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53300000132

第132章 扬雄美新,情系大同

“原文”

赞曰:雄之自序云尔。初,雄年四十馀,自蜀来至游京师,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召以为门下史,荐雄待诏,岁馀,奏《羽猎赋》,除为郎,给事黄门,与王莽、刘歆并。哀帝之初,又与董贤同官。当成、哀、平间,莽、贤皆为三公,权倾人主,所荐莫不拔擢,而雄三世不徙官。及莽篡位,谈说之士用符命称功德获封爵者甚众,雄复不侯,以耆老久次转为大夫,恬于势利乃如是。实好古而乐道,其意欲求文章成名于后世,以为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传莫大于《论语》,作《法言》;史篇莫善于《仓颉》,作《训纂》;箴莫善于《虞箴》,作《州箴》;赋莫深于《离骚》,反而广之;辞莫丽于相如,作四赋;皆斟酌其本,相与放依而驰骋云。用心于内,不求于外,于时人皆曶之;唯刘歆及范逡敬焉,而桓谭以为绝伦。

王莽时,刘歆、甄丰皆为上公,莽既以符命自立,即位之后欲绝其原以神前事,而丰子寻、歆子棻复献之。莽诛丰父子,投棻四裔,辞所连及,便收不请。时雄校书天禄阁上,治狱使者来,欲收雄,雄恐不能自免,乃从阁上自投下,几死。莽闻之曰:“雄素不与事,何故在此?”间请问其故,乃刘棻尝从雄学作奇字,雄不知情。有诏勿问。然京师为之语曰:“惟寂寞,自投阁;爰清静,作符命。”

雄以病免,复召为大夫。家素贫,耆酒,人希至其门。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而钜鹿侯芭常从雄居,受其《太玄》《法言》焉。刘歆亦尝观之,谓雄曰:“空自苦!今学者有禄利,然尚不能明《易》,又如《玄》何?吾恐后人用覆酱瓿也。”雄笑而不应。年七十一,天凤五年卒,侯芭为起坟,丧之三年。

时大司空王邑、纳言严尤闻雄死,谓桓谭曰:“子尝称扬雄书,岂能传于后世乎?”谭曰:“必传。顾君与谭不及见也。凡人贱近而贵远,亲见扬子云禄位容貌不能动人,故轻其书。昔老聃著虚无之言两篇,薄仁义,非礼学,然后世好之者尚以为过于《五经》,自汉文景之君及司马迁皆有是言。今扬子之书文义至深,而论不诡于圣人,若使遭遇时君,更阅贤知,为所称善,则必度越诸子矣。”诸儒或讥以为雄非圣人而作经,犹春秋吴楚之君僭号称王,盖诛绝之罪也。自雄之没至今四十余年,其《法言》大行,而《玄》终不显,然篇籍具存。

“译文”

班固说:这是扬雄的自序。起初,扬雄四十多岁时,从蜀来游京师,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欣赏其文才,召作门下史,推荐扬雄待诏,一年多后,上奏《羽猎赋》,除官为郎,给事黄门,和王莽、刘歆并列。哀帝初,又和董贤同官。成、哀、平年间,王莽、董贤都做了三公,权过人君,推荐的人没有不提拔的,但扬雄三代不升官。到王莽篡位,论谈者用符命赞美其功德而被封爵的人很多,扬雄仍不被封侯,因年纪大而渐升为大夫,他就是如此淡泊势利。确实好古爱道,想以文章在后世扬名,认为经最大的是《易》,所以做《太玄》;传最好的是《论语》,所以做《法言》;史篇最好的是《仓颉》,所以做《训纂》,箴诫最好的是《虞箴》,所以做《州箴》;赋最深的是《离骚》,所以相背而推广它;辞最华丽的是相如,所以做四赋:都探索本源,模仿发挥。用心在内,不求于外,当时人都轻视它;只有刘歆和范逡敬重他,而桓谭认为他无与伦比。

王莽时,刘歆、甄丰都做了上公,王莽既是假借符命自立,即位之后想禁绝这种做法来使前事得到神化,而甄丰的儿子甄寻、刘歆的儿子刘棻又奏献符瑞之事。王莽杀了甄丰父子,流放刘棻到四裔,供词所牵连到的,立即收系不必奏请。当时扬雄在天禄阁上校书,办案的使者来了,要抓扬雄,扬雄怕不能逃脱,便从阁上跳下,差点死了。王莽听到后说:“扬雄一向不参与其事,为什么在此案中?”暗中查问其原因,原来刘棻曾跟扬雄学写过奇字,扬雄不知情,下诏不追究他。然而京师为此评道:“因寂寞,自投阁;因清静,做符命。”

