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汉王败,使使召越并力击楚,越曰:“魏地初定,尚畏楚,未可去。”汉王追楚,为项籍所败固陵。乃谓留侯曰:“诸侯兵不从,为之奈何?”留侯曰:“彭越本定梁地,功多,始君王以魏豹故,拜越为相国。今豹死亡后,且越亦欲王,而君王不蚤定。今取睢阳以北至穀城,皆许以王彭越。”又言所以许韩信。语在《高纪》。于是汉王发使使越,如留侯策。使者至,越乃引兵会垓下。项籍死,立越为梁王,都定陶。
六年,朝陈。九年、十年,皆来朝长安。陈豨反代地,高帝自往击之。至邯郸,征兵梁。梁王称病,使使将兵诣邯郸。高帝怒,使人让梁王。梁王恐,欲自往谢。其将扈辄曰:“王始不往,见让而往,往即为禽,不如遂发兵反。”梁王不听,称病。梁太仆有罪,亡走汉,告梁王与扈辄谋反。于是上使使掩捕梁王,囚之雒阳。有司治反形已具,请论如法。上赦以为庶人,徙蜀青衣。西至郑,逢吕后从长安东,欲之雒阳,道见越。越为吕后泣涕,自言亡罪,愿处故昌邑。吕后许诺,诏与俱东。至雒阳,吕后言上曰:“彭越壮士也,今徙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遂诛之。妾谨与俱来。”于是吕后令其舍人告越复谋反。廷尉奏请,遂夷越宗族。
“译文”
汉王打了败仗,派人召见彭越,让他合力攻打楚军,彭越说:“魏地刚平定不久,还害怕楚军袭击,不能前去。”汉王追击楚军,在固陵被项羽打败。便对留侯张良说:“诸侯的军队不服从调动,该怎么办?”留侯说:“彭越本来平定了梁地,功劳大,当初君王因为魏豹的缘故,任命彭越为魏国的相国。现在魏豹已死,又没有后代,并且彭越也想称王,而君王不早决定封他为王。如今他要是夺取了睢阳以北直到谷城的地区,就都用来封他为王。”又谈了以前之所以封韩信的原因。此事记载在《高纪》中。当时汉王就派使者到彭越那里,按留侯的计策行事。使者一到,彭越就率领军队会师垓下。项羽已死,封彭越为梁王,建都定陶。
汉六年,彭越到陈县朝见汉高帝。九年、十年,都来长安朝见。陈豨在代地反叛,高帝亲自去讨伐,到达邯郸,向梁王征兵。梁王声称有病,派部将率兵到邯郸。汉高帝发怒,派人责备梁王。梁王害怕,要亲自前去请罪。他的将领扈辄说:“大王开始不去,受到责备后才去,去到那里就会被擒拿的,不如就此发兵造反。”梁王不听,仍然说自己有病。梁王的太仆犯了罪,逃到汉高帝那里,告发梁王与扈辄谋反。于是汉高帝派使者突然偷袭捉捕了梁王,把他囚禁在洛阳。经主管官吏审查,认为已构成谋反的罪状,请依法判决。皇帝赦免了他,降为平民,流放到蜀郡青衣县。押送他西行到郑地,这时吕后从长安东来,要去雒阳,在路上遇到彭越。彭越向吕后哭泣,诉说自己无罪,希望流放到自己的故乡昌邑。吕后答应了,令他一起东去。到了洛阳,吕后告诉皇帝说:“彭越是个壮士,如果把他流放到蜀地,这是给自己留下了祸患,不如现在杀掉他。我让他一道来了。”这时,吕后就让彭越的家臣告发他再次谋反。经廷尉奏请皇帝后,便诛灭了彭越及他的宗族。
“点评”
在刘邦称帝后,封彭越为梁王。
其实他们的关系都是相当不错的,彭越每年都会去长安看看刘邦,拉拉家常,交流交流感情,防止感情的破裂。他们一直相处得很好,直到汉十年,他们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这一年,陈豨造反,刘邦带兵攻打陈豨,命彭越带兵随刘邦出征,讨伐陈豨。但是彭越说他病了,身体欠佳。所以没有去,当然,彭越是装病。不过,他还是给刘邦几分薄面的,派了几千人马,由部将带兵随刘邦出征。因此,刘邦非常不满,派使者出使梁国,责备彭越。
其实,在这之前,他们已经有过一次不愉快的经历。就是在垓下之围前,彭越曾放过刘邦的鸽子,按理说,刘邦如果想找他算账,早就可以下手了。但是刘邦没有,这一次,彭越走到了尽头,他们的关系也从此破裂。
皇帝都不高兴了,这下彭越还能坐得住吗?
