并向皇帝致歉。
王后荼、太子刘迁、女儿刘陵都深受淮南王宠爱,但他们都违法乱纪,侵夺百姓田地和房产,加害无辜的百姓。刘迁学剑法,自认为已炉火纯青,听说淮南国郎中雷被剑艺高超,便召雷被比武。刘迁步步紧逼,雷被节节退让,后失手刺中刘迁。刘迁大怒,雷被恐惧,想离开淮南国,从军奋击匈奴。朝廷有令:凡想从军奋击匈奴的人,都可到京城报名,郡、国不许阻拦。刘迁又多次向父王说雷被坏话,雷被只好逃到京城,向朝廷申诉冤屈。汉武帝诏令廷尉、河南郡审理此事。
河南郡要拘捕刘迁,严究此事,刘安和王后听说后,想立即起兵造反。可是,反复计议,未能定夺。汉武帝又下诏说:“让地方官传讯太子。”可是,寿春县的县丞将诏书扣住不发。淮南国的国相知道后,上书控告县丞。淮南王要求国相不要干预,国相不听。于是,淮南王控告国相,汉武帝将此事交由廷尉审理。在办案中,有的线索牵连了淮南王。淮南王派人打探,听说有人“请求皇帝将淮南王逮捕治罪”,害怕谋反事泄。刘迁献策说:“如果朝廷派使臣来逮捕父王,父王可叫勇士身穿护卫衣裳,持戟站立庭院之内,万一父王发生不测,就让他们立即刺杀使臣,我再派人刺杀淮南国的中尉,举兵起义。”刘安点头同意。
汉武帝没同意“逮捕淮南王”的奏请,改派中尉殷宏到淮南国就地查证。听说来了使臣,淮南王就按太子的谋划做了准备。殷宏到达后,淮南王见他态度温和,只询问了罢免雷被的原因,就没行动。殷宏还朝,讨论对淮南王的处理意见,有人认为:“淮南王阻挠雷被从军,破坏天子诏令,罪应‘弃市’。”又有人请求废掉淮南王的爵位,还有人请求削减他五个县的封地,汉武帝只批准了“削封两个县”。于是,殷宏又来宣旨,但刘安打听到是早先的信息,以为要处死刑,又按太子的谋划做了准备。可是,殷宏先向他祝贺,然后告诉他仅削两个县,淮南王大喜过望。
事后,淮南王又感觉很丢面子,哀叹说:“我做事仁义,却被削地,这太耻辱了。”于是,再次加紧策划谋反。如有使者从长安来,凡声称皇上没有儿子,天下会大乱的,他就高兴;凡说皇上已有儿子,天下太平了,他就恼火。于是,有人故意编造荒诞邪说,骗他钱财,但他心甘情愿。
刘安与伍被、左吴等日夜察看地图,研究起义路线,说:“陛下待我的恩德深厚,我才服从统治;陛下百年之后,我岂能事奉小皇帝,向北称臣!”他坐在东宫,召伍被说:“请将军上殿。”伍被说:“皇上刚刚赦免了大王,您怎么能又说这些亡国的话呢!臣听说春秋时期伍子胥劝谏吴王,吴王不用其言,于是伍子胥说‘臣很快就会看到麋鹿在姑苏台里游荡了。’现在,我也将看到淮南国王宫遍生荆棘,露水沾衣了。”他大怒,将伍被及其父母囚禁起来,关了三个月。
伍被出狱后,淮南王又问:“将军答应寡人了吗?”伍被说:“不!我来只是为大王着想而已。我听说,听力好的人能在发声前就听出动静,视力好的人能在事情成形前就看出征兆。所以,最智慧和有道德的圣人做事总是万无一失。从前,周文王灭商纣,率军东进,一动就功显千代,使周朝继夏、商之后,位列‘三代’。为什么呢?这就是所谓顺从天意的结果。这是千年前可见的史实。至于百年前的秦朝,近代的吴、楚两国,也都能说明国家存亡有理可循。我不敢逃避像伍子胥被杀的厄运,只是希望大王不要重蹈吴王不听忠谏的覆辙。