扬雄因病免职,又召为大夫。家境一向贫寒,爱喝酒,人很少到其家。当时有多事的人带着酒菜跟他学习,钜鹿侯芭常跟扬雄一起居住,学了《太玄》《法言》。刘歆也曾看到,对扬雄说:“白白使自己受苦!现在学者有利禄,还不能通晓《易》,何况《玄》?我怕后人用它来盖酱瓶了。”扬雄笑而不答。活到七十一岁,在天凤五年死去,侯芭为他建坟,守丧三年。

当时大司空王邑、纳言严尤听说扬雄死了,对桓谭说:“您曾称赞扬雄的书,难道能流传后世吗?”桓谭说:“一定能够流传。但您和桓谭看不到。凡人轻视近的重视远的,亲眼见扬子云地位容貌不能动人,便轻视其书。从前老聃做虚无之论两篇,轻仁义,驳礼学,但后世喜欢它的还认为超过《五经》,从汉文帝、景帝及司马迁都有这话。现在扬子的书文义最深,论述不违背圣人,如果遇到当时君主,再经贤知阅读,被他们称道,便必定超过诸子了。”诸儒有的嘲笑扬雄不是圣人却作经,好比春秋吴楚君主僭越称王,应该是灭族绝后之罪。从扬雄死后到现在四十多年,他的《法言》大行于世,但《玄》到底未得彰显,但篇籍都在。

“点评”

翻开《汉书》扬雄的传记,再看扬雄的文集,扬雄特异的形象从烟尘仆仆的史卷里由模糊渐至清晰。

扬雄,字子云,约活动在前53年—18年,西汉学者、辞赋家。蜀郡成都人。少时好学,博览多识,口吃,好思。四十岁后,游京师,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召为门下史,荐雄为待诏。后经蜀人杨庄的引荐,被喜爱辞赋的成帝召入宫廷,任给事黄门郎。王莽称帝后,扬雄校书于天禄阁。他受他人牵累,即将被捕,于是跳阁,未死,后召为大夫。扬雄在古代为人诟病的是附莽美新,洪迈很同情他,在《容斋随笔》中为其辩护说:“扬雄仕汉,亲蹈王莽之变,退托其身于列大夫中,抱道没齿。世儒或以‘剧秦美新’贬之,是不然,此雄不得已而作也。夫诵述新莽之德,止能美于暴秦,其深意固可知矣。序所言配五帝冠三王,开辟以来未之闻,直以戏莽尔。”洪迈同情是可以的,但这个说法是没有多少道理的。扬雄在新朝以前,官职一直很低微,历成帝、哀帝、平帝“三世不徙官”。在贫穷中,除写一些赋外,就仿《论语》做《法言》,仿《周易》做《太玄》,时人取笑他,他就写了一篇《解嘲》。嘲不是那样容易解的,除非做了大官,禄丰权重,人见人畏,进而受人尊敬。大概嘲笑他的人越来越多的缘故,比起从前更是郁闷,为了宽慰自己,又写了一篇《逐贫赋》,此赋很有深意,从这篇赋可以知道扬雄的痛苦。他早期很不逢时,他不安于末汉,对武帝、宣帝以来的阳儒阴法和其他的杂学,他也有不少腹诽。《法言》与《太玄》大体可以代表他的思想。

扬雄在《法言》里认为,民众玩愚,聪明不开,当训诸理。而理只有通过学之、行之,才能彻底觉悟。人学则正,不学则误入邪门。然而学什么呢?当然是学圣人和圣人的道。只有圣人的道才是本,本是一定要崇的;与圣人的道相对的惑乱人之耳目的辞赋、引人误入歧途的辩说是末,末是一定要抑的。道要崇要学,道还可以通过弃绝小辩、求之于己而进入,很显然,这必须在学了之后才能如此。与儒家一样,他极力提倡“仁义礼智信”,提倡“道德仁义礼”,他说:仁,宅也。义,路也。礼,服也。智,烛也。信,符也。处宅,由路,正服,明烛,执符,君子不动,动斯得矣。道、德、仁、义、礼,譬诸身乎?夫道以导之,德以得之,仁以人之,义以宜之,礼以体之,天也(五者为人之天性)。

