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49500000021

第21章 发病的原理

一、发病的原理

发病的原理 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根据

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邪正之争的结果决定发病与否

疾病的发生,关系到邪气和正气两方面。

正气指人体的生理功能,包括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和修复能力,简称“正”。

邪气泛指一切致病因素,简称“邪”。

疾病的发生和变化虽错综复杂,但概括起来,不外乎是邪气作用于机体的损害与正气抗损害之间的斗争过程。正气和邪气两种力量的对比变化,贯穿并直接影响疾病全程。正邪之间的力量对比和消长变化,是影响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根本原因。

(一)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根据

中医学极为重视正气,认为人体正气旺盛,气血充盈,卫外固密,则邪气难以侵入,疾病无从发生。《素问遗篇·刺法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反之,只有在人体正气相对虚弱,卫外不固、无力抗邪的情况下,邪气才能乘虚而入,导致脏腑经络功能失常,造成阴阳失调,即“正不胜邪”而发病。《素问·评热病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以说,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

正气在发病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为:

1)正虚感邪而发病:正气不足,抗邪无力,外在邪气乘虚而入,疾病因之发生。如《灵枢·百病始生》:“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正气不足,适应和调节功能低下,也易对外界的情志刺激产生较为强烈的反应而发为情志病。

2)正虚生“邪”而发病:正气不足,对脏腑经络功能活动的推动和调节能力下降,脏腑经络功能失常,气血津液的代谢运行失常,可产生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等“内生五邪”而发病,或导致痰饮、瘀血、结石等病理产物的产生而引起新的病变。

3)正气的强弱可决定发病的证候性质:邪气侵人,若正气充盛,奋起抗邪,邪正相搏剧烈,多表现为实证;若正气虚衰,不能敌邪,邪气深入内脏,多发为重证和危证。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减退,气血津液代谢输布失常而发病,多表现为虚证或虚实夹杂证。

(二)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中医强调正气,认为正气在发病中处于主导地位,同时也重视邪气在发病中的作用。邪气是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邪气在发病中的作用主要体现为:

1)邪气是导致发病的原因:疾病是邪气作用于人体而引起邪正相搏的结果。没有邪气的侵袭,机体一般不会发病。

2)影响发病的性质、类型和特点:不同的邪气作用于人体,表现出不同的发病特点、证候类型。如六淫邪气致病,发病急,病程较短,初起多有卫表证候,证属风、寒、暑、湿、燥、火证。七情内伤,发病多缓慢,病程较长,发病途径是直接伤脏,首先作用于心,然后波及相应的脏器,使脏腑气机紊乱、气血失调产生病变。饮食所伤,常损伤脾胃,或致五脏的功能失调,或致气血不足,或致食物中毒等。外伤,都是从皮肤侵入,损伤皮肤肌肉、筋骨、脏腑。毒蛇咬伤还可致全身中毒,甚至死亡。

3)影响病情和病位:邪气的性质与感邪的轻重,与发病时病情的轻重有关。一般来说,感邪轻者,临床症状表现较轻;感邪重者,症状表现也重。受邪表浅者多形成表证;受邪部位深者多形成里证;表里两部同时受邪,称为“两感”,表现出症状、传变、转归都较重。邪气的性质与病位有关。如风邪轻扬,易袭阳位,多在肺卫;湿邪易阻遏气机,多伤及于脾;疠气发病急骤,传变快,病在表的时间非常短暂,易传于里,损伤人体的重要脏器。

4)某些情况下在发病中起主导作用:在邪气的毒力和致病力特别强,正气虽盛但也难以抗御的情况下,邪气对疾病的发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疠气、高温、高压、电流、枪弹伤、虫兽伤等,即使正气强盛,也难免被损伤而产生病变。

(三)邪正之争的结果决定发病与否

正气与邪气的对抗、交争贯穿于疾病全程,不但影响疾病的发生,而且关系到疾病的发展和预后。

1)正胜邪则不发病:邪气侵袭人体时,若正气充足,抗御有力,则病邪难以入侵,或侵入后被及时祛除,不造成病理损害,无临床表现,即不发病。自然环境中存在各种致病因素,但人群大部分并不发病,就是正胜的结果。

2)邪胜正则发病:邪气偏胜,正气相对虚弱,邪胜而正负,导致脏腑、经络机能失常,阴阳失调,就会导致疾病发生。

发病后,由于正气强弱不同、病邪性质差异、感邪的轻重,以及病邪所中部位的差异,可导致不同的证候。例如:

疾病与正气强弱:正气强,邪正抗争剧烈,多形成实证;正气虚弱,抗邪无力,多形成虚证或虚实夹杂证。

疾病与病邪性质:感受阳邪,易导致阳偏盛,形成实热证;感受阴邪,易导致阴偏盛,形成实寒证或寒湿证。

疾病与感邪轻重:疾病的轻重,除了与体质有关外,还取决于感邪的轻重。一般来说,感邪轻浅则病轻;感邪深重则病重。

疾病与病邪所中的部位:病邪侵入人体,所中的部位不同,疾病的证候表现也不同。如寒客肌表,则头身疼痛;寒邪犯肺,则咳嗽喘促、痰液稀白等。

二、影响发病的因素

疾病的发生与机体的内环境和外环境都有密切关系。外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内环境指人体的正气,包括体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等。

(一)外环境与发病

1.气候因素

六淫致病,均与气候因素有密切的关系。不同季节有不同的易感邪气和易发病,如春季多风,常见风温;夏季气候炎热,常见热病和中暑;秋季气候干燥,常见燥病;冬季气候寒冷,易感寒邪致病。

疫病的暴发流行也与气候因素密切相关。气候的异常变化,如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久旱、水涝、暴热、骤冷等,更易导致疫病发生。

2.地域因素

不同地域,自然条件不同,有不同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例如,西北高原地区气候寒燥,人多食肉、食乳,人肥壮而腠理致密,多见风寒或燥病;东南地区滨海傍水,地势低,气候温热潮湿,多湿邪或湿热为病。再如,某些地区的特殊自然条件易导致地方病的发生,如南方湖泊、沼泽、江河流域多发血吸虫病。

3.生活工作环境

生活和工作环境不良,亦可成为疾病发生的因素。例如,水上和水中作业人员易患寒湿病证,夏季户外劳动或高温作业人员易发生中暑。经常接触工业废气、废水、废物等有毒物质,可造成急性或慢性中毒。公共卫生状况不良,空气、水体、食物污染,也可导致疾病发生。

4.社会环境

人在社会中的政治地位、经济状况、文化程度、家庭情况、境遇变迁和人际关系等,亦与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联系。各种社会因素均能影响人的情志活动,若不能自行调节与之适应,则可促使罹病或成为某些疾病的诱发因素。《素问·疏五过论》所说的“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暴苦暴乐,始乐后苦,皆伤精气”,就明确指出社会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二)内环境与发病

1.体质因素

体质,指人在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调养的基础上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人体个性特征,包括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三个方面。其中,先天因素是体质的基础,在体质的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后天因素包括饮食、起居、劳作锻炼、性别和年龄等,对体质的形成和发展也有着重要作用。

体质决定发病与否和发病状况。首先,体质影响正气,体质强壮,脏腑经络功能活动正常,气血津液充盈,则阴阳匀平,正气强盛,不易致病;体质虚弱,脏腑经络功能减退,气血津液不足,则正气衰弱,易于发病。其次,不同体质对外邪的易感性也不同。例如,偏阳体质者易感风、暑、热邪;偏阴体质者则易感寒邪、湿邪。再者,相同的病邪侵犯,可因体质差异而形成不同证候类型。例如,湿邪侵人,偏阳体质者易化热,形成湿热证;偏阴体质者则易寒化成为寒湿证。体质趋同或接近的人,感受不同的邪气,则可表现出相同或相近的证候类型。如偏阳体质者,感邪发病多形成热证、实证。

2.精神因素

精神饮食可作为内伤性致病因素影响脏腑经络功能活动,影响人体正气,从而导致发病。情志舒畅,精神愉快,则气机调畅,气血调和,脏腑功能正常,正气强盛,不易发病。反之,长时间或强烈的不良情志刺激,如长期精神抑郁、暴怒可造成气机逆乱,阴阳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常,正气削弱。所以,注意精神调摄,保持情绪安定平和,有利于保护正气,减少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此外,遗传因素对发病也有一定的影响。遗传因素不但可形成遗传病,也可影响人的体质状态而导致发病。

同类推荐
  • 精选妙用中草药减肥、美容、养生

    精选妙用中草药减肥、美容、养生

    肥胖系指人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尤其腰部和臀部的肥胖,不仅影响体型美,而且还会伴发高血脂症、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等疾病。古人在40岁以后以“轻身”为美,这“轻身”包含现代所说的“减肥”。古代学者对轻身的食物研究十分重视,发现了许多食物具有轻身作用。这些食物减肥,不同于节食减肥,也不同于用其他药物减肥,不但不伤耗身体,而且使身体更加健美,更加充满活力。中医认为,肥胖多与痰湿有关,治宜化痰利湿、消脂减肥。
  • 本草纲目(家庭健康生活)

