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
有记者在采访一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时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您在哪里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
对方回答说:“在幼儿园里。在那里,我学到要诚实守信,不能讲假话,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拿,做错事要表示歉意等等做人的基本道德品质。不损害他人,不危害社会。这就是良心,是做人的底线。”
2000多年前,孟子讲过这样的话:“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今天谁要想在竞争中胜出,就必须坚守做人的道德底线,尤其是诚信这条不可逾越的道德底线。人们常说“做事先做人”。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否则,就算你认为自己已经具备很多优秀的、能够成功的素质,你也未必会得到他人的尊敬,更不会得到成功企业的重视。在一个先进的企业里,员工最需要具备的素质不是优越的智力,而是诚信。诚信比才干更重要。诚信是做人做事的根本不管时代怎样发展,社会怎样变迁,诚信永远是做人做事的根本。1969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约翰·安德森在一张表格中列出了500多个描写人的形容词。他邀请近6000名大学生挑选出他们所喜欢的做人品质。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们对做人品质给予最高评价的形容词是“真诚”。在8个评价最高的候选词语中,其中有6个和真诚有关,它们是:真诚的、诚实的、忠实的、真实的、信得过的和可靠的。大学生们对做人品质给以最低评价的形容词是“虚伪”。在5个评价最低的候选词语中,其中有4个和虚伪有关,它们是:说谎、做作、装假、不老实。
约翰·安德森这个调查研究结果在社会上具有普遍意义。生活中我们总是喜欢真诚信得过的人,讨厌说谎不老实的人。一个诚实的人,不论他有多少缺点,同他接触时,心神就会感到清爽。这样的人,一定能找到幸福,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这是因为以诚待人,别人也会以诚相见。
一个人只要真诚地待人处事,就容易获得他人的合作,甚至有人为你吃亏也不在乎。
大三下学期,甘伟找了一份家教工作,辅导一个公司经理的儿子。每次上课之前,他都像老师一样,一丝不苟地备好课,认认真真地写教案。上课时间,不管刮风下雨,烈日酷暑,他都准时到达,从不延误。室友见他这么认真负责,都猜想他得到的报酬一定十分丰厚,没想到他说每小时才12元钱。大家一听,个个迷惑不解。有人说:“你怎么这么傻?教高三课程,每小时最少得20块钱。”
“这我知道,”甘伟平静地说,“但我觉得拿12元钱比较合理。如果家教效果不好,我也不好意思拿那么多钱。如果效果好,就当做我的一次社会实践。”
“他父亲是大经理,钱有的是,你有必要搞扶贫助教吗?”又有人劝告他。
“话虽这么说,但我是以一个大学生的身份去做家教,我首先就必须对得起大学生这个光荣的称号。如果我敷衍了事那就损害了大学生的形象。”甘伟仍不改初衷。
在此后三个月里,甘伟为他的学生精心设计复习方案,耐心讲解辅导。他的学生也很争气,成绩逐步提高。
甘伟毕业后,被那个学生的父亲邀请到其公司工作,因为这位经理说公司需要甘伟那样不计回报、诚实做人的大学生。
本杰明·富兰克林说:“一个人种下什么,就会收获什么。”我们如果真诚地对待别人,别人也会真诚地对待我们。
真诚是财富,真诚是最宝贵的财富。在这方面进行投资的人,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虽然没有谁必须做一个富人或做一个伟人,也没有谁必须做一个智者,但是每个人都必须做诚实的人。诚实的人容易获得信任
美国著名的行为科学家丹尼斯·韦特莱博士说,所谓“因果定律法则”,无非是一个人的诚实与否,经过一段时间后所显示出来的结果。一个人不能诚实地面对自己,就无法真正拥有成功。用蜡塑成的人或房子,在某些情况下会融化。内心不诚挚的人,最终必将显露真面目。而一个人愿意把自己隐藏在内心深处的东西坦白地暴露给对方,就能很容易地走进对方的心灵深处。
一个真诚的人对他所信任的人是不设防的,因为相互间的信任可以扫除沟通中的任何障碍。当你信任对方,敞开心扉的时候,对方反过来也会信任你,对你敞开心扉。因此,只要做一个真诚坦白的人,凡事言行合一、坦诚对人,不介意别人知道自己的缺点和动机,就能赢得他人的信任。
美国道格拉斯飞机制造公司为了把一批喷气客机卖给东方航空公司,创始人唐纳·道格拉斯本人专程去拜访东方航空公司的总裁艾迪·利贝克。利贝克告诉他说,道格拉斯公司生产的新型Dc一3飞机和波音707飞机是两个竞争对手,但均有一个共同的毛病,那就是喷气发动机的噪声太大,并表示愿意给道格拉斯公司一个机会,如能在减小噪声方面胜过波音公司,就可以考虑与其签订合同。
当时这件事对道格拉斯公司来说,是一桩重要的买卖。但是,道格拉斯回去与他的工程师商量后,认真地答复说:“老实说,我想我们没有办法去实现你的这一要求。”利贝克说:“我想也是这样的,我这样做的目的,只:是想知道你们是否诚实。”由于道格拉斯的诚实打动了利贝克,赢得了他的信任,他终于听到了一直期待的好消息:“你将获得16500万美元的合同。现在,去看看你如何将那些发动机的噪声控制到最小的程度。”
从这个故事中能看出诚实是促使别人采取行动最有效的方法。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当时道格拉斯夸夸其谈,满口答应能将发动机噪声降低多少分贝,那么将是什么样的结局呢?答案恐怕只有一个,那就是道格拉斯碰一鼻子灰,空手而归。因为这样做不仅违反职业道德,而且不起什么作用。空口答应丝毫不能跟真正的服务相比,并且它在今日竞争激烈的社会也无立足之地。
人们对台湾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的成功很感兴趣,当被问及什么是他创造了亿万财富的秘诀时,王永庆答道:“我啊,其实长得也不英俊,最要紧的是诚信待人。如果你失去诚信,你周围的人迟早会离开你。一个企业不只是靠一个人,是靠大家的。单单你一个人,再有能力也没有用。历史上项羽力能扛鼎,非常能打仗,但最后还是失败了。这就告诉你,一个人再有魅力,如果没有诚意,也成不了事。你要以诚待人,有好的管理,有好的人员,有好的制度,每个人都帮你的话,你一定能成功。”
身为公司或企业的老板,如何使员工更卖力工作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暂且不论公司的形式或体制,在老板的心里,保持着“请你这样做”这种诚恳的态度能使所有的员工更加勤勉。如果是拥有一两万名员工,这样做还不够,必须有“请你帮我这样做”的态度;而拥有5万名员工时,甚至更要以“两手合十”这种态度,否则部下很难发挥其优点而更卖力工作。
诚恳是一切人性的优点的基础。它本身要通过行动体现出来,要通过说话展现出来。它意味着值得信赖,能让人确信它是可信的。当人们认为一个人可信的时候,他就是一个坦诚的人。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说他知道某件事时,他确实知道这件事;当他说他将去做某件事时,他的确能做而且做了这件事。因此,值得信赖是赢得尊重和信任的通行证。不讲诚信将付出大代价
做事之道大概没有比诚实守信、取信于人更为重要的了。你的言行举止,时刻不可放弃了这个根本。与人交往时,只要有这个根本存在,只要别人信任你,其他方面的缺陷或许还有补偿的机会,若失去了这个根本,别人不相信你了,别人就不愿再与你共事,不愿再与你打交道。
有个大富翁,渡河的时候翻了船,大喊救命。一个船夫听到喊声,划着小船去救他。船还没到,大富翁喊道:“快来救我!上了岸我给你100两金子,我有的是钱。”船夫把他拉上船,送他上岸,富翁只给了那船夫10两金子。船夫说:“方才你说给我100两金子,如今才给10两,怎么能这样!”