他主张君子以礼动,以义止。他尊崇孔子,尊崇孔子所述说的经。他说孔子之道“犹四渎也,经营中国,终入大海”;认为说天、说事、说体、说志、说理不能舍弃五经,认为立言当以经作为标准,所以他仿《周易》仿《论语》而著述。他也推崇孟子,并“窃自比于孟子”。孟子之时,礼乐崩坏,百家争鸣而塞路,儒道近乎默默,孟子出,负好辩之名,不辞辛苦地各处宣传儒学、抵排异端。孟子以儒学的捍卫者自居。扬雄的时代,各种学说为统治者所用,而儒家学说却只是在表面形式上存其皮毛,这是他不忍见的,也是他很痛心的。他如此排斥儒家以外之学:庄杨荡而不法,墨晏俭而废礼,申韩险而无化,邹衍迂而不信。

他厌恶纵横家,因为纵横家最乱人耳目,是最背离大道的;他反对谶纬;他视阴阳家之学为“巫鼓”之说。他早年、中年皆写过赋,但他瞧不起辞赋家,他将赋斥为“童子雕虫篆刻”,说“壮夫不为也”,说“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如孔门之用赋也,则贾谊升堂,相如入室矣。如其不用何?”

他对道家是有取舍的,他欣赏老子所言之道德,反对老子的捶提仁义,绝灭礼学。他的《太玄经》就有《老子》思想的影子。此书如果我们剥掉表面上的老子的思想成分,剥掉阴阳家的象数成分,可以说,这是一部非常了不起的具有数学的严密性的书,它发展了儒家的礼易思想。若将《太玄经》与《易经》相比,它实在超过了《易经》。《易经》以太极为一,分阴阳则为二,二再分为四,四则变为八,八与八相乘得六十四。这个六十四,以二作为基数,叠六次即是,按今天的数学说法,就是二的六次方。一、二、四、八都有叫法,六十四自然要命名,好有一个称谓,但命名总不能随随便便,总得有其道理。道理在哪里?道理就在天地人之中,那个“人”自然还包括人的品行性格及人的事、事的态等,将天地人中的道理析出,按乾一坤二至六十三既济、六十四未济排列而名。《太玄经》得到《易经》启示,以道一起,一以三生,极为九营,方州部家有四,将三作为基数,叠四次,也就是三的四次方,得八十一家。《太玄经》与《易经》都有动态数学观念,在时空方面,《太玄经》将境域引入,就显得比《易经》完美。

《太玄经》设方州部家之四重,扬雄自己说:“方州部家,八十一所。一辟,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员士,少则制众,无则制有。”这所说的,不多不少,正好对应儒家所说的四重官职。官职、境域、时空、历法等的齐备,体现了扬雄心灵中的社会。这个社会不同于陶渊明的世外桃源,不同于老子的小国寡民的社会,也不同于以往儒家的大同社会,而是一个动态的有秩序的礼易式的大同社会。

由此知道,扬雄的全身都流淌着儒家的血液。所以韩愈称扬雄为“圣人之徒”。入了圣人之门,得了圣人之道,在圣人的基础上重新规划了大同社会。这个大同社会就是扬雄的最高理想。理想已定,余下来的就是付之于现实,然扬雄区区一书生又怎能办到?只要谁能够办到,他还怕什么俗儒、曲儒、腐儒的指东道西?他一个劲儿地走着自己的路。

与此同时,另外三个人也走到这一条路上,这三个人是刘向、刘歆、王莽。刘向、刘歆是父子关系,有人以为刘歆于父不孝,其实刘歆也并非不孝。刘向以刘氏天下计,暗中抑制王莽,但他又丢不了把王莽和他拴在同一道路上的儒家学说,进退维艰,应该说刘向内心总是被这两种情感撕扯着的;而刘歆则不同,刘歆更富于理想。刘歆于《周礼》情有独钟,究其原因,当是《周礼》的思想与他的理想最为吻合。