    本草纲目(家庭健康生活)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穷毕生之力撰著的《本草纲目》是我国古代医学宝库中珍贵的科学遗产。它以精深的学术和丰富的内涵,赢得了国内外医学界和其他学术界的珍视,有“中国古代百科全书”之称,对治疗疾病和促进人类的健康起到了重大作用。
  • 中医服食与神秘的炼丹术

    中医服食与神秘的炼丹术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医服食与神秘的炼丹术》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古代“不死药”起源以及神秘的炼丹术,还讲述了丹炉之外的故事。
  • 神奇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

    神奇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

    《神奇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主要内容分为绝代医宗、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章节。《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被后世尊为“医家之宗”。
  • 《未刻本叶氏医案》释按

    《未刻本叶氏医案》释按

    本书笔者将《未刻本叶氏医案》编为1180条,并打乱重新编排,把治疗相同病证的条文归纳在一起,分为72种中医病名,分列在温热病、内科病、妇科病、五官科病、外科病项下,又将讨论病机、治法、脉象、舌苔的条文归纳为“论病制方”“依法制方”“论脉制方”“凭苔制方”各节,还将为数不多的连续病案放在最后。本书是作者对《未刻本叶氏医案》多年的研究成果,既适合初学中医者阅读,又可供研究。
热门推荐
  • 非国

    非国

    前朝望不尽酒醉,今时数不完风流。沙场官场,坊间朝堂,天子君臣,伦理纲常。这一人,徒慕先生,这一人,是矣非国。
  • 王俊凯只对你宠爱

    王俊凯只对你宠爱

    这是一本关于王俊凯和女主夏初涵的甜文。虽然是假的,但是希望你们好好看哈……
  • 好想大声对你说

    好想大声对你说

    三年前,沙念薇离开了宋哲,三年后,他们在相遇的时候,已经不是像当初那样,不断出来的少女,死党,一部关于救赎与被救赎,青春与现实的故事。
  • 末世之武神降临

    末世之武神降临

    神秘系统,从天而降。那一天,无数人变成了丧尸。进化型丧尸,变异兽也接连出现。刘轩,S大学生。看他孤身一人,是如何在末世中开启他的变强之路。又是如何以一人之力,挽救整个地球。
  • 寻找众神

    寻找众神

    人类是天神创造的,人们曾对此深信不疑。面对留存的宏大遗迹,今人并不清楚是如何建造完成的。埃及的金字塔,为什么越久远的反而建造的越高大精美?玛雅人宏伟的古代城市,为什么在兴盛的时候被放弃?巴勒贝克宙斯神庙基座的三块巨石,每块重达1000吨,是怎样运输和建造的?无法用科学的方法给出解释,我更倾向于古人一再告知的话语:这是天神建造的。如果古人只是忠实地记录所见所闻,那么天神为什么要建造巨大的建筑?那时人类和天神是怎样的关系?天神为什么后来要离开我们?假若天神还存在于未知的世界,为什么不再来看看?如果他们已经到来了,为什么不让我们知道?大门已打开,不管前路是什么,那就走下去吧!
  • 隋帝风云

    隋帝风云

    隋朝,一个统一,富强又短命的王朝,像一颗流星划过中国历史的天空,短暂却耀眼。北周重臣杨坚功高震主,受皇上猜忌,险些丧命,他如何触底反弹,最终成就一代霸业。炀帝杨广,如何从共禹论功的伟大圣人沦落到独夫民贼,拱手交出江山?
  • 大侠天星

    大侠天星

    走别人不敢走的路,登他人不敢上的峰。少年天生无资质,但却有奇异的血脉。因爱奋斗,因爱发狂。这是个热血有爱的故事。
  • 仇化情缘

    仇化情缘

    人与妖、一场误杀带起两人的爱恨情仇。“你不能放了他们吗?你要杀的是我!为什么要连累他们!”“帮你的就是我的仇人!”“不要!!!”
  • 琼霄邪神

    琼霄邪神

    他能傲世天下,主宰苍穹,他能剑指白云,脚踏青霄他可以琼霄舞风云,凌于众生上命运的轨迹不著变幻,时间的刻痕一直转动诡异的时空乱流,隐秘的刀剑日月潜藏在暗中,不知是敌是友命中注定掌控天下,又岂能默默无闻琼霄风云在手,我就是琼霄邪神
  • 阴兵借道之诸葛兵法

    阴兵借道之诸葛兵法

    用智慧解开千年之迷,用传统的故事,带您走近不一样的传说!让脑洞大开,领悟远古的奇门盾术,展现悠远的传奇!