大富翁听了斥责道:“你不过是个船夫!一天才能挣多少钱,现在一下子就赚了10两金子,你还不满足?再啰嗦,连这10两都没有!”船夫沉默不语,摇摇头走了。
过了一个月,大富翁乘船顺江而下,船撞在礁石上翻了,他又落水了。刚好船夫在岸边钓鱼,听到大富翁喊救命,他动也不动。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去救他?”船夫回答说:“这就是那个没有信用的人。”听了船夫的话,没有一个人去救他,最后大富翁被淹死了。
正如电脑缺少了’硬件和软件无法正常工作,一个人在为人上丧失了诚实和信誉,也难以取得成功。富翁失信于人终于付出了生命。
失信于人,说话不算数,许诺不兑现,意味着你丢失了人的起码品质,意味着在别人眼中你失掉了为人的信誉。这个损失多么惨重,你当然会掂量得清清楚楚。
有位知名的学者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名赴德留学生在毕业时成绩优秀,他决定留在德国找工作。拜访许多大公司后,他都被友好地拒之门外。他最后只得去一家小公司求职,但也照样被礼貌地拒绝了。
这下,留学生不干了,他大声说:“你们这是种族歧视,我要控告你们……”对方还未等他把话说完,便打断他说:“请您小声点,我们去别的房间谈谈好吗?”两个人走进隔壁一间空房,小公司人事经理递上一杯水之后,从留学生的档案袋里拿出一张纸。这是一份记录,上面记录留学生乘坐公共汽车时曾经3次逃票。留学生看后十分惊讶,也十分愤怒,心里不禁嘀咕:“就为了这点小事而不肯聘用我,德国人也太小题大做了。”
说到这里,知名学者列举了一组数据,称德国人抽查逃票通常被查到的概率是万分:之三,即你逃票1万次,只有3次才可能被发现。那位留学生居然被查出3次逃票,一向以信誉著称的德国人对此自然不会等闲视之。
人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现代社会是信誉社会,对于个人来说,信誉代表着形象、代表着人格。要想在形象和人格上获得尊重,就需要树立个人的可信度。从这一点上说,就不难发现为什么德国人会将逃票这样的小事看得比天还大,就是因为他们相信,一个人在几毛钱的蝇头小利上都靠不住,谁还能指望他在别的事情上值得信赖?
人之所以失败,不是因为没有才能或运气不好,而是由于轻视小事这个恶习。轻视小事就不会产生信誉,没有信誉就无法生存。
如果你损失了一些钱,你并没有损失什么;如果你失去了一些朋友,你失去的可就大了;如果你失去了信誉,那一切都完了。塑造诚实可信的形象
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不愿让人知道的一面,同时又希望获得他人的理解和信任,有开放的一面。然而,开放是定向的,即向自己信得过的人开放。以诚待人,能够获得人们的信任,发现一个开放的心灵,争取到一位用全部身心帮助自己的朋友,这就是用真诚换来真诚。如果你办事时能用诚信取代防备、猜疑,就能获得出乎意料的好结局。
美国小说家韦拉凯瑟说:“真诚是每个艺术家的秘诀,而每位演说家都应当是一位艺术家,这是一个公开的秘诀,十分有效。这如同英雄的本领一样,是不能拿假武器冒充的。”
有一个华侨,在国外事业做得很大,但思乡情重,想出资在家乡办厂。消息传开后,很多人纷纷与他联系,愿意与他合作,因为大家看到此事有利可图,这让老华侨在挑选合作者方面犯了难。
最后,他在众人:之中挑了两个比较合适的人选,想在他们二人中挑出来一个与自己合作,并把他在国内投资的所有项目都交给他管理。有一天,他叫来那两个人说:“我本人没有什么爱好,唯独酷爱下棋,今天,你们谁赢了我,那么我就会与谁合作。”那两个人也都是下棋高手,棋都下得极好。第一个人与老华侨下了起来,最后老华侨以微弱的优势战胜了那个人。
第二个人很精明,在下棋当中,老华侨转身去倒了一杯水,第二个人以为他不在意,偷偷换了一个棋子,其实这一切全被老华侨从玻璃的影像上看到了。最后,第二个人获得了胜利。但是,在后来老华侨却选择了下输了棋的那个人来管理自己在国内的企业。
他说:“第一个人虽然没有赢我,但是他却是凭着自己的实力,没有想着去耍小计谋,诚心诚意地与我对弈,这也是一个人的人生态度问题,从中可以看出他是可信的。而第二个人却偷换了一个棋子,虽然这是一个小事情,但是却看得出他的品质低下,弄虚作假,为人不诚,与这样的人合作是不能让我放心的。”
不要让“一时的聪明”成为你“一生的悔恨”。准时赴约也是讲诚信的表现
成功者皆有准时的习惯。一个约会常常迟到、付款常常延期的人,其信用度必定小得可怜。这样的人即使实际上是一个诚实的人,迟到和延期每每是出于其他的原因,但无论怎样的原因都不能成为理由,都无法弥补不准时给他带来的负面影响。
每次约会都准时的人,无形中也会增加他自己的时间。拿破仑曾经说过,他之所以能战胜奥地利人,是由于奥地利人不知道5分钟的价值。而实际上,即使1分钟的不准时也会让自己遭遇一场不幸。
在工作过程中再也没有别的事情比准时更重要,也没有别的事情比准时更能节省自己和他人的时间了。有一次,拿破仑邀请他属下的一些将士来吃饭,到了时间也不见他们的身影,拿破仑就独自吃起来。在他吃完的时候,将士们来了,拿破仑于是说:“中饭时间已过,我们立即工作。”
很多人因为不能准时,而失去了拥有高等职位的机会。
范德·比尔特一贯非常准时。在他看来,不准时就是一种难以容忍的罪恶。有一次,范德·比尔特与一个请求他帮忙的青年约好,某天上午的10点钟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见那位青年,然后陪那位青年去会见火车站站长,应聘铁路上的一个职位。到了这一天,那个青年比约定时间竟迟了20分钟。所以,当那位青年到范德·比尔特的办公室时,范德·比尔先生已经离开办公室,开会去了。
过了几天,那个青年再去求见范德·比尔特,范德·比尔特问他那天为什么失约,谁知那个青年人回答道:“呀,范德·比尔先生,那天我是在10点20分来的!”
“但是约定的时间是10点钟啊!”范德·比尔特提醒他。
那个青年支吾着说:“迟到一二十分钟,应该没有太大关系吧?”
范德·比尔特先生很严肃地对他说:“谁说没有关系?你要知道,能否准时赴约是一件极紧要的事情。就这件事来说,你因不能准时已失掉了拥有你所向往的那个职位的机会,因为就在那一天,铁路部门已接洽了另一个人。而且我还要告诉你,你没有权利看轻我的20分钟时间,没有理由以为我白等你20分钟是不要紧的。老实告诉你,在那20分钟的时间中,我必须赴另外两个重要的约会,我也不能让别人白等。”
华尔街金融大亨摩根把每一个钟头都看成1000美元。许多青年人虽都承认摩根的话,却仍虚度他们宝贵的光阴。他们没有想到,也许自己的时间和摩根的时间一样值钱,甚至可以比他的更有价值。
“工作的秘诀,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养成准时的习惯,可是一般人习惯于拖延。准时的习惯,也像其他的习惯一样,要早日加以训练。我的事业要归功于总是提早一刻钟的习惯。”纳尔逊侯爵曾经说过,“准时是国王的礼貌、绅士的职责和商人的必要习惯。”所有的成功者都在用他们的成功一再提醒我们:准时意味着才能,准时意味着成功。求实:踏实做好每件事
求实就是求真务实,就是踏踏实实,就是不好高骛远,不急功近利。我国著名的企业家柳传志这样谈联想的“求实”文化:
联想时时强调要把“5%的希望变成100%的现实”,但是它依然坚持决不做一个造梦者。联想在大胆设想、勇敢冲锋的同时,也时时把“求实进取”铭记在心。联想集团总部大楼内的这四个大字体现了联想文化要求联想人要具有脚踏实地的求实精神和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
“求实进取”,始终贯穿在联想20多年的成长历程中。在联想创立之初,“联想非常强调务实,老联想的员工在接受一个任务时,会认真谈清楚边界条件,在制订一个目标时非常慎重;而一些国外的员工,不管什么任务先答应,完不成再改任务,有时要改两三次,而这种做法在国外也被认为是很正常的。”
柳传志的很多经典话语就表达了“求实”的意思,如“不要光说不练的假把式”,“制定工作规划或方案,不能只考虑应该做什么?更要考虑现有的资源,能做什么?能够做多大?投入有多大?是否值得”,“撒上一层土,夯实了,再撒上一层土,再夯实了”。好高骛远的人做不成大事
人的一生不管做什么事儿,都得实实在在。万丈高楼平地起,夯实地基为第一;参天大树搏风雨,扎实根基为第一;谷子低头笑茅草,丰盈子实为第一;有志之士建功业,充实自己为第一。
然而,在生活中常常有这种情况:有些人胸怀大志,但又有点好高骛远,总爱想人非非,不愿老老实实学习,踏踏实实行动。这样长此以往,便会成为一个空想家,最后啥事儿也干不了。你如果好高骛远,那就在成功的操作方法上犯了大错误。不经过程而直取终点,不从卑俗而直达高雅,舍弃细小而直达广大,跳过近前而直达远方,这样的结果,只能是黄粱梦一场。而脚踏实地的人,则会心想事成。
有个玉匠收了两个徒弟。在这两个徒弟跟着师傅学艺5年以后,师傅想考察一下他们,于是在一天晚上把他们叫到跟前交代说:“在那崇山峻岭深处有一块美玉,它没有任何缺陷、毫无瑕疵,是一块无价之宝。你们都跟我学了5年了,应该出去成就一番事业。你们去找那块没有瑕疵的玉石,找不到就不要回来见我。”
这两个徒弟第二天就离开师傅,进了深山。