过去,秦始皇‘焚书坑儒’,派遣徐福求仙,修筑长城等,搞得人心离散,陈胜、吴广揭竿造反。高皇帝起自丰、沛,一发倡议,天下响应,这就是窥测到了时机。如今大王只看到高皇帝得天下之易,却偏偏没看到前面吴、楚的覆亡。为什么吴、楚有那么多的军队却不能成就帝业?实是违背了天道和不识时势的缘故。如今,大王的兵力不及吴楚的十分之一,而天下安宁,人民生活比秦始皇时代好一万倍,希望大王能听臣下的意见。我听说:箕子路过殷朝故都时心中悲伤,于是作《麦秀之歌》,这就是哀悼纣王不听比干劝谏而亡国的教训。所以《孟子》说:‘纣王贵为天子,死时竟不如平民。’这是因为纣王生前早已自绝于天下,而不是死到临头才被天下人背弃。现在,我也暗自为大王悲哀,若抛弃诸侯王的尊贵,朝廷必将赐给您绝命书,令大王先弃群臣,在东宫自裁。”伍被怨哀之气郁结于胸,黯然起身,泪水扑簌簌地流淌,一级级地走下台阶。
淮南王另一个儿子叫刘不害,庶出,是长子,刘安和王后都不喜欢他,不把他当儿子看,太子也不把他视为兄长。刘不害有儿子叫刘建,才高气盛,对此时常怨恨;同时,又埋怨淮南王不落实“推恩令”。如果按“推恩令”,刘不害也能得到封地。淮南王只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太子,另一个什么都不是,这让刘建很郁闷。刘建暗中拉帮结派,想打击和告发太子,以便让自己的父亲取太子而代之。太子知道后,对他多次囚禁并予以拷打。
元朔六年,刘建让好友寿春县人庄芷书,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如今淮南王的庶孙刘建,才能高远,但淮南王后荼和太子刘迁时常对他妒忌和迫害。刘建的父亲刘不害无罪,也多次遭到拘禁并差点被杀害。现有刘建人证,可召来质询,他尽知淮南王的秘密。”汉武帝仍让廷尉审理此事,但廷尉又下达河南郡,让他们先行审理。淮南厉王曾杀死辟阳侯,辟阳侯的孙子审卿与公孙弘很好,极力向公孙弘构陷淮南王,公孙弘也怀疑其中有鬼,决意深究此案。河南郡审问刘建时,刘建供出了淮南王、太子及所有朋党的反叛阴谋。
刘建刚出事,淮南王就立即想举兵造反,问伍被说:“天下太平不太平?”伍被说:“天下太平。”他说:“根据什么说天下太平?”伍被说:“我私下观察朝政,君臣间有礼义,父子间有亲爱,夫妻间有区别,长幼间有秩序,一切都合乎应有的规则。皇上治国遵循的是古代的正道,礼俗和法度都没有紊乱。满载货物的商贾周行天下,道路畅通无阻,商品贸易也都正常。南越稽首称臣,羌僰进供特产,东瓯内迁归汉,朝廷拓展了长榆塞,开辟了朔方郡,使匈奴遭到重创。这虽然还不能说是上古的太平盛世,但也算天下安定。”淮南王发了火,伍被连忙叩首谢过死罪。淮南王说:“崤山之东若发生战争,朝廷一定会派大将军卫青统兵讨伐,您觉得大将军人怎样?”伍被说:“即使古代的名将,也无人能比得过他。”淮南王沉默无语。