彭越开始紧张起来,他准备向刘邦请罪。本来这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法,可是他的将领扈辄从中插了一脚。
扈辄给彭越提了一个干脆的建议:造反。但是,这件事的机会成本似乎有点大,彭越也看到了前面那些造反派的结果,不敢轻举妄动。但他依然称病不从。
当一个人要倒霉的时候,往往是祸不单行的。彭越的师机(太仆)犯了罪,彭越准备治他的罪。太仆逃到刘邦那里,狠狠地踩了彭越一脚,此所谓落井下石。
彭越的太仆把彭越与扈辄的谈话告诉了刘邦。这一次,他们的关系彻底破裂。
收到这个消息,刘邦并没有慌张,仍然保持着他特有的冷静。他并没有像前几次一样,听到有人造反就派大军去招呼他们。当然,刘邦的士兵都在前线,没有多余的兵力,所以,这一次,刘邦换了方法。
刘邦的这种方法,具有现代部队的作战特点——特种作战。这绝对是史无前例的。刘邦就派了几个人,偷袭了梁王彭越的官邸,就把彭越抓到了洛阳。可以说,这是一次不流血的平叛,不费一兵一卒。
对于彭越,刘邦仍然没有把事做绝。他只是把彭越变为庶民,流放到巴蜀一带,看起来,这也符合刘邦的做事风格。
可是彭越的命不是很好。在彭越去巴蜀的途中,他遇到吕后。说来也不巧,吕后正要从长安去洛阳。彭越感觉到,对于他来说,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而且他的要求也不高,只是想回到自己的老家昌邑,落叶终究是要归根的。他相信,以他的功劳,只要向吕后求求情,求吕后给刘邦吹吹枕边风,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因此,彭越向吕后求情,吕后也爽快地答应了。吕后把他带回了洛阳。彭越看到了希望,他相信,这个女人一定能帮他的。
但是,彭越并不知道,他所哀求的这个女人并不是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而是一个铁腕的政治家,是一个真正赶尽杀绝的人。她深知除恶务尽这个道理,多年的政治觉悟让她做事从不手软,韩信是第一个,彭越将是第二个。
彭越真是太傻,怎么会向这个女人求情呢?本来,他是可以多活一阵子的,但是现在没有机会了。唯一的原因还是怪你不懂政治,这就是他们这些名将的失败,有着天才的军事才能,却没有一点政治觉悟。
吕后把彭越带到洛阳,在和刘邦商议之后,吕后落井下石,找人告了彭越的黑状。经查实,彭越谋反罪名成立,罪当斩。当然这是一次真正的诬陷,但是怎么说都不要紧,想要的就是给他安个罪名,然后取他的项上人头。彭越被灭三族。
彭越为什么会向吕后哭诉自己的冤情呢?
第一,无政治头脑。
楚汉战争中,彭越在项羽的后勤供应线上采用机动作战的方法,多次断项羽楚军粮道,打得有声有色。彭越的游击战,是中国军事史上最早的游击战。但是,彭越毕竟只是一位偏才,一位只具军事才能而没有政治远见的政治家。
彭越还赶不上韩信,韩信死前还认识到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道理,彭越连这都不懂,这和彭越江洋大盗的出身有关。
第二,不了解吕后。
吕后在整个反秦、反项的斗争中从未出过头露过面,彭越明显没有认识到吕后的可怕。
答应帮助彭越的吕后见了刘邦会为彭越求情吗?
吕后见到刘邦说:“彭越是一条好汉,如果现在把他流放到蜀地,这是放虎归山,不如趁此机会杀了他。所以,我把他带来了。”
刘邦如何回答吕后的话,《史记》《汉书》都没有记载,但从最后杀彭越看,刘邦批准了吕后的建议。这足以证明刘邦确有杀彭越之心,否则,吕后的建议决不可能被刘邦批准。
于是,吕后命令彭越的门客告彭越谋反,司法官判彭越灭族,刘邦批准了这个决定,彭越被灭三族。
据《史记·黥布列传》所载,刘邦杀了彭越之后,还将彭越的尸体制成肉酱,分给天下诸侯食用,以警示天下。
尚未叛乱的黥布接到用彭越尸体做成的肉酱,非常紧张,立即布置军队,观察邻郡的动静。
在彭越传中,司马迁明确记述了彭越没有叛乱。所以,汉初被杀的功臣中彭越的冤情最明显。所以,司马迁在彭越的传记中对他的冤情记述得也最详细。
吕后为什么敢如此大胆地杀韩信、彭越这些开国功臣呢?