大徒弟是一个注重实际不好高骛远的人。在路途中,有时发现的是一块有所缺陷的玉石或石头,或者是一块成色很一般的玉,他都统统装进他的包里。3年之后,到了他和师弟约定的会合回家的日期。此时他的行囊已经装得满满的了,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玉石和一些充其量只是“奇石”的东西。小徒弟也来了,可是他两手空空什么也没有拿,他说他没有找到绝世珍品。小徒弟还说,我不回去,师傅说过,找不到绝世珍品就不能回家,我要继续去更远更险的山中探寻,我一定要找到绝世美玉。
大徒弟带着他的那些东西回到了家,师傅满意地点了点头。大徒弟又把小徒弟的话传达了一遍。师傅听后,叹了一口气,说道:“你师弟不会回来了,他是一个不合格的探险家。他如果幸运,能中途醒悟,明白至美是不存在的道理,是他的福气。如果他不能早悟,便只能以付出一生为代价了。”
后来大徒弟开了一家玉石馆和一家奇石馆。他把玉石加工,结果每一块玉石都成了无价之宝。他的奇石馆也很赚钱,那些奇石也成了一笔巨大的财富。
短短的几年过后,大徒弟的玉石馆已经享誉八方。又过了很多年,师傅生命垂危。大徒弟对师傅说要派人去寻找师弟。师傅说,不要去找,如果经过了这么长的时间和这么多的失败都不能醒悟,这样执迷不悟的人即使回来又能做成什么事呢?世界上没有纯美的玉,没有完善的人,没有绝对的事物,好高骛远,为追求不切实际的东西而耗费生命的人,何其愚蠢啊!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不经千锤百炼,怎么可能锐不可当;梅花“不经一番彻骨寒,哪得扑鼻香”。“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司马迁受宫刑而忍辱负重,终于穷20年之功,写成了“史家之绝唱”——《史记》;杜甫一生颠沛流离,但始终以悲悯的心情关注社会,在艺术上精益求精,“两字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才有“诗史”、“诗圣”的美誉。要想成就伟大的事业,就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鲁迅先生就曾说过:“世上哪有什么天才,我是把别人喝牛奶的时间挤出来工作的。”只怀抱空想、不付诸行动的人,一辈子也不可能干出惊天动地的事业。
好高骛远、脱离实际的人,注定只能生活在虚幻之中,这种人没有坚实的基础,获得的只有空中楼阁、海市蜃楼,这是人生的悲剧,也是做事的陷阱。
一位成功学大师说过,人,不是不能遐想、展望,但想了,就要付诸行动。如果只遐想,而不学习、实践,那就真成“瞎想”了。孔子讲过“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他还讲过另一句很有启发的话“坐着想不如起来行”,这两句意思都差不多。君不闻:“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你要成功,就该从那细小的萌芽开始生长,从那一小撮泥土筑起,从此时此刻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千里之外的遥远地方,有非常迷人的景致,有富有魅力的目标,如果你只在那儿空想,而不一步一步地去走,那也只能是想想而已。
一个人发挥主观能动性之后,确实能提高生活的质量,但是,创新和发展都是在踏实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丢弃了踏实的态度,再新奇的思路都很难转化为生产力,因为思路没有准确的支点,就撬不起地球,只能撬翻自己。
成功是务实绽开的花朵。脱离实际的空想、妄想、玄想、瞎想都不过是竹篮打水一场空。鲁迅先生告诫说:“志愿愈大,希望愈高,可以致力之处就愈少,可以自解之处就愈多。”志愿和希望的实现要靠干和做。干和做就是务实,就是脚踏实地,就是要找到实现志愿和希望的用力之处,否则,就会像鲁迅先生说的,“开首太自以为有非常的神力,有如意的成功,幻想飞得太高,坠在现实上的时候,伤就格外沉重了”。踏踏实实地工作俄国诗人普希金在《青铜骑士》里写道:“只有踏实地累积实力,才能为自己赢得独立与荣耀。”拔苗助长的人,只会让仅有的一点能力过早显露,遭到别人白眼的对待;好高骛远的人,只不过有个看似比别人崇高的目标罢了,若不肯脚踏实地去做,最后只能与失败为伍。
“踏实”的含义:是每个人都能够理解的,可是你真:正做到“踏实”了吗?
我们可以用比较形象的真实例子来说明“踏实”的巨大力量。美西战争爆发以后,美国必须立即跟西班牙的抵抗组织首领加西亚将军取得联系,因为加西亚将军掌握着西班牙军队的各种情报。但是,美国军队只知道他在古巴丛林的山里,却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地点,因此无法联络。然而,美国又要尽快地与加西亚将军合作。一名叫作罗文的人被带到了总统的面前,送信的任务就交给了这名年轻人。
一路上,罗文遭遇了很多坎坷,在牙买加遭遇过西班牙士兵的拦截,也在粗心大意的西属海军少尉眼皮底下溜过古巴海域,还在圣地亚哥参加了游击战,最后在巴亚莫河畔的瑞奥布伊把信交给了加西亚将军,因此罗文被奉为美国的英雄。
看过“致加西亚的信”的人也许会觉得罗文所做的事情一点也不需要超人的智慧,只是一环扣一环地前进,因此认为把罗文塑造成英雄有点言过其实。但就是罗文的这种“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把信送给加西亚,才使美国赢得了战争。
踏实并不等于原地踏步、停滞不前,它需要的是有韧性而不失目标,时刻在前进,哪怕每一次只是前进了很短的、不为人所瞩目的距离。然而“突然”的成功大多都来自于这些前进量微小而又不间断的“脚踏实地”。
不论是钻研知识,学习技能还是追求成功,我们都要像大树一样,逐步累积自己吸收的养分,进而培养出扎实的能力,让迈出的每一步留下的都是绝对坚实的足印。
成功没有捷径,但有一个很重要的秘诀,那便是累积实力,当你拥有稳扎稳打的实力后,自然会充满自信,即使前面有一道鸿沟,你也能一跃而过,走向成功的彼岸。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抱怨:“我的工作太无趣了,天天看报纸、喝茶。简直就是浪费生命。”所以他觉得有理由敷衍。有的说:“我的工作没点挑战性,天天如此,今天是昨天的重复,明天就是今天的重复,从这里就可以看到10年后的我。”听起来确实有理由可以应付了事,就像那些擦烛台的小孩,每天做一样的事,太无聊了,何况上帝也看不到。
在工作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有时候人太“聪明”了,“聪明反被聪明误”,当然这里指的是小聪明,“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在工作中,还是得踏踏实实地做点事。任何人都抹杀不了的,是你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
有两个很要好的朋友,一个叫文华,一个叫家明。他们大学毕业以后同时应聘到了一家IT公司,从事销售工作。他们虽然是好朋友,但性格迥然不同。
家明言语不多,在公司上班时,把时间都用在上网收集资料和与客户电话沟通上,和同事谈的也大多是工作之事。相比之下,文华则显得八面玲珑得多,夸女同事衣服好看,与男同事称兄道弟,更不忘抽时间陪部门经理搓搓麻,似乎颇有人缘;他也因此了解到了颇多的公司内幕:某某是靠谁的关系进了公司,某某的奖金发了多少。文华常点拨家明:要把与领导和同事的关系搞好,工作才更好做。随着时间的推移,家明的销售业绩开始领先于文华。同样提出的方案,大家对家明的方案讨论得很详细,而对文华的则往往是一笔带过,没有过多的注意。这让文华很不平衡,心里有了情绪,工作也受到影响,他甚至已经开始考虑是否要跳槽。两周前,公司进行人事改革,有一些岗位在全公司内公开竞选,家明报了名。文华则对家明说:“报了也是白报!我们都是新人,参加竞选的人谁没有关系啊?怎么可能轮到我们呢!”经过积极筹备,家明从12个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区域技术销售部经理,总经理对家明赞赏有加。他说,IT公司具有年轻化的特点,因此新人的晋升机会很大。家明好学实干、工作能力出色,公司当然会给这样的优秀职员提供锻炼机会。
家明经过自己实实在在的工作,已经赢得了总经理和同事的认可,工作已经步人正轨,开始在公司担当重任。而文华依然还在销售部原来的岗位上,比刚开始更多了几分牢骚和不满,经常自怨自艾。
在工作中,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固然是很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但更重要的是自身实力。我们在工作中的首要任务是不断地充实自己,能够对自己的工作精益求精,而不是把太多的精力花在猜忌他人身上。与其把精力花在琢磨领导、同事身上,抱怨环境,还不如把心思花在工作上,自己的工作能力提高了,还担心没有人赏识吗?
