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阅中外“神童”的成长史,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家长特别注重对孩子的语言培养。
15岁考进清华大学,20岁成为该校最年轻博士的李路珂,父母对她最早的教育就是学习母语。父亲把许多浅显、生动、有趣的故事找来,由母亲朗读并制成了磁带,在家中不时播放。小路珂在不知不觉中听上了瘾,由此开始识字。三岁时已经掌握了4000多个汉字,阅读了600多万字的童话、90多篇名著的精彩片断、100多篇文言文……
被称为“开启近百年来世界性儿童早期教育大潮”的德国人卡尔·威特在儿子很小的时候通过“谈论有关饭桌上的器具、室内的摆设、院子里的花、虫等,巧妙地教他新单词的发音和词义。”他们天天给他讲故事,使小威特在五六岁时就记住了三万多个词汇,到七八岁时已经学会了六个国家的语言,最终成为成就卓越的法学家和研究但丁的权威。
语言是开发智力的钥匙 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它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人的智力是由多种因素组成,它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婴幼儿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伴随着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因此,语言能力的发展必将促进婴幼儿的智力发展。
对婴幼儿的语言训练重要的不是教会孩子说话,而是先训练孩子能听懂大人的话。“因为孩子是这个世界的生客,这个世界对他是个一无所知的世界,所以要尽早让他知道这个世界,越早越好。”
语言是塑造性格的基石 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准确熟练地掌握了语言这一工具,就会激发他们良好的情感和意志。因为婴幼儿的语言往往是运用在日常生活之中,训练他们能在不同场合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可以使情感和意志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
另外,语言发展了,交际能力一定会随之提高,他们就会主动接触周围的人们。他们和大人进行成功的沟通,往往会受到成人褒奖,有利于形成进取心;和小朋友一块玩耍活动,会增进孩子情感的发展,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可以使他们乐观开朗,避免孩子形成孤独、内向、自闭的性格。
语言是培养能力的桥梁 通过李路珂、卡尔·威特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早期的语言训练可以激发孩子对文学的兴趣和爱好,为将来接受其他教育创造条件。孩子在听故事、背儿歌、猜谜语等一系列活动中,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文学作品的启迪和熏陶,并从中获得宝贵的知识和道理,有利于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随着学习内容不断增多,会使他们的理解能力不断增强,分析能力不断提高,记忆能力不断强化,从而成为接受其他教育的良好基础。
一般说来,20个月的宝宝应该有意识、有能力说出3个~5个词组成的有主、谓结构的句子。要想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家长要有意识地与孩子多进行交流,多带孩子做一些促进语言智能发展的游戏,让宝宝在游戏活动中多听、多看、多说、多读。可以尝试做以下游戏:
游戏一:看图说短句。如“小鸟飞”、“火车跑”、“飞机大”、“爸爸上班”、“奶奶倒水”等。
游戏二:看图说反意词。如“上”和“下”,“高”和“矮”,“长”和“短”,“多”和“少”等。
游戏三:接句。如“过马路,两边看”、“红灯停,绿灯行”等。
另外,多给孩子读书、讲故事也是发展语言智能的极好方法。如在孩子临睡前,可以给孩子读3分钟~5分钟的故事。父母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要始终表现出一种热情,让孩子知道讲故事、听故事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这种在富有情节的、生动的、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语言交流,对于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是极其有利的。
在对孩子进行语言训练时,要特别注意:
一是不说奶味话。有些家长在孩子学语初期喜欢教孩子奶味语言,如“咂咂”(乳房)、“丫丫”(脚)、“汪汪”(狗)等,以为这样说孩子容易听懂,容易学会。其实这种理解是十分错误的。因为孩子将来长大了,必须使用规范的称谓,他们不得不在原来语言的基础上,重新学会这些词,这就在学语上走了弯路,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另外长期处在稚音世界的孩子,会严重影响词汇的积累,束缚孩子的思想发育。
二是禁绝粗野话。有的孩子刚刚开始学话就学会了骂人,而家长不但不去制止,反而觉得好玩,以致孩子养成讲脏话、骂人等不良习惯。家长应正确引导,防微杜渐,不能让千里语言之堤,毁于“粗野”之蚁穴。
三是要讲普通话。家长在教孩子语言时,一定要避免方言土语对孩子的干扰和影响。一些少数民族干部的语言比有的内地人的普通话还标准,主要是他们从一开始就严格按标准进行学习,没有方言土语的负面影响。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思维的重要武器,也是整个智力发展的基础。对于家庭来说,良好的早期语言教育,既是启蒙的手段,又是益智的方法,每位家长都应重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