《周礼》现在一般认为是东周时所作。钱穆说《周礼》“为中国先秦时代人之乌托邦,纯系一种理想政府的组织之描写。亦可谓是一部理想的宪法。其最堪重视者,乃为政治理想之全部制度化,而没有丝毫理论的痕迹,只见为是具体而严密的客观记载”。这部书,洪迈指为刘歆伪作,说王莽时代,刘歆为国师,开始建立《周官经》以为《周礼》,并且设立博士,一时许许多多的人跟从刘歆学习,于是《周礼》流行天下。又说刘歆处心积虑,用以济王莽之恶,而王莽据以荼毒四海。新室短命,遭写历史的人歪曲和后代一些人的唾骂,这是必然的,历史上每一个短命朝代都是这样的。考王莽之史实,王莽确属一个好皇帝,可以说,他的动机比历史上许多皇帝都纯正,他有爱民之慈祥心,他解放女奴、男奴,他重新划分土地,按照《周礼》设置官职、市场,他想创建一个大同社会,而这正是扬雄、刘歆的理想社会。两位淳儒看到自己的理想为人所实践,哪有袖手旁观之理?他们投入王莽新室的创建之中这是我们可以推想到的,扬雄的美新也自然在情理之中。然而,理想就是理想,现实就是现实,一种特别远大的理想,当它存在于少数人身上且没有深入人心时,理想必定不能实现,它就近于幻想,这与孙中山先生相仿佛。中山先生的理想只为少数人知道、支持,中山先生的理想也就成了镜花水月。但王莽当时还遇到更可怕的天灾,又有豪强猾吏作梗,小民不明是非受到他们的蛊惑,非但不支持,反而站在地主豪强一边一起颠覆了这个新生的大同社会。于是,王莽被斥为篡逆,刘歆被控为助纣,扬雄被指为美新。

这正是中国传统上对儒家思想的片面理解而导致的。传统上总认为儒者或圣人之徒就一定要忠君,实则不然。通儒之忠君,一定要看那个君值不值得忠,如果那个君不值得忠或者说那个君违反了儒家大道,若有人乘机起而代之,他们并不认为是篡弑。儒家之亚圣回答齐宣王问“汤放桀,武王伐纣,臣弑其君,可乎”时就说过: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亚圣如此,而王莽刘歆扬雄又岂能不知?既知之,焉有不行之?行之就有非议,但他们为了大道,绝不会曲从小道。遭到诅咒唾骂,早就在他们意料之中。其实,这三位通儒他们哪里在乎竖儒俗吏抛来的垃圾!

一个时代不能理解,情有可原;但漫长的历史冤屈他们,不正说明我们的历史的不完美吗?至于洪迈为扬雄的曲护,若扬雄有知,恐怕扬雄是不会同意的。扬雄美新自然是真的,如果没有扬雄美新,于新室、于扬雄应该说都是一大缺憾。

需要指出的是,他们三人的理想社会大体是同一的,但略有区别。王莽、刘歆稍微实际一点,而扬雄似乎走得更远。现在一般把他们看作复古者,恐怕也不一定正确,最少可以断定,他们的理想社会不是对《礼记》中所描写的大同社会的重复,而应当是一种更高级形式的理想社会。其目光早已洞穿历史,所以他不拘囿于一家一姓的正统历史观,如同把社会人生提升到哲学的高度加以认识一样,他对政治的理解和把握也带有更宽的思想幅度。他的思想不无纯正的民主精神的基质,也就是他理想的社会不是专制,而是思想自由、人格独立的民主社会,这也是先秦百家思想的精华,即使他本人未必承认或接受。只是在以后专制集权越来越巩固的封建时代,这种精神愈加衰歇下去,文人关心的只是自己的命运,可以自由选择的道路只有归隐。汉代毕竟离先秦百家争鸣的时代不远,那个时代的热情尚未被政治权威所剿灭,扬雄便是那个风云际会的时代遗留下的乐观者之一。

然而扬雄不可避免地失败了,正如王莽,还有更后的曹操,必然要面对正统史家的无情审判。扬雄事莽而给后人留下话柄,对于他个人来说,应是其理想的破灭。但历史再一次证明“文统”“道统”的矛盾更加难以调和,文人心目中的“王道乐土”在强权政治的压迫下是不存在的,儒家的社会政治理想成了一场幻梦。在儒学盛行的汉代,恰也是儒学走向衰微的时代,或者说,将某种思想定于一尊的时候,往往也是这一思想失去生命力的时候。扬雄看到这一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向,他似乎想极力在维持着什么,可是终归徒劳。然而可值庆幸的是,所有流芳百世的诗人作家,除了他们的诗文作品体现出时代精神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认识上往往不仅超越了政治的限制,而且超越了时代。

同类推荐
  • 兴国之路

    兴国之路

    强盛的国度经过时间的变迁,也会衰败,将衰败的国家转变成昔日的繁荣大国,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以文治国,以武安邦,方是兴国之道。
  • 三尊帝业

    三尊帝业

    太阳帝星!紫薇帝星!武曲帝星!三星同现,三圣争霸,三王相遇,问苍天大地?谁能争锋?谁主沉浮?王与王不可遇?一父同胞的兄弟怎能才不遇?磕头结义的兄弟怎能不遇?……期待与你讨论创建剧情,征求人物形象动漫形象,期待你我携手,共谱帝王之歌!微信:sl211310qq群333626889
  • 大中华联合帝国