发展是硬道理。在职场中,业绩才是硬道理。要想在某一职业某一公司立足,进而想谋求发展,自身没有实力,是行不通的。千万别浮躁
我国古代大思想家荀子,他在《劝学》中说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壮的筋骨,却可以吃到地面上的黄土,也能够喝到地底的黄泉水,原因就在于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八个脚和两个大钳子,但是它不靠蛇鳝的洞穴,就没有寄居的地方,原因就是它浮躁而不专心。
现代生活变化太快,昨天还是潮流,今天就是老古董了。快节奏生活,快节奏工作,人们把“时间就是金钱”挂在嘴边上,因而我们越来越浮躁。
西方有句名言:“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说:“万里长城也不是一天垒成的。”
1950年,丰田公司因破产危机,工业公司和销售公司发生分离。但是,不久爆发的战争却给丰田带来了喜讯,美军大量的卡车订单使丰田汽车公司起死回生。对于亲身体验了产销分离痛苦的丰田英二来说,自然希望回到以前产销一体的体制。但是事情并非那么简单,工业公司和销售公司分离的体制已经形成,当时负责技术部门的董事丰田英二,深知即使他提出重新合并的建议,在当时也是行不通的。
丰田英二在确定丰田的未来发展方向时,决断很慢,这是因为丰田英二在深思熟虑考察各种条件的同时,还要衡量各方面的利益是否均衡。他认为条件不成熟,即使勉强行事也是失败的,他只有耐心地等待。
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丰田的两家公司才终于结束了长达32年的产销分离,诞生了全新的丰田公司,丰田英二的等待终于有了丰硕的成果。
在处理丰田赴美建厂一事上,丰田英二也同样小心思考,着眼长远。丰田进军美国,在日本汽车厂商中,是继本田、日产之后的第三家,为此不少人抱怨为时太晚。会长丰田英二和社长丰田章一郎的回答是:“我们在耐心等待,我们的行动并没有落后。”由于采取了谨慎的战术,丰田公司最终顺利地打人了美国汽车市场。
许多成功者,如丰田英二和丰田章一郎,他们与失败者的唯一区别,往往不是更多的努力,或是更聪明的头脑,只在于他们想到的是长期效益,耐心等待,多坚持了一会儿。
人生有很多梦是遥不可及的,但只要敢于相信,并坚持到底,就有可能实现。人类历史上那些文化丰碑,都是那些曾经也很平凡的人们呕心沥血坚持多年创造的:玄奘去印度求取真经来回17年;宋应星著《天工开物》18年;李时珍著《本草纲目》30年;徐霞客著《徐霞客游记》30余年;法布尔著《昆虫记》30余年;歌德写《浮士德》前后60年;达尔文著《物种起源》22年;摩尔根著《古代社会》40余年;马克思著《资本论》40年。
你可能不敢奢望有这么大的建树,但不论你希望做成什么,你并不需要什么,你只需要每天坚持进步1%,长此以往,你一年就会进步很多。那么,深信你所愿望的东西,一定可以被你得到。拿破仑·希尔说:“不懈努力,幸:运之门就会打开。”
成就决非一朝一夕之功。你不会一步登天,但你可以逐渐达到目标,一步又一步,一天又一天。别以为自己的步伐太小、无足轻重,重要的是每一步都踏得稳、踏得实,这才是成功的康庄大道。如果你想成功,只要你肯为此尽心尽力,你一定不会落空。重视积累过程
在一次讲座上,一位同学向讲演的著名律师请教问题,问他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律师。
那位律师回答道:“咱们先别着急讨论这个问题,让我先给你讲一个故事。我上大学时有两个很好的朋友,一个毕业以后就去了律师事务所工作,而另一个则选择继续学习深造。他们毕业的时候,才23岁。转眼10年过去了,那个参加工作的同学已经成了鼎鼎有名的大律师,而继续深造的另一个同学也结束了学习生涯,跨人了律师的行业。到他们都是35岁的时候,那位33岁才成为律师的同学已经和做了12年律师的同学做的一样好,一样有名。可是到了43岁,也就是他们毕业后的20年,后者由于10年深造积累的知识不断地派上用场,生意越做越大;而前者却受到自己的知识所限,驻足不前,跟不上时代的潮流而日渐沉寂下来。现在不用我说,你们大家都知道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律师了吧?”
就像这位律师说的,工作有一个积累的过程。每一年积累,不如每季度积累;每季度积累,不如每个月积累;每个月积累,不如每一天积累。一天不是一周,一周不是一月,一月不是一年。一周需要七天才能构成,一月需要四周才能构成,一年需要十二个月才能构成。一件事情会影响一个人的声誉,几件事情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无数事情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从搬运工到哲学家,从奴隶到将军,从凡人到伟人,这不是一天、一月、一年就可以达到的,它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长期的追求,长期的积累,长期的磨炼才能达到。
也许一个穷人,会因为某种机遇而一夜之间成为富翁,腰缠万贯,但一个搬运工成为一个哲学家,一个凡人成为一个伟人,绝不是某个机遇的缘故。不断地追求,才有不断的进步;不断地实行,才有不断的成就;不断地积累,才有不断的提高。
美国社会工作者海伦·凯勒的老师安妮·沙利说过,人们往往不了解,即便是取得最微不足道的成功,也已经迈出了许许多多蹒跚艰难的脚步。
有的人在做事时希望一口吃个胖子,希望夺取成功就像走路那样简单,他或许常这样想:“我真希望自己是个完美无缺的人。假如我有好的天资,是个大智者的话,我就会每天干什么事情都永远不会失手,我会马上把吸烟、赌博的恶习戒除掉。”这是幼稚的懒汉的成功逻辑。他以为成功者都有遗传得来的特殊天赋,有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的诀窍。按这种逻辑,成功者每做一件事情都是轻松愉快的,易如反掌的。懒汉们认为,成功者都是无师自通的天才,学了第一课,就能够一下子成为专家。这种“希望立刻成功”的思想,是导致失败的大敌。
假如你是一个抱着“希望立刻成功”思想做事的人,你决定当一个画家,你期望自己一下子就能搞出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那样的杰作,期望自己一夜成名。但你不知道自己是该先画蒙娜丽莎的秀发还是先画蒙娜丽莎的额头,你便认为绘画很艰难,情绪陡变,顿时扔掉画笔,长叹创作之难。因为你相信的是:如果一个人有出息,有才干,想要做什么事,都能一下子如愿以偿,用不着像达·芬奇那样天天画鸡蛋苦苦地做单调乏味的努力,用不着一点点地积累经验,用不着费多少时间锻炼基本功,有这种想法的人,最终会一事无成。
有时,你越希望即刻如愿的,越难以即刻如愿。成功,不是直线,而是曲线。成功,是一个缓慢的积累过程,缓慢的学习过程。攀登珠穆朗玛峰,需要从脚下第一步开始,一步步地积累,没有一下子就能跃上山顶取得成功的。每天进步一点点
在整个社会的大机器中,个人的力量虽是渺小的,但是,只要从小处着手,从每一步做起,取得每一点一滴的成功,就会使你的意志愈炼愈刚,毅力愈积愈强。因此,我们要懂得重视现在,重视今天的每一步奋斗。
成功与不成功之间的距离,并不如大多数人想象的是一道巨大的鸿沟。成功与不成功只差别在一些小小的事情上,每天花5分钟阅读、多打一个电话、多努力一点、在适当时机的一个表示、多费一点心思、多做一些研究,或在实验室中多做试验一次。
聪明的人,为了要达成主目标常会设定“次目标”,这样会比较容易的完成主目标。许多人会因目标过于远大,或理想太过崇高而不易成功则放弃,这是很可惜的。若设定“次目标”便可较快获得令人满意的成绩,能逐步完成“次目标”,心理上的压力也会随之减小,主目标总有一天也能完成。
曾经有一位63岁的老人从纽约市步行到了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市。经过长途跋涉,克服了重重困难,她到达了迈阿密市。在那儿,有位记者采访了她。记者想知道,这路途中的艰难是否曾经吓倒过她?她是如何鼓起勇气,徒步旅行的?
