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52900000022

第22章 “徐娘半老”与“独眼皇帝”

说起梁元帝萧绎来,恐怕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大名。但如果提到“徐娘半老,风韵犹存”这个著名成语的话,那么,就很少有人不知道了。然而,这个成语恰好与“独眼皇帝”萧绎有关。

“独眼皇帝”在位四年,别无能耐,惟一能让世人震惊的一件事,那就是他将亡国的原因迁怒于书,认为祸由书起,罪在文化,所以把藏书珍本一火而焚之。

(一)从公元四二年刘裕代晋,到公元五八九年陈灭于隋,共经历了169年。南方则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史称南朝。

南朝继续东晋的偏安局面,相继产生了24位皇帝。其中南梁经历了55年,传了4个皇帝,这就是南梁的开国之君梁武帝萧衍、简文帝萧纲、梁元帝萧绎和梁敬帝萧方智。

梁武帝萧衍“以佛化治国”乃至好佛成癖而闻名于世,简文帝萧纲和梁敬帝则以傀儡皇帝而出名。至于梁元帝萧绎,除了外强中干、口是心非这外,那就是以“焚书”之举和“徐娘半老”之语而载入史册。

这里,先说“徐娘半老,风韵犹存”这一典故的来历。

当一些中年妇女在感叹自己的青春不再、年老色衰时,听的人总要安慰她说:“徐娘半老,风韵犹存。”意思是说,虽然年纪大了一点,但你依然还很漂亮。

殊不知,这个典故正好出自梁元帝萧绎和他的王妃徐昭佩。

萧绎是萧衍的儿子,但运气不好,未能当上太子,只封为湘东王。就在他被封为湘东王的时候,娶了梁朝大将军徐琨的女儿徐昭佩。

徐昭佩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出身于名门望族。她的祖父是齐国的太尉,父亲又是梁朝的将军。凭着她的名门显贵之出身和国色天香之容貌,她本以为名正言顺、轻而易举地就能当上萧纲的太子妃,不久就能稳稳当当地成为皇后。然而,阴差阳错,偏偏嫁给了外强中干的萧绎。她早就知道,萧绎长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全无王子的风范。别看他成天书不离手,念念有词,其实全是装的,冒充斯文。更要命的是,他偏又“眇一目”,是个“独眼龙”。

这一生理上的缺陷,致使他“视瞻不便”。每当他看人视物时,总是偏头侧耳,常视久观,而且往往还不能“对位”,每每出现差错,常常把东西看走样。再加上他是个“色盲”,不变五色,明明是红的,他偏说是绿的,真令人哭笑不得。

尽管如此,他的老婆都认了,只怪自己命不好。惟独使她不能容忍的是,萧绎看去五大三粗,牛高马大,其实他是个外强中干,内体非常虚弱的人,全然不知怜香惜玉,又不懂得床上之欢,只图自己一味发泄而已。而徐昭佩偏又是一个性欲很强的女人,萧绎根本满足不了她的要求。因此,徐昭佩便经常嘲笑萧绎,骂他是“独眼龙”、“绣花枕头”。

承圣元年(公元522年),萧绎在江陵建都,终于当上了皇帝,徐昭佩被封为皇后。

(二)然而,徐昭佩并不因此而满足,她自恃出身高贵,又是国色天香,依然骂他是“独眼龙”。而且怪招迭出,变着花样来折腾他。

有一天,徐昭佩在梳妆打扮时,竟然化了个“怪妆”,即只打扮“半边”,还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半面妆”。

萧绎见她如此打扮,便责问她,为何只打扮半边?如此人不人、鬼不鬼的,成何体统?