第一,刘邦称帝后对功臣的极度猜忌。
貌似大度,内藏猜忌。刘邦给人的印象是宽容大度的,但是,刘邦的这种大度只是一种表象,刘邦的内心时时怀着对所有功臣深深的猜忌,只是含而不露而已。
刘邦对异姓诸侯王早就心存戒备。所谓“共分天下”不过是权宜之计、无奈之举,这和刘邦骨子里存在的“家天下”形成了必然性的冲突。
因此,变“共分天下”为“家天下”是刘邦的既定方针,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
所以,刘邦除掉异姓诸侯王只是个时间问题。而且,他所除掉的异姓诸侯王又必然是以灭亡项羽时立功最为卓著的韩信、彭越、黥布等人。
刘邦与吕后是结发夫妻,虽然刘邦起兵反秦之后,吕后与刘邦七年没有共同生活,但是,刘邦深知其妻的为人。
因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刘邦深知其妻,原因只有一个,他是吕后的丈夫,长期的相处使他深知吕后的为人。同理,吕后也一定深知刘邦对开国功臣的嫉恨,因为她是刘邦的妻子,长期相处也使她深知刘邦的为人!
这正是吕后敢于不经请示就处死韩信的基本判断!如果吕后不知道刘邦在灭了项羽之后对韩信的嫉恨,就是借给她一千个胆儿她也不敢杀韩信。韩信是开国功臣,又曾经做过刘邦的大将军,吕后岂敢造次?因此,诛杀韩信,表面看来是吕后杀功臣,其实,吕后只是替刘邦做了想做而还没有来得及做的事。
刘邦得知韩信被吕后所杀之事后,果然丝毫没有责备吕后,更没有处罚吕后,这就证明吕后的判断是准确的。《淮阴侯列传》记载此事时写了这样一个细节:
高祖已从豨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
刘邦第一反应是高兴,因为吕后到底为自己除掉了一个心腹大患!其次才是哀叹韩信的命运。
这一细节还说明吕后擅自作主杀了韩信之后并没有马上向刘邦报告,而是等刘邦平定陈豨叛乱回京后才知道这件大事。
事前不请示,事后不汇报,吕后倚仗的就是她对刘邦嫉恨韩信的深刻了解,她知道杀了韩信没事!
我们可以想一想,为什么吕后那么嫉恨戚夫人但却不敢像杀韩信一样处死戚夫人呢?因为她知道她要是在刘邦在世之时杀了刘邦最宠爱的戚夫人,刘邦绝不会饶她!她敢杀戚夫人,刘邦就敢杀她。同样,吕后也绝不敢在刘邦在世之时杀赵王刘如意。因此,吕后杀赵王刘如意、杀戚夫人只能等到刘邦去世之后才能做。
可见,吕后杀韩信其实是代刘邦杀功臣,这笔账不能只算在吕后身上,刘邦绝对脱不了干系!
刘邦对他所忌恨的开国功臣的处理,一向不是一步到位,而是一步一步到位。
项羽死后,他首先夺了韩信的齐王,但是,还要改封为楚王。齐王韩信的兵权太大,必须立即处理。楚王韩信的兵权已经小多了,所以可以允许存在。诱捕了楚王韩信之后,他并没有将韩信一棍子打死,只是将韩信降为淮阴侯,放在京城,削去军权,留待以后再做处理。
这就是刘邦式的处理办法!