老人答道:“走一步路是不需要勇气的。我所做的就是这样。我先走了一步,接着再走一步,然后再进一步,我就到了这里。”
是的,做任何事,只要你迈出了第一步,然后再一步步地走下去,你就会逐渐靠近你的目的地。如果你知道你的具体的目的地,而且向它迈出了第一步,你便走上了成功之路!
每个人都应该有伟大的长远梦想和希望,然而,对于目标设定,成功大师往往建议人们做一个不太成功的人,而不是过度成功的人,也就是说,采取初级步骤。例如,如果你最终想减重50磅,拥有健美的身材,他们会推荐你先减重20磅,而不是试图向前迈出一大步,一下子减重55磅;不是去健身房一个小时,而是只去20分钟。换句话说,设定一个不太成功的目标,然后迫使自己坚持去做。这样你就不会觉得压力太大,而是觉得能够应付。由于觉得自己能够应付,你会发现自己渴望去健身房,或做生活中其他需要你做或改变的事情。总之,拥有宏伟而大胆的梦想,然后每天做一点事情,也就是说,用小步而不是迈大步越过悬崖。
在实践理想时,你必须与自己做比较,看看今天有没有比昨天更进步——即使只有一点点。
不聪明没有关系,只要再多努力一点、再多敏捷一点、再多准备一点、再多注意一点、再多培养一点精力、再多一点创造力,你就能从逐步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断地向成功迈进!果敢:看准了就大胆出手恐惧是人类最大的敌人,它会使人变得渺小,使人失败,成为懦夫,恐惧实在是比什么都可怕的东西。但是,假如我们能够铲除阻碍、束缚我们的东西,就可能成就伟大、壮丽的事业。
新的生存方式、理想的生存方式潜伏在现时的平常的生存方式之中,具备探险的勇气就能发现它。有所作为的人,总是先例的破坏者;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人,从来不会破坏什么。生活过于安逸,各方面的保险系数太大,不敢想不敢做,只能导致懒惰和愚蠢。无畏者方能前行
如果一个人不相信自己能够完成一件别人从未做过的事时,他就永远不会实现它。假如你能觉悟到外力不足,而把一切都依赖于你的内在能力时,不要怀疑你自己的见解,信任你自己表现出的个性。能够成就事业的,永远是那些信任自己的见解的人,敢于想他人之不敢想,为他人之不敢为的人,不怕孤独的人。他们勇敢而有创造力,并且勇于向规则挑战。
有三个普通人,一天晚上聚集在一家酒店里,互相谈论一些有关未来工作、愿望等话题。一个人说,他希望有一部跑车;另外一个人希望存够了钱能出国旅游;第三个人沉思片刻之后说道:“我希望一年之内卖出一亿元的商品。”其他二人听了大笑起来,认为他不是在开玩笑就是头脑有些不正常。但是这个人没有理会他们的嘲笑,几年之后,他成为一位超级市场的经营者,拥有多家连锁店,年营业额超过亿元。
要实现我们心中的“梦想”或者说是“奢望”也许是极为困难的事,然而正因为你追求的是一个高目标,比起降低你的野心,停顿自己的进步,更能接近成功。
有胆略、有创造精神的人,从不互相抄袭,他们往往是先例的破坏者。要知道,成功是创造的,是自我的表现,即使你抄袭的是成功的人,你也只是模仿,没有得其精髓。有独到见解的人到处有出路,而模仿者、尾随人后者、循规蹈矩者,都不受欢迎。
表现自我最重要的是勇气,无畏者方能前行。胆怯足以阻碍人的成功。许多人都有志于向前,有志于表现自己,但却被过度的胆怯与缺乏自信两者所束缚、阻挡,他们感觉得到内在的力量在跃跃欲试,却不敢行动,因为害怕失败。他们害怕别人的讥讽和嘲弄,害怕流言飞语,害怕付出没有回报,这种恐惧心理,令他们不敢说话,不敢做事,不敢冒险,不敢向前冲。他们只会等待,寄希望于出现一股神秘的力量释放他们的勇敢和能量,并给予他们信心与希望。
有愿望而不满足,有志愿而被阻碍,这是最令人丧气的事。它会摧残人的能力,破灭人的希望,甚至吞噬人的理想,使人的生命成为一个空壳,一张永远无法兑现的支票。可见,铲除一切阻碍、束缚我们的东西,唤回失落的勇气是多么重要,一个敢想敢干的普通人可以胜过一个处处受束缚的天才。在别人说“不”的时候说“是”
我们中的许多人太习惯于向外界妥协。当他们自信地说出自己的观念,而周围的人,特别是重量级人物,诸如权威、上司、老师,等等,持反对意见时,他们就会退缩,缄口不敢再言。于是勇气一点点消失殆尽,机会也因此一次次擦肩而过。
亨利·比奇讲了一个他小时候的故事。
一天,他的老师让他站起来背诵一篇课文。当他背至某处时,响起了老师冷漠平静的声音:“不对!”
他犹豫了一下,又从头开始背起,当背到相同的地方时,又是一声斩钉截铁的“不对”阻断了他的背诵进程。
“下一个!”老师叫道。
亨利·比奇坐了下来,觉得莫名其妙。
第二个同学也被“不对”声打断了,但他继续往下背,直到背完为止。当他坐下时,得到的评语是“非常好”。
“为什么?”他埋怨道,“我背得和他一样,你却说‘不对’!”
“你为什么不说‘对’,并且坚持往下背呢?仅仅了解课文还不够,你必须深信你了解它。除非你胸有成竹,否则你什么都没学到。如果全世界都说‘不’,你要做的就是说‘是’,并证明给人看。”
在别人都说“不”的时候说“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需要超常的胆略,而大多数人都几乎依赖于某些东西或某些人的意志改变自己的意志,敢于特立独行的人少之又少。于是大多数人都成了组成芸芸众生的普通人,而那些卓尔不群,不为大多数人意见所左右的人则成为了少数的成功者和明星。
胆小的人常常总是向权威求教,就是不敢相信自己,有独立意志的人则会利用人人具备的常识和事实进行探究,做出合理的假设,然后得出自己的答案并且敢于坚持,他们自己进行思考和创造,常常自己制订计划并付诸实施。
日本交响乐指挥家小泽征尔早年参加了一次欧洲指挥大赛,在决赛中,按照评委给他的乐谱指挥演奏时,发现有不和谐的地方,他认为是乐队演奏错了,就停下来重新演奏,但仍不如意。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会的权威人士都郑重地说明乐谱没有问题,而是小泽征尔的错觉。面对着一批音乐大师和权威人士,他思考再三,然后坚定地说:“我没错,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判台上立刻报以热烈的掌声。
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以此来检验指挥家们在发现乐谱错误并遭到权威人士“否定”的情况下,能否坚持自己的正确判断,前两位参赛者虽然也发现了问题,但终因屈服于权威而遭淘汰,小泽征尔则不然,因此,他在这次指挥大赛中摘取了桂冠。
小泽征尔之所以能够取得冠军,归功于他不妄从权威,敢于在别人说“不”的时候说“是”。当然,这离不开坚实、过人的业务功底。走进禁区,敢为天下先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都需要不畏常理的人,而不需要事事顺应潮流、听天由命的人。推动社会进步的往往是那些具有革新精神、勇于打破常规、改造环境的人。
如果你要变消极适应环境为积极改变环境,就必须学会抵制促使你顺应社会习俗的各种压力,可以说这是真正生活的必要条件。这样,别人或许会认为你这是离经叛道,然而,要自己思考问题,就要准备付出这种代价。
人们可能会说你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可能不赞许你,甚至会孤立你。其实,既然你否定了他人所信奉的行为标准,他们自然会不以为然。你会经常听到人们提出这样一种论点:“如果每个人都仅仅遵守自己愿意遵守的规定,那我们的社会将会成为什么样子呢?”对这种说法的一个简单答复便是:“大家不会都这样做的!我们社会中大多数人都习惯于循规蹈矩,因此他们不可能都这样做。”
成功的人往往是那些能够摆脱条条框框的束缚,在工作中有所突破的人,这种人是各个公司都急于网罗的对象。
在一家公司里,总经理总是对新来的员工强调一件事:“谁也不要走进8楼那个没挂门牌的房间。”他没有解释原因,也没有员工问为什么,他们只是牢牢地记住了这个规定。
又有一批新员工来到公司,总经理重复了上面的规定。这次有个年轻人小声嘀咕了一句:“为什么?”