徐昭佩更不示弱,当即反唇相讥,冲着她老公说:你只有一只眼睛,又分不清颜色,所以就只配看一半。其实,我化妆不化妆,都是一样的,反正你都看不清楚,闹不明白。

徐昭佩郁郁寡欢,常常借酒浇愁,喝得酩酊大醉。有一天,她喝醉了,正好被萧绎看见了。他见徐昭佩摇摇欲倒,便赶上前去搀扶她,谁知她一阵呕吐,竟把脏东西全部吐在“独眼皇帝”的龙袍上,气得萧绎直跺脚,忙叫宫女把她轰走。

从此,萧绎便再也不理她了。

徐昭佩独守空房,难耐寂寞,便去另寻新欢。她先后找了几个情夫,但都不能使她称心如意。最后终于选中一个朝中的美男子,他叫季江。此人风流倜傥,“容貌整丽”,又善于修饰自己,说话虽然尖锐刻薄,但很会讨女人的欢心。这倒很合乎徐昭佩的胃口,因此二人一见如故,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有一天,徐昭佩试探性地问他:俗话说男人三十一枝花,女人三十豆腐渣,我已三十多岁了,你还爱我吗?

令人想象不到的是,季江听后,竟然说了一句流传千古的经典名言。他说:柏直狗虽老犹能猎,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尚多情。将情人与狗、马相提并论,看似不伦不类,尖酸刻薄,但实际上是打情骂俏似地调侃。而且这一调侃戏谑之言,反而凸显出“徐娘虽老尚多情”这一点情之笔。再加上后人的发挥,这样便成了流传至今的著名典故。

因此,当初徐昭佩听后不禁掩口失笑,先点着对方的额头,骂了声“死鬼”,然后说“亏你想得出来”。

从此,这对狗男女越发亲密起来,甚至公开往来,不避嫌疑,更加肆无忌惮。

因为当时礼教松弛,个性解放,“不恥淫泆之过”,已成为当时的一种社会风气。

(三)据《世说新语》记载: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这种一见钟情的“牵手”场面,在过去京城道路上,是很难看到的,实属罕见。今日之明星情侣,一旦“牵手”并肩而行被那些狗仔队撞见了,准又是一大新闻。但魏晋南北朝时期,这种“连手共萦”的情景却相当普遍。

名士“任放为达”,妇女“任情而动”。

当时人们对异性的追求与欣赏,早已突破了儒家名教的束缚,表现得相当大胆。他们宁愿冒着违反三纲五常的危险,也不想再用礼法来约束自己的本性情欲。

由于儒术独尊地位的动摇,所谓君臣、父子和夫妻的三纲,也不被人们看中。因此,婚姻制度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以自由择偶,不必都由父母包办,也不再过分强调门当户对。丈夫死后,寡妇还可自由改嫁。

当时的名士们,都好修饰容貌,涂脂抹粉。妇女则更注重修饰自己,刻意打扮。男的纵酒放达,快活风流;女的也任情而动,分外潇洒。山阴公主“立面首三十人”,她的皇帝哥哥刘子业则更是花天酒地,乱伦高手。

对此,干宝在《晋纪总论》中说:先时而婚,任情而动,故皆不耻淫泆之过,不拘妒忌之恶,父兄不之罪也,天下莫之非也。又况责之闻四教于古,修贞顺于今,以辅佐君子者哉!这种“不耻淫泆之过”的社会现象,尽管受到时人的批评,即使是今天看来,有些现象也超越了道德的底线,但也确乎是当时的一种社会风气。

正因为如此,所以徐昭佩和季江才敢于“任放为达”、“任情而动”,放纵自己,为所欲为。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萧绎才容忍了他们的胡作非为,一忍再忍。但老婆偷情养汉子,另觅新欢,这顶帽子戴在谁的头上,也是很不光彩的事,何况他是一个皇帝。

常人讲面子,皇帝更讲面子。该出手时便出手,萧绎终于下决心除掉这对奸夫淫妇。他先收拾了季江,然后逼问徐昭佩,你的命已经玩完了,全是你自己找的。说吧,想怎么死?是投河呢,还是上吊?

徐昭佩似乎早已料定今日必有如此下场,因此临死不惧,反倒坦然地说,谁不知你是个杀人不眨眼的暴君,只可惜你是个“独眼龙”,怎么着也“眨”不出一个好模样来,没的倒叫人恶心!