眼看刘建将被召审,淮南王又怕谋反事泄,问伍被:“你认为当年吴王兴兵造反是对是错?”伍被说:“错。吴王富贵已极,却做这等错事,身死丹徒,头脚分家,殃及子孙绝后。我听说吴王死前后悔异常。希望大王三思,勿做吴王后悔的蠢事。”他说:“男子汉甘愿赴死。况且,吴王根本不懂造反,竟让汉将一日之内有四十多人从成皋关闯了过去。现在,我先令楼缓扼住成皋关,再令周被攻下颍川郡,并率兵堵住辕关、伊阙关的通道,令陈定率南阳郡的军队守住武关。河南郡只剩下洛阳罢了,何足担忧!不过,北面还有临晋关、河东郡、上党郡和河内郡、赵国等。人们常说:‘扼断成皋关,天下就不通了。’我们凭借雄踞三川之地的成皋关,招集崤山以东各郡国响应,这样起事,您认为如何?”伍被说:“我看得见它失败带来的灾祸,看不见它有什么成功的福运。”他说:“左吴、赵贤、朱骄如都说有福运,十有八九会成功。你偏认为有祸无福,为什么?”伍被说:“受大王宠信的、平素能号令众人的人,都在前次皇帝诏办的案子中被拘禁,剩下的已没有能倚重的人了。”他说:“陈胜、吴广身无立锥之地,在大泽乡振臂一呼,天下响应。现在淮南国虽小,可是会拿武器打仗的人就有十几万,他们绝非被迫戍边的乌合之众可比,所持的武器也不是木弩和戟柄,您根据什么说起义有祸无福?”伍被说:“从前,秦王朝暴虐无道,而陈胜一呼,天下才立刻响应。如今皇上治理天下,海内一统,泛爱黎民,广施德政。他即使不讲话,政教声音的传播也如雷霆迅疾;诏令即使不下发,而教化推广的速度也似有神力;他心有所思,便威慑万里,百姓纷纷响应,就像影之随形、响之应声。而且,大将军卫青的才能不是秦将章邯、杨熊可比。因此,大王用陈胜、吴广反秦来自喻,我认为不妥。”
淮南王说:“不能侥幸成功吗?”伍被说:“我倒有一愚蠢的计策。”淮南王说:“什么计策?”伍被说:“当今诸侯王对朝廷没有二心,百姓对朝廷也没有怨气。但朔方郡土地辽阔,水草丰美,现在迁徙去的百姓还不足以充实和开发那个地区。臣下的愚计是:伪造丞相、御史写给皇上的奏章,请求再迁徙各郡国的豪强、义士和处以‘耏罪’以上的犯人充实那里,并下诏赦免他们的罪行。凡是家产在五十万钱以上的,都要偕同家属迁到朔方郡,而且多调士兵予以监督,逼迫他们按期到达。再伪造宗正府左右都司空、上林苑和京师各府下达的有关皇上亲自签发的办案文书,去逮捕诸侯王的太子和宠臣。如此一来,就会民怨沸腾,诸侯恐惧,然后再让能摇唇鼓舌的说客去鼓动他们造反,或许可以侥幸有十分之一成功的把握!”淮南王说:“此计可以。虽然你的多虑有道理,但我认为成就此事不至于难到如此大的程度。”于是,淮南王就采纳了伍被的计策。他还派人假装犯了罪,逃出淮南国,西入长安,到大将军和丞相府供职,想等起义一旦发动,就让他们立即行刺大将军,然后再轻易说服丞相公孙弘就范(如发蒙耳)。
淮南王想要调动国中的军队,恐怕国相和大臣们不听命。于是,他就和伍被密谋,假装宫中失火,国相、二千石大臣必来相救,乘机将其一网打尽。还密谋:派人身穿抓捕盗贼兵士的服饰,手持报信的羽檄,假装从南方驰来,大喊“南越兵入侵了!”以便借机发兵。他又问伍被:“我率兵向西挺进,按理说,诸侯应该一定有人响应,如果没人响应,怎么办?”伍被说:“可向南攻占衡山国,以便夺取庐江郡,占有浔阳江上的战船,守住下雉的城池,扼住九江的江口,阻断豫章河向北进入长江的彭蠡湖口,以弓弩临江设防,阻止南郡军队沿江而下;再向东攻占江都国、会稽郡,和南方实力较强的越国结盟,在江淮之间就能屈伸自如,这样就可拖延一些时日。”淮南王说:“好,看来没有比这再好的计策了。要是事态危急就逃往越国。”