“不为什么。”总经理满脸严肃地说,依旧没有任何解释。
回到岗位上,年轻人在思考着总经理的这个令人费解的规定,其他人劝他别瞎操心,遵守这个规定,于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了,但年轻人却执意要进入那个房间看个究竟。
他轻轻地敲了一下门,没有反应,再轻轻一推,虚掩的门开了,只见屋里有一个纸牌,上面写着——把这个纸牌送给总经理。
闻知年轻人擅闯“禁区”的同事劝他赶紧把纸牌放回房间,他们会替他保密的,但年轻人拒绝了,他拿着纸牌走进了15楼总经理的办公室。
当他把那个纸牌交到总经理手中时,总经理宣布了一项惊人的决定——“从现在起,你被任命为销售部经理。”
“就因为我拿来了这个纸牌吗?”年轻人诧异地问。
“对,等这一刻我已经等了快半年了,相信你能胜任这份工作。”总经理自信地说。
果然,销售部在年轻人的带领下,工作搞得红红火火。
这个例子说明勇于走进某些禁区,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敢为天下先,会寻找到意想不到的机会。因循守旧、维持现状的人,过的只能是普通的生活。正确判断,果断决策
一件事想多了,顾忌就会越来越多,明明是一件小事,也可能越看越严重。
成功源自于正确的决策,正确的决策源自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源自于经验,而经验又源自于错误的判断。
人生中那些看似错误或痛苦的经验,有时却是人生最宝贵的财产。在你综观全局、果断决策的那一刻,你的人生便已经注定。两者相争勇者胜,成功者之所以成为强者,在于他决策时的智慧与胆识。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董事长松下幸之助早年曾在大阪电灯公司工作。他对电灯泡着了迷,为了实现其改进电灯灯头的构想,不惜倾资从事改良的工作,并且组成了松下幸电器公司。不巧公司成立之初,恰遇经济危机,市场疲软,销售困难。怎样才能使公司摆脱困境、转危为安呢?松下幸之助权衡再三,决定一不做、二不休,拿出一万个电灯泡作为宣传之用,借以打开灯泡的销路。
灯泡必须备有电源,方能起作用。为此,松下亲自前往拜访冈田干电池公司的董事长,希望双方合作进行产品的宣传,并免费赠送1万个电灯泡。一向豪迈爽直的冈田听了此言,也不禁大吃-一一惊,因为这显然是一种很不合常理的冒险。但松下诚挚、果敢的态度实在感人,冈田终于答应了他的请求。
松下公司的电灯泡搭配上了冈田公司的干电池,发挥了最佳的宣传效用。很快地,电灯泡的销路直线上升,干电池的订单也雪片般飞来。初创伊始的松下公司非但没有倒闭,反而名声大振,业务兴隆。对于刚刚创办、家底不厚的松下电器公司来说,1万只电灯泡是个不小的数目。但松下在危机面前敢于孤注一掷、铤而走险,采取破釜沉舟的推销行动,因此震撼了人心,争取了支持者,终于成功地挽救了走入困境的企业。
一个人的决断能力是一种合力,它主要由一个人的魄力、洞察力、分析能力、直觉能力、创新能力、行动能力和意志力等分力所复合而成。智商高的人往往不容易决断,因为很聪明,他的选择方案就很多,四下权衡后,没有一个完美的方案,而且事实上也永远没有最佳方案,所以不敢轻易拍板。但在现实生活中决策往往要求在有限的时间里、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拍板。
人生充满了选择。不管是读书、创业或婚姻,我们总要在几个可供“选择”方案中,作一“赌注”式的决断。对于我们所选择的结果究竟是好是坏,也往往没有明确的答案。机会难得,想再回头重新来过,是绝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可以说:决断是各种考验的交集。
人的见识愈高愈远,就会有曲高和寡的现象。尤其是一般人常满足于现状,陶醉于既有成就的美梦中,任何太激进的做法都会被视为“异端”,遭到反对。这时若要力排众议,断然扫除“人为”的障碍,就必须具有决断的胆识和实践能力。
决断就是努力向前。时光在飞逝,只有放眼天下,正视眼前的挑战,我们才能动用我们拥有的决断智慧,迎接工作中的挑战。一个有决断能力的人在刚开始时不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但一旦他积累了经验以后就不会使那些错误重犯了。那些缺乏决断力的人,在解决每个问题时都想留有余地的人,很难成就事业!
以下的方法可促使你不对自己的判断感到怀疑。
(1)不要一出错就觉得抱歉;
(2)容忍别人犯错;
(3)不要赞扬过去、贬低现在;
(4)征求别人的意见;
(5)借鉴别人的长处。
按上述建议行事,开始总会经历摆脱某种习惯的阶段,觉得焦虑不安,久之就泰然了。虽然不可能就此万事顺利,但是即使没把握,仍要有一试的胆量。自律:出色的自我管理能力杰克·韦尔奇认为,一名优秀的员工要具备出色的自我管理能力,一个连自己都管理不了的人,是无法胜任任何职位的。当然,最终他也不会成为一名员工。如果你有几分才华,工作量也实在不少,却始终无法取得老板的赏识,那么你很可能缺自律能力。
自律能力在完善一个人的个性方面起着巨大的积极作用。“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律能力,那他在工作上的敬业程度就会大打折扣。”一家大企业的人才力资源经理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我们的上班时间是8:30,有人8:20就到了,有人8:30到,也有人8:40才到。在平时是看不出这三类人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但是在关键时刻,或许正是因为这迟到10分钟的习惯,误了大事。这其实就是每个人的自律能力不同导致的不同后果。
当你意识到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并在工作中加以实现那么你会发现,你的生活习惯与工作习惯都会因此得到一定的提高。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有条理可循,做事稳重,不留后患。在同事与老板眼中,你是一个严格要求自己的优秀员工,是一个可以让人放心的人。因此,你的老板就会放心地把重要的工作交由你去完成;你的同事也喜欢与你共同工作,并会主动与你交往。你的能力在执行老板交代的任务中得到了锻炼与提高,为你赢得了晋升与加薪的机会;你的人际网络在同事与你的交往过程中得到了扩大,这可能会为你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成功机遇。工作中学会控制情绪
自律指的是自我控制和自我调整的能力。这包括:自我控制不安定的情绪或冲动,在压力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随时都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对他人造成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当你怒火中烧的时候,要克制自己的情绪,把它转变成理智、平和的话语,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依靠“自控”这种本领。
自控不只是认识自己的潜能、素质,还包括认识自己的感情、态度。自控的人知道自己何时会有喜、怒、哀、乐的表现,也明白喜、怒、哀、乐的宣泄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当自控的人感到愤怒时,他不会在瞬间爆发,因为知道这种突然爆发可能造成负面的影响,但他也不会压抑自己的感情,因为那会造成很大的心理伤害,他通常会尽量控制住息的情绪,选择最有建设性的方式处理问题。在双方针锋相对的时候,正面的、感性的沟通可以起到缓和气氛的作用。人的感情是最富有感染力的,你完全可以用有建设性的、宽容的态度与他人沟通并影响他人。
意志的忍耐力就是把痛苦的感觉或某种情绪抑制住、不使其表现出来的能力。它是意志顽强性的一个前提,二者时常是联系在一起的。哈佛经理在执行决策和处理问题时,对忍受困难、痛苦、挫折有长久的承受力,对于突发的一些事情,在情绪上能够把握住自己,不大喜大悲,有足够的自制力,这样才能稳定士气,平衡心态,积蓄力量,等到时机一到,马上行动,赢得最后的胜利。集中注意力是自律的标尺
衡量一个人是否自律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他对自己选择的目标是否全力以赴。一个人选定目标之后,一定要全力以赴,直到实现这个目标为止,这是成功者的品质。如果你确定目标后,还不能恰当地管理你其他方面的欲望,还让它们来占据你的很多时间与精力,那么你就很难成功。你永远在与别人竞争,当你左顾右盼的时候,别人已经向一个方向推进而超越你了。所以,你要学会集中你的注意力。
爱默生是一位谦虚的作家,可是他在老年时反思自己一生的成就却说:“让我步人失败深渊的人不是别人,是我自己。我一生中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是我自己。我是给自己制造不幸的建筑师,我一生希望自己成就的事业太多了,以至于一无所成。”以爱默生的成就,他还这样反省自己,认为自己一无所成,足见他是多么的谦虚。不过我们能从他说的话中,得到一个启示,做事必须将所有精力投入到一点上,三心二意,只能一无所成。正如俗话说的:“你要想把天下的麻雀捉尽,结果一只也会捉不到。”
黄石公说:“最悲哀的情形,莫过于心神离散;最大的病态,莫过于反复无常。”我们应懂得,不是焦点的阳光,是不能起到燃烧作用的。
昆虫学家法布尔为了观察昆虫的习性,常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有一天,他大清早就趴在一块石头旁。几个村妇早晨去摘葡萄时看见法布尔,到黄昏收工,仍然看到他趴在那儿,她们实在不明白:“他花一天工夫,怎么就只看着一块石头,简直中了邪!”其实,为了观察昆虫的习性,法布尔不知花去了多少个这样的日日夜夜。
有一次,一个青年苦恼地对法布尔说:“我不知疲劳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花在我爱好的事业上,结果却收效甚微,这是怎么回事?”