处理彭越也体现了刘邦这种一步一步到位的独特方式:刘邦只是将彭越由梁王流放到蜀地,并没有立即处死彭越。
但是,吕后不一样,吕后的处理方式是一步到位,直奔主题。所以,刘邦将彭越放逐蜀地,吕后却将彭越从流放途中带回来,一步到位地处死了彭越。
杀韩信,对吕后而言,是小试牛刀;处理彭越,她已经是越俎代庖了。她的胆子是越杀越大,越杀心越黑。
刘邦倒也乐得其成,反正是处死那些让他内心不安的功臣,由吕后直接操作,让吕后承担杀功臣的恶名,比自己承担这个恶名更好。所以,刘邦对吕后处死韩信没有一点责怪。他只关心被冤杀的韩信临死前说了什么,以便除掉当年鼓动韩信叛汉的蒯通。
同样,刘邦对吕后要求一步到位地处死彭越也没有表示反对,他同样乐得吕后在历史上替自己承担杀彭越的恶名。
刘邦对韩信、彭越没有一步到位地杀掉,并不能说明刘邦为人宽容。因为刘邦从来不是一个宽容的人,他的宽容只是一种策略、一个表象。
刘邦对项羽有宽容吗?没有!汉四年的鸿沟议和,刘邦是同意的。张良、陈平劝他趁机除掉项羽,刘邦何尝没有想到趁机除掉项羽呢?此时已不是鸿门宴之时了,刘邦已经控制了整个黄河以北的土地,黥布、刘贾也已经控制了安徽的大部,刘邦已经完成了对项羽东、西、南、北四方面的战略包围。刘邦此时绝对不会放过项羽。这种情况下刘邦同意项羽中分鸿沟的计划,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利用议和让项羽放回他的父亲和吕后。
单纯的项羽在刘邦同意议和之后立即释放了刘邦的父亲和吕后,刘邦却虚晃一枪,在项羽释放了其父其妻之后,撕毁协议,追杀项羽。据史书记载,此事是张良、陈平的建议。其实,这与让吕后出面杀韩信、杀彭越一样,刘邦和张良、陈平的意见肯定是一致的。只不过刘邦这次是让张良、陈平承担了背信弃义的罪名。
第二,吕后对“后刘邦时代”政治局面的顾忌。
吕后在杀韩信、杀彭越时表现得比刘邦更积极、更主动,力主一步到位。其中,除了因为吕后不赞成刘邦一步一步到位的处事方式外,还有更深一层的原因,那就是吕后还顾忌到刘邦百年之后“后刘邦时代”的政治局面。
刘邦一生征战,多次受伤,比较严重的有两次:
汉四年刘、项荥阳对峙之时,刘邦被项羽一箭射中胸部。
汉十一年黥布被逼反时,刘邦曾经因伤而不打算亲征。他亲征黥布时又受箭伤。
汉十二年,刘邦已经因伤病危,拒绝治疗。
此时的吕后向刘邦询问萧何之后的相国人选。
刘邦说曹参可继任。吕后又问曹参之后的人选,刘邦说王陵、陈平可继任,并选周勃任主管军事的最高长官太尉。吕后又问这以后的人选,刘邦说:这以后的事你也不用问了。
吕后对刘邦的健康状况,以及刘邦死后的重要人事安排的高度关注,说明吕后比刘邦更关注“后刘邦时代”如何驾驭开国功臣这一重大问题。
第三,刘邦对吕后外戚派的有意扶持。
刘邦晚年利用吕后除掉了韩信、彭越两位最著名的开国功臣,目的之一即是有意培植吕后一党的势力。
刘邦深深懂得权力制衡的道理。
宋人吕祖谦说:“存吕后为有功臣,存功臣为有吕后,此高祖深意也。”(《大事记》)吕祖谦的话有一定道理,但仍不深刻;刘邦对吕后绝不仅仅是存,而是刻意扶植。
当时的朝中有刘氏宗族派、功臣元老派和吕氏外戚派三派势力。功臣元老派是在灭秦、灭项的战争中自然形成的,虽然经过异姓王的由封到除,功臣元老派势力大大受损,但是,仍然有相当强的实力。
刘氏宗族派主要是刘邦分封的诸子。他们被分封时一般年龄较小,还形不成一股强大的势力,但是,他们是正宗的皇权继承人,政治上占有极大优势。
吕后外戚派在刘邦去世之前还没有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在三派之中,力量较小。
刘邦不想让功臣元老派的势力过强过大,也不想让吕氏外戚派的势力过强过大,因此,利用吕氏外戚派和功臣元老派的相互制衡,才能最大限度地坐收渔翁之利,保住刘氏江山的代代相传。
因此,刘邦利用吕后杀戮韩信、彭越的过程,也就是有意培植吕后外戚派的过程。所以,吕后杀戮开国功臣不仅是做了刘邦想做而尚未做完的事,更重要的是在刘邦的扶植下形成了能够抗衡功臣元老派的吕氏外戚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