此时,廷尉把刘建的供词呈报朝廷。汉武帝派廷尉监趁着前去拜见淮南国中尉的机会,逮捕太子。刘安听说廷尉监要来,就和太子谋划,打算除掉淮南国的国相和二千石高官,起兵造反。在召集议事时,只来了国相,内史因外出没来,中尉在迎接皇上使臣。淮南王想:只杀死国相,没什么用,就没动手。刘迁看父亲犹豫为难,想自己虽犯的是谋刺朝廷中尉的重罪,但参加密谋的人已死。就对父亲说:“群臣中可依靠的人,先前都已被拘捕,现在没人可倚重。在时机还不成熟的情况下起兵,恐怕成功不了,儿子我甘愿前往廷尉那里接受处理。”淮南王也暗想罢手,就同意了。但太子恐惧,刎颈自杀未遂,伍被自首了。
执法官逮捕了太子、王后,包围了王宫,将参与淮南王谋反的宾客也全都抓了起来。案中牵连出与谋反有嫌疑的人,一律因轻罪而从重被处以死刑。西王刘端认为:“刘安无视国法,心怀欺诈,编造邪说,迷惑百姓,背叛祖宗,扰乱天下。《公羊》说:‘人臣不能指挥军队作乱,否则,杀无赦。’(臣无将,将而诛)。”丞相公孙弘、廷尉张汤等把群臣的讨论上奏,汉武帝便派宗正刘德和董仲舒的弟子吕步舒,持皇帝符节前去审判淮南王和其他犯人。他俩还未到达,淮南王刘安已经提前自刎了。接着,他俩以《公羊》决狱,王后荼、太子刘迁和所有共同谋反的人都被满门抄斩。汉武帝因为伍被劝阻淮南王谋反时言辞雅正,说了很多称美朝廷的话,想赦免他的死罪;而与淮南王关系密切的严助(庄助),汉武帝也不想杀。最后,在廷尉张汤的争辩下,他俩终于被诛,淮南国被废为九江郡。
司马迁说:《诗经》有“抗击戎狄,惩治楚人”的诗句,这话不假啊!淮南王、衡山王虽是骨肉至亲,拥有千里的领地,被封为诸侯王,但不遵守藩臣的职责,辅佐天子,反一味心怀邪念,策划谋反,父子相继两代亡国,人人没得好死,受天下耻笑。这不只是他们个人的过错,也是受当地的坏习俗和地位低下的不良臣子的影响造成的。楚人轻捷、勇猛和凶悍,喜欢作乱,自古就有典可查。
有人认为,淮南王造反,汉武帝平叛,兵不血刃。
我们认为,淮南王只是想“谋反”,并未真反,说“造反”不妥;既未“造反”所以不存在“平叛”;案件虽是依法处理的,但说“兵不血刃”也不妥,因为被杀的人相当多。此案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封建迷信害死人。刘安虽早有不臣之心,但主要是受“迷信”和方士蛊惑,才想要造反的。二是“推恩令”对瓦解诸侯王谋反起了积极作用。“推恩令”是汉武帝一项英明政策,淮南王拒绝执行,引起祖孙反目,致使谋反胎死腹中。三是“公羊治狱”的典型。《史记》中说,吕步舒以《公羊》大义决狱;又记,淮南王与后来的衡山王、江都王谋反案,连坐被处死的达数万人。连坐而死的人都是冤枉的。这充分说明了“公羊决狱”的反动性。
§§第二十四章 《汉书》卷四十五蒯伍江息夫传第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