    大中华联合帝国

    一代懒人闯明末。他宅,他懒,不过人家好命,并且嗜钱如命。嘿嘿,,,,
  • 神道国师

    神道国师

    人道天下,三百年一轮回,九州大地,大乾王朝已经立国五百年,此时天下风云变幻,内有大将军挟持天子,外有青阳道即将起事!在此风起云涌的大时代看一名修炼气运大道的穿越者降临。聚八荒六合无尽气运成就己身!ps:再次回归历史,老样子主角不是什么好人,不喜欢看千万别骂!!!欢迎收藏,最后谢谢支持。
  • 山海青州志

    山海青州志

    经历了太古的那场战争,九族分治,天下得以安定。青州,人族的发源地。王朝更迭,留下一段段不朽诗歌。焱、釜、瑞、晋、周、岢……皇朝被终结的同时,伴随着新生。三百年前,当年轻的百里工页挥剑斩断先朝皇旗时,代表着剡的灭亡。又三年,百里工页带着四象营,检阅自己平定乱世的雄师于路阳城外的击鼓之歌时,楚而立。三百年后,盛世天下,却有无数暗流涌动。时间在流逝,冲淡一个个传说。英雄出世,谱写新的传说。青州的土地上,故事还将继续……
热门推荐
  • TFB之不战

    TFB之不战

    此书无女主,主角只有三只,再带上少主大大一起嗨,不过可能比较虐嘻
  • 海天之树花海棠

    海天之树花海棠

    我醒来的时候,他们都叫我王,我还有一位很神秘的师父,他几乎每天都要失踪。
  • 我的双眼

    我的双眼

    讲的是一个女孩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弃,后被一位道士收养,被同学嫌弃,有次……
  • 在夹缝中生存下去

    在夹缝中生存下去

    暗夜下,五个左手手心都有两颗痣的年轻人,被神所选中,成为神的游戏中的一员,他们将被“神眠之地”里的强者所选中,开始一场史无前例的暗夜之战,最终胜利的人将会见到传说中的海皇,成就任何梦想,其中的亲情友情爱情又会如何,这个世界是真实还是虚妄,五个强者将为你解读远古神话时代、科技时代的产生与消亡,最终谁才是真正的胜利者,是人,还是神?其实,我们都是为了生存下去。
  • 蜜爱百分百:扑倒高冷拽校草

    蜜爱百分百:扑倒高冷拽校草

    她只不过是被迫去跟踪一下他,没想到阴差阳错的竟然发现了他隐藏的巨大秘密,看在对方很帅的份上,她就勉为其难的帮他掩盖一下身份吧,哪知道对方不仅不领情,还把她的底给摸了个一清二楚,帅哥,你这样伦家是会羞涩的嘛。
  • 炼化

    炼化

    灵根变异的他,如何以散仙身份在尔虞我诈的修仙界成就不败仙业。又如何靠着可以炼化万物的上古奇宝,完成自己长生的梦想。敬请关注《炼化》
  • 生活工作好口才

    生活工作好口才

    成功学家研究发现,在众多的成功因素中,口才举足轻重。现代社会离不开交际,可以说,没有一副好口才办什么事都难以得心应手。《生活工作好口才》从生活和工作两方面对应用口才进行了较为系统和详尽的解说与应用点拨,是提高口才综合素质和锻炼各方面口才的好助手。
  • 山枝

    山枝

    张爱玲说:“孤独的人有自己的泥沼。”有没有一个人出现在你暗无天日的生命里,而后你的心中便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你爱他。山有木兮木有枝,君悦君心君不知。亲爱的,我从未告诉过你,你在我初春季节悄然发芽生花。这是一本集孤独、暗恋、疼痛、青春、记忆于一体的故事。总有一个深入你的心里,我,讲述我身边的故事。你,俯身贴耳倾听。
  • 武者圣道

    武者圣道

    前世的记忆来到了王南的身上,王南从14岁开始改变,武道之心要坚定,王南经历了各种挫折磨难和危险,最终终于踏上了武道巅峰,成就圣人。本书武者等级:武者,武士,武将,武王,武君,武帝,武神,武破虚空(小圣人),圣人(超凡入圣)
  • 《黑道天师》

    《黑道天师》

    一场玄门道术与现代科技的殊死较量,一场美女警察与茅山道士的儿女情长。集枪法和道法于一身的驱魔警察,是如何掀起黑道上的血雨腥风!王者只有一个!谁能笑傲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