萧绎最忌讳“独眼龙”三个字,谁要是不小心说漏了嘴,被他知道了准活不成。现在徐昭佩临死时竟然还嘲笑他是“独眼龙”,他岂能容忍?因此他对徐昭佩说,我本想让你体面地投井而死,谁知你不识好歹,直到临死时还要以“独眼龙”来嘲笑我,那就只能是千刀万剐了。说罢就令人行刑,活剥了她。

不料萧绎的话还未说完,徐昭佩早已投井而死了。萧绎余恨未消,又叫人把徐昭佩的尸体捞起来,先亲自动手鞭打尸体,以泄心头之恨。然后又叫人将徐昭佩的尸体送还她娘家,声言这是“出妻”,也是给她的娘家“出丑”。

(四)对“独眼皇帝”的这一举动,人们虽然颇有微词,但也没有过多的指责。因为“眇一目”毕竟不是他的过错,只是生理上的一个缺陷而已。徐昭佩却因此而看不起他,更因此而移情别恋,公然玩“面首”,根本不把丈夫放在眼里。别说是“独眼皇帝”不容,就是一般人摊上这种事,也是很难容忍的。

所以“独眼皇帝”的最大过错,并不在此,而在他爱书而不识书,乃至放火焚书。

承圣三年(公元524年),也就是他刚当了四年皇帝的时候,突然心血来潮,竟然给西魏的宰相宇文泰写信,宣称要重划两国的边界。

当时西魏是恭帝当政,国力远盛于梁。西魏正想吞并梁国,只是一时找不到借口,现在梁国却公然首先提出要与西魏重划边界,这不是自寻死路吗?

当时西魏的宰相宇文泰,见“独眼皇帝”竟然撞在自己的枪口上,心想:这厮果然是“眇一目”,分不清形势,连自己的处境都看不清楚,还敢公然叫板,准没好果子吃。于是当即举兵南下,声言非活捉“独眼皇帝”不可。

当西魏的远征大军抵达梁国边境时,“独眼皇帝”也率领军队迎敌。他在马上偏着头对将领们说,敌军劳师袭远,必然鞍马疲惫,我军则以逸待劳,势必获胜。

为了显示他的从容大度,竟叫全副武装的将领们到他的宝帐内去听他宣讲老子的《道德经》。他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这是什么意思?老子的意思是说,要以清静之道来治理国家,应以诡奇的方法来指挥打仗。我先以划界为名,引诱西魏劳师远来,然后我则以逸待劳,一鼓作气,即可一举成功。这就叫“以奇用兵”。又说:“治大国,若烹小鲜。”治理国家,如同煎小鱼一样,不能翻来翻去,一味地折腾。打仗也是一样,不可蛮干、拖沓,要干脆利落。因此,今日成败在此一举,不成功便成仁,宁可站着死,也不可跪着生。谁要是贪生怕死,屈膝投降,我就灭其九族。

不料,两军刚一交战,南梁便溃不成军,不堪一击。不到三天,魏军就攻破了梁国的都城江陵。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临战前还发誓要宁可站着死,也不可跪着生的“独眼皇帝”,当城破国亡时,他竟然率先向西魏表示,他愿意屈辱投降。只要给他一条活路,他什么都愿意干。

不过,在他投降之前,却干了一件伤天害理的蠢事,这就是放火烧书。当日许多绝版珍本,名人字画,其中包括王羲之的大量手迹册页,全都一火而焚之,化为灰烬。

萧绎为什么要焚书泄恨呢?

据说是因为书害了他。在“独眼皇帝”看来,自己之所以国破家亡,就是因为自己读书太多的缘故。他说,爱书反被书误,信书不如无书。既然如此,还要书来干什么,不如把书烧了吧。

“独眼皇帝”迁怒于书,也就是说,文化有罪,罪在文化。

萧绎烧书,比起秦始皇焚书来,可谓小巫见大巫,本不值得一提。但他认为文化有罪、读书有害无益的这一看法,并不因为当年的一把大火而销声匿迹。相反,一千多年过去了,时至今日,文化有罪,读书无用的论调,依然还颇市场。

因此,借“独眼皇帝”的话题,不妨再罗嗦几句。

(五)秦始皇厌恶饱读读书的儒生,所以搞了个“焚书坑儒”。他以为从此便天下太平,不会再有人以文乱国了。但“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没想到捣毁秦朝的恰是那些不读书的人。也就是说,不读书、没文化的人,照样可以扯旗造反,说不准还能当上皇帝。

相反,那些有文化的秀才反而不敢造反,即使造反成功、当了皇帝,也不见得就能因为有文化而守住江山。前面提到过的南唐后主李煜和宋徽宗赵佶,他们都是有较高文化修养的一代君王,但最后终因玩文化玩过了头而亡家亡国,成为亡国之君。

由此可见,国家的兴衰成败,似乎都与有无文化无太大的直接关系。也就是说:兴,不在文;亡,也不在文。

文化无罪,它不可能成为“亡国”的替罪羊。同样,文化也不可能成为“兴国”的惟一法宝。

因为,文化本身并不等于政治,更不等同于法律、制度。那怕是特定的文化形态,也不可能与特定的法律、制度直接捆绑在一起。

文化就是文化。

不论是广义上说的大文化,还是狭义上说的小文化,它们都是历史长期演化和积淀的结果。其实质内涵,无非指的是语言、风俗、信仰罢了。也就是人们“安身立命”的生活方式与人格素质,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因此,文化只是一种“精神资源”,一种属于潜移默化的“软实力”。

历史业已证明,国家之兴亡得失的根本原因,主要取决于“制度”。也就是说,它与政治制度有关,而与文化却没有直接的可资证明的因果关系。

“独眼皇帝”将亡国的原因,归罪于文化,这分明是他看走了眼,或者说他本来就是一个糊涂虫,因此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即从看中文化,走向否定文化。

其实,看中文化也好,否定文化也好,都是对文化功能的一种误导。

孔子是很看中文化的,他不仅将文化视为政治,而且大于政治,高于政权。正如易中天批判时说的:比如孔子的两个学生子路和子贡都认为管仲“不仁”。因为管伸辅佐的公子纠被杀后,管仲非但不像另一位师傅召忽那样殉节而死,反倒制造了有着“杀君之仇”的公子小白(后来的桓公),怎么能算是“仁”呢?孔子却说,要是没有管仲,我们这些人只怕都早就披着头发,衣襟向左边开了!可见在孔子这里,衣襟向哪边开(文化),至少比谁当国君(政权)重要一些。总之,文化是第一位的,王朝是第二位的。但文化毕竟不是政治,更不可能大于、高于政治。想用文化认同来取代政治认同,那是行不通的。

儒学作为一种社会思想来看,最大的问题在于它太强调文化的社会功能,许多人都像宋朝的大儒赵普那样,认为只要一部《论语》就可以治国平天下了。

其实,这种文化认同的结果,只不过是“以道德代法制”而已。事实上,“在我们的文化土壤上,是产生不了法制”的。

这样说,并不意味着否定文化的作用。相反,我一向都认为作为“精神资源”的文化,有着政治不可能取代的社会功能。因此,我在一篇文章中,曾说过这样的一段话:一个民族,一座城市,什么都不可怕,就怕没文化,就怕文化血脉的中断与浮躁。因为我们最终拼比的不仅是财富,而更重要的还是文化。……前面说过,政治不等于文化,制度不可能直接与文化捆绑在一起,但说到底,政治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形态,即人们常说的“政治文化”,还有“经济文化”、“军事文化”……至于制度,尽管与文化有着不同的社会功能,但二者的关系并不是水火不容的,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你推动我,我推动你。

因此,正像有人说的,有什么样的文化,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制度。而且,“任何一种制度,绝不能有利而无弊”(钱穆)。

最要紧、最关键的还是看掌控文化与制度的“人”,像“独眼龙”这样的皇帝,即使是把最好的文化和最美的制度交给他,他都会搞得一塌糊涂。“徐娘虽老,风韵犹存”。人不怕老,就怕“风韵”不在、“文化”浅薄。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大婚晚成:宝贝不要跑

    大婚晚成:宝贝不要跑

    十六岁的闫夏拥有一切,二十六岁的闫夏却一无所有。泪痕已干,爱情将死。男人,从现在开始,仅是她手中的玩物。十年后的她放纵任性,只要慰藉不要真心,却不知,他已守候多年。他信誓旦旦:“不是第一个没关系,不是最特别也没关系,但我誓要做你最后一个男人!嫁给我!”
  •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初夏惊魂

    初夏惊魂

    两年后,我的生活已进入正轨……两年前,我有个知己,叫夏嫣然……嫣然却抢走了俊拂……我伤心欲绝又怒火冲天,因为嫣然,死了……噩梦的阴影浮出了水面……午夜……冤魂林……鬼火……嫣然……欢迎大家加入初夏惊魂群:11207331
  • 催眠师:楚辞密码

    催眠师:楚辞密码

    深夜,幽灵酒吧内,大学中文系教授聂尚与友人欢聚后,一场连环杀人案降临上海,七名友人相继遇害,每一桩命案都是一场诡异的迷局。精神崩溃的聂尚联想到两年前妻子在浴室中的离奇自杀,誓要抓住死神之手,结束这场杀戮游戏。在催眠师的帮助下,聂尚在梦境中越来越接近杀人密码的核心,所有人的死,都与“千古万古至奇之书”楚辞《天问》有关,包括屈原。而最终他发现死神面具之下的那张脸竟然是……
  • 佛说秘密相经

    佛说秘密相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重生娱乐圈之盛宠天后

    重生娱乐圈之盛宠天后

    前世的她在她人生走向巅峰时,惨遭经纪人和男友出卖。再次睁开眼,重回五年前,她的目标变得非常简单:变强!可是……她很想知道,重生一次到底是哪里不对,惹上了这位前世明明只可仰视不可近观的娱乐圈贵公子!逃离?被抓回……躲避?被壁咚……索性横着性子玩?最终……她输得“凄惨无比”。(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匿名消息

    匿名消息

    一次行动中,她的左手手臂外侧多了一个纹身,哪来的?!从此,她便可以和某人随时联络,他到底是谁?渐渐的,她发现了他的真实身份......
  • HI,山神君

    HI,山神君

    季思安24年的人生里厄运缠身,24年遇上山神狐妖。两个原本互不侵扰的世界——人类世界和妖的世界,却因为狐妖动了侧影之心用内丹救下她,交织在一起。
  • 武灵战天

    武灵战天

    地球末法时代,灵气稀薄,草木精华绝迹,修武之路,难于登天,非百年天才者不可入门,非惊才艳艳者不可小成,非绝世妖孽者不可大成,千年布局,万年谋划,有寒光临世,一剑威压诸界!
  • 千亿婚宠:老婆大人我错了

    千亿婚宠:老婆大人我错了

    莫晚桐,这三个字让全江城的女人羡慕嫉妒恨,因为她是唐盛铭的老婆;而可笑的是,三年的婚姻她却从没和她的丈夫同过房!当她被丈夫的情人当众甩了个响亮的耳光后,从不拿眼睛瞧她的“丈夫”却浪子回头,可她却说,“我只要和你离婚。”这次踢到自家门槛上的江城第一少,砸了家,毁了办公室,破了她的身,扔给她四个字,净身出户。……再见面时,她凉凉的语气,“唐盛铭,记住自己的身份,你是前夫,不要干涉我的生活。”他却慵懒地将风华绝代演绎到极致,“是吗?那你先乖乖的把欠我的两样东西还给我再说……”她怒目圆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