法布尔赞许地说:“看来你是位献身科学的有志青年。”
这位青年说:“是啊!我爱科学,可我也爱文学,对音乐和美术我也感兴趣。我把时间全都用上了。”
法布尔从口袋里掏出一块放大镜说:“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个焦点上试试,就像这块凸透镜一样!”
凡大学者、科学家取得的成就,无一不是“聚焦”的功劳。一山一石,一花一鸟,只言片语,我们都能从这些事物里面看出生命来,看出精神来,看出人品来。有些人即使和我们相隔千山万水,相隔千秋万代,可是我们仍然能从他的只言片语中想像出他的为人怎样。这些是精神专注的功夫。
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开国元勋之一本杰明。富兰克林看重集中精力的价值。在他看来,完满的人生有三个标准,其中的首要标准就是:“看生活是否具有目的或目标,这种目的或目标能够凝聚我们的所有力量并使这些力量为之服务,而且能够协调我们的所有行动。……如果我们没有一个囊括一切人生活动的总的目标,我们的生活尽管可以过得满足,但这种生活毕竟不有方向,缺乏统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有一些小的阶段性的目的。但是富兰克林又说:“如果这些从属性的目的与囊括它们的总的目的无关,如果这种总的目的没有把这些分散的从属性目的纳入自己的运动,生活就会缺乏一个总的意义。”
所以,无论你现在在做什么,只要你觉得这是你所选择的或你必须做的,那么你就要控制自己的其他欲望,努力把现在的事情做得完满。你会从这样一种态度中发现成功的奥秘。富兰克林的科学研究生涯是集中精力的楷模,他通过确定自己的目标,统一协调了自己的行动,克制了自己的欲望,最后走向成功。在他的科学生涯中,他进行了数不清的试验,也发明了众多的新产品。尽管他最擅长的是电学领域,但如果他所确定的一个发明活动涉及其他领域,那么他也会毫不犹豫地在其他领域进行大胆的尝试。在所有这些发明活动中,富兰克林都体现出一种全力以赴的坚毅精神和自我克制的高贵品质。
避雷针的发明在富兰克林的众多研究项目中是最为世人瞩目的一项伟大成就。为了这一项发明,富兰克林投入了极大的时间与精力,进行了无数次的试验,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险。在这种执著与自律的原则下,他才发明了避雷针。自律的人善于抵御利益诱惑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需要。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级排序,提出了五大需要学说。按照他的说法,人的需要是有等级的,从最低的食物与性的需要到最高的自我实现的需要。而人的需要是人一切行为的出发点与原动力。一般认为,需要就是指没有得到基本满足的感受状态。比如几乎每个人都需要食物、性、衣服、住所、安全、归属、受人尊敬和其他一些东西。
正由于人有需要,所以才会产生欲望。欲望是好事也是坏事,说它好,是因为欲望是一个人去争取成功的出发点,也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进步的全部根源。说它坏,是因为欲望太过强烈时,就会变成贪婪,就会让人滑向罪恶的深渊。我们在工作中一定要把握分寸,抵制各种利益诱惑,严于自律,不做损害公司利益的事。
一个美国游客到泰国曼谷旅行,他在一个货摊上看见了十分可爱的小纪念品,他选中3件纪念品后就问价。女商贩回答是每个100铢。美国游客还价80铢,费尽口舌讲了半天,女商贩就是不同意降价,她说:“我每卖出100铢,才能从老板那里得到10铢。如果价格降到80铢,我什么也得不到。”
美国游客眼珠一转,想出一个主意,他对女商贩说:“这样吧,你卖给我60铢一个,每件纪念品我额外给你20铢报酬,这样比老板给你的还多,而我也少花钱。你我双方都得到好处,行吗?”
美国游客以为这位泰国女商贩会马上答应,但只见她连连摇头。见此情景,美国游客又补充了一句:“别担心,你老板不会知道的。”
女商贩听了这话,看着美国游客,更加坚决地摇头说:“佛会知道。”美国游客一时哑然。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故事。美国游客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像钓鱼一样,设了一个诱饵,但女商贩并不上钩,拒绝了利益的诱惑。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她懂得:商人必须讲究商业道德,正经钱可赚,昧心钱不可得;别人能瞒得住,但良心不可欺。
在复杂的社会中,到处充满着诱惑。对一个职场中人来说,诱惑不仅是一个陷阱,更是一种考验。在诱惑面前,有不少人没有经受考验而昧着良心出卖了企业。在这些人出卖企业的时候,事实上也正在出卖着他们自己。
任何企业都不会容忍或原谅员工的出卖行为,那些对企业不忠、为了一己之私不惜牺牲企业利益的人,被企业辞退、开除是他们的共同命运。
杰克在一家大公司供职,由于才华出众,他很快就被提拔为技术开发部部长。大家都认为,更好的前途正在等着他。
有一天,一位外商请杰克喝酒。席间,外商说:“最近我公司和你们公司正在谈一个合作项目,如果你能把你手头上的技术资料提供给我一份,我们会非常感谢你的。”
“什么,你是说,让我泄露公司机密?”杰克皱着眉说。
外商小声说:“这事儿只有天知我知你知,不会影响你。”说着,将30万美元的支票递给了杰克。杰克心动了。
在谈判中,杰克的公司损失很大。事后,公司查明真相,辞退了杰克。
杰克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本可大展宏图的他不但失去了工作,就连那30万美元也被公司追回以赔偿损失。同时,他还被法院起诉,惹了一场不大不小的官司。很多公司知道杰克的行为,都不敢聘用他。他懊悔不已,但为时已晚。
出卖自己公司的机密,受损害的最终还是自己。公司因你泄露了商业秘密而无端遭受巨大损失,试问见此结局你又于心何安?
作为一名员工,千万不要忘了自己的角色,你必须为公司争取利益,而不是为你自己。只有公司“发达”了,你才会跟着“发达”。感恩:对工作心存感激
我们每个人、每一天的生命,都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导和社会的扶植。我们要如何回馈我们的父母、师长、社会大众呢?首先要懂得感恩,有了感恩心,就会发愤图强,追求成功,所以感恩心很重要。
在一个“与成功者对话”的论坛上,一位听众请教台上的企业家:“您觉得一个人成功的秘诀在什么地方?”企业家没有讲一番大道理,而是告诉在座的各位:“保持一颗感恩的心。只要你对人对事对物保持一颗感恩的心,你一定会成功。”这段话赢得了阵阵掌声。
感恩已经成为一种普通的社会道德。然而,人们常常为一个陌路人的点滴帮助而感激不尽,却无视朝夕相片的老板的种种恩惠和工作中的种种机遇。这种心态总是导致他们轻视工作,并把公司、同事对自己的帮助视为理所当然,还时常牢骚满腹、抱怨不止,也就更谈不上恪守职责了。
每一份工作或每一个工作环境都无法尽善尽美,但每一份工作中都有计多宝贵的经验和资源,如失败的沮丧、自我成长的喜悦、温馨的工作伙伴、值得感谢的客户等等,这些都是工作成功者必须体验的感受和必须具备的财富。如果你能每天怀着感恩的心情去工作,在工作中始终牢记“拥有一份工作,就要懂得感恩”的道理,你一定会收获很多。感谢生活的赠予
在人生的长河里,每个人都活得很辛苦,每个人都有着这样的失意、那样的挫折:要活,要吃,要穿,要去找工作,去挣钱,去养活自己和家人;要等着评职称,晋级,长工资,分房子;要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琐事;还要应对高考落榜、下岗失业、病痛折磨等等不测。然而这一切并不可怕,因为终有一天这些都将成为过去,我们会迎来新的生活。可怕的是,也许有那么一天,我们对生活失去了热情,那样我们的日子就会忧伤,生活就会没有亮点,一切就会索然无味。
生活本身是五味俱全、丰富多彩,但做人的情操和理念却是自己可以牢牢把握的,要平和地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要善意地对待你周围的每一个人,要永远保持一种真诚、友爱、宽容、健康的心态,用心去感受生活对我们的恩赐。
哈佛大学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心理调查。调查人员给调查的对象打了个电话,问道:“你现在在干吗?”“上班。”“上班感觉怎样?”“没劲极了,枯燥乏味。”“那你希望干点什么?”“还等两个小时下班就好了,我可以和同事一起去酒吧。”
两个小时后,调查人员又打了他的电话。“你现在在干吗?”“和同事在酒吧。”“感觉该好些了吧。”“还是没劲,都是些无聊的话题,我正打算去找女朋友。”
过了一小时,调查人员再次拨通了他的电话,“和女朋友在一起快乐吗?”“别说了,烦死了。说话时,有个女同事打来电话,询问工作上的事情,女朋友硬是要我交代是不是有外遇了。你说这能不烦吗,我还是回家得了。”
到了晚上,调查人员的电话刚拨通,这个被调查者就先开口了:“别问了,很没劲,杂志翻完了,光碟看完了,有点儿寂寞。”“那你想怎样?”“还是上班好,明天工作努力点儿,好让薪水多增加点儿。”
有时候,有工作可做也是一种幸福。每一份工作其实都有它的乐趣,对工作我们也应该学着珍惜。
当我们埋头工作了很长时间,终于在某一时刻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我们站起身来,推开窗,恰好外面又是蓝天白云,花香草也香,那么,不要忽略了这一刻,就是幸福。慢慢品味它,享受它,并且收藏它吧。
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感动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寻找自我的过程。我们只有在真切面对自我的时候,才会由衷地感动。起床、吃饭、工作、游戏、休息、交友、恋爱、结婚,最后安眠……这些扎实的环节让我们领略生活的乐趣,缺少哪一样都不行。琐屑表现我们生存的安逸,生活的乐趣应从微小事物中去寻求:美味的食物、真诚的友谊、和煦的阳光、欢愉的微笑。除非获得你的允许,否则没有人能够令你苦恼。
有一天,俄国作家索洛古勒对列夫·托尔斯泰说:“您真幸福,您所爱的一切您都有了。”托尔斯泰说:“不,我并不具有我所爱的一切,只是我所有的一切都是我所爱的。”
也许是生活的压力太大,有些人说:“活着,真累。”也许是遇到不顺的事太多,有些人说:“活着,真烦。”也许是对柴米油盐的平凡生活厌倦了,有些人说:“活着,真没劲。”这里,有一个如何认识生活的问题,也有一个如何调整自己心态的问题。生活是真实而粗糙的,它不会总是一帆风顺,也不会总是充满着戏剧性的高潮,更多的时候它是平凡琐碎的,甚至显得沉闷,我们不可能指望它天天都如狂欢节一般,而我们能够做的就是拥有一种好的心态。不对生活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就不会太痛苦和失望。
我们都或多或少得到过生活的恩惠,接受过他人的帮助,可我们是不是都用心记住了这些,并因此多了一份感恩之心呢?如果你有一颗感恩之心,生活便会在你的眼里变得越来越美好。如果你带着感恩的心情去工作而不以挣钱为目的,你带着感恩的心情去爱而忘记别人对你的伤害,那么你就会觉得生活在这个世界是多么美好。感谢老板的“折磨”
一个员工在公司工作时,工作进度上不去、工作效率不高、工作不能保质保量完成、工作出现失误时都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老板的批评、训斥;工作任务繁忙时,老板还会要求加班加点地工作并且没有商量的余地;一天到晚,老板像个监工一样,监督着员工们工作,稍有懈怠,老板就会给脸色;迟到、早退一会儿,苛刻的老板要扣薪水;不经意的一次失误,老板扣了这个月的所有奖金……林林总总,似乎说明员工在受老板的“折磨”,其实正是老板的这种“折磨”锻造了员工。
温室里的花永远长不成参天大树,不经过“折磨”,员工就无法成长并成熟起来,“折磨”当然会给人带来痛苦,但也可以磨炼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可以使人学会思考,完善自我,以更佳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目标,成就自己的辉煌事业。科学家贝佛里奇说:“人们的成就往往是在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因此可以说,老板“折磨”你其实是造就你成才的一种特殊手段。
对于老板的“折磨”,如果你能以正确的心态去看待,不但不会成为负担,相反会成为你前进的动力。
麦迪逊是一位技术员,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时间不长,就因一件小事出错被老板毫不客气地训斥了一顿。“怎么搞的,这么一点事都做不好,这样下去工作怎么可能干好呢?”话语虽然不多,但语气很重,态度强硬。年轻气盛的麦迪逊听了老板这些话,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但是他最终还是压住火气,低下了头。这次事后,麦迪逊发现虽然老板训斥他时十分严厉,但一些比较重要的工作每次都是安排自己去做,对自己的信任丝毫没有减弱的迹象。而且,老板在训斥麦迪逊的时候,也时不时地向他灌输不少专业方面的知识和方法。久而久之,被老板训斥,麦迪逊不像开始时那样愤慨了。每次受训之后,他都认真总结,不断提高自我,没想到一年之后,他成了公司最优秀的员工,年度总结大会上,还被评为了“明星员工”,并被老板提升为了部门经理。
员工在“折磨”中成长。有人戏称“折磨”是必须练就的一种能力。不知道“折磨”员工的老板,对员工听之任之,也许可能会一时赢得员工的好感,但于公司和员工的发展都极为不利。一个公司的发展,人才是最终的决定性因素,而要培养人才,就必须“折磨”人才,刀不磨会生锈,人不磨就不可能成才。
而懂得“折磨”员工的老板,可能会被员工们误解,但到一定时候,员工们会感恩戴德的。
查理到某大公司应聘部门经理,老板提出要有一个考察期,但出乎意料的是上班后被安排到基层商店去站柜台,做销售代表的工作,一开始查理难以接受,但还是耐着性子坚持了三个月,后来,他恍然大悟,自己对这个行业不熟悉,对这个公司也缺乏了解,的确需要从基层工作学起,才可能全面了解公司,逐渐熟悉业务,何况自己拿的还是部门经理的工资呢。
虽然实际情况与自己最初的设想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查理懂得这是老板对自己的一种考验方式,他坚持下来了,三个月以后他全面承担部门的职责,并且充分利用三个月在基层的工作经验,带领团队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半年后,公司经理调走了,他得以提升;一年以后,公司总裁另有任命,他被提升为总裁,在谈往事时,他充满感慨地说:“当时忍辱负重地工作,心中有很多怨言。但是我知道老板是在考验我的忠诚度,于是坚持了下来,这才最终赢得了老板的信任。”但是也有很多人在表面上虽然接受了老板的“折磨”,可心底里却在为自己寻找理由。他们不懂得“善解人意”,不知道老板那么做一定会大有深意暗藏玄机。所以,在具体的工作过程当中,他们会不情愿地依照老板的吩咐办,并可能会说:“是老板让我这么办的,出了问题与我无关。”甚至有些人还会消极抵抗,应付工作。
如果一个员工抱着这样的想法,对老板的“折磨”耿耿于怀,甚至为报复老板而对工作敷衍塞责,那么就别指望会获得升迁与加薪的机会了。善于理解老板的真实意图,正确对待老板的“折磨”的员工,才能认真完成工作。这样的人表现出了自己的忠诚与能力,会得到老板的认同和好感,进而受到重用,获得加薪升职的机会。
要正确对待老板的“折磨”,就要求员工站在老板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而且经常这样换位思考,我们就更容易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一般人只会在自己的立场上与老板的“折磨”纠缠,怎么也想不通老板为什么会这么做。其实,只要能够站在老板的角度看问题,就能够更容易认清自己,接受老板的“折磨”,而不至于采